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基魚塘美如畫 文旅融合促振興

2021-01-18 珠江時報

■七星村桑基魚塘星羅棋布,宛如一塊塊翡翠裝飾著大地。珠江時報記者/章佳琳攝

冬日的嶺南鄉村,依舊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從高空俯瞰南海區西樵鎮七星村,4000多畝桑基魚塘星羅棋布,宛如一塊塊翡翠裝飾著大地,呈現出岸青水碧的生態之美。

七星村位於西樵山南麓,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佛山基塘農業系統的核心區。藉助桑基魚塘這一重要的歷史和自然遺蹟,七星村不僅傳承桑基魚塘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更是建設漁耕粵韻文化旅遊園,通過文旅融合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傳承桑基魚塘種養模式

先有桑園圍,後有桑基魚塘。12月8日,佛山桑園圍入選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作為首個以基圍水利為主體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桑園圍有著900多年歷史,包括堤圍、河湧灌排水系、竇閘控制工程三部分,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基圍水利工程之一。

得益於堤圍和閘竇等水利設施的保護,明清時期桑園圍內形成了以桑基魚塘為代表的基塘農業系統。歷史上,桑園圍灌溉農田達20多萬畝,清代嘉慶年間,更將桑園圍稱為「粵東糧命最大之區」「近省第一沃壤」。時至今日,仍有6.2萬畝農田耕地受桑園圍保護。

其中,在西樵山下,保留著珠三角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桑基魚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間少有美景,良性循環典範」,並於2019年入選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

「作為佛山基塘農業系統的核心區,七星村有4000餘畝方格化高標準魚塘。」七星村黨委書記郭熾光介紹,近年來,隨著西樵鎮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七星村大力推進河湧整治、河道綠化、三清三拆三整治、基耕路硬底化、田(塘)頭棚改造提升等工程,進一步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耕作環境,讓村民受惠。

同時,七星村大力傳承桑基魚塘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通過「塘基種桑、塘內養魚、桑葉養蠶、蠶沙餵魚、塘泥栽桑」,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水產養殖業,並通過推廣和鼓勵養殖戶清淤固基和實施高標魚塘改造,進一步保障養殖環境健康和安全,保障水產養殖業實現科學、高品質、可持續發展。

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

藉助桑基魚塘這一重要的歷史和自然遺蹟,七星村首期以西樵山南麓約500畝魚塘片區為中心,通過挖掘桑基魚塘生態養殖文化,建設集遊玩、娛樂、休閒為一體的體驗式文化旅遊園——漁耕粵韻文化旅遊園。

園區以體驗為主,通過養魚、捕魚、養蠶、栽桑、織網、桑葉拓染、桑葚採摘、數魚花、遊船等多元活動,讓人們領略千百年來桑茂、蠶豐、魚旺的「桑基魚塘」水鄉美景。如今,漁耕粵韻文化旅遊園已成為了廣佛及其周邊研學遊、生態遊、親子遊的主要線路之一,每逢早春桑果成熟之時,遊人更是絡繹不絕。

眼下,西樵正舉全鎮之力推動環西樵山片區建設,重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其中,以西樵山南麓萬畝桑基魚塘為核心創建國家生態公園,並加快建設漁耕粵韻—聽音湖水上生態觀光旅遊線路。按照規劃,該線路將從漁耕粵韻文化旅遊園出發,途經七星、儒溪、嶺西等村落,最後到達西樵山下聽音湖片區,全長約17公裡。可以預見,這條景色宜人的水道,將會成為南海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作為西樵鎮鄉村振興連片示範區重點村之一,以及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村居,七星村更是搶抓機遇,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近年來,七星村累計投入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開展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基耕路硬底化、文體設施場所提升等工程項目。其下轄的自然村閘邊村,作為鎮級自然村一級的精品示範村,在截汙管網鋪設、公園化改造、三線改造方面更是見效明顯。

郭熾光表示,接下來七星村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將全面推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建設閘邊精品村和漁耕粵韻文化旅遊園,打造生態文化旅遊品牌,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遊玩,實現村美民富產業興的目標。

