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玩膠片棄用4K 數字拍攝如何再進步

2020-12-23 中關村在線

1無法阻擋 4K數字攝影機普及

  電影的數位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了,如今即便是使用膠片拍攝的電影,在後期製作的時候,基本沒有人使用膠片做剪輯了。在放映的過程中,膠片存檔也是沒有了用武之地,膠片存檔的運輸和保存都有一定劣勢,在放映的次數多了以後,畫面的色彩還會出現一些偏差,比如顏色的變化以及噪點增多等情況。


大師玩膠片棄用4K 數字拍攝如何再進步

  因此在目前的電影工業中,膠片多數出現在拍攝的過程中。比如最近上映的大片《星際穿越》就是最後一部使用70mm膠片拍攝的IMAX商業電影。由此可見即便是在拍攝中,膠片的地位也是在日漸下降。《星際穿越》在使用70mm膠片的同時,也使用了35mm膠片拍攝,可以說這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拍攝習慣有關係。他的很多電影都採用膠片拍攝。


膠片拍攝可以保存很多的細節

  膠片屬於化學成像。通常的膠片就是16mm膠片,相當於2K數字電影的解析度水平。70mm膠片用於早期的IMAX拍攝,35mm膠片即135膠片,畫質相當數字電影4K-6K的水平。相比於數字拍攝,膠片拍攝有自己的優勢,由於採用化學的方式,膠片拍攝可以還原的細節非常之多。因此很多專業的攝影人士喜歡膠片拍攝,在電影的拍攝中,膠片和數字經常呈現對立的狀態。


膠片拍攝如今越來越少見

  過去數字攝影難以企及膠片攝影的清晰度,如今隨著4K拍攝設備的出現,在清晰度上顯然膠片的優勢並不明顯了,4K或者未來的8K拍攝,相比膠片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何一些電影大師堅持使用膠片拍攝?數字拍攝的在解決了清晰的問題後,又該如何升級轉變?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膠片拍攝和數字拍攝的關係。

2大師沉迷 膠片為何有電影感

  專業的攝影師經常會說膠片拍攝的電影更有美學的造詣,也會經常提到「菲林感」這個詞。其實這個詞解釋起來非常的複雜,就和很多音樂愛好者在用不同耳機聽歌時,經常會說這個耳機更有「空氣感」一樣,沒有人能真正的定義「菲林感」是什麼意思。但是這個詞和膠片拍攝的特性有很大的關係。相比數字拍攝,膠片拍攝有著顆粒細膩、寬容度好、色彩忠實還原等特點。


「菲林感」是傳統攝影美學的濃縮

  「菲林感」所強調的顏色準確,過渡細膩以及低照度的表現優勢等特點,其實都是傳統膠片帶來的電影觀感。因此「菲林感」這個詞其實有著很深的懷舊意味,如今很多數位相機為了提升「菲林感」,會採用在後期加入噪點的方式來讓圖片或者視頻更加接近膠片拍攝的感覺。這是因為目前的數碼設備,拍攝的影像「太過清晰」了。


數字拍攝的影片則是畫面過於「銳利」

  有的攝影師不喜歡數字攝影的原因,就是因為新設備對於畫面的表現過於清晰,使得電影的畫面沒有傳統的美感,因此很多人甚至故意讓畫面模糊一些。這裡的「清晰」並不是指的數字拍攝的畫面細節過多,相反是因為其細節太少的緣故。我們已經提到膠片拍攝是化學染料互相浸染形成的圖像,其顏色與顏色過渡之間你很難找到一個界限。而如今的數字設備則是不同,如果你放大來看,其顏色和顏色的界限分明。這種細微的差別積累起來之後,最終的結果就是膠片拍攝的電影過渡自然,有經驗的攝影師可以利用膠片的特性實現多種不同的效果。

  數字拍攝的影片則是畫面過於銳利,在像素的數量提升之後,比如4K的影片,其對於顏色的渲染,畫面的把握都太過真實了,仿佛就是人眼看到的畫面,太真實反而沒有美感了。這和100多年積累起來的電影審美其實是有關係的,因此對於專業的攝影師來說,對於把握數字攝影的脈搏,其實是沒有底氣的。

  類似克里斯多福·諾蘭等大導演喜歡用膠片的原因也是如此,他們是從膠片時代走過來的,一方面對於膠片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節,一方面對於膠片可以呈現的畫面感覺,畫面展現出的情緒,都更加的有把握。


