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喝啤酒?痛風了解一下?

2020-12-24 中國科學技術館

近日,上合組織峰會(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的召開使青島這座美麗的城市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之後再一次在全世界面前精彩亮相,各國友人紛紛表示:以往積累的印象分已經不夠用了,這樣的青島還想再來一沓!

外國友人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點讚

而青島的小夥伴們也借著6月2日海上預演的「焰火大片」召喚了整個朋友圈的朋友提前了200多天給全國人民「拜年」!

朋友圈截圖

上和組織青島峰會海上焰火表演預演

上和組織青島峰會海上焰火表演預演

而對於學姐來說,提到青島這座城市,吃貨屬性就暴露無疑,頗具特色的袋裝啤酒和享譽全國的青島大蝦,伴隨著那句朗朗上口的地方俗語:吃(二聲)蛤(ga四聲)蜊(la輕聲),喝(ha三聲)啤(四聲)酒(一聲)!一齊刺激著學姐的味蕾。

喝啤酒,吃蛤蜊!

不過,蛤蜊和啤酒雖然美味,但它們有時卻來者不善,稍不留神,就會導致一種頗為痛苦的疾病——痛風。

說起痛風,很多人並不陌生,它是一種最常見的炎症性關節病,從「痛風」的學名入手,我們更容易理解它的發病原因。痛風的學名叫做:高尿酸血症,顧名思義,就是血液中的尿酸含量高。而尿酸又是嘌呤(細胞核中遺傳物質的一種成分,在人體內會氧化為尿酸)的代謝產物,因此當嘌呤代謝異常或體內尿酸排洩不良時,就會產生血液中尿酸含量增高的現象,從而引發一系列痛風症狀發作。

那麼,痛風有什麼症狀呢?

一般來說,多數痛風患者發作前是沒有明顯徵兆的,但發作起來卻異常劇烈,常在深夜因疼痛加劇而驚醒,並在開始發作後12小時左右達高峰,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疼痛的關節及周圍組織會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狀。回歸痛風產生的本質,當尿酸沉積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就會造成該部位不同程度的損傷:當尿酸沉積在關節時,就會導致痛風關節炎;當沉積在腎臟,就會產生腎臟損傷或腎結石;當沉積在皮膚和皮下軟組織,就會產生肉眼可見的痛風石。

痛風發作痛不欲生

痛風的發作不是短痛,而是會持續數天至數周,而後可自行緩解,一般無明顯後遺症狀,部分患者會出現局部皮膚色素沉著、脫屑及刺癢等現象。不過當症狀緩解後就會進入相對較長的平穩期,不再發作,但會於數月、數年或十餘年後再次復發,大多數患者1年內就會復發。更可怕的是,有了第一次痛風發作,以後的發作就會越來越頻繁,受累的關節越來越多,症狀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了。

我們經常說:病從口入。那麼痛風也是這樣嗎?其實,飲食只是導致痛風的一個因素,體重、血壓、血脂和遺傳因素都與其相關。儘管如此,醫生還是會跟痛風患者強調忌口的重要性,比如限酒、儘量不吃火鍋、少吃海鮮等。所以,控制飲食對痛風患者來說仍然重要,核心原則就是:

堅決限酒(尤其是啤酒)、少吃嘌呤高的食物、少喝含糖飲料、多吃新鮮蔬菜。

那麼痛風患者究竟該怎麼吃呢?醫學資料上通常把食物按照嘌呤含量分成四類,為方便理解,學姐做了一張表給大家參考:

雖然夏夜和美食總相宜,但痛風症狀發作時,那些美好也就化為灰燼了,因此痛風患者一定要忌口!不過學姐要給大家潑個冷水了:即使有人非常小心,一片肉一口湯一杯酒都不喝,可能還會發作痛風。這是為什麼呢?這還要從痛風產生的原因——尿酸說起,血液中的尿酸,只有20%來源於食物,而剩下80%是人體自身產生的,所以控制飲食只能有限度地減少血尿酸含量,最多降低60μmo/L,這種程度對於大多數痛風患者來說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了。

病從口入

既然飲食只佔據20%的誘因比重,那麼我們還需要這麼苛求自己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忌口雖然不能避免痛風發作,但是不忌口會導致痛風反覆發作。想想痛風發作時的痛苦,大家還是對自己狠一點吧!另外,不忌口還有可能導致肥胖,也會從許多方面影響體內嘌呤的代謝,所以胖人得痛風的機率更大。

最後,學姐引用一段風溼科醫生的口訣分享給大家:

管住嘴,邁開腿;

忌海鮮、避濃湯;

勤檢查、藥適量;

發作期、素食棒;

平穩期、肉少吃。

你記住了嗎?

