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史記》法文全譯本問世,大半新譯

2020-12-24 澎湃新聞

跨越百年,《史記》法文全譯本問世,大半新譯

澎湃新聞記者 林夏

2015-08-03 08:38 來源:澎湃新聞

跨越百年,歷經幾代漢學家的努力,《史記》法文全譯本近日在巴黎問世,近半篇幅屬新譯。據悉,英文全譯本也將出版。

《史記》法文全譯本封面。(圖片來源:《歐洲時報》)

《史記》 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名列 「二十四史」之冠,西方漢學界對《史記》的翻譯與研究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其中,法國漢學家沙畹從1895-1905年所譯註的五卷本《史記》被視為西方學界整理中國史部要籍的第一部謹嚴精審之作。然而,沙畹學術涉獵領域甚廣,精力有限,他並沒有完成《史記》的全部翻譯工作。百年之後,經過法國漢學家當代的努力,《史記》法文全譯本近日在巴黎發行。

據《歐洲時報》7月31日消息,新出版的《史記》法文版全套共九卷,由巴黎巴黎友豐書局的潘立輝先生主持編列。這套《史記》法文版由三部分構成:沙畹已翻譯的五卷、法國高等研究院學術導師康德謨補譯的《荊燕世家第二十一》和《齊悼惠王第二十二》,以及漢學家雅克·班岜諾教授續譯的「列傳」部分,其中新譯出部分佔整個《史記》篇幅近一半。

《史記》法文版。(圖片來源:《歐洲時報》)

愛德華·沙畹(Chavannes Edouard,1865-1918)是國際漢學界公認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中國學大師,也是世界上最早整理研究敦煌與新疆文物的學者之一,被視為法國敦煌學研究的先驅者。

他最主要的、最大的貢獻是翻譯中國古代史學巨著《史記》,他把其中一部分譯成法文並加以注釋,名為《司馬遷的傳體史》(五卷)。從1895 到1905年十年間,沙畹陸續發表了《史記》前47卷的解譯,即本紀、年表、書及一部分世家卷的內容,這也是至今一致公認的優秀範本。

法國漢學家雅克·班岜諾,《史記》譯者。(圖片來源:《歐洲時報》)

《史記》法文版的新譯者雅克·班岜諾也是一位漢學家,對中國戲曲深有研究,著作頗豐。2013年雅克·班岜諾教授曾在《歐洲時報》刊文,講述其翻譯《史記》的心得,在文章裡他強調:「不讀司馬遷經典的《史記》,吾等的知識就是片面和不完整的。《史記》敘述中國從起源到他生活時代的歷史,重在其獨特的構思和陳述。與古代編年史《左傳》不同, 司馬遷創始了一種通體史,後為《二十四史》採納。《史記》同時還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其它一些小說和戲劇都從中汲取營養。沙畹認識到《史記》的重要性, 著手翻譯了前四部分,尚需翻譯的是『列傳』部分。現在友豐書局首次用一種西方語言譯出全套《史記》,乃是一個有勇氣的壯舉。」

另據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史記》研究會副會長趙生群微博(@南師趙生群)消息,美國芝加哥大學倪豪士教授的整部《史記》英譯本按計劃亦將於今年出版。

《史記》在西方

百餘年來,西方學者對《史記》做過不少研究、譯介工作。記者簡要列舉幾種《史記》的主要西語譯本。

《史記》的最早德文譯介:

19 世紀中期,奧地利漢學家先驅菲茨邁耶 ( AugustP fizmaier,1808-1887) 把 《史記》 24 卷譯成德文,零散地發表在 Sitzungsberichte der Wiener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維也納科學院會議報告》 ) 上,這是《史記》的最早德文譯介 。

華茲生《史記》譯本:

美國華茲生博士 (Burton Watson,1925— ) 在《史記》英譯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從事《史記》翻譯工作,1951年他的碩士論文即是《史記》卷124 的譯文。1958 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博士論文Ssu-ma Ch』ien : Grand Historian of China (《司馬遷:中國偉大的歷史學家》) 。這是研究司馬遷及《史記》的第一部英文專著,其中有《太史公自序》等的譯文 。此後,華茲生於1960年代先後翻譯了《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三代世表》的序、《大宛列傳》以及《史記》中部分人物列傳,諸如《伯夷叔齊列傳》、《伍子胥列傳》、《田單列傳》、《呂不韋列傳》、《刺客列傳》等。1993 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和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華氏新譯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 Qin Dynasty 《史記·秦朝》,包括《秦本紀》、《秦始皇本紀》及秦朝其他10個歷史人物傳記。

倪豪士《史記》譯本:

