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650餘歲明代城門:南京擬重現中華門甕城正門步道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為重現明代中華門甕城前的慢行步道風景,南京決定在環城牆的秦淮河上新建兩座平行橋。 申冉 攝

中新網南京6月13日電(記者 申冉)13日,記者從南京市規劃部門獲悉,為更好的保護與展示明城牆中華門甕城,南京計劃在中華門甕城正門所對的長幹橋兩側各建一座平行橋,供車輛通過,長幹橋至中華門甕城中間的路段重新變成步道,供遊人行人通行觀賞。

南京明城牆距今已有650餘年歷史,是國家級文保單位,其中的中華門又是明代南京城牆十三個京城內城門中現存最大、最雄偉的一座。從2003年起,南京市就開展中華門甕城保護並整體提升中華門以南片區工作的計劃,並組織了多輪規劃設計和工程設計研究工作。

此次公布的改造規劃方案,是由該市規劃和文旅部門牽頭對中華門地區的歷史保護、交通規劃、景觀風貌、旅遊策劃等方面進行了專項研究工作後,整合形成。

規劃方案在嚴格保護文物本體、保持歷史軸線、保證文物安全的基礎上,借鑑西安永寧門及含光門經驗,將長幹橋從「交通混行」改為「景觀步行」,恢復中華門地區歷史慢行流線,在中華門甕城保護與展示工程的基礎上開展中華門東西券門通道工程(以下簡稱「通道工程」)。

經多方面優劣對比,平行通道方案在保護文物本體安全、保持文物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促進文物展示、協調當代生活需求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

記者了解到,該方案計劃在正對中華門甕城東券門與中華西券門處新建南北向過河通道,一方面徹底消除車輛通行轉彎過急的安全隱患,保護中華門甕城與城牆安全;另一方面,新建的兩條跨秦淮河通道寬度小於長幹橋,並在形式、風格、體量、材料等方面弱化與城牆的關係,對城牆歷史景觀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程度內。

同時,現有長幹橋完全改造為步行景觀橋,不僅為城牆及長幹橋展示提供了最佳展示空間,同時,實現人車分離,有利於改善文物本體環境,有利於組織各種交通方式流線,為居民生活出行提供了便利。

據悉,下一步,該市將按照文物主管部門有關要求,開展社會公眾意見徵詢工作,進一步完善中華門甕城保護與展示工程方案,並按程序上報審批。(完)

