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合組織峰會(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的召開使青島這座美麗的城市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之後再一次在全世界面前精彩亮相,各國友人紛紛表示:以往積累的印象分已經不夠用了,這樣的青島還想再來一沓!
外國友人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點讚
而青島的小夥伴們也借著6月2日海上預演的「焰火大片」召喚了整個朋友圈的朋友提前了200多天給全國人民「拜年」!
朋友圈截圖
上和組織青島峰會海上焰火表演預演
上和組織青島峰會海上焰火表演預演
而對於學姐來說,提到青島這座城市,吃貨屬性就暴露無疑,頗具特色的袋裝啤酒和享譽全國的青島大蝦,伴隨著那句朗朗上口的地方俗語:吃(二聲)蛤(ga四聲)蜊(la輕聲),喝(ha三聲)啤(四聲)酒(一聲)!一齊刺激著學姐的味蕾。
喝啤酒,吃蛤蜊!
不過,蛤蜊和啤酒雖然美味,但它們有時卻來者不善,稍不留神,就會導致一種頗為痛苦的疾病——痛風。
說起痛風,很多人並不陌生,它是一種最常見的炎症性關節病,從「痛風」的學名入手,我們更容易理解它的發病原因。痛風的學名叫做:高尿酸血症,顧名思義,就是血液中的尿酸含量高。而尿酸又是嘌呤(細胞核中遺傳物質的一種成分,在人體內會氧化為尿酸)的代謝產物,因此當嘌呤代謝異常或體內尿酸排洩不良時,就會產生血液中尿酸含量增高的現象,從而引發一系列痛風症狀發作。
那麼,痛風有什麼症狀呢?
一般來說,多數痛風患者發作前是沒有明顯徵兆的,但發作起來卻異常劇烈,常在深夜因疼痛加劇而驚醒,並在開始發作後12小時左右達高峰,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疼痛的關節及周圍組織會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狀。回歸痛風產生的本質,當尿酸沉積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就會造成該部位不同程度的損傷:當尿酸沉積在關節時,就會導致痛風關節炎;當沉積在腎臟,就會產生腎臟損傷或腎結石;當沉積在皮膚和皮下軟組織,就會產生肉眼可見的痛風石。
痛風發作痛不欲生
痛風的發作不是短痛,而是會持續數天至數周,而後可自行緩解,一般無明顯後遺症狀,部分患者會出現局部皮膚色素沉著、脫屑及刺癢等現象。不過當症狀緩解後就會進入相對較長的平穩期,不再發作,但會於數月、數年或十餘年後再次復發,大多數患者1年內就會復發。更可怕的是,有了第一次痛風發作,以後的發作就會越來越頻繁,受累的關節越來越多,症狀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了。
我們經常說:病從口入。那麼痛風也是這樣嗎?其實,飲食只是導致痛風的一個因素,體重、血壓、血脂和遺傳因素都與其相關。儘管如此,醫生還是會跟痛風患者強調忌口的重要性,比如限酒、儘量不吃火鍋、少吃海鮮等。所以,控制飲食對痛風患者來說仍然重要,核心原則就是:
堅決限酒(尤其是啤酒)、少吃嘌呤高的食物、少喝含糖飲料、多吃新鮮蔬菜。
那麼痛風患者究竟該怎麼吃呢?醫學資料上通常把食物按照嘌呤含量分成四類,為方便理解,學姐做了一張表給大家參考:
雖然夏夜和美食總相宜,但痛風症狀發作時,那些美好也就化為灰燼了,因此痛風患者一定要忌口!不過學姐要給大家潑個冷水了:即使有人非常小心,一片肉一口湯一杯酒都不喝,可能還會發作痛風。這是為什麼呢?這還要從痛風產生的原因——尿酸說起,血液中的尿酸,只有20%來源於食物,而剩下80%是人體自身產生的,所以控制飲食只能有限度地減少血尿酸含量,最多降低60μmo/L,這種程度對於大多數痛風患者來說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了。
病從口入
既然飲食只佔據20%的誘因比重,那麼我們還需要這麼苛求自己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忌口雖然不能避免痛風發作,但是不忌口會導致痛風反覆發作。想想痛風發作時的痛苦,大家還是對自己狠一點吧!另外,不忌口還有可能導致肥胖,也會從許多方面影響體內嘌呤的代謝,所以胖人得痛風的機率更大。
最後,學姐引用一段風溼科醫生的口訣分享給大家:
管住嘴,邁開腿;
忌海鮮、避濃湯;
勤檢查、藥適量;
發作期、素食棒;
平穩期、肉少吃。
你記住了嗎?
學姐溫馨提示:世界盃即將開始,大家在享受足球盛宴的同時,可不要貪杯哦!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參考資料:
[1]張卓莉.痛風最新診治指南解析[J].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2014,6(10):1-3+6.
[2]百度百科、丁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