1994 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倪豪士主編,鄭再發、呂宗力 、倪豪士、羅伯特· 雷諾茲等翻譯的英文版《史記》第1卷(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 : Vol. 1 The Basic Annals of Pre-Han China)和第7卷(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 : Vol. 7 The Memoirs of Pre-Han China)。2002年,該社又出版了倪豪士等英譯的《史記》第2卷(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 : Vol. 2 The Basic Annals of Han China)。2006年4月倪譯《史記》第5卷(上)(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 :The Hereditary Houses of Pre-han China)由印第安那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史記,漢學,沙畹,法文全譯,英譯,倪豪士,中西交通史,文化交流史

相關推薦

評論(81)

相關焦點

  • 淺析俄譯《史記》的研究特點與內涵
    俄羅斯漢學家們一直重視對《史記》的翻譯與研究,秦漢史專家克羅裡曾指出,「第一部中國的紀傳體通史《史記》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有記載的《史記》俄譯始於19世紀漢學家比丘林,其晚年編撰的《古代中亞各民族歷史資料集》收錄了其翻譯的《史記》中的《匈奴列傳》和《大宛列傳》兩篇。此後的100多年裡,俄羅斯對《史記》的翻譯和研究從未停止,並湧現了《史記》俄譯本13種。
  • 那年,《資本論》首個中文譯本在滬問世,真理光芒在此閃耀
    新青年社發行的《馬格斯資本論入門》。眾所周知,《資本論》在世界經濟學說史、哲學史和社會主義學說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上海作為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誕生地,是頗值得自豪的。1930年3月,上海崑崙書店出版《資本論》第一卷第一分冊(陳啟修譯);1934年5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資本論》第一卷第一冊(吳半農譯、千家駒校),才使人們得以初窺其貌。郭大力、王亞南合譯的《資本論》初版《資本論》首個中文全譯本於我國印行,是在抗戰初期。
  • 朱光潛與毛澤東詩詞英譯:「最壞的還是官方譯本」
    主題是新舊對比,舊(原稿如此)世界必然要代替舊世界,瘟神在新世界裡無立足之地。抓住這個主題,有些難點就可迎刃而解。」此文有頭無尾,段落也不全,光靠片言隻語,只能大概推斷,是對兩首七律的分析和對個別詞句譯法的批評。比如,文中能看見「little creature 譯『小蟲』太含混」和「……譯為men wasted away 不妥」等句子。
  • 楊絳翻譯《堂吉訶德》神形兼具 譯本曾被作為國禮
    楊絳曾在一篇訪談中說錢鍾書最好的是英文,第二是法文,第三是德文,然後是義大利文,「西班牙是跟我學的。他要找西班牙的什麼資料,我就找原文給他。因為西班牙文跟義大利文很接近,他慢慢地就懂了。」   知名翻譯家胡真才也是《楊絳全集》和《洗澡之後》等書的責任編輯,胡真才回憶,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楊絳先生從清華調入文學研究所外文組,即後來的社科院外文所,但當時其編制屬新北大,工作由中宣部直接領導,自此她便把閱讀和研究外國文學作品視為自己的畢生事業。
  • 《紅樓夢》|林黛玉如何英譯?
    朝鮮文的全譯本比西方語言全譯本的出現早70餘年。而最早的西方語言的全譯本是俄文本,於1958年在莫斯科出版,譯者是帕納秀克。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翻譯《紅樓夢》的一共八種:滿文、藏文、錫伯文、蒙文、維吾爾族文、哈薩克文、彝文和朝鮮文。
  • 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重大歷史意義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如同春雷震裂了舊思想的枷鎖,打破了舊世界的秩序,人類社會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使無產階級和勞苦群眾找到了推翻舊世界、建立新社會,擺脫奴役和壓迫、走向新生和發展的光明大道。《共產黨宣言》不愧是指引共產黨帶領無產階級和廣大勞苦群眾走向光明、走向幸福、走向自由、走向富裕的指路明燈。
  • 你知道《聖經》是什麼時候出現中文全譯本的嗎?
    最早的漢譯本出現在唐朝,惜未流傳下來根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並序》及《諸經目錄》記載,早在唐代景教傳入中國之後,就曾著手翻譯經書,並譯出景教經典三十餘部。這是最早的聖經漢語譯本。元代天主教傳教土孟高維諾亦曾漢譯新約。不過,這兩種譯本均未流傳下來。
  • 李繼宏「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的營銷策略太low
    2013年年初,「果麥文化傳媒」在給《小王子》和《老人與海》做圖書宣傳時,打出了「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的名頭,並在李繼宏名著系列譯作的腰封和宣傳文案裡寫了如下頗具挑釁意味的話語:「現存50個《老人與海》的譯本中有1000多處錯誤?」「現存56個《小王子》的譯本裡有200多處硬傷?