學姐溫馨提示:世界盃即將開始,大家在享受足球盛宴的同時,可不要貪杯哦!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參考資料:

[1]張卓莉.痛風最新診治指南解析[J].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2014,6(10):1-3+6.

[2]百度百科、丁香醫生.

相關焦點

  • 喝啤酒吃海鮮會痛風麼
    但是最近網上有傳言稱:海鮮和啤酒這種看似絕妙的搭配,卻會引起痛風,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根據網上的說法,海鮮裡的嘌呤含量會比較高,進入到體內之後代謝會產生很多的尿酸,痛風的產生又和尿酸的多少有直接的關係。既吃了海鮮又喝了啤酒,幫辦體內的尿酸含量會不會有變化呢?幫辦再一次來到了醫院。
  • 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嗎
    區微存真◎ 本報記者 高文超 通訊員 孫靜 王瑩  流言:  一邊吃海鮮一邊喝啤酒是不少人的最愛,但網傳「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是真的嗎?  解讀專家: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付慶元主任  專家解讀:很多人喜歡邊吃海鮮邊喝啤酒,這種方式曾被稱為「最傷腎的吃法」。吃大量的高蛋白飲食,如大魚大肉等,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謝廢物,加重腎臟排洩負擔。而大量飲酒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症,這些習慣同時可引起高血脂等代謝疾病,引發腎臟疾病。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吃海鮮喝啤酒會引發痛風嗎?
    確實有喝啤酒吃海鮮然後痛風發作的實例。海鮮中大量含有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它經過代謝之後會轉化為尿酸,尿酸過多會導致痛風。但實際上問題更複雜一些。嘌呤確實會代謝成尿酸,尿酸的累積確實會導致痛風,海鮮中也確實含有相當多的嘌呤。
  • 瘋狂喝啤酒吃海鮮?小心痛風「找上門」
    市民蔣先生和衛先生在朋友圈裡寫下這樣的兩句話,讓他們如此無力的原因,是連續幾天的海鮮下肚後,痛風再一次「找上了門」。進入夏季,啤酒、燒烤和海鮮已成為很多市民的首選,35歲的市民張先生也因連續吃了一周小龍蝦配啤酒,痛風隨之而來。吃海鮮時,人們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才能預防痛風的發作?醫生有哪些提醒?
  • 為什麼不能吃海鮮喝啤酒,痛風的病因有哪些
    核心提示:生活在海邊的人們都喜歡吃海鮮,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海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在海邊的人們喜歡吃海鮮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從小就養成了這樣的飲食習慣。而啤酒給人們帶來了愉悅和清爽,無論是自己小酌或者宴請親朋好友,啤酒都是不可少的。
  • 啤酒+小龍蝦,「痛風套餐」了解一下!
    新湖南客戶端8月6日訊 (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劉曉焱 劉平安 李巧樂 ) 啤酒+小龍蝦是一組典型的「痛風套餐」,二者都有中等偏高的嘌呤,容易導致尿酸增高、誘發痛風。據了解,痛風過去號稱「帝王富貴病」,但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明顯改善,痛風患者數量逐年增長,在腎內風溼病日常門診或病房中佔有很大比例,常多發於30至60歲成年男性。近日,52歲的葉先生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省直中醫院腎內風溼免疫科病房,他表情痛苦,舉步維艱,雙足第一蹠趾關節及足背又紅又腫,疼痛難忍。
