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緬公路80周年——滇西抗戰歷史考察 | 活動招募
由於當時青壯年男人們大多都已參軍,能參與修路的大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他們用類似螞蟻啃骨頭的方式,日夜施工,自1937年底開始,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於1938年8月將公路初步建成,1939年1月就正式通車。滇緬公路全長1146.1公裡,其中,中國雲南段起於昆明止於畹町,共計長達959公裡。在抗戰前期,滇緬公路對於海岸線被全面封鎖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資輸入之路。
-
南僑機工後人徒步滇緬公路:穿越了78年的一公裡
中新社雲南畹町7月7日電 題:南僑機工後人徒步滇緬公路:穿越了78年的一公裡 作者 崔汶 百名南僑機工後裔與千名邊境民眾7日一道徒步滇緬公路中國境內段最後一公裡。7月7日,南僑機工後人在機工名單碑前撫摸父親的名字。
-
滇緬公路通車80年 重溫那段雲南往事歷史
1146公裡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始建於1937年年底,次年8月建成通車。起點中國雲南省昆明市,終點在緬甸。公路全長1146.1公裡,中國境內全長959.4公裡。滇緬公路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條也是唯一一條跨越國界,連接戰爭後方和前線戰場歷時時間最久、運輸量最大的國際通道公路;是一條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國際通道;是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是一條抗戰時期唯一的輸血線、生命線。超過3000人獻出生命滇緬公路沿線28個縣20多萬由老人、婦女和兒童組成的「勞工」修建。
-
中緬界河上小橋:滇緬、中印史迪威公路交匯點,距昆明840公裡
(王子瑞 攝)畹町九穀橋北側,也就是我方一側,有一處滇緬、中印史迪威公路交匯點959Km景觀,往往會吸引遊客駐足。畹町東(北)距昆明840公裡,是祖國西南之門戶,320國道的終點,也是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通向中國走向東南亞的第一站。滇緬公路:即中國昆明—畹町—緬甸臘戍,全長1146.1公裡,雲南段全長959.4公裡。
-
滇緬公路上的「神行太保」
回眸70多年前,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有這麼一群特殊的戰士,他們為了中華民族存亡,響應愛國僑領陳嘉庚的號召,從南洋回到烽火中的祖國,在抗日「生命線」上甘灑熱血,盡忠報國,至少1000人犧牲在滇緬公路上。
-
悲壯的歷史印記—滇緬公路(上)
、數不清的橋梁,然而沒有哪一條像滇緬公路,也沒有哪一座像惠通橋那樣足以載入史冊。 光陰無情啊,曾經蜚聲中外榮耀悲壯的滇緬公路,如今被人逐漸淡忘了。喜歡讀史的我一直對這段公路魂牽夢繞,心馳神往。滇緬公路是一條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的曲折公路,它厚重而絕美,又叫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利多公路},抗戰公路。從雲南昆明到緬甸北部臘戍,全長1146.1公裡(中國段959.4公裡、緬甸段186.7公裡)。再由昆明經貴陽直達重慶。
-
血肉築成"生命線"滇緬公路 華僑歸國當運輸工
如今的滇緬公路路段。 葉曉東在紀念碑前向記者介紹南洋華僑機工的故事。 94歲的遠徵軍趙德海(金昌)老人。 抗日戰爭期間修築的滇緬公路,是1940年6月滇越鐵路被封鎖、中斷後,我國出海的唯一國際通道。它承擔著抗戰軍用物資和經貿貨物出口的繁重任務,被稱為抗戰期間祖國西南邊疆的「大動脈」。
-
曖冬之旅一滇緬公路
,有一條厚重而絕美的自駕公路,從它誕生,就註定背負著民族重任。這是一條舉世矚目的國際公路。這條路流淌著滇西人民的血與淚。跨越濞江、瀾滄江、怒江三大江,翻越雲嶺、怒山、高黎貢山等橫斷山脈,縱橫滇西河,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曲折公路,是一條由是80%以上依靠老人、婦女和兒童組成的勞工僅用時9個月修築完成的滇西人民用血鑄成的「生命線」,這就是從雲南昆明出發 通往萬千佛塔之國——緬甸首都仰光的滇緬公路。
-
滇緬公路二
