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五味鴨

2021-02-16 U理想U生活

舌尖上的中國:五味鴨

--

材料:鴨一個

配料:海天生抽半碗、料酒一碗、致美齋甜醋一碗、片糖半片,姜幾片

---

做法:

    1、鴨洗乾淨,簡單分割,鴨翅膀、鴨腳、鴨頭、鴨頸、鴨身等分割開。

    2、全部飛水,飛水主要是為了去油除腥味;

    3、用鐵鍋,放鴨和全部配料,再加一碗水,大火煮開然後蓋住鍋蓋,中小火慢煮,要經常翻,預防鴨貼鍋變焦了。

    4、邊翻邊看,大概半小時全部熟透的了,鴨的全身上色均勻就可,如果汁水還很多,就開大火收一下,注意看著不要焦了就行。

    酸酸甜甜,還有姜的辣味,很好吃!

---

後記:

    1、以前經常做是用油炸一下鴨皮去油,但後來發現用飛水方法更加方便;

    2、用料酒就味道更加濃厚點,料酒本身就有多鍾香料的到,也可以直接使用白酒代替;

    3、酸甜度看個人喜好,喜好酸的加多點醋,喜好甜的加多點糖;

    4、其實鴨翅膀、鴨腳、鴨頭、鴨頸更加好吃的,容易入味;

       鴨身太大,難入味,切開後再用鍋裡的酸甜汁淋一下。

    5、醋要用致美齋甜醋,試過其他品牌的味道不行。

    6、姜切薄一點,酸甜中帶點辣,很好吃的。

鴨翅膀、鴨腳、鴨頭、鴨頸、鴨腎放一盤

鴨身斬開也放滿一盤

鴨頭、鴨翅膀、鴨頸、鴨腎比鴨身好吃多了,也可以單獨就買這幾個來做。悶熱天時,就著冰凍啤酒,來幾個鴨翅膀,那味道,正!

--

公眾號發布的其他文章,點擊可以查看。

1、人之初,第一篇

2、舌尖上的中國:海參葛仙米筒骨湯

3、舌尖上的中國:宮保雞丁

4、舌尖上的中國:王牌蒜香骨

5、舌尖上的中國:美極大蝦         

6、舌尖上的中國:冬至腊味姜飯

7、舌尖上的中國:醬香牛展          

8、再見,2018       您好,2019

9、舌尖上的中國:竹筒雞

10、舌尖上的中國:幹煎生蠔        

11、舌尖上的中國:檸檬魚

12、舌尖上的中國:五香魚腩

13、舌尖上的中國:湛江白切閹雞   

14、除夕做什麼菜好?

15、舌尖上的中國:沙螺韭黃瘦肉湯

16、舌尖上的中國:幹煎九肚魚

17、舌尖上的中國:幹煎魷魚

18、 舌尖上的中國:幹煎白橙魚

19、舌尖上的中國:豉油皇粉腸

20、元宵節:吃湯圓還是「搜捕」?

21、年例    農曆正月26日是高屋年例

22、舌尖上的中國:幹煎黑鯧魚(黑蒼魚)

23、舌尖上的中國:龍井蝦仁

24、舌尖上的中國:豬腦豬骨髓豬雜湯

25、舌尖上的中國:牛肉炒菠蘿

26、舌尖上的中國:煎燜馬友魚

27、舌尖上的中國:海參瑤柱瘦肉湯

28、舌尖上的中國:清蒸白鱔(河鰻)  

29、舌尖上的中國:粉葛土茯苓赤小豆豬骨湯

30、客從何來

31、舌尖上的中國:蔬菜湯

-

關注

U理想U生活——有理想優生活

生活更理想,生活更優質!

長按二維碼識別後即可關注!

喜歡的文章可以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

做菜中有什麼問題,可以在公眾號問我哦!

點亮一朵小花花

給自己一點好看

喜歡小高文章的趕快讚賞下唄!