3傳承叛逆 數字攝影只是兒子

  膠片拍攝經過長期的發展,如今已經建立了很多的美學模式。比如《現代啟示錄》以及《教父》影片對於以後戰爭片以及黑幫片的拍攝有著很大影響。因此利用膠片拍攝,對於類型片的拍攝更有把握。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是導演還是現場的攝影,燈光等,都有一定的標準可以遵循。而數字拍攝則是初生牛犢,雖然有著很多新的屬性,但是依舊只能按照老的片場習慣來走,一時間還無法讓自己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使用膠片拍攝「類型片」有依可循

  不過數字攝影也正在找尋自己的道路,比如去年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的《地心引力》就是數字拍攝的,其中長鏡頭的運用讓人嘆為觀止。其實數字攝影並不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新美學,因為電影的美學升級,不僅僅是拍攝一個環節可以促進的。如何利用過去膠片拍攝的經驗,結合數字拍攝的優勢,讓電影拍攝的手法繼續豐富和前進,才是數字拍攝的重擔。


數字拍攝需要傳承和發展

  其實我們仔細看膠片拍攝和數字拍攝的關係,更像是父親和兒子的關係。如今數字拍攝風頭正勁,猶如十幾歲的少年,處於叛逆期,對於父親許多的經驗都不屑於使用。有很多激進的攝影師,總是將兩者對立起來,有的認為膠片更有美學的基礎,有的認為膠片應該徹底放棄,其實叛逆與傳承,用來形容數字拍攝和膠片拍攝的關係是最合適的。

4不只清晰 好的攝影機有什麼

  說了半天膠片拍攝和數字拍攝的關係,其實數字拍攝未來一定會發揚廣大,徹底取代膠片拍攝是沒有疑問的。那麼什麼樣的數字攝影機才是好的攝影機呢?難道8K就一定比4K好,未來的數字攝影機只剩下數字遊戲了嗎?現實的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汽車不是越快越好,汽車的優劣和速度固然有關係,但不是正相關。


攝影機不只是解析度的PK

  解析度和數字攝影機的關係亦是如此。解析度高固然可以讓用戶看到更多的細節,也是技術的進步,回頭去看過去的VCD電影,其效果肯定是慘目忍睹。但是當解析度達到一定的極限後,繼續提升就沒有太多意義的了,電影美學可不僅僅是細節多那麼簡單。


細節豐富而不突兀是一個很高的要求

  從膠片和數字拍攝的關係我們也可以看出,一款好的數字攝影機,應該有準確的顏色表現,其對於人物的膚色,環境的渲染都要有一定的實力,當然這不是硬體的比拼,更多的是調校經驗的比拼,好的攝影機對於色彩的渲染是有活力的,更加有美感的,這樣說可能有一點虛,但是細微的調節差別,正是專業機器和普通機器的差別。

  此外好的攝影機在細節應該有更精彩的表現,近可能達到膠片那種自然的過渡,細節豐富而不突兀是一個很高的要求。當然筆者說的這兩點是在解析度、移動拍攝、便攜性等諸多方面都有足夠的優化之後,最終要達到的目標。在完全繼承了膠片的優點後,結合新的技術,諸如3D、48幀等表現形式,一定會讓數字拍攝有新的高度。