  • 痛風發作原因是什麼?男子沒喝啤酒,不吃海鮮,為何還得痛風?
    然而,有的人既不喝啤酒,也不吃海鮮,卻還是得了痛風,這是怎麼回事?為了避免自己年紀輕輕就患上痛風,小陸只好忍痛遠離了啤酒和海鮮。朋友聽說了他的情況,就推薦他喝黃酒。黃酒是一種用穀物發酵釀製而成的酒種,它與啤酒、紅酒並成為三大古酒,在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它具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功能以及藥用價值,日常生活中喝一點黃酒,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抗衰老很有好處。
  • 患痛風后,夏天還能不能吃海鮮、喝啤酒了?告訴你正確做法
    在炎熱的夏天,讓人們最享受的就是喝著啤酒,吃著海鮮了。特別是現在正是吃小龍蝦的季節,酷愛辣椒的人,對麻辣小龍蝦愛不釋口。如果再就著冰鎮啤酒喝,就更是一件享受的事情了。可一則說法,讓人心生恐慌「啤酒、海鮮一起吃,就會得痛風」。
  • 喝啤酒不能吃海鮮?
    很多人都認為喝啤酒不能吃海鮮,甚至這幾乎可以算是一種常識了,說到原因,許多人都會告訴你與痛風有關,其實,這種說法不全對。這麼大一個黑鍋不能全讓啤酒背了。吃海鮮喝啤酒,確實會增加痛風的風險,不過跟平常的喝酒吃肉相比,這一風險並不見得更大。
  • 吃海鮮時避免喝啤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妍明 通訊員 馮雪英 煙臺報導  夏天,海鮮配啤酒可能是很多人的習慣吃法,也成了沿海居民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不過煙臺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吃海鮮的時候,儘量不要喝啤酒。  海鮮作為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而啤酒中則富含分解這兩種成分的重要催化劑維生素B1。吃海鮮的時候喝啤酒容易導致血尿酸水平急劇升高,誘發痛風,以至於出現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等。同時,過敏體質者、神經性皮炎和溼疹等皮膚病患者也不宜食用海鮮,因為海鮮的大量動物蛋白容易使過敏體質的人產生問題。
  • 都說常喝啤酒的人會得痛風,我每天要喝三四瓶啤酒,會痛風嗎?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痛風,簡單地說痛風是由於尿酸結晶形成尿酸鹽沉積在骨關節上導致的一種疾病,它發生的前提是有高尿酸存在,但高尿酸的人不一定都會發生痛風,在高尿酸人群中痛風的發生率大約是10%。
  • 僅是遠離啤酒海鮮,就能遠離痛風嗎?
    僅僅是遠離啤酒海鮮,就能遠離痛風發作?那你真是太天真了!也有些人認為,每天清規戒律只能吃蘿蔔青菜,痛風一樣也會犯,那麼既然如此,還不如敞開肚皮隨便吃呢。這樣可以嗎?其實痛風這病,真不是只離開海鮮啤酒就不犯的,要想遠離痛風發作,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一、劇烈運動對痛風好嗎?
  • 男子既沒喝啤酒也沒吃海鮮,可為何痛風發作了?醫生發現問題所在
    小張今年35歲,平時飲食從來不顧忌,總是吃大魚大肉,一到節假日便會和朋友遊玩,晚上常常喝啤酒、吃海鮮度日。直到有一次關節處的疼痛,以及僵硬到動不了,去醫院檢查得知自己患有痛風。讓小張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沒喝啤酒也沒吃海鮮,痛風卻發作了。首先,小張之所以患上痛風,很可能是因為尿酸生成、排出無法成平等關係,當機體代謝出現紊亂後,血液中尿酸不斷升高。再加上排出尿酸形成了障礙,外源性尿酸、內源性尿酸共同作用下,最終增加了痛風的發生。
  • 記住這一點,幫你遠離痛風,海鮮啤酒不再怕
