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罕見!千裡江山圖高清全圖欣賞

2020-12-13 群星閃耀下的歷史瞬間

《千裡江山圖》 又名「宋王希孟千裡江山圖」,是宋代王希孟書畫作品。該畫作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絹本,青綠設色,無款,據卷後蔡京題跋知系王希孟所作。作品以長卷形式,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於山嶺、坡岸、水際中布置、點綴亭臺樓閣、茅居村舍,水磨長橋及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描繪精細,意態生動。景物繁多,氣象萬千,構圖於疏密之中講求變化,氣勢連貫,以披麻與斧劈皴相合,表現山石的肌理脈絡和明暗變化;設色勻淨清麗,於青綠中間以赭色,富有變化和裝飾性。作品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因此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千裡江山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而且展出的機會並不多。想要一睹真容實在太難。而網絡上儘管有相關圖片,但一來不全,二來清晰度不夠,今天筆者遍分享一下比較清晰的全圖完整版。

作者介紹

王希孟,北宋畫家(1096——?),生卒年代不詳,他十八歲便顯示出不凡的繪畫天賦,為北宋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被一代藝術帝王宋徽宗趙佶慧眼識珠,得到宋徽宗趙佶的親自傳授,經悉心教誨終成大器。半年後即創作了《千裡江山圖》,惜年壽不永,20餘歲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優秀青年畫家。《千裡江山圖》是王希孟的「千古絕唱」。王希孟可以稱得上中國繪畫引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十多歲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趙佶時系圖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獨具:「其性可教」,於是親授其法。經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後,藝精進,畫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見。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於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傑作《千裡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此外再沒有關於他的記述,不久英年早逝。

筆者聊一聊這幅畫

說來慚愧,我對於我們的古代繪畫了解的不多,遠不如對西方藝術的了解。介紹西方藝術史的書零星看過一些,至少知道一個大概框架,但對於唐宋繪畫,我真的兩眼一抹黑。

所以我肯定談不出深度,但有一點我覺得,哪怕是想我這樣不懂畫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一點,那就是這幅畫很好看。這是不是很奇怪,難道繪畫不就應該好看嗎?我們不去論印象派之後的西方美術,從東方來看。唐宋之後興起的文人畫,在我眼中,其實很難稱得上好看。就我比較狹隘的眼光來看,文人畫追求寫意,原因不光是文人們有更高級的審美,其實還在於論繪畫水平,文人們畫不過畫匠們,只好彎道超車,美其名曰追求寫意,順便附庸風雅罷了。

王希孟是個年輕人,據說十八歲時候便完成了這張畫,這是十八歲的氣魄呀,何等雄偉啊,我看後來老而彌堅的董其昌,也畫不出這樣的氣勢。據說王希孟在完成這張畫之後便過世了,天才便是這樣,事了拂衣去,便如虯髯客一般消失在歷史煙海裡。