相關焦點

  • 長幹橋改為步行景觀橋 南京中華門甕城將再現歷史軸線
    交匯點訊 中華門甕城是南京歷史文化名片,但由於中華門外長幹橋長期交通混行,攝影愛好者想拍一張「美圖」很難。這一「遺憾」有望成為過去時。13日,南京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就中華門甕城保護和展示工程規劃方案向社會公示。
  • 金陵影像:天下第一內甕城--南京中華門
    南京中華門位於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始稱聚寶門,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性的建築
  • @南京人 中華門甕城有新規劃了!你的意見很重要
    2019-06-13 18:09圖文來源:南京發布微信 南京明城牆,建於距今650餘年前是南京的文化符號和城市名片中華門,明代南京城牆十三個京城內城門中現存最大
  • 天下第一甕城——中華門城堡
    中華門正門 如今南京人所說的參觀明城牆,大多是特指參觀中華門城堡。多年風雨變遷之後,明城牆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連成一體的城垣了,而是被分成了很多段。由於中華門是南唐都城的正門,所以這裡是南唐御街直達南門外長幹裡的必經之道,與南唐正宮宮門和虹橋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因此,中華門是是南京老城南的交通咽喉。
  • 南京西安門、東華門修復出錯? 曾是明代皇宮城門
    明朝皇城和宮城的城門中,目前只有西安門、東華門、午門保留了下來。近日,市民葉先生發現,西安門和東華門的老城門,後人在修復時,出了差錯,兩座城門上的雉堞都沒有恢復原貌,而且西安門的一條步道方向修反了。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明代建造的城門上面,都有雉堞,就是城門上面凹凸的垛口,這是軍事防禦的需要。可是經過後人的修復,西安門城門頂上變成了平坦的牆壁。東華門也是這樣。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解釋,文物保護遵循現狀保護的原則,這兩座明朝的城門,歷經幾百年的滄桑,城門上面的雉堞損壞,在後來對城門的修繕中,就沒有再重建。
  • 第五季「城門掛春聯,南京開門紅」揭聯儀式在中華門甕城隆重舉行
    書法家尉天池現場展示中華門春聯。  2020年1月12日,2020第五季「城門掛春聯 南京開門紅」揭聯儀式在中華門甕城隆重舉行。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尉天池書寫的庚子年中華門春聯,在萬眾期待中光彩亮相!活動現場還舉辦了「書寫金陵春,共享小康年」活動。30位來自南京市書法家協會的書法家們,帶領著60位南京市愛好書法的中小學生,一起寫春聯、寫福字,並將「福」字分別送給了10位南京新市民代表。記者 邵丹攝
  • 中華門甕城展出500張城牆舊影 講述「歲月傳城」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供圖明代「金陵四十景」中的《長幹春遊》圖,1911年辛亥革命光復南京後的太平門,1931年的中華門航拍圖……近日,根據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多年來搜集整理的城牆歷史圖像資料編纂而成的《歲月傳城——南京城牆舊影》正式首發。
  • 遇見南京中華門
    去中華門,是逛完鐘山風景區坐地鐵到新街口轉的士去的,上班日的午後四點多,遊玩的人極少,站在城牆上眺望城內外,能夠聯想到古代的恢宏,錯過了西安的明城牆,在南京不允許也這麼擦身而過,感謝有一個近距離感受這座恢宏建築的機會。
  • 第五季「城門掛春聯 南京開門紅」昨中華門揭聯|南京12座城門春聯...
    由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主辦,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南京晨報、「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承辦,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江蘇省楹聯研究會特別支持的2020第五季「城門掛春聯 南京開門紅」揭聯儀式,於2020年1月12日在中華門甕城隆重舉行。庚子年中華門春聯,在萬眾期待中亮相。
  • 解放門臺城景區、中華門甕城景區夜間開放
    中華門甕城景區將帶來光影夜遊新體驗。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供圖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攝絢麗的燈光扮靚了晚間的城牆,光影在城牆馬道上投射出幻境櫻花步道,在城垣上漫步仿佛步步生花……9月29日晚,南京城牆解放門臺城景區開啟了「城牆奇妙夜」,10月1日起,中華門甕城景區夜間也要開放了,南京城牆夜色潮玩節,將帶來夜遊新體驗。
  • 中華門甕城保護與展示工程規劃方案公示
    2019-06-14 08:22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為更好地保護與展示中華門及其周邊歷史文化資源,我市規劃和文旅部門牽頭開展了對中華門地區的專項研究工作,整合形成了中華門以南片區整體城市設計,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中華門甕城保護與展示工程規劃方案
  • 中華門甕城是朱元璋時期花費20年修建的,來南京必打卡之地!
    中華門是元末從南唐都城舊址基礎上修建的,一直到明初才完成。現在的甕城有三道門,上面還有藏兵洞,規模很大,氣勢雄偉,保存比較完好。中華門也是個有意義的景點,因為這也是秦淮燈會的一個分區,所以晚上去的話夜景很推薦,遠觀秦淮河也不錯。
  • 你看到天下第一甕城了嗎?他也是南京-中華門城堡大、豐富的門
    #的一天南京中華門城堡是明代南京的13扇內門之一,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大門,也是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要塞甕城。明太祖朱元璋從開始修建南京城垣,其中南門是在南唐都城南門遺址上重建的。據說聚寶盆埋在江南和沈萬山門下,古代稱之為最富門,又稱「聚寶門」,更名為「中華門」。門東西寬度118,5米,南北長128米,佔地面積15168平方米。有三個甕城,由四個檢票口連接,第一道門高21.45米。每扇大門都有一扇千金門和一扇可以上下啟動的雙開木門,現在只剩下門槽和門址了。在甕城和左右馬道有14個藏族士兵洞穴,可以儲存戰時的軍需和伏擊士兵,據估計他能容納3000人。
  • 甕城,中國古代城門防禦系統中最大的陷阱
    到了北宋時期,該系統走向成熟,並廣泛運用到東京外城的城門防禦。北宋時期的《武經總要》一書,第一次出現了關於甕城的明確記述,書內詳細繪製了東京外城的甕城圖,而且形式多樣、種類豐富。遺憾的是,多姿多彩的東京外城甕城,經歷金元之後的多次黃河水患,已淤埋在4——7米深了地下,我們已無緣相見,但從南京、西安、平遙等許多保存下來的明代甕城,我們仍然可以一睹甕城的風採。
  • 南京這座城門,被稱為門閂,是明代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在南京明城牆十三座內城城門中中有一座被老百姓戲稱為門閂的城門。這就是扼守南京北大門的神策門。神策門位於現在南京中央立交橋的東南角,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軍事禁區被封閉了70多年。它是明代南京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也是南京現存所有城門中唯一保留民國之前的敵樓的城門。
  • 未來南京可夜登城牆賞美景
    通濟門曾是南京明城牆最有特色的城門之一,在明代,和聚寶門(現中華門)、三山門(現水西門)同屬規格最高的3座內甕城城門。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耿樸凡 鹿偉  建通濟門遺址公園,對中華門加固消險  南京明城牆是現存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牆。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包括京城城牆和外郭。
  • 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城堡式城門在中國
    中華門,明代稱聚寶門,是明朝都城的正南門中華門是南京明朝內城城牆13個城門中規模第二大的城堡式城門,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複雜的古代甕城城堡中華門同南京明代城牆一道被列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門的基礎上擴建而成。
  • 願祖國像這世界上最堅固城牆南京中華門,歷經600多年風雨而未倒
    穿越南京中華門,探秘明代大型軍事防禦現場中華門布局嚴整、構造獨特,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蹟,不論是在軍事上、歷史上、還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華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西門與中華東門間,明代時稱「聚寶門」,1931年因建中華路而改名「中華門」,是南京明城牆中規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門。傳說南京古城牆在修建時曾遇到「海眼」,修建時有坍塌現象,後來「借」來江南首富沈萬三的聚寶盒埋了下去才大功告成,故得名「聚寶門」。
  • 中華門甕城新增夜遊體驗 2020年南京城牆夜色潮玩節啟動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梅源 通訊員張頌)南京夜遊又新增一處必打卡點——南京中華門甕城景區夜公園。9月30日,南京中華門甕城景區「悅明月共潮節」——2020年南京城牆夜色潮玩節活動正式啟動,同時在南京全域旅遊總入口莫愁旅遊等票務平臺開啟購買通道。
  • 南京,話說正南門……
    明代,南京明城牆一反舊制,將甕城設於城門內,獨創了內甕城的模式。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中華門真的是從明朝建起來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天下第一內甕城很久很久之前的故事。 感謝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南京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華瑜為此文提供了基礎史料。@雞絲jeans亦對此文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