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賞燈」,潮州「遊蔗巷」,這些元宵特色風俗,你都知道嗎?

2020-12-20 騰訊網

來源:南方+

廣府人常說:未過新十五,不算過完年。由此可見,廣東人心中對正月十五的珍視。可以說,元宵是春節「加長版」的高潮戲。除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等「常規操作」外,嶺南各地歡慶元宵的風俗可謂異彩紛呈。

01

佛山「行通濟」「飲燈酒」

佛山人「行通濟」。

每逢正月十五、十六,佛山人總會到市區的通濟橋逛一逛,祈願新年「行通濟,冇閉翳(無煩惱)」。講究「彩頭」的人們,還會在過橋時舉起風車,拋撒生菜,寓意「轉運」「生財」。這一習俗發展到如今已有數百年歷史,「行通濟」的影響力也擴展到整個珠三角乃至港澳地區。

飲燈酒。

而在順德,從明末清初就開始興起「飲燈酒」的習俗。「飲燈酒」在每年正月初六至元宵節期間舉行,當地凡有添丁的人家,在正月十六前就開始掛燈,社公掛一盞,祠堂掛一盞,家裡掛一盞。有錢人家加掛玻璃紙糊的大型走馬燈,而窮苦人家也要掛「樹頭燈」。花燈上貼有紅紙一張,上面寫著新添男孩的姓名、第幾傳孫字樣。由於「燈」與「丁」諧音,故燈一掛出,就意味著新丁入族。

添丁人家開燈時,要送酒到社公或祠堂,給大家享用,每天中午和晚上均有三五鄉裡在此小聚。誰有空誰去買魚買肉,誰家有青菜順便帶來。不論男女,不論族內族外,只要喜歡,都可坐下享酒。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吃飯,喝喝添丁人家贈送的喜酒,聊聊家常,場面十分和諧融洽。

「投燈」是「飲燈酒」的重頭戲:以製作好的花燈,冠以好意頭名稱,例如「生意興隆」「添丁發財」「一帆風順」「風生水起」等,由鄉親競投。競投不單單是為了討個好意頭,競投所得的善款,將成為村裡的一筆慈善基金,用以感謝鄉親、回饋社會。

02

潮州「遊蔗巷」

元宵賞燈處處皆有,而在潮汕地區,人們把燈籠掛到了甘蔗上,寓意「甜甜蜜蜜」「節節高」。潮州市磷溪鎮溪口村素來有元宵「遊蔗巷」的傳統,據考證,這一習俗從清光緒年間流傳至今。正月十六,各家各戶用甘蔗和燈籠組成一條遊行道路,「老爺」、遊神隊伍和鑼鼓隊從中裡穿過,場面頗為喜慶。

03

湛江「人龍舞」

湛江頗有特色的節慶活動「人龍舞」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種舞蹈起源於明末清初,由幾十甚至數百人參與,舞者袒露上身,以身體組成一條「龍」,氣勢宏偉壯觀。舞者踩著鑼鼓的鼓點讓龍身翻騰飛舞,祈求新年生活和睦安康。

04

梅州興寧賞燈、燒火龍

梅州興寧的賞燈活動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興寧花燈起源於明朝,盛行於清代、民國,歷經600多年,當地素有「賞燈大過年」的觀念。而流傳了300餘年的徑南鎮星耀村的火把節更是熱鬧非凡,當晚,全村到當地的公王廟祭拜、點火,隨後舉著火把沿村道繞行,沿路人家敲響鑼鼓、點燃鞭炮相迎。

火把節這一活動具有「傳遞薪火」的寓意,寄寓了人們對村落風調雨順、興旺昌盛的美好願景。

05

豐順「燒火龍」

梅州市豐順縣的「燒火龍」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由數十個赤膊青年手擎,引燃後龍身噴射出絢麗的煙火,氣氛喜慶吉祥,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此外,清遠的「炸火獅」「舞火麒麟」「舞被獅」,中山的「花燈酒會」,惠州的「舞布龍」「舞草龍」,東莞的「洪梅花燈節」,韶關南雄的「界址紙馬舞」「南畝茶花燈」等也各具特色,點燃節日氣氛。

