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歷史,就像交通事故分析。雖然過去的事已無法改變,但通過多維度的分析,卻可以總結經驗,降低悲劇發生率!
大家都知道明朝錦衣衛的厲害,但明朝有一個機構比錦衣衛都厲害。那麼明朝的司禮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機構餒?
明朝的司禮監是由皇帝身邊的太監組成的。朱元璋剛創立大明王朝時,「司禮監」其職責如其名,主要負責監管宮內禮儀方面等事。由於皇宮內不能留男人,所以司禮監的組成人員為太監。
明朝的司禮監是不斷發展壯大的。由於朱元璋深知,太監們因平時圍繞在皇帝身邊,所以無形中會有很多特權。朱元璋雖然用著司禮監的太監,但對他們防範甚嚴,甚至立下了「太監不得參政」的碑。但朱元璋死後,其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篡奪了朱允炆的皇位。由於朱棣身邊的很多太監,都為他篡奪皇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登基後的明成祖朱棣對他們委以重用。司禮監的太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打破了朱元璋立下的「太監不得參政」之祖訓。等到明宣宗朱瞻基當皇帝時期,由於他不像明朝前幾任皇帝那樣勤奮地親自批閱奏摺,便將大部分奏摺交由司禮監的太監批閱。明宣宗朱瞻基為了提升司禮監太監批閱奏摺的能力,還正式設立內書堂,並命翰林官專授小內使讀書。——從明宣宗朱瞻基開始,司禮監的太監逐步演變成了經過內書堂訓練,代替皇帝批紅的「秘書」。
明朝的司禮監權力最盛時,其掌事太監被稱為「立地皇帝」。隨著司禮監權勢的不斷擴大,出現了許多的權閹,如王振(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逐殺正直官員、大興土木在京城造豪華府第。明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明英宗登基後第十四年,因為北方的瓦剌大舉入侵,王振便鼓動明英宗御駕親,但王振不懂軍事還要瞎指揮,遂導致明英宗「土木堡」兵敗後被俘。)、汪直、李廣、劉瑾、魏忠賢。他們這些太監,因為深受皇帝的信任,便可以獨自通過司禮監把持朝政。——司禮監的大太監權力最盛時,由於他們代為行使皇權,文武百官看見他們就像看見皇帝。
做個形象的比喻:錦衣衛、東廠、西廠等明朝廠衛系統,由於他們是替皇帝偵查、監聽、處置大明朝的方方面面,所以他們相當於皇帝的眼睛、耳朵、雙手;司禮監由於是替皇帝批閱奏摺,所以他們相當於皇帝的大腦。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下我吧!您的偉大關注,是小生孜孜不倦寫好文章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