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藏日報記者 李梅英
冬日,走進位於滇藏交界的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納西村,在村裡公路東側的一座山丘上,核桃、石榴、櫻桃、橘子等果木迎風搖曳,與周圍紅褐色的群山形成鮮明對比。
據了解,這片果林是芒康縣納西民族鄉三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果樹基地,面積達2200多畝,種植了2萬多株各類果木,是目前昌都市規模最大、投入最多、科技含量最高、輻射能力最強的特色經濟林綜合基地。
「小時候,到這裡放羊,只能看到光禿禿的山,當時就夢想長大後,要在山上種滿樹和草,讓羊兒吃個飽。」 68歲的合作社理事長扎西旺堆笑著說。
2010年,已累計千萬資產的扎西旺堆帶著3000萬元資金從雲南大理返回到家鄉,承包了這裡的3000畝荒山。
「生意做得再大,我的根還在納西村。」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三江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扎西旺堆開始全身心地打造他心目中的「綠色家園」。
藉助合作社投資,住在山上的20餘戶150餘名群眾的通行和飲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結束了他們祖祖輩輩人背馬馱和缺水的歷史。
目前,合作社累計完成投資5500餘萬元,提供就業5400餘人次,幫助貧困群眾累計增收達1200餘萬元。
同時,該合作社還積極引導周邊群眾進行核桃、葡萄等經濟林木規範化種植,切實增加群眾收入。目前,芒康縣南部三鄉核桃種植面積達2萬畝、葡萄4000餘畝。
為壯大發展規模,合作社還分別與雲南省大理漾濞、賓川等苗圃基地合作,引進先進種植技術,已培育適合西藏乾熱河谷地帶生長的8個核桃、3個石榴、2個橘子等品種,目前,均已掛果,長勢良好。
「三江合作社按照芒康縣特色農牧立縣的發展思路,進行規模化種植。將購置先進設備、引進先進技術,加快農產品加工和銷售,建立出口創匯品牌,帶領芒康縣乃至周邊縣區群眾實現增收致富。」扎西旺堆說。
值得一提的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三江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擔當,自發組織為當地群眾發放醫用衛生口罩1000餘個,扎西旺堆個人捐贈了10萬元用於支援武漢抗疫。
實習編輯:群旦次仁
審核:劉曉江
【來源:昌都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