相關焦點

  • 走進興寧熙和灣特色小鎮鬧元宵,了解客家百年特色 「請燈、賞燈...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黃斌)在粵東客家地區興寧,客家「請花燈」、賞燈活動是當地承襲數百年的習俗,"請花燈"更是家族慶祝"添丁"的重要宗族儀式,稱"賞燈"。請花燈儀式在當地是件喜慶事,客家後裔們會組成迎請隊伍,鞭炮齊鳴、彩旗開路,浩浩蕩蕩幾百人向預定地點去迎請花燈。
  • 元宵「燈節」:張燈結彩「鬧」元宵 火樹銀花「賞」花燈
    新華社天津2月18日電(記者周潤健)「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民俗專家表示,元宵節又稱燈節,「燈」成為節日最大特色,人們張燈結彩「鬧」元宵,火樹銀花「賞」花燈。「鬧」表示熱鬧、熱烈,用「鬧」表達燈節,最為生動、形象。
  • 海外華僑廣東興寧賞燈鬧元宵
    記者 楊草原 周濤 劉映新  「興寧的賞燈節太熱鬧了,圍龍屋與煙花相輝映,鞭炮聲與鑼鼓聲相互呼應,舞龍與花燈魅力四射,更有可口的客家菜,比春節還隆重。」馬來西亞潮州聯合會副會長拿督蔡樹民在參加廣東興寧的元宵賞燈活動中欣喜地告訴記者。元宵節前夕,在廣東興寧壢陂鎮大窩裡劉氏賞燈儀式中,鑼鼓聲聲,煙花豔麗,受邀參加的數位馬來西亞華僑切身感受到了興寧賞燈的濃厚節慶氣息,及蘊含其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據了解,在興寧地區,元宵「賞」燈並不是「觀賞」花燈,而是家族中重要的慶祝添丁的宗族儀式,也稱為「上燈」。
  • 祝枝山的興寧景物風俗詩文
    祝枝山曾用詩描繪興寧的賞燈習俗。(高訊 攝)  祝枝山時代的興寧風俗與語言  《正德興寧志·風俗》:「興寧,巖邑也。俗習固陋,性少機巧。男不伎藝,女不蠶桑。其實,祝枝山對當時的興寧方言記錄不只一處,如他對興寧人將地名「合水」念作「甲水」、將「輋坑」念作「蛇坑」都有另寫以示特別,又對「輋,音若社」做了詳細的說明,為研究客家方言留下了諸多史料。  祝枝山與龍歸洞打龍潭  天旱祈雨習俗由來已久,因農為國計民生大事,祈雨儀式又往往由政府官員主導。
  • 廣東潮州有一條名為「興寧」小巷,與梅州興寧有關?住著朱熹後人
    十大巷是指潮州古城城南的猷、灶、義井、興寧、甲第、傢伙、石牌、辜厝、鄭厝、庵共十條巷子,它們在古時候是屬於仁賢坊,古時的潮州有「東財西丁,北貴南富」之說,這十條老街小巷屬於古城的「南富區」。十條巷子由開元寺往南依次排開,互相平行,東通太平路、西達下西平路、巷長皆約為三百米,雲集了眾多潮州先賢的故居。可能是因為多,以至於裡面許多的古建築被忽略,許多遊客都不知道。
  • 元宵節活動方案:做元宵 賞燈 猜燈謎
    >  一、 活動目標: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燈節」。  ③元宵節有吃元宵、玩花燈、猜燈謎、劃旱船等豐富的風俗習慣。  ④「元宵」象徵著「團圓」,它有不同的種類和味道。  ⑤元宵節有各種各樣的花燈,給人們帶來了喜氣和歡樂。
  • 元宵真的不是湯圓!你知道嗎?元宵的餡兒是方的!
    熱熱鬧鬧的元宵節,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元宵、吃湯圓,象徵著一年的團圓美滿。說到元宵,你知道多少?南北關於湯圓跟元宵的爭議似乎從未停息過。北方人說元宵節吃元宵,南方人說團圓要吃湯圓。那麼問題來了:正月十五,你們是吃元宵,還是吃湯圓呢?
  • 你知道元宵節的由來嗎?除了吃元宵,這些習俗你可能都沒聽說過
    首先預祝大家元宵快樂,感謝閱讀。說到元宵節,你能想到的可能就是正月十五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除此之外感覺好像再沒其他習俗了。其實不然,經過一番搜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元宵的由來以及相關習俗,以後不要再迷迷糊糊過元宵節了。如果有錯誤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元宵節的由來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 春節元宵何處去?興寧觀賞花燈節!
    春節元宵何處去?興寧觀賞花燈節!我們的記者了解到,2020 中國(興寧)花燈文化節目前已基本準備就緒,將於1月14日開幕。在花燈文化節主會場興寧市熙和灣景區入口處,記者看到超大型拱門形花燈傳遞出熱烈喜慶的氣氛。
  • 2016元宵好去處,賞花賞月賞花燈~