文/珠江時報記者黎小燕通訊員張嘉宜

相關焦點

  • 西樵七星古村桑基魚塘美如畫!嶺南農耕文化源遠流長
    桑基魚塘七星村已有600多年歷史,坐落於西樵山南麓,這裡有以嶺南水鄉自然風光和桑基魚塘文化為主題的西樵漁耕粵韻文化旅遊園,吸引八方遊客。萬畝桑基魚塘美如畫農耕文明綻光芒七星村4.6平方公裡,有4千餘畝方格化高標準魚塘,涵蓋七星村、儒溪村、
  • 千年桑基魚塘重回珠三角
    麥翠嬋從事採桑養蠶工作已5年,更早關於桑基魚塘的記憶還在改革開放前。她說:「那時候還小,是生產隊集體種的。」  聞名國內外的桑基魚塘是基塘農業的一種。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廖森泰說,基塘農業在嶺南最早起源於漢唐時代,曾在明清、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等時期迎來數次發展高峰,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後,桑基魚塘迅速衰落,湧現出菜基魚塘、花基魚塘等形式。
  • 【人文廣東】佛山:600年古村桑基魚塘美如畫,嶺南農耕文化源遠流長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西樵桑基魚塘。這裡有以嶺南水鄉自然風光和桑基魚塘文化為主題的西樵漁耕粵韻文化旅遊園,吸引八方遊客。&nbsp&nbsp&nbsp&nbsp萬畝桑基魚塘美如畫農耕文明綻光芒&nbsp&nbsp&nbsp&nbsp七星村4.6平方公裡,有4000餘畝方格化高標準魚塘。
  • 湖州晚報丨桑基魚塘賦
    自退隱荻港,始知湖州桑基魚塘系統核心保護區座落於此。其域東至菱湖塘,北接橫山漾,西傍東苕溪,南通南橫港。閒來常與魚兒邁步桑陌塘堤,沐雨聽風,懷古撫今。十年來盡微薄之力書畫,抒不老之情曲歌。戊戌春幸隨市府官員及專家赴羅馬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參加「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授牌盛典。情由此溢,愧才疏學淺,作散文小賦以志。
  • 桐鄉河山鎮俞家灣桑基魚塘遺蹟「很玄妙」
    浙江在線01月26日訊 在桐鄉市河山鎮五涇村俞家灣組,有一個10萬平方米的桑基魚塘,這裡的村民利用這個桑基魚塘,實現桑葉養蠶、蠶糞餵魚、塘泥肥桑這樣一個綠色生態循環養殖模式。但是,這個桑基魚塘究竟是誰建立的、何時留下來的,連村裡八九十歲的老人也搖頭稱不知道。
  • 珠三角桑基魚塘起源西樵
    原標題:珠三角桑基魚塘起源西樵其發展曾領先全省,對研究中國生態文明史具有重大意義「桑茂、蠶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這是西樵老一輩常掛在嘴邊的話,描繪的是桑基魚塘的耕種模式。
  • 桐鄉市河山鎮俞家灣:桑基魚塘 明朝水鄉
    桑葉墨綠,阡陌相連;魚塘遍布,水光瀲灩。  桐鄉市河山鎮俞家灣,這個只有30多戶人家的小村落,時光似乎不曾流逝,一切還是400多年前的模樣:150畝桑基魚塘自成天地,村民們循環著桑葉養蠶、蠶糞餵魚、塘泥肥桑的綠色生態養殖模式。  這是嘉興碩果僅存的桑基魚塘。
  • 珠三角桑基魚塘起源西樵
    原標題:珠三角桑基魚塘起源西樵其發展曾領先全省,對研究中國生態文明史具有重大意義「桑茂、蠶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這是西樵老一輩常掛在嘴邊的話,描繪的是桑基魚塘的耕種模式。
  • 什麼才叫真正的魚塘主?擁有桑基魚塘的才是!
    桑基魚塘是珠三角一種獨具特色的農業生產形式,尤其是在佛山順德,幾乎老一輩的人家裡都有魚塘,有幾個順德好友,家裡就有魚塘,可以這樣說,魚塘是順德人標配。由於珠三角由衝擊而成,順德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盛產蠶桑、塘魚、甘蔗的良地。
  • 這片魚塘,我承包了!
    4千多畝桑基魚塘 600多年建村歷史 就連,村名也與數字有關 小康百村行,今期我們走進坐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間少有美景,良性循環典範」的基塘農業系統核心區——位於南海西樵的七星村。
  • 守護城市生態淨土 順德太子休閒農莊重現桑基魚塘
    其中,順德太子休閒農莊便是一處再現並重塑新型桑基魚塘風光的農業公園。「桑茂、基好、蠶壯、魚肥」,如此景象已在不少城市人的記憶裡淡出。不過,自2013年起紮根順德南沙島的太子休閒農莊,為桑基魚塘繪出了時代特色,農家庭院變成了農家樂,基塘產區變成了生態景區,詮釋著順德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核心區的風採。
  • 民樂縣文旅深度融合促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民樂縣文旅深度融合促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11-26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桑基魚塘到智慧漁業看耕育農業的發展歷程