相關焦點

  • 教你做秘制五味鴨——肉質嫩滑多汁,味道濃鬱,可以做飯店的招牌菜!
    五味鴨是一道名菜,如果您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相信對它一定不陌生,看似神秘的五味鴨,其實做法並沒有多難,今天帶給大家這道菜的做法,保準你做一次就學會了
  • 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拉麵
    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餚,麵食,永遠都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主角。    舌尖上的中國 拉麵受到廣泛歡迎    清末陝西人薛寶展著的《素食說略》中說,在陝西、山西一帶流行的一種「楨麵條」做法以山西太原平定、陝西朝邑、同州為最。其薄如韭菜,細似掛麵,可以成三稜子,也可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斷,柔而能韌。這種楨條面就是現在山西的拉麵。
  • 《舌尖上的中國》火了 「舌尖上的旅行」也火了
    溫州網訊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後,不僅挑起「吃貨」們的食慾,還火了各地的「美食遊」。不少旅遊網站紛紛推出系列「舌尖上的旅行」路線,行程以品嘗各地的美食為主。與此同時,溫州不少旅行社也瞄準這塊「蛋糕」,醞釀著推出「舌尖遊」路線。
  • 舌尖上的中國:清蒸白鱔(河鰻)
    1、人之初,第一篇2、舌尖上的中國:海參葛仙米筒骨湯3、舌尖上的中國:宮保雞丁4、舌尖上的中國:王牌蒜香骨5、舌尖上的中國:美極大蝦         6、舌尖上的中國:冬至腊味姜飯7、舌尖上的中國:醬香牛展
  • 舌尖上的中國:牛肉炒菠蘿
    1、人之初,第一篇2、舌尖上的中國:海參葛仙米筒骨湯3、舌尖上的中國:宮保雞丁4、舌尖上的中國:王牌蒜香骨5、舌尖上的中國:美極大蝦         6、舌尖上的中國:冬至腊味姜飯7、舌尖上的中國:醬香牛展
  • 蕪湖美食走進《舌尖上的中國》
    原標題:蕪湖美食走進《舌尖上的中國》   蕪湖美食再次走進央視。記者4月15日從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首映式現場獲悉,江城著名小吃蝦籽面被主創團隊選中,將出現在第三集,時長約5分鐘,播出時間在5月2日。  2011年,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國人「眼淚與口水齊飛」,在螢屏和網絡上創造了空前的收視奇蹟。
  • 《舌尖上的中國》詮釋溫情脈脈的「中國美」
    近日,央視一套深夜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紅遍了大江南北!單從選題和播放時間來說,能引發收視狂潮,簡直不可思議。但能夠贏得觀眾深夜守候,好評如潮,原因為何?筆者認為:它真實完美的詮釋了「中國美」!那麼,它詮釋的是什麼中國美?是一灣柔情西湖水,一簾幽夢故人歸?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奔流到海不復回?是三皇五帝平天下,四書五經和為貴?
  • 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沙蟹汁
    北海營盤青山頭漁村中國南海邊陲小鎮的一個小漁村這裡是南珠的出產地,珍珠的故鄉盛產珍珠以顆粒圓潤色澤豔麗而世界聞名
  • 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中國美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中國美食文化2012-06-14 10:23:4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現在《舌尖上的中國》將中國的傳統美食搬上螢屏,希望我們的美食文化得到傳承。  5月22日晚,《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一套播出了最後一集《我們的田野》。其中,來自我市的靖江蟹黃湯包、興化龍香芋兩道美食也在節目中驚豔亮相。  這兩道美食是如何與《舌尖上的中國》結緣的?
  • 舌尖上的舌尖
    《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導致「舌尖上的××」句式泛濫。我不能免俗,也想玩個文字遊戲,聊一聊「舌尖上的舌尖」。  說起舌尖,是因為前不久一位同事到杭州出差,帶回一些真空包裝的鴨舌當手信。這是久違了的味道,韌中帶柔,鮮美無比。回到家在淘寶上又買了兩大包,過足了鴨舌的癮。鴨舌讓我想起一位故人。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原標題: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19日晚首播。第一集《器》講述了美食產生於鍋、刀、灶、案、籠、壇等器皿器具的烹飪技術發展變化。
  • 如何吃遍"舌尖上的中國" 三招讓你變成資深"吃貨"-舌尖 吃貨 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熱播,讓「吃貨」們在電視機前一飽眼福的同時,也激起了他們味蕾的欲望,不少人紛紛在網上表示要吃遍「舌尖上的中國」,如何才能達成夢想,究竟可能要花多少錢呢?  其實,自《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播出以來,像湖南的醃魚、內蒙古的奶豆腐、臺灣的烏魚子等,早已在網上受到了熱烈的追捧。不少電商還在它的專題頁面上,還列出了每道菜的所需要的相關食材,用戶只需滑鼠一點,就可將所有食材統統搬進購物車。