    春節剛剛過去,大家都陸陸續續回到工作崗位,很多人都感嘆這個年過得居然這麼快。但在蘇州只有過了元宵節才算是真正的過年了,所以元宵當天,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很多「樂子」,蘇州會辦燈市、鬧元宵……今天就跟蘇瑞了解一下今年元宵節賞燈的好去處!地點:山塘古街時間:2月22日
  • 興寧「響丁」跟「賞燈」本質上的區別
    客家賞燈 賞燈(慶賞元燈)是梅州興寧等周邊地區的添新丁(男孩)祭祖風俗,起於元代,盛行於明、清,歷經600多年,世代相傳。 各姓賞燈節日的時間不同,大部分是在正月初六到正月二十之間,最集中在正月十一、十二、和十三這幾天。
  • 2018元宵節蒙養上下村遊燈
    蒙養村元宵遊燈,已有近二百年歷史了,舊時以程姓父老發動組織,在程氏宗祠舉行遊燈活動,按照風俗習慣,在先祖神殿前香案桌上擺放年糕和乾果等供品,然後上香點燭,舉行三鞠躬祭拜儀式,叩求先祖賜丁添福。有的人家扎制的宮燈、花藍燈精緻玲瓏,遊燈結束後,掛在自家廳堂到次年元宵,往往有人出高價購買。也有的人家馬馬虎虎做個筒單的紅五角星燈應付,但不能太醜,成為人家笑柄。
  • 2020中國(興寧)花燈文化節今晚開幕
    2020 中國(興寧)花燈文化節暨廣東省第八屆花燈文化節·梅州興寧第二屆花燈文化旅遊節,將於今晚7時30分在興寧市熙和灣·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開幕。新春期間,「燈」在興寧有著比其他地方更為重要的意義,所以在興寧素有「賞燈」大過年的說法。2018年,興寧「賞燈」(上燈)被列入廣東省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史上最全元宵節習俗,get這些你就打敗99%的人!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晚,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
  • 老北京元宵習俗 「觀燈」「猜燈謎」「燒火判兒」
    那時的棋盤街內六部衙門和工部的門前也張燈結彩,吸引大量遊人前往觀看,老北京稱之為「六部燈」,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太平鼓,響咚咚,一生愛看六部燈;燈屏兒,書成套,一典一故我知道。」2 燈節催生各種習俗元宵節除「觀燈」外,另一與觀燈有關的雅舉風俗就是「猜燈謎」, 它也叫「打燈虎」, 曾是一項十分有益的文化活動,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 比過年還熱鬧的節日,就在興寧
    聰明的你 猜到日報君說的是什麼了嗎? 沒錯,就是 興寧的賞燈節 在興寧當地,「燈」在新春期間有著比其他地方更為重要的意義。興寧的賞燈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興寧素有「賞燈」大過年的說法。
  • 來梅州興寧,賞花燈迎新年
    興寧是「中國花燈之鄉」,其花燈與我國元宵佳節花燈一脈相承,是花燈文化的一朵藝術奇葩。據考證,興寧花燈起於明朝,盛行於清代、民國,歷經600多年。   1月30日至2月1日,廣東省第七屆花燈文化節暨興寧市首屆花燈文化旅遊節在興寧市熙和灣·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舉行。此次花燈節由省文明辦指導,省文聯、省民協和興寧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
  • 你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賞花燈嗎?
    在古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門前掛上喜氣洋洋的燈籠,鬧街之上,各商家店鋪更是會搭上各種爭奇鬥豔的燈籠,然後,在元宵月圓之夜,萬家燈火點亮,又人人手持花燈遊街,錦簇燈海,便如潮水般湧入眼中,當真是美輪美奐,宛若仙境。時至今日,賞花燈的習俗依然沒有落下,很多城市會在元宵之夜,在城市商業中心、廣場等地方布置上美輪美奐的花燈,讓市民賞花燈鬧元宵。
  • 廣東第七屆花燈文化節在"中國花燈之鄉"興寧熙和灣•客天下特色...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黃斌) 1月30日晚廣東省第七屆花燈文化節暨興寧市首屆花燈文化旅遊節在熙和灣•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開幕。開幕儀式上,除了廣東各地花燈展及升燈儀式、興寧特色的賞燈文化展示外,還在熙和灣景區內欣賞大型水幕電影、大型煙花秀及非遺項目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