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朝有「板藍根」,大明第一猛將常遇春,還會死於卸甲風麼?

2020-12-24 騰訊網

大明開平王常遇春,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開國神將。他十四年戎馬生涯戰無不勝,屢次力挽狂瀾,自言"能將十萬眾,橫掃天下",軍中素有"常十萬"之稱!但令人惋惜的是,這位當世猛將只活到40歲,就因卸甲風暴斃於今河北境內的柳河川。

卸甲風常見於古代軍中。古代將軍打完仗後,滿身大汗回到帳內,貪圖涼快卸掉盔甲吹風時,容易引發此病。這種病症類似於常見的風熱感冒,放到現在,只要注意飲食起居,喝幾包板藍根就能解決問題。然而板藍根的藥用價值一直被中醫忽視,直到明代神醫李時珍編纂《本草綱目》一書,才重新確立了板藍根的藥用價值。方便攜帶的衝劑更是最近幾十年間問世的現代產物。但假如明朝就有"板藍根"的話,常遇春還會死於卸甲風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常遇春的當時的身體狀態說起。

公元1367年10月,為掃清殘元勢力,徐達與常遇奉命率領25萬大軍出師北伐。兩人從金陵出發,途徑河北等六省,一路攻克50多座城池,同元軍交戰30餘場,兩年時間攻破位於內蒙古境內的元朝上都安平。常遇春不光要思考戰略對策,還經常親自上陣衝殺。700多天的南北轉戰期間,他的身體和精神一直在承受著極高強度的壓力。

而且常遇春嗜酒如命,無形中又增加了身體負擔。北伐大勝後,常遇春緊繃的神經忽然放鬆下來,再次對身體造成了巨大衝擊。種種內外因素影響下,常遇春的身體距離到達極限,只差一根導火索。不幸的是,常遇春途徑柳河川時正值七月三伏天,白天酷暑難耐,迎風卸掉鎧甲實屬常事;而夜間據說又忽降暴雨。冷熱交替下,所有的陳年舊疾同時爆發,常遇春直接感染上了卸甲風。到了這時,一切手段都太晚了。

如果明初板藍根就被用於軍中,的確能減少大明將士們罹患卸甲風的風險,但對於常遇春而言就未必奏效了。考慮到這位猛將喜歡親自上陣,尤其是喜歡單騎突入敵陣衝殺的脾性,以及他嗜酒如命的癖好,僅有板藍根是不夠的。最起碼軍中要有一個能夠勸他注意身體的人才行。

這種假設雖然不大可行,但利用現代智慧去架空一段歷史,的確能發現許多新的樂趣。而最近廣受關注的SLG手遊《一統江山》,就給了玩家們一個利用現代智慧,在架空歷史的遊戲世界中爭霸天下的舞臺。這款遊戲徹底拋開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不再拘泥於某個時期的人物,而是讓不同時代的歷史猛將匯聚一堂,將他們全都投入一片虛構的大陸中,化作玩家們爭奪天下的棋子。

讓具有現代智慧的玩家們掌控不同時期的歷史英雄,書寫一段段完全架空的歷史。這無疑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嘗試。

大家覺得,如果明朝時就有板藍根的話,常遇春還會死於卸甲風麼?請在評論區留言回復吧!