    不只是中秋、國慶節大餐,接下來兩個月,各種肥美海鮮將席捲餐桌。說到海鮮你有沒有眼前一亮,以高蛋白低脂肪著稱的海鮮可是許多人的最愛,只要不對海鮮過敏,一定要在這兩個月吃到爽。不過小編這時候可能要應景下,海鮮與啤酒一起吃會誘發痛風。對此,你是否已經聽到爛了?別忙著點叉,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教你如何在吃海鮮、喝啤酒後減少痛風發病率。有沒有好奇,快來看看吧!
  • 喝飲料啤酒會痛風? 醫生:程度不輸海鮮
    不只海鮮、肉類等高普林食物會導致痛風,臺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過敏風溼免疫科主任蔡肇基醫師指出,臺灣人愛喝的含糖飲料,以及啤酒也會增加痛風風險。    《早安健康》報導,蔡肇基表示,痛風是因為血液的尿酸濃度高,易在關節形成結晶,導致關節疼痛、紅腫等痛風反應。
  • 吃海鮮不能吃什麼 吃海鮮喝這個竟會引起痛風
    夏天到了,有碰上暑假,不少的家庭都會集體出遊,首選的地方當然是海邊啦,那麼,在海邊就免不了要吃海鮮,但是,吃海鮮如果不慎可能就會引起過敏等不適症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吃海鮮不能吃什麼?吃海鮮過敏的症狀以及吃海鮮過敏如何預防和治療?吃海鮮不能吃什麼1、吃海鮮後喝茶長結石吃完海鮮不宜喝茶。
  • 為什麼海鮮和啤酒一起吃,有的人會得痛風,有些人就沒事?
    身邊可能有人吶,吃完海鮮、喝完啤酒,痛風發作了,送到醫院就診的時候呢,醫生就會告訴您,海鮮中還有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它經過代謝以後呢就轉化成尿酸,尿酸過多就導致你的痛風。所以少吃海鮮,尤其不要邊吃海鮮邊喝啤酒,所以呢這一條食物禁忌很多人就知道了,那麼其實它是針對特定患者的,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說海鮮和啤酒一塊兒吃就得痛風,吃海鮮的時候到底能不能喝啤酒?那麼對本來有痛風症狀的人來說,任何高嘌呤的食物都應該避免。我們知道人體代謝會產生嘌呤,從食物當中呢也會攝入嘌呤,那麼嘌呤代謝以後呢。
  • 海鮮、啤酒、紅肉 高尿酸者遠離「痛風鍋」
    夏季宵夜必配啤酒,啤酒喝多了,嘌呤上去了,痛風卻來了。痛風是關節炎的一種,多發生在最低部位的關節,首次發病一般累及一個關節,最常見是腳大拇趾。痛風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患者血液裡尿酸水平往往很高。只要關節、肌肉等組織裡有尿酸鹽結晶存在,就隨時可能出現痛風發作的情況。而痛風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功能喪失,造成腎功能損害,還可能導致血管變性。減少痛風發作需避免大量進食含尿酸豐富的食物,如:啤酒、內臟、海鮮、紅肉等。高糖飲食同樣會影響尿酸代謝。同時避免突然停用或加用降尿酸的藥物,藥物應緩慢加減。其次,避免受累關節勞損,誘發炎症,加重病情。
  • 痛風不能吃海鮮嗎?事實上,2類海鮮可以食用
    海鮮大餐是很多人都喜歡的,而且很多人在吃海鮮時,特別喜歡搭配凍得冰爽的啤酒,吃起來那叫一個過癮。不過有一群人是享受不到這種過癮的,那就是痛風患者。 關於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坊間有很多說法,有人說痛風患者不能吃海鮮,有人說痛風患者不能喝啤酒,還有的人則認為痛風患者是不能同時吃海鮮喝啤酒,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痛風病人該怎麼「管住嘴」?
  • 吃蛤蜊能喝啤酒嗎 喝啤酒時儘量不要吃海鮮
    吃蛤蜊能喝啤酒嗎不能。不只是蛤蜊,喝啤酒時建議儘量不要吃海鮮,否則容易引發痛風。因為海鮮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而啤酒則含有維生素B1,它卻是嘌呤和核苷酸分解代謝的催化劑。人體對嘌呤物質的代謝有限,如果一次性攝入過多,就容易導致短時間內血尿酸含量增高,從而出現痛風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