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15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2020-12-14 小妞說文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

《唐詩三百首 》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學習這些優秀的古詩詞,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其中的較有代表性的15首

1、《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4、《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5、《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6、《涼州詞》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7、《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8、《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9、《烏衣巷》

[唐]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0、《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11、《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2、《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3、《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4、《登高》

[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5、《行路難 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相關焦點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真的嗎?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說得不太準確,真正的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蘅塘退士說這是一句諺語,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是指的」作詩「,所以我們常常說「不會作詩也會吟」並沒有曲解原意。但是,不要輕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多數現代人真得做不到,為什麼這樣說呢?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是誰寫的?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諺語,主要意思就是「熟能生巧」.讀多了,模仿、轉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種薰陶,都是一種積累.講究「熟」字,到了張口就背誦,提筆就寫得出,別人講了上句,我們能夠接出下句,你一定會有文學、語文、語言能力、寫作能力、古漢語能力等等方面的長足進步的。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唐詩怡情趣
    後來我又買了一本了《唐詩三百首》,說實話,唐詩300首我並沒有每一篇都去讀,但對這本書卻如獲似寶,沒有事時我總要拿出來看一看,喜歡自己喜歡的詩。我喜歡唐詩主要是這四個方面:01、我喜歡唐詩,是因為唐詩有詩情畫意。
  • 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曾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現在我……
    這裡選擇了江花和春水,映著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豔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詞開始回憶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的畫面來體現「江南好」,但更想去重新遊覽;第三首詞再憶蘇州之美,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飲食、美女,對蘇州的風土人情還是很嚮往的。說到這首詞,今天不過多聊它的賞析部分,和我的印象及觀點。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個最牛的學習小技巧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個最牛的學習小技巧就藏在裡面,趕緊來看看吧!這句古詩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了。有的東西我們只要多讀多記,自然就爛熟於胸了。下面我們就通過背誦、記憶一些名人名言來學習驗證一下吧。
  • 熟記「千年唐詩」220句,不會作詩,也會吟!
    熟記「千年唐詩」220句,不會作詩,也會吟!腹有詩書氣自華!俗話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積累對於語文學習的重要作用,當孩子有了一定的文化積澱,才能開拓自己的思維,豐富自己的見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而在語文的學習中自然會取得高分。古詩詞是孩子在進入學習中最先接觸到的一種文學體裁。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裡的友情、愛情、思鄉情
    友情唐詩裡的友情→友情是什麼?它是一種溫暖,一種可以讓你在失落的時候變得高興起來,可以讓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它讓你無法說出,卻又讓你感到快樂無比。但是,當和友人離別時……看看唐詩怎麼說?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愛情唐詩裡的愛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幾乎人人會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所說的一句諺語。姑且不談這句諺語的可操作性,因為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而是作詩。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唐詩三百首》是會陪伴著他從年幼走到年長,甚至走完一生。
  • 《唐詩三百首》最美五首田園詩,總有一首能直擊你的心靈
    熟讀唐詩三百首全集,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首。本詩是王維後期的山水詩代表作。山谷寂靜望不見人影,偶然間傳來一陣人語。夕陽的餘暉照進深林,將斑駁樹影映上青苔。終南山王維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 世人只知《唐詩三百首》,卻謂蘅塘退士是何人?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一句我們實在太熟悉不過了,其實,這句話的出處正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題辭》中所寫,而且自此之後,這句「廣告詞」可謂被發揚光大,廣為流傳了。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四藤吟社主人在重刊《唐詩三百首補註》時所作《序》中盛讚《唐詩三百首》「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不選《春江花月夜》和李賀的詩?
    大家耳熟能詳並廣為流傳的廣告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流傳至今已兩百多年。它來源於《唐詩三百首》(以下簡稱《三百首》)的原序。《三百首》編者為清代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原名孫洙)。該選本是影響最大的唐詩選集,也曾被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
  • 唐詩三百首|40孟郊《遊子吟》
    遊子吟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 端午日憶往昔,夏夜悠遊詩二首
    人這輩子真的是難以預料會遇見什麼事,可能一些事有接二連三地發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無論如何都要去面對,去解決。人總會從低谷爬出來,不可能永遠在谷底。我並不喜歡夏天,因為太熱了。但喜歡夏夜,因為思緒可以隨著繁星飛得很遠。回憶曾經的美好,發布兩首小詩。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第二種是章燮的《唐詩三百首註疏》。如果有人說讀詩讀不懂,那麼不妨將《唐詩三百首註疏》拿來一起對讀,註疏正是為了解決不懂的問題,所以別再說讀不懂了。第三種是陳婉俊《唐詩三百首補註》。所以孫洙要選《唐詩三百首》。為何選300首,而不選更多《唐詩三百首》雖名為三百,其實有310首。而《唐詩三百首註疏》就更多了,比它多11首,共321首。諺語曾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編選者可能只是根據這個諺語,選出數目來。
  • 幼兒早教《唐詩三百首》,讓娃愛上古詩詞,點擊收藏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兒歌讀繪本,不如也多讀一些古詩吧,有意境,字詞簡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適合學齡前兒童。每天晨讀古詩詞,會發現孩子讀著讀著就會了。 學前並不需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背誦或者追求學習的量。在這個年齡段我更認為培養孩子的語感尤為重要。
  • 《唐詩三百首》中最經典的11句,最後一句感人至深
    我們都會吟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等名句,這些精妙的詩句和美好的感情,多是從《唐詩三百首》上得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自從這部書出現以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代代誦讀。《唐詩三百首》可以說是流傳最廣、永不滯銷的圖書之一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細數其中11句唐詩精華。
  • 《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五言絕句,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好喜歡
    《唐詩三百首》是家喻戶曉的唐詩選本,是由清代學者孫洙編選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29首五言絕句,隱娘今天想分享10首如畫一般的五言絕句,清麗絕美,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 現在我們為什麼要讀唐詩宋詞
    還有那些三歲都不到的孩子,唐詩卡片一摞一摞的,父母還要把他們送去讀詩班。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李紳的《憫農》詩也許你讀過,也許你的兒女也在讀。如果去問一下,你的父母從前肯定也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