塞罕壩歷史上是一個草豐水美的地方,也是古木蘭圍場所在地,後來由於濫砍濫伐導致土地沙漠化,成了北京春季風沙的最大來源地。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改變塞罕壩的荒漠化現象, 從1962年建立國有林場。從那時起塞罕壩迎來了頂風冒雪的第一代建設者,其後的三代人把不毛之地再造今日風貌。塞罕壩記載了第一代、第二建設者「先治坡、後治窩」的歷史背影,聽他們說「會戰馬蹄坑」的輝煌,聽他們說住地窨子、吃刀砍凍土豆、雪水和苦力的「甜蜜」往事,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報怨,而是懷念和留戀。
自從聽到塞罕壩精神,知道塞罕壩創業的艱難和現在的輝煌成績後,我就決定安排下行程去塞罕壩走一圈,去看看這個人類植樹造林的典範。
先熟悉一下塞罕壩的地理位置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6°32′~118°14′,北緯41°35′~42°40′,東、西、北三面分別與內蒙古接壤,西南和南面分別與豐寧滿族自治縣、隆化縣相連。
塞罕壩地處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錯帶和高原—丘陵—曼甸—接壩山地移行地段,既有森林、又有草原;既有河流、又有湖泊;既有山地、又有高原;既有丘陵、又有曼甸。同時,塞罕壩也是灤河與遼河的發源地之一,因此被譽為「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今天的塞罕壩 多少文人墨客來到塞罕壩,從風光中寫人、從記憶和自己的感悟中寫塞罕壩的奮鬥史,「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奮鬥者的戰場」這句流暢的語言留在中華文字的記憶之中。
十一國慶長假,我攜妻帶子一家三口便開始了我們的塞罕壩自駕之旅,早上7點多吃完早飯後,我們便開車出發,從河北唐山的海邊向木蘭圍場奔去。從我家到塞罕壩大概6個小時的行程。感覺兩個相鄰的地級市不至於那麼遠,沒想到一路上坡過隧道,切實用了6個小時才到御道口草原總部。怎麼一個累字了得。
第一天累的懶得再開車,於是在下榻的賓館吃點飯休息休息。第二天再開始玩吧。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森林景觀106萬畝,草原景觀20萬畝。獨特的氣候與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這裡特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裡有浩瀚的林海、廣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和清代歷史遺蹟。塞罕壩動植物種類繁多,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屬、659種,有以狍子為主的獸類11科、25種,有以黑琴雞為主的鳥類27科88種。
1.七星湖溼地公園
七星湖假鼠婦草溼地公園是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重點旅遊風景點,位於機械林場北,在當地稱為活泡子。公園被環抱於青山綠樹中,早在康熙年間就有記載,原是七個小湖,如天上北鬥,因此得名。溼地公園如今通為一體,大面積野花遍地的水草灘,雖是活動的浮層,但其底層仍是湖水,湖面上是相聯的流動整體。為了保護湖的天然性,上面架了木質浮橋,並建立了木屋。
2.塞罕壩白樺林
塞罕壩森林公園是林的海洋,公園內有林地面積110萬畝。森林主要以落葉松、樟子松和雲杉為主,還有白樺、山楊、柞樹、五角楓等。其中著名的白樺林就位於塞罕塔的西邊,這裡有成片的的白樺樹,銀白色的挺拔樹幹、遮天蔽日的樹葉,秋季時來觀賞是最佳時間,金黃色的落葉與蒼茫的枝幹,營造出壯闊之美,是攝影愛好者們的取景基地。
3.百花坡
百花坡,在月亮湖西北角,1990年國家主席楊尚昆來此,稱讚百花坡是壩上一絕。那綠茵茵的草地上,跳動著一叢叢、一簇簇「小火苗」,那是盛開的金蓮花。當年乾隆望著這奇特的景象,信口吟到:「塞外黃花恰似金釘釘地」大學士紀曉嵐立即答對:「京中百塔猶如銀鑽鑽天」。留下了千古佳對,近年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劇組又來此拍攝外景,給人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金蓮花又叫旱地蓮、金芙蓉、金梅草,它主要含生物鹹、黃酮類物質,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炎的功效。因此即可入藥,又能當茶飲。
其他還有很多美麗的景色,大家一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