好的攝影機在細節應該有更精彩的表現,近可能達到膠片那種自然的過渡,細節豐富而不突兀是一個很高的要求。

蘆杉

相關焦點

  • 膠片VS數字,全膠片拍攝的得與失
    昆汀·塔倫蒂諾認為,電影若不能以35釐米膠片形式呈現,那人們不過是在電影院中看電視。諾蘭也在奧斯卡科學技術獎的頒獎典禮上表示,膠片電影代表著電影拍攝技術的黃金規格。在他們看來,膠片電影帶來的畫面層次是數字攝影無法匹敵的。
  • 數字電影泛濫,膠片反而能活得更好?
    數字能夠統治電影市場,被普遍認為的重要原因是成本問題。不說傳統的膠片攝影機要比數字攝影機貴上一倍,就說數字可以刪除錯誤的素材再重拍,幾乎不會損耗成本,而膠片一拍錯就是等於浪費成本,容錯率低。這足以令到更多的製片人首選數字。
  • 數字時代後,膠片留下了什麼?
    數字攝影技術的進步,隨之帶來的是影像的泛濫和易得。 即使偶爾還能看到像《陽臺上》之類說著「全膠片拍攝」的電影宣傳,導演也不會像膠片時代一樣用膠片剪、用膠片洗印,而是在膠片拍攝之後就轉換為數字中間片剪輯調色,最後導出DCP(Digital Cinema Package,數字電影包)的數字文件。只有少數任性的電影導演還會再洗印成膠片,比如諾蘭的《星際穿越》和塔倫蒂諾的《八惡人》。
  • 手機像素過億了,電影畫質4K了,為什麼還要模仿「過時」的膠片?
    前段時間 120 幀版本的《雙子殺手》曾引起了一些爭議,李安在電影上映期間曾談到對數字電影和膠片電影的看法,他認為不應該用數碼手段去模仿傳統的膠片電影,而是要探索如何在數碼電影中開發美感。▲ 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MV 裡手持膠片相機的男主角.膠片的回潮,一方面體現在玩膠片相機的人又多了起來,另一方面則是膠片風格通過數位技術煥發了新生,以另一種方式活在了更多人的手機裡。
  • 電影修復師:和時間賽跑 挽救「毀容」的膠片電影
    那個時候膠片真的很輝煌。」現已荒廢的電影拷貝機 記者 劉一荻 攝吳雲嶽回憶,從2006至2008年,全國上下迎來了膠片電影拍攝和拷貝的高潮,「全國的洗印廠都是這樣,都忙不過來。2003年的時候,就有消息傳來,數字發展得很快,說要開始搞電影修復,還要搞數字電影,我就在想這哪年哪月,感覺很遙遠的事」。
  • 膠片上的記憶 500塊玩轉膠片(上)
    前言:     膠片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一般都是攝影大師才能玩的轉才能玩的起的「奢侈品」,而且在日益強大的數位相機的打壓與吞噬下,很多影友都以為膠片早已停產,有的愛好者想玩膠片但是沒有相關的指導與教學說明。
  • 有人說膠片的拍攝效果優於數碼的拍攝效果,是這樣嗎?
    先看看膠片的拍攝效果再看看膠片拍攝的人像很不錯,膠片的效果確實很好,但要說出比數碼照片好在哪裡,又眾說芸芸沒有定論。有人說膠片所拍攝的照片色彩自然,層次更好更分明,因為膠片用的是化學藥劑,而數碼照片則取決於算法的優劣。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們先來看看膠片。我們看一枚膠片上擁有很多的感光塗層,正是這些感光塗層的存在才使得膠片具有很好的層次表現,當年的柯達膠片具有超過20層以上的塗層所以柯達膠片對層次的表現是相當出色的。
  • 膠片攝影百科之七:從膠片相機到朋友圈 談談膠片的衝洗與數碼化
    那麼如果你看了前面的內容,開始和小編一樣入坑了膠片攝影。一開始是購買屬於自己的二手膠片相機、各種各樣的膠捲,懷揣著忐忑的心情拍攝完之後,下一步就是膠片的衝洗和數碼化了。 目前我們可以將衝洗好的膠片通過郵寄的方式,寄給淘寶的店家,由店家衝洗膠捲後,再使用專業的膠片掃描儀進行掃描。這樣我們就能收到已經被掃描成電子版的照片,還有衝洗好的底片了。
  • 短路三分鐘|Super 8攝像機能解救柯達、解救膠片市場麼?
    這部視頻採用柯達的Super 8膠片拍攝,記錄了滑雪、玩滑板、音樂會、節日派對多個零碎事件,雖然視頻解析度達到了1080P,但畫面充斥噪點、刮痕、失焦等缺陷,色彩平淡、反差低。即使是拍攝的是新近活動,仍充滿了濃厚歷史氣息,是文藝小清新最愛的膠片風。Super 8是一種出現在1965年的膠片格式,基於8mm膠片發展進來。
  • 拍攝膠片是怎樣成像的?利用景物反差拍攝最美照片,攝影師:曝光
    眼睛看東西的方式與膠片紀錄景象的方式是不同的。眼睛掃視四周,並且對視野中許多目標進行聚焦。膠片透過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取景框「看」景物,並且受到焦距、光圈及相機與景物間距離的制約。不論光源的亮度如何,眼睛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對色彩進行平衡,調整。今天小元給大家談談景物反差和膠片是怎樣成像的。膠片記錄影像則要受主光的影響。
  • 小白如何選擇膠片相機?幾款適合初學者的膠片相機推薦