  • 中國味道世界表達 <舌尖上的中國>商機暗湧背後
    《舌尖上的中國》不但夜半三更挑逗了無數觀眾的無限味蕾,引起從高管白領到尋常百姓的情感共鳴,更撥動了中國「舌尖」經濟的琴弦。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國》開始在央視首播,這部有關美食的紀錄片,收視率可觀的同時,美食之外的人文因素也贏得了觀眾認可,但面對國內紀錄片缺乏市場精耕細作的現狀,業內人士也擔心,《舌尖上的中國》業已產生的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恐將就此停滯。
  • 《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海外熱播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海外熱播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播以來,不僅在國內廣受好評,在亞洲華語圈甚至是歐美地區也引發熱議。拍攝者行走於中華大地的天南海北,尋味、品味,畫面極具觀賞性,不僅展現了一幅地大物博的美食地圖,更重要的是發掘出食物背後的民族特色與文化個性。
  • 舌尖上的中國:冬至腊味姜飯
    每到冬至,吳川的市場就擺滿各種生薑,有黃姜、白姜、黑肉姜、沙姜等不下十種,平時難得一見的各種野薑也出現在冬至的市場上。這個時節,又適逢各種腊味上市,臘肉、臘腸還有臘鴨掛滿市場,吳川人家家戶戶都習慣買一把有十幾種品種的生薑片和臘肉、臘腸、臘鴨,煮美味可口的腊味姜飯過冬至。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忙碌,全家人都要圍在一起吃薑飯,這已是吳川人的一種習俗。
  • 勤儉節約:讓「舌尖上的中國」激濁揚清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此表示,這一頓環保餐意在提醒大家,「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忍受飢餓的人,浪費食物是件可恥的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股奢靡之風逐漸抬頭,鋪張浪費現象悄然盛行。尤其是少數黨員幹部無視黨紀法規,貪圖享受,胡吃海喝,不僅一擲千金,揮霍無度,更是帶壞了整個社會風氣。
  • 騰衝美食上《舌尖上的中國3》今晚鎖屏吧……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正式開播!《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於昨天20時起在中央電視臺1套和9套同步播出,每天1集,每集50分鐘,共分8集,主題分別為: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為了講述中國各地的文化,《舌尖3》踏遍了20多個省市自治區,115處地方,採訪了300多人,涉及400多種美食。在紀錄食物的美味背後,《舌尖3》更重要的是講人物的故事,傳承中國的文化,更多的是體現一種濃濃的鄉愁。
  •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蘇州談美食
    5月28日下午,帶著自己十年談吃文章首度集結《至味在人間》,吃貨總舵主---《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做客蘇州,與蘇州讀者進行互動交流,暢談對蘇州美食的感悟,期間還透露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最新籌備情況。有沒有蘇州美食要看緣份28日下午,雖然室外下著瓢潑大雨,但是絲毫沒有影響熱心讀者對於《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的追捧。
  • 據說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據說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酸湯魚「酸湯魚」,雖然是特色菜,吃起來酸酸辣辣的。點的是江團魚,魚刺少,但是肉質還可以。有點像泰國的火鍋,可以嘗試。米豆腐「米豆腐」,吃起來有些苦的怪味,吃不慣不推薦。「蕨巴臘肉」我喜歡一切米製品,所以蕨粑和臘肉是我最推薦的菜。亮歡燒撩筍,帶了店家的招牌所以應該算是特色菜吧,筍很嫩,咬起來清清爽爽,可以嘗試。總得來說,第一站第一家餐廳還沒有對比,可以稍後吃吃再更新。
  • 泉州面線糊、潤餅或亮相《舌尖上的中國2》
    兩年前,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全國,牽動著無數人的味蕾與鄉愁。經過一年多的拍攝製作,《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第二季)將於本周五晚開播。面線糊潤餅牛肉羹泉州名小吃入選《舌尖》第一季的熱播,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股風潮。此後,一群熱愛泉州的網友隔三差五@CCTV9舌尖,特別是@刺桐會 輪番推薦泉州傳統小吃和美食,時隔半年終於引起《舌尖》第二季導演組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