滇緬公路修築的背景 滇緬公路是抗戰時期最重要的一條路。它是維繫整個抗戰的生命線,是迎接抗戰全面勝利的大序曲。沒有滇緬公路,就沒有1945年抗戰的勝利。後來著名記者蕭乾在其採訪報導中說"如果要為滇緬公路築一座萬人冢,不必遲疑,它應該建在惠通橋畔。"並把築路工人稱為"羅漢".滇緬公路通車期限原定於三八年三月底,後展限至五月底,因實際工程實在艱巨,加之又逢雨季很多己建成的工程,往往一夜暴雨後又前功盡棄,於是工程完工一拖再拖。
-
中國遠徵軍滇緬抗戰秘錄——滇緬公路秘事
抗戰前幾年,中方與盟國的聯繫主要有4個通道:東邊的香港,南邊的桂越和滇越鐵路,西北的新疆,還有西南的滇緬公路。可是,隨著香港和越南相繼陷落,加上蔣為防蘇聯不肯走西北路線,因此滇緬公路成了中方最後一根輸血管,盟國援華物資,就是通過這條運輸線運入中國。
-
滇緬公路的修築背景
滇緬公路修建之難,難在公路經過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由於抗戰形勢的日益緊迫,滇緬公路的很多路段只好邊勘測邊施工。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戰前就十分缺乏,抗戰開始後,這個問題就更加尖銳了。況且滇緬公路將要從雲南邊境地區流行「瘴氣」的地區經過,更就成了招募工程技術人員的一個大問題。
-
滇緬公路 | 中國抗戰的一條生命線
滇緬公路上的農用車滇緬公路,又稱史迪威公路,是以美國史迪威將軍的名字命名的。確切說,史迪威公路從印度雷多,經緬甸密支那,至中國昆明,橫跨印、緬、中三國,全長1730公裡,滇緬公路則是史迪威公路中的一部分。
-
消失的滇緬公路:見證抗戰歷史的十二公裡道路說挖就挖
「自打六月,雲南驛這條十二公裡長的老滇緬彈石路被徹底毀掉改成水泥路,除了定好行程的美國旅遊團外,只有極少數對滇緬公路與抗戰遠徵軍歷史有著深厚感情的人還會來此,尋找滇緬公路和作為駝峰航線第二大機場——雲南驛機場的痕跡。」
-
滇緬公路:中國人的抗日生命線
這些橋成為滇緬公路上的咽喉,沒有它們,整個滇緬公路的暢通就無從談起。鋼索大橋1938年8月,經過20萬人的艱苦努力,僅用九個月時間修築的,長950多公裡的滇緬公路雲南段全線開通。當時由於武漢會戰局勢緊張,滇緬公路修通後,幾乎沒有舉行任何的儀式,就馬上投入使用。
-
二戰中著名的駝峰航線、滇緬公路、地圖、圖示
「駝峰」航線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一共運輸了80多萬噸物資到中國,超過了包括滇緬公路在內的中國所有對外通道接受外援的總和。在1941年到1945年之間,援助中國的物資81%是通過「駝峰」空運,16%的物資是通過利多公路(史迪威公路)和滇緬公路(包括運輸卡車本身的重量)完成,2.4%的物資通過利多—密支那—昆明的陸上通道完成。
-
滇緬公路:抗戰不可或缺的「輸血線」
檔案 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從中國雲南省通往緬甸,是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在二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於1938年初開始修建,當年9月通車,全長1146公裡,在中國境內長959 .4公裡。公路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接,直接貫通緬甸原首都仰光。
-
滇緬公路通車80年:這條歷史的彎道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滇緬公路,是世界築路史上的奇蹟。 抗戰時期,在這條路上,中美英要緊急搶運在國外購買的急需物資和國際援助的戰略物資;日軍要不斷飛臨上空炸毀橋梁,切斷中國唯一的國際運輸通道,逼迫國民政府投降。 滇緬公路全長1146公裡,中國段起於昆明,止於雲南畹町,境外終點在緬甸。
-
滇緬公路通車80年祭 從頭到尾自駕車行走滇西第二天
從距昆明252公裡的地點起,公路盤旋上山,大部分是很陡。一共走了18公裡左右,最後達到海拔2600米的坡頂(距昆明269.5公裡)。這是滇緬公路全路中最高點之一。(在天子廟坡山頂,並沒看到明顯的標示,路南幾百米開外,有一些房屋,似乎是個村子。)
-
抗戰豐碑——滇緬公路 作者:徐俊林
正是考慮到有可能出現的危機,雲南省主席龍雲建議修建滇緬公路。1938年8月,滇緬公路通車。它始於昆明西郊,終於緬甸臘戌,全長1140公裡。它與緬甸的中央鐵路連接,直接連通緬甸首都仰光港,是中國抗戰中「唯一的輸血管」。 路修通了,然而國內缺少汽車駕駛員和修理工,眼睜睜大量急需的國際援助軍用物資堆在緬甸,運不進中國。
-
臺媒雲南行:重走滇緬公路 血淚築成的生命線
抗戰時期日軍全面佔領大陸沿海,國民政府退守西南一隅,滇緬公路成為唯一對外交通運輸的「輸血線」。這條公路,可說是用血淚修築而成,被譽為「血肉鑄成的抗戰生命線」。興建滇緬公路(雲南到緬甸的公路),確保大陸西南對外交通運送物資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