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我國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不僅文官群體實力強大,出了一大幫歷史級別的大人物,除了「三楊」、李賢等精英分子,更是出了如楊廷和、高拱、張居正等超級牛人,掌天下權柄,國家大事皆由他們說了算。然而我們卻不能忽視明代政治勢力中的另一個群體,那就是與文官群體相對的宦官群體,他們實力亦是不容小覷,同樣也是能人輩出。明朝皇帝就是巧妙地利用兩個群體之間的矛盾鬥爭,穩坐江山近三百年。
那明代歷史上的最著名的太監,當屬七下西洋,能文能武的鄭和。而說到權傾天下的權監嘛!明代自然也是層出不窮。權監是相對的,如果君王貪戀權力,比如朱元璋、朱棣、朱厚熜和朱由檢時代,那太監就是個跑腿的奴才,參與政局的機會不多。而一旦君主實力沒那麼強或者無心權力,又或者好逸惡勞的時候,這幫人就會走上臺前,狐假虎威,他們將分享部分君主的權力,進而勢大難遏。
明代權監主要分布在下面幾個時代:
一、君主個人實力一般,對權力把控力度不強的明英宗和明憲宗時代。二、貪玩或有其它業餘愛好的明武宗和明熹宗時代;三、好逸惡勞,極為懶政的明神宗萬曆時代。
那明朝這幾個時期的幾大權監實力排名又是如何呢?
一、隻手遮天魏忠賢
魏忠賢是明代權勢最盛的權監,這是毋庸置疑的。魏忠賢自閹入宮,先是拜在當時最有權勢的大太監王安門下,先是服侍明熹宗養母李選侍,而後勾結明熹宗朱由校乳母客氏,從一個小角色一步步向上爬,最終戰勝了當時氣勢燻天、外有文官掌朝局,內有王安控內廷的東林黨集團。
然後因為明熹宗乃是文盲,且終日沉醉於幹木匠活,朝中諸事皆由魏忠賢一人獨斷,閹黨遍布天下,魏忠賢子子孫孫上千,被稱之為「九千九百歲」,全天下都為魏忠賢修建「生祠」,以聖人為稱謂!
二、掌控皇帝王振
王振是明代權監當中最有文化的存在,本為落第秀才,略通經書,後為教官,但是覺得中舉人、考進士,然後再到官場混資歷,憑他的實力熬到頭最多也就一個知府。而且這條路太慢,且困難重重。所以王振便響應明宣宗的號召,進宮為教官,教皇帝的秘書們(宮裡的宦官)學習文化。
王振為人狡黠,頗能察言觀色,很快就博取了明宣宗朱瞻基的信任,讓他陪太子朱祁鎮讀書,而負責教太子的大學士們由於沒有在基層當過老師,對問題兒童的辦法不多,反而是長期做教官的王振頗受朱祁鎮喜歡。隨著明宣宗朱瞻基壯年早逝,年僅九歲的朱祁鎮登基,王振隨之平步青雲,一步步坐上了宦官中權力最大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
而後,隨著張太皇太后的去世,三楊內閣的老退病死,朱祁鎮年輕不知輕重,王振開始獨攬大權,他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把明太祖朱元璋掛在宮門上那塊禁止宦官幹預政事的鐵牌摘下來,可見其權勢之盛。朱祁鎮對王振極為信任,朝中事務皆由王振打理,最後還被王振慫恿親徵土木堡,導致了大明數十年積累的精英和精銳一戰皆沒。
三、大權獨攬陳矩和馮保
陳矩是萬曆年間獨攬大權的大太監,但是其為人很不錯,在萬曆朝黨爭頻繁的時代,對朝局穩定做出了很大貢獻,頗受讚譽,官至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提督東廠。到了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陳矩以掌東廠兼掌司禮監印,集糾政、監察大權於一身。但是其人淡泊於名利,從不請求恩澤,也不濫用權力,所以即使是大權在握,卻也沒有留下青史罵名。
馮保,也是萬曆朝的權監,不過其人是萬曆初期掌權的大太監,這位歷史地位就比較高了,是比較出名的政治家(而且還是音樂家和書法家,其在清明上河圖上題過字),那是因為他有一個無與倫比的盟友,明代萬曆朝乾綱獨斷的首輔大臣張居正。馮保於嘉靖年間入宮,嘉靖四十五年掌管東廠兼理御馬監,隆慶六年曆任司禮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在萬曆時期,隨著和盟友張居正一起戰勝了高拱,自此馮保兼總內外,權傾一時。
四、結黨伐異劉瑾
明武宗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君王,從來追求個性解放,不喜歡文官的束縛,所以劉瑾等八虎便得此機緣,走上了權監的道路。劉瑾應該算是明武宗手下的一個最厲害的馬仔,即使大權在握,也還是有些分寸,並未能掌控朝廷,至少內閣楊廷和他都搞不定。劉瑾為了邀寵,天天進獻鷹犬、歌舞、角牴等戲法、玩藝給小皇帝,又常常引誘明武宗"微服"出宮遊玩,深受明武宗朱厚照喜歡,很多大事皆交由劉瑾處理,自己不聞不問。
劉瑾得到明武宗信任後,開始欺上瞞下,結黨營私,等勢大之後,便開始黨同伐異,公然受賄索賄,大搞錢權交易,各地官員進京皆要向劉瑾行見面禮,給一幫自己的親信都安排了官職,但是也就到此了,並沒有到禍亂天下的地步,主要還是其能力有限!
五、專權恣肆曹吉祥
曹吉祥是參與明英宗奪門之變復闢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奪門成功之後,備受恩遇,自此飛揚跋扈。因為策劃參與"南宮復闢"有功,獲賜大量莊田 ,官至司禮監太監,並協理京營軍務 ,更重要的是其許多心腹都被安排了軍務要職。
天順五年(1461年),其嗣子曹欽領下屬藩兵謀反,曹吉祥宮中接應,打算廢除明英宗,自立為帝。但是無法突破宮門,被名將孫鏜所滅。這是明朝最為著名的宦官謀反事件。
六、橫行霸道汪直
汪直,成化年間權監,廣西瑤族人,少時因為瑤族叛亂被平,被俘入掖庭,成了一名太監,但是其能力與氣度非凡,深受明憲宗喜歡,未成年便執掌御馬監(主管軍事),而後更是開創西廠,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後來屢鎮邊關,頗有戰功。
汪直之所以稱之為霸道,是因為其人比較直,只要你有把柄,那天下就沒有西廠不敢動的人,最為典型的是,汪直掌權之後,第一件大事就是拿文官偶像已故少保楊榮(明初三楊內閣成員)曾孫楊曄和其父楊泰祭旗,而且手段極其殘忍,用刀刮人肋骨,美其名曰「彈琵琶」,小案大辦,得罪了無數人,自此成為文官集團口誅筆伐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