相關焦點

  • 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死後穿龍袍下葬,為何妻子卻被朱元璋大卸八塊?
    劉邦能打敗項羽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善於用人。客觀來說,君主能用活人才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就因此取得了成功。朱元璋能從「遊方僧」逆襲成明太祖就是這樣。假如說徐達是明第1統帥的話,那麼常遇春就是明第1猛將了。 常遇春剛投靠朱元璋時並沒得到重視。按《明史》所記,當常遇春前來投奔時,朱元璋竟問對方:「你是肚子餓了才來投靠於我的吧!」不過常遇春畢竟是位名將,隨後他用一系列的戰例就讓朱元璋刮目相看了。
  • 古代人打完仗,為何再熱也不能脫盔甲,常遇春是因此而死的嗎?
    至於大明戰將常遇春的突然暴卒,是不是因為遭遇「卸甲風」,我們看看史書上是如何寫的,再分析常遇春暴卒前經歷了什麼來綜合判斷。我們還原一下常遇春暴病而死前經歷了什麼具體到常遇春的突然死亡,《明史》是這樣記載的:進攻大興州,遂拔開平。師還,次柳河川,暴疾卒,年僅四十。具體打仗幹了什麼,史書是這樣說的:「敗也速於全寧。進攻大興州,分千騎為八伏。
  • 常遇春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一位大臣,親自被皇帝加上一件龍袍。他就是明朝開國第一猛將——常遇春。常遇春出身貧苦,家裡頭都是農民。元朝的時候,南人被認為是低等級的。而農民每年都要繳納很多稅收,常常是一年到頭都扎在地裡,都賺不到買米的錢。常遇春不甘於一輩子都在地裡種田,便跟著別人一起練武。
  • 常遇春的死是個例子
    事實上,看一看歷史上的常遇春是咋死的,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一、卸甲風 在許多演義小說中,都提到過一種非常恐怖的致死疾病,那就是「卸甲風」。對於不了解的人來說,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卸甲風。其實,所謂卸甲風,就是古代將士在進行長時間作戰之後,貿然將盔甲脫掉,因而導致中風,以至於突然暴斃的情況。
  • 常遇春與沙頭鎮
    明初名將常遇春與揚州頗有淵源,揚州城內諸多街巷的得名均與其有關,如張甲橋、得勝橋、卸甲橋、粉妝巷等。
  • 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的夫人,到底是不是被朱元璋所殺?
    朱元璋有沒有屠殺功臣?確實有,無論他是出於什麼目的,也無論裡面有的功臣是否罪有應得,總體來說這一個黑點沒得洗。但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於很多江南文人編造出來強加於朱元璋頭上的謠言,筆者認為還是要正本清源,還這位開國雄主一個清白。明朝開國之時,徐達和常遇春是明軍之中功勞最大的兩位武將。
  • 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
    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時間:2020-12-21 18:58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 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統一戰爭進行到最後階段。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帶領北伐軍揮師北上,兵鋒直指元大都。
  • 明朝一猛將,十分怕老婆,皇帝悄悄下令:殺了這個女人
    導讀:很多人因為經常受到家中妻子責罵,有時候甚至會受到妻子的痛打,有人就戲稱這類女人為「母老虎」,或者是戲稱這個男人為「妻管嚴」,但是這些患有「妻管嚴」的男人並不是全無本事,有的甚至出門在外都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明朝時期就有一位大將家中有個「母老虎」,最後皇上知道手下的大將受了委屈
  • 明朝對抗蒙古騎兵最厲害的將領不是常遇春,更不是李成梁,而是他
    明朝北部邊境常受北漠(蒙古)騎兵的襲擾,危及大明江山社稷。因此,在明朝的二百七十餘年中,曾多次與北漠發生大規模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明朝也的確湧現過許多令北漠騎兵聞風喪膽的將領。如果我問你誰才是明朝對抗蒙古騎兵最厲害的將領?你或許會說是開疆拓土的常遇春,或許會說是直搗黃龍的藍玉,或許還會說是戰功累累的李成梁,但是我覺得「他」才是明朝對抗蒙古騎兵最厲害的將領。