相關焦點

  • 王希孟(北宋)《千裡江山圖》高清大圖欣賞
    從《千裡江山圖》的青綠山水的呈現,能窺得宋代皇室對長壽的追求。道教所崇尚的養生觀念和修仙長生,契合了皇室的需求。在青綠山水中,運用石青、石綠等現實中看不到的色彩對實際的山水進行加工,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人們想像中的珍藏著長壽秘密的海外仙山。
  • 國寶:故宮博物院《千裡江山圖名畫(高清)》,看一次震撼一次
    故宮博物院的《千裡江山圖》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國寶級文物,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隔著玻璃,欣賞這名畫,宋朝文藝繁榮的氣息,穿越時間,仿佛撲面而來。作品屬於布絹類的材質,給人的氣場感覺是:規模恢宏博大。
  • 再觀《千裡江山圖》
    《千裡江山圖》是一個復調性的展覽,就如同一棵繁茂的樹,有根,有枝,也有葉,相互應證,能得出圖像的啟示,真贗好像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千裡江山圖》是「青綠山水」初創時期的成熟作品,格局完整、氣勢恢宏,年紀雖然很老,卻是朝氣蓬勃。藝術史常說「古意」,所謂「古意」,好像不似人們以為的「老氣橫秋」,相反,「古意」是一種年輕,帶有創製時的生澀,無所畏懼,充滿活力。
  • 周松竹 | 拜觀《千裡江山圖》
    —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於今年9月故宮博物院92周年慶之際展出,「千裡江山大展」是一次「青綠山水」的視覺盛宴,聲勢浩蕩,一閱千年,其中《千裡江山圖》作為本次展出的明星產品,被世人驚嘆!   《千裡江山圖》(宣和畫院出品)長1191.5cm,寬51.5cm,宋徽宗指導,幅上無名款,後徽宗賜予權相蔡京,卷尾的蔡京題跋成為關於《千裡江山圖》唯一證詞:「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
  • 動態版「千裡江山圖3.0」正式亮相澳門藝術博物館
    2019年12月17日,從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獲悉,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文化局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攜手呈獻規模空前的系列展覽「星槎萬裡」,首階段展覽「千裡江山圖3.0」當日(12月17日)下午6時於藝博館二樓專題展覽廳舉行揭幕儀式。
  • 201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年度大展《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
    作為北宋時期的一幅青綠山水孤品,《千裡江山圖》因使用了很多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顏色很厚,時間長了以後,只要打開畫卷,顏料就會掉落,損傷畫作原貌。所以《千裡江山圖》公開展出次數屈指可數:上世紀共展出過兩次,一次在50年代,另一次在80年代末。自此,《千裡江山圖》近三十年來未與世人見面,直到2009年,才有過一次短暫的非全卷展示。
  • 北大論壇聚焦《千裡江山圖》③:爭議折射出的美術史研究困境
    希孟《千裡江山圖》的主題,論之者多據「千裡江山」題名馳騁想像。,其實從這個圖可以看出的確是有補色的情況;3.普通研究者無法近距離接觸原作,即使有高清圖,但存在偏色和像素不夠引起誤判的情況。其實在展廳很匆忙的情況下拍的這個圖片對比網上傳的高清圖,去展廳因為展廳光線非常暗,打光的方式也很特別,從上面打下之後,所以看到這張畫滿卷褶子,感覺品相非常不好,很多褶子,而且顏色,因為光線很暗,所以色彩也是很暗的。看原作會覺得色彩很透很薄的。
  • 北宋滷簿鐘上的「千裡江山圖」
    城樓名稱既得以確定,銅鐘擇要表現的大駕滷簿且以環形而寓出與入之意,自可與祥雲蔚繚的宣德門構成完整的敘事,那麼其下有類於「千裡江山」的一周山水圖,也就不是純然的風景。 ▲滷簿鐘上的輅滷簿鍾此番在博物館裡是裸展,雖然設了一個矮圍欄,但絲毫無礙探身細看,因此每個細節都歷歷在目,鑄在鐘上的「千裡江山圖」也是如此。
  • 北大論壇聚焦《千裡江山圖》②:從徽宗的矛盾談到蔡京的跋
    宋徽宗對於山水畫有著怎樣的一種矛盾心理,他對於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滿意嗎?《千裡江山圖》到底描繪的是什麼?王希孟何以英年早逝?中國山水畫何以從青綠一途轉入水墨的淡雅之中?5月5日-6日,正值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北京大學人文論壇「跨千年時空看《千裡江山圖》——何為歷史與藝術史的真實」在北大舉行。
  • 在《千裡江山圖》中,我分明看見一位美少年
    這幅畫的名字叫做《千裡江山圖》,而它的好,究竟在哪裡呢?好在卷長千裡而無一累贅《千裡江山圖》畫卷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比清明上河圖還要寬2倍、長2倍(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值得一提的是,《千裡江山圖》與《清明上河圖》均為北宋徽宗時期的畫作,兩幅傳世名畫的誕生相差僅十餘年光景,兩位作者在作畫時均任宮廷畫師之職,《千》畫的作者王希孟為禁中文書庫的學徒,而《清》畫的作者張擇端供職於翰林圖畫院。
  • 百歲瓷王再創「百年一器」之《千裡江山圖·宮廷福筒》