    現在越來越多的攝影師開始玩膠片相機,膠片復古的色調和質感也讓攝影愛好者們一度入坑。今天為大家介紹下入門膠片攝影時相機的選擇問題。膠片相機分為全自動膠片機和手動膠片機,對於小白和大部分攝影師來說,更推薦全自動膠片相機,因為操作相對來說更方便簡單,手動的膠片相機外觀一般很好看,但是操作起來複雜,不易掌握。 接下來,小編將給大家從各個維度介紹幾款膠片相機,供大家參考。 1.
  • 膠片的味道|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知識
    >如何選擇合適的膠捲?關於膠捲每卷的感光度都是固定的,不同的膠捲感光度都不同,上面的數字,ISO400代表這卷都感光度是400,36代表這卷可以拍36張照片,我就舉市面上常見的幾類,大家來看看哪款膠捲的顏色更適合你的拍攝需求吧。
  • 短路三分鐘 | Super 8攝像機能解救柯達、解救膠片市場麼?
    在CES 2016上柯達宣布復活Super 8格式膠片攝像機,並在一年後的CES 2017上展示樣機,不過從此再無新消息,直到今天柯達才放出了Super 8攝像機首部樣片。
  • 【入門級膠片相機】膠片攝影玩的是一種情懷!
    這麼多人愛膠片攝影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玩膠片是一種情懷】正是因為它的性能優良,所以這款相機也廣受好評,有第一文藝膠片單反的稱號,非常多玩攝影的文藝青年用的大多數都是佳能AE-1說功能很全面,可以應付大多數的拍攝工作。(ps:這款相片相機快門易出問題、機身偏重,而且要進行維修的話,配件也不易找、機身與新鏡並不兼容)  價位:800-2000元◆  尼康FM2
  • 數位相機與膠片相機的不同之處
    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相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了,以前都用的是膠片相機,但相機都是數位相機了。那麼現在的數位相機和和以前的膠片相機有什麼區別或是數位相機與膠片相機的不同之處在哪裡?那我們一來來探索一下吧。數位相機是一種利用電子傳感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而膠片相機是傳統相機,用的就是膠片,拍攝後的膠捲要經過衝洗才能得到照片。數位相機與膠片相機的本質區別是感光元件與儲存介質。數位相機是電子元件感光與數字儲存,膠片相機是化學感光與儲存。
  • 重回膠片時代 十部高性價比膠片相機推薦
    儘管黃金時代已經逝去,但有關膠片與數碼孰優孰劣的爭論在攝影愛好者之中卻從來沒有終斷過。但即便如此,膠片與數碼也絕非不能共存,恰恰相反,兩者是能夠完美互補的。對於數碼攝影來說,它所提供的是一種精準、高效的拍攝方式,而相比之下膠片攝影則能夠給予我們更多驚喜感。於是,聰明的攝影師懂得如何使用這兩種拍攝方式,並取得平衡。
  • 法國攝影師拍攝的美國西部,復古膠片色調下的懷舊感與抒情風格
    1955年,弗蘭克使用從古根海姆基金會獲得的基金,開著自己的汽車,行駛了5000公裡來到西部拍攝,經過了3年的拍攝和整理,在1958年出版了攝影史上的重要著作《美國人》。我們今天不是要介紹弗蘭克和他的作品,而是介紹一個拍攝美國的攝影師。
  • 百年經典4K修復單元|經典黑色電影:《日落大道》
    原始的膠片大致相當於6K的解析度,但經過後期處理有損失。目前國內大部分的數字電影是2K的,解析度為2048*1080。4K電影是指解析度為4098*2160的電影,是解析度最高的數字電影。真正的4K數字電影,是指用4K數字攝影機拍攝,4K數字中間片流程製作,4K數字版發行並用4K數字放映機放映的數字電影。
  • 新影集團總經理姚永暉:依舊堅持用電影膠片記錄時代,書寫歷史
    新影集團堅持用電影膠片記錄時代,書寫歷史當下,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數位化轉型加快推進,人人都是記錄者的時代,中央新影集團依舊堅持用電影膠片記錄時代、書寫歷史。相較而言,數位技術是從標清、高清、4K、8K不斷迭代升級,存儲介質也有光碟、磁帶、U盤、存儲卡等變化,這些變化為重大影像的記錄和保存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和安全風險。姚永暉提到,在今年1月中央新影集團組織召開的專家研討會上,就有「膠片電影的發展現狀和數字時代如何發揮膠片電影的價值」進行研討。
  • 初入膠片坑,有哪些不得不了解的基本知識?
    米:你從多久開始拍膠片?膠片有什麼魅力吸引著你?嶼:膠片差不多是16年底開始。那時攝影出現瓶頸期,為了尋求突破就開始研究膠片,這個理由我一直不太認可但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算是為了彌補遺憾,所以我才那麼投入玩膠片,勉強應了那句「拍膠片是情懷」。米:拍攝的靈感來自哪裡?嶼:靈感多是場景決定的,發現了喜歡的場景一定要拍一組搭配合適的人像,否則就是浪費了!另外也會借鑑其他攝影師的作品和一些優秀電影,事後會做相應的拍攝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