  • 徐達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為何會精通兵法?
    說到明朝時代,那真的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璀璨的一個時代,同樣也是一個最輝煌的時代,漢朝初期的時候有蕭何張良,而明朝初期的時候也有很多能人,比如諸葛亮以及劉伯溫還有被朱元璋稱為比蕭何還有厲害的李善長以及朱升。而要說起武將更是數不勝數,比如徐達常遇春藍玉,可以說這些人在朱元璋的手底下,建立了非常大的成就和偉業。
  • 宋朝滅亡、元朝滅亡、明朝滅亡的情形怎麼那麼像?
    提到宋朝滅亡,很多人就會感到十分可惜,會有這麼一些說法:假如當初不是宋高宗發了12道金牌,把嶽飛召回,宋朝早就收復失地,一統中原,甚至直搗黃龍了;假如不是宋朝皇帝後來沒用,以宋朝的富庶和先進技術,完全可以碾壓周邊;
  • 如果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跟常遇春藍玉打得兩敗俱傷,會不會被三個敵人...
    如果我們細看朱元璋後世玉牒,就會發現朱標薨逝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之後,大明帝國的危機就已經出現了,即使徐達常遇春仍在,也難以避免朱家藩王同室操戈,其激烈程度,可能會遠超漢景帝年間的七國之亂和西晉的八王之亂。 如果這些人同室操戈打爛明朝,會不會被三個敵人撿便宜?我們細看《明史》就會發現,這三個明朝大亂的受益者,還真不姓朱。
  • 明朝大將常遇春墓,在南京紫金山,卻不知道河北這個小鎮也有一座
    說到明朝,大家一定會想到那些能徵善戰的將領。這次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明將常遇春。常遇春是明朝有名的大將,與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結拜兄弟,一生沒打過敗仗。據史料記載,常遇春相貌奇偉,猿臂善射,勇猛過人,跟隨朱元璋從一個小官,一直成為大將軍,可見他確實是有過人之處,不然也不會成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關於他的作戰故事就不多說了,這裡主要說一說他的墓地。
  •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打下了成都城,踏進了蜀王府,蜀王帶著幾個妃嬪跳井而亡,自從朱元璋的第一代兒子蜀王朱椿開始的明朝蜀藩宣布終結。張獻忠把蜀王府搜刮一空,隨後在成都城門樓上發現了個奇怪之物。
  • 《行走長城》第五十二篇:明朝大將常遇春在這追擊元順帝
    青邊口長城 宋肖肖攝它的名字「青邊口」也有著一個民間故事,據常文鵬介紹,明洪武年間,大將常遇春追擊元順帝到了這裡:元順帝從這個地方逃回了大漠,常遇春就留下了他身邊的愛將秦邊虎守護這個地方,秦邊虎就在這個地方修築秦邊口城堡,秦邊虎在這個地方很服眾,蒙古部落聽說有他駐守,就不敢來侵擾漢族的村莊,以訛傳訛演變成現在的青邊口。
  • 大明王朝之太祖朱元璋和他的淮西二十將
    就像唐太宗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一朝的盛世,離不開他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東漢光武帝劉秀能開創東漢霸業離不開他的雲臺二十八將一樣,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將也是大明的功臣。所以要奪取天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朱元璋一個人也是打不下來天下的,還得靠這些英勇無比的大將不計生死的付出。
  • 《倚天屠龍記》中明朝國號來自於明教的說法,到底有幾分靠譜?
    十一章提及常遇春「裸葬」周公子是明教的習俗,而聖物「聖火令」和教徒白衣加火焰標誌的特色,又透露了他們祆教的身份。▲祆教法拉瓦哈標誌摩尼教可以理解為祆教改革後的一個分支,但二者畢竟從頭到尾都是敵對關係,而小說裡則完全混為一談了。
  • 明朝名將常遇春為何只活了40歲?
    其中有個情節,常遇春被蒙古番僧的截心掌所傷,他和張無忌一起到蝴蝶谷找胡青牛醫治。由於常遇春強求胡青牛給張無忌治療玄冥神掌的陰毒 ,胡青牛生氣,拒絕給常遇春治療。於是,張無忌自己學習醫書給常遇春醫治 ,所幸後來醫好了。但是,胡青牛說了一句話。由於張無忌早期所用的藥過猛,會影響常遇春的壽數,估計常遇春的壽命不會超過40歲。看到這裡,真的佩服金庸先生的巧妙構思,連這小小的一個細節也是符合史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