    《千裡江山圖·宮廷福筒》,正是這樣一件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藝術作品。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它能夠向外界更好地闡釋其作為歷史文化的焦點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至高境界,堪稱「百年一器」。《千裡江山圖·宮廷福筒》是以古今青綠山水第一長卷《千裡江山圖》為背景,由當代中國陶瓷泰鬥王錫良大師領銜督造。
  • 從《千裡江山圖》等看宋徽宗與青綠山水中的道教景觀
    這一點,有很多開拓的空間,比如本文所討論的《明皇幸蜀圖》、《千裡江山圖》定名之誤,以及《千裡江山圖》中的道教內涵等。」《江山秋色圖》與《千裡江山圖》的道觀景觀那麼,作為宋代青綠山水畫巔峰之作的「江山秋色圖」和《千裡江山圖》,畫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先看北宋山水畫的構圖特徵。
  • 曾觀者如潮的《千裡江山圖》將排舞劇了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昨日,由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聯合舉辦的「連線千年靜與動,舞繪《千裡江山圖》——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敬勝齋舉行。曾執導過「現象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兩位總編導周莉亞和韓真,將以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北宋青綠山水代表畫作《千裡江山圖》為背景,創作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我本來以為《永不消逝的電波》之後,周莉亞和韓真會在諜戰舞劇的路上一路走下去。沒想到她們輕輕一轉身,挑戰了這樣一部題材作品。」
  • 「六百年紫禁城」邂逅 「百歲瓷王」演繹《千裡江山圖宮廷福筒》
    正因有此,在紫禁城600年之際,《千裡江山圖》攜紫禁文化走近國人,由當代瓷匠泰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以瓷載畫,刻千裡江山,越千年春秋,再現《千裡江山圖》之榮耀。當「六百年紫禁城」邂逅「百歲瓷王」,將會綻創造出怎麼樣的史詩性創舉,這一切盡在《千裡江山圖·宮廷福筒》之上。「金碧輝煌紫禁城,紅牆宮裡萬重門」。
  • 市二中校園文化牆秀出「千裡江山」
    市二中學子在欣賞校園文化牆上的《千裡江山圖》。記者 劉冀城 攝    12月3日,記者從湛江市第二中學現場採訪了解到,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國畫傳世名作——《千裡江山圖》最近被放大彩繪於該校的校園文化牆上。    據悉,市二中堅持「興學校特色文化,促教學百花齊放」的文化定位,提倡「文化育校」,繼承和發揚以儒家文化為主的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上善若水」的二中人文化形象。
  • 春風又綠 千裡江山
    千裡江山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而其作者,天才少年王希孟,18歲時畫出此畫之後沒多久就死了。王希孟就像一個流星,乍放流光之後瀟灑轉身,只留給歷史一個永遠年輕的背影。18歲,多數人還剛剛從懵懂無知中走脫,憑著青春的莽撞準備在歲月中捍衛自己生命的激情。
  • 清明上河圖高清全圖賞析
    清明上河圖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流傳900多年,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絕大多數時間,它都靜靜的躺在恆溫15度的地庫裡。故宮《清明上河圖》全圖欣賞:http://news.sohu.com/s2015/qmsht/index.shtml這裡展示的雖然不是張擇端真品,清院仿品也相當宏偉的!
  • 銅師傅「千裡江山」藝術家具亮相杭州大廈旗艦店
    有著「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之稱的《千裡江山圖》是北宋畫家王希孟獻給宋徽宗的鴻篇傑作,其作品的藝術魅力深深震撼了銅師傅的創始人和銅木主義設計團隊。在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後,藝術級的家具巨製——「千裡江山」系列家具終於揭開了他神秘的面紗。
  • 王錫良 王璜大師《千裡江山圖宮廷福筒》落地粉彩技法繪製
    王錫良 王璜大師《千裡江山圖宮廷福筒》 中國陶瓷博物館出品 【藏品名稱】:千裡江山福筒 【藏品規格】:高約24.5cm、直徑約27.5cm 【創作大師】:王錫良 王璜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
  • 《千裡江山圖》搬上舞臺,故宮博物院聯手東方演藝集團推舞蹈詩劇
    《千裡江山圖》是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北宋青綠山水名作,展出時曾引發參觀者排隊打卡。11月26日,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並宣布將把《千裡江山圖》搬上舞臺,推出舞蹈詩劇《只此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