    推動加工業轉型升級,開展水產品加工技術供需對接活動,發布主導品種發展報告,加快水產品品牌創建,促進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四、 桑基魚塘是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的典範桑基魚塘是種桑養蠶同池塘養魚相結合的一種生產經營模式。
  • 河山鎮五涇村:桑基魚塘滋養一方水土
    玄妙的「九埂十三池」塘裡養魚,地上種桑,桑葉養蠶,蠶糞餵魚,塘泥肥桑,五涇村俞家灣的桑基魚塘,憑藉這樣一個綠色生態循環養殖模式,滋養了一方百姓。據村黨總支書記陳榮法介紹,桑基魚塘歷史悠久,開挖時間可以追溯到南宋。原來的魚塘比現在多,但是沒這麼大。「桑基魚塘」是學名,近幾年才開始這麼叫,以前都稱作「九埂十三池」。
  • 廣東佛山西樵鎮七星村:桑基魚塘規劃生態藍圖
    廣東佛山西樵鎮七星村:桑基魚塘規劃生態藍圖2010-08-17 09:5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珠江時報    早在1972年,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七星村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桑基魚塘」農田示範區,村內絕大部分土地被國家限定為農田保護區。在過去的三十多年,其他地方依靠招商引資,第二產業取得飛速發展的時候,七星村的村民始終堅持發展第一產業,要將生態農業進行到底。    面對未來,七星村民開始思考:這萬畝良田還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 桑基魚塘美景登上人民日報!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剛剛,佛山桑基魚塘美景登上人民日報!為挖掘基塘農業價值,助力佛山鄉村振興3月28日,在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掛牌成立為了深入挖掘珠三角基塘農業系統的功能價值,3月29日,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在市農科所掛牌成立
  • 佛山漁耕粵韻文化園百年芳華展館建成開放,園區擁有2大文展館
    位於佛山西樵山南麓漁耕粵韻旅遊文化園的鄉村振興成果展館網紅旅遊項目,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看學習。到目前止,漁耕文化園已經開放了農具漁具博物館,成為了園區的標杆文旅項目。桑蠶文化及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西樵展示館位於今年7月前完工並投入使用,主要展示佛山市「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策劃方案及西樵鎮鄉村振興建設情況,同時重點展示西樵鎮桑基魚塘和桑蠶歷史文化、創新發展歷程和相關桑蠶產品展示,並設立了桑基魚塘科普研學體驗區。
  • 桑基魚塘錯落美食豐,水鄉生態文明悠然景如畫
    臘月的暖陽裡,走進南海西樵山腳下的漁耕粵韻旅遊文化園,魚塘邊成排的桑樹正吐著嫩芽,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萌發著勃勃生機。有的魚塘已被抽乾,魚糞沃過的塘泥被堆放在塘基上,為桑樹提供豐富的養料。在魚塘底龜裂的泥塊間,河蚌儘管藏在縫隙深處,仍引來飛鳥無數……園中漫步,可以一邊欣賞桑基魚塘的存留,一邊遙想著當年桑基魚塘的盛況。
  • 順德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再現桑基魚塘
    昨日,順德區農業局副局長馮翔、副局長伍超前向順德城市網記者介紹稱,順德將重點建設杏壇海心沙—均安南沙生態島綜合體和陳村花卉世界兩大核心區,其中,順德將再現「桑基魚塘」。  談及「桑基魚塘」便會讓人想到順德農業的創新與輝煌。改革開放以來,順德不僅工業發展強勁,農業發展也是碩果纍纍。2014年順德區農業總產值86億元。
  • 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光明日報訊 通訊員王嘉斌、車海芬 記者嚴紅楓從浙江省湖州市農業局獲悉,北京時間2017年11月23日23時2分,「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在義大利羅馬通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審,被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截至目前,中國共有GIAHS項目1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