  • 關於《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
    關於《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你關心的問題來了! 100年前,1920年8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問世
  • 又新印刷所:首部《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誕生地-共產黨宣言 紅色...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  | 又新印刷所:首部《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誕生地  97年前,在這裡,首部《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印刷出版。  10年前,在這裡,原盧灣區經過地毯式文物普查,一處新的不可移動文物被最終確認。  這裡,就是上海市復興中路221弄12號,原辣斐德路成裕裡,又新印刷所舊址。
  • 《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2020-04-06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村上春樹新譯錢德勒《湖底之女》
    「翻譯家」村上春樹最近接連有全新譯作問世,所譯雷蒙德·錢得勒的《湖底之女》(TheLadyintheLake)被評論界稱為,將硬派偵探小說譯成了「準古典文學作品」。2月1日上櫃的埃爾莫爾·倫納德的早期傑作《野狼》(Hom bre)之村上譯本,則被讚譽為「痛快無比的翻譯」。
  • 馬可波羅曾被誤認為蒙古人,《遊記》譯本哪家強?
    魏易的譯本對原文多有刪節,因此實際上並非全譯,而且其中最大的一個笑話就是把馬可波羅誤認為《元史·阿合馬傳》中涉及的江南路中書省樞密副使孛羅。這也導致此後《遊記》的漢譯者如李季、張星烺等也多認同此說,直到20世紀20年代以後,伯希和、馮承鈞才糾正了這個錯誤。儘管如此,魏易的譯本還是有篳路藍縷之功。
  • 名著新譯:越譯越好還是越吹越好?
    記者採訪譯者李繼宏,他自信表示,自己的譯本質量沒問題,糾正了以往譯本囿於時代、生產工具等限制產生的種種錯誤。「過去參考文獻沒那麼多,也沒有谷歌! 」  爭議:「最優秀」宣傳語惹禍  「這書的宣傳語完全無視如林秀清、周克希、馬振騁、鄭克魯、黃葒等法語譯者的譯本。 」在豆瓣李繼宏譯《小王子》頁面,九久讀書人編輯何家煒的這條評論得到多數網友認同。
  • 跟著義烏人翻譯的這本書 追尋跨越時空的真理力量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在真理的指引下,我們有十足的勇氣,毫無畏懼地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今天,我們沿著《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足跡,找尋跨越時空的真理力量。 卡爾·馬克思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這部石破天驚的著作問世,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宣告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登上政治舞臺。
  • 朱振武:《三國演義》的英譯比較與典籍外譯的策略探索
    它在國內家喻戶曉,在國外更是擁有60多個語言的譯本。目前,在英語世界中《三國演義》公認的全譯本有兩部,分別是鄧羅(C. H. Brewitt-Taylor, 1857—1938)譯本和羅慕士(Moss Roberts, 1937—)譯本。兩個譯本相隔66年之久,譯作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語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正是這種差異讓兩者的對比研究有了更深的意義。
  • 【讀城·32】文字難懂的天書全譯本《尤利西斯》在南京誕生
    | 都市 | 品質 | 生活 | 分享 |這是一個為你打造的平臺相信你會深深地愛上這裡新時期以來,在煙波浩渺的文學圖書出版物中,南京為其貢獻了很多中外文學經典著作,那些著作滋養了後來千千萬萬的讀者。舉目望去,當時似乎只有錢鍾書能扛此大任,李景端記得葉君健就曾風趣地說:「中國只有錢鍾書能譯《尤利西斯》,因為漢字不夠用,錢先生能邊譯邊造詞。」不過,等到李景端前去約請錢鍾書時,錢鍾書拒絕了:「八十衰翁,再來自尋煩惱討苦吃,那就仿佛別開生面的自殺了。」
  • 「林紓譯小說」問世121年,《林譯小說精選十種》再現經典
    其譯作與嚴復的「嚴譯名著」分庭抗禮,世稱「林譯小說」。今年是「林譯小說」問世121周年,草鷺文化聯合商務印書館特於6月推出《林譯小說精選十種》。張治說,《林紓的翻譯》收入文章四篇,鄭振鐸的文章是林紓去世後第一篇蓋棺定論之作,錢鍾書的同書題文章表彰了林紓看似過時其實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翻譯風格,阿英作為最早的近代文學資料收藏大家對林紓第一部翻譯作品提供了一些史料說明,而馬泰來寫的《林紓翻譯作品全目》是第一個整理林譯小說及其原作底本情況的專業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