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也很辛苦,大半夜摸黑出發,有人因此喪命

2020-12-10 上遊新聞

你知道清朝皇帝幾點上朝?

五更上朝,相當於現在的北京時間05:00到07:00。在《學治述略》中還有記載,清朝皇帝的上朝時間隨季節而調整,春天和冬天是06:00,夏天和秋天是05:30。雖然,這是皇帝的上班時間,但大臣卻要早很多。凌晨3點至5點,大臣們就要候在午門外,等皇帝召見辦公。

對大臣來說,必須嚴格遵循規定的上班時間,不過,對於皇帝來說並不像規定的那樣,一到點就坐於金鑾殿之上。要知道,清朝的順治和康熙皇帝,登基的時候還很年幼。所以,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上學。順治親政前,朝政之事都是多爾袞在處理。

其實,現在看到的「上朝」時間,準確來說應是皇帝的起床、請安和早讀的時間。那時候,皇帝起床梳洗完畢後,第一個任務是去長輩處問安。康熙朝的請安時間較晚,約在巳時,也就是上午9時至中午11時,雍正之後的皇帝每日起床後就得趕往慈寧宮向太后問安。

清朝對於皇帝的晨讀很是重視,內容是前朝如何治理國家的經驗,即:《聖訓》和《實錄》。請安和早讀,除了國朝大典外,是每天都要進行的內容。之後是早飯時間,接著才是正式的工作時間。雖然是正式的上班時間,但皇帝的身份太不一般,對於上朝的大臣們來說自然就有諸多限制。

首先,就是「下馬碑」。乘轎者必須下轎,騎馬者必須下馬,皇宮的各個入口都有此碑。不過,也有免於下馬者,如年歲高的官員,或者被皇帝特別賞賜可以騎馬、乘轎進入紫禁城的官員,後者被稱為「賞朝馬」。《茶餘客話》為清朝人阮葵生所著,裡面就寫道:那些年過65歲的大臣,是可以騎著馬進入紫禁城的。如果從東華門進入,在箭亭下馬;若從西華門進,在內務府總管衙門前下馬。

在雍正設立軍機處後,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見重臣——軍機大臣。此後,才會召見其他大臣。此外,清朝皇帝的辦公地點,並非影視劇所展示的——太和殿(金鑾殿),而是乾清門、乾清宮和養心殿。因為,太和殿是皇帝登基的地方。在順治和康熙時期,他們在乾清宮讀書、召見官員及接見外國使節等。到了雍正時期,他將日常政務的處理,搬到了養心殿。

至於乾清門,是皇帝御門聽政的場所,接受大臣朝拜和上奏,頒發詔令,並處理政事。在順治時期,御門聽政的時間在早課之前,百官紛紛表示過早起床影響工作。於是,康熙帝將時間改到了辰時,也就是早上7點到9點。嘉慶以後,皇帝漸漸懶惰,使御門聽政就逐漸被廢棄了。

既然上朝的時間那麼早,那在沒有路燈和手電筒的年代,這些官員如何找路?

手執火燭,這是絕對被禁止的。《清朝野史大觀》有如此記載:這些上朝的官員,基本都是從東華門進來。不過,第一個進宮的不是官員,而是載著坤寧宮祭神用的豬騾車。都知道,在明朝,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到了清朝,則成了祭神的場所。除了一些特殊日子外,每天都會朝夕祭祀。

騾車進入後,才是大臣們分等級順序依次進入:先是奏事處官員,後是各部院衙門遞奏官,再是各省提塘官。他們都會提前將公文和報告遞送,皇帝極有可能就這些問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於是,這一撥進去的人,是特許可以給燈的。其餘的大臣們,就真是摸瞎了。

於是,不如索性早點到,可以蹭光。

看看對當時的記錄,有燈的極少,僅限於「奏事處有燈、講官有燈、南書房有燈」。而那些候著的官員,本是靜靜等於東華門外,一見有燈來,大家都爭相跟隨其後。據說,竟然還有大臣因為雨天路滑不慎跌落御河喪生的不幸事情發生。若為趕個上朝,丟了自己的命,真不知值不值得。

但是,不要以為趁著天黑外人就可以混進紫禁城。從漢朝開始,進入皇宮就有了規定,可以進出宮門的人,他們的身份信息會被製成「二尺竹牒」,被稱為「門籍」。這些門籍會掛於宮門,進出的人,需身份信息吻合,才能進入皇宮。

後來,紙張普及,就有了簿冊,放於長安門,如果有官員身體有恙,會在冊子上備註「病」。此外,清朝還有一個「合符制度」,陰文和陽文吻合,才可放行。

所以說,如果遇到一位勤政的皇帝,大臣們也是挺辛苦的。一大早出門,被皇帝召見後,還得回到自己的辦公地點繼續辦公。雖然,那時並沒有給大臣們明確規定一天的辦公時間,但是,在京的大臣們,隨時都要準備著,等待皇帝的召見。

當然,不是所有在京大臣都有資格參加朝會。

由於清朝官員品級眾多,共有九品十八級,所以,清朝官員數量龐大,而能夠參與朝會的京官只限制在了三品及以上的官員中,並且,受明朝按照官員品級安排位置的影響,一品官可以在太和殿內朝見君主,二品官員可以在門外,三品官員則要在更外面。

據記載,一品的官員有太師、太傅、太保、總督、駐藏大臣、三殿三閣和太子太保、少師等,二品則包括總督 、山東巡撫、巡撫和漕運總督等,三品有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和按察使等。也就是說除了上面的官員和一些三品及以上官員以外,其他的官員則連朝會面見皇帝的資格都沒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大臣們半夜起來上朝,那早飯怎麼辦,紫禁城裡也有飯店
    在古代,皇帝是要上早朝的,下朝以後辛苦勤政一些的皇帝還要批閱奏摺到凌晨兩三點,四五點又得上早朝了。而大臣們更是辛苦,一般都是早早的就站著開始等皇帝來了,皇帝來了需要跪下行禮然後再笑戰。明朝的時候,大臣們每天半夜就得起床,到了紫禁城三點開始等,五點入宮整隊。明朝的時候還有宮燈,到了清朝皇宮一片漆黑,不小心掉入水中淹死也不知道。日日如此,要是遇見朱元璋那樣的皇帝更是辛苦,簡直是要命。而且早朝也就是一個形式,大部分小官都得在殿外連皇帝都見不上。但是也沒辦法,改受的辛苦也得每天受。不過,平時沒有注意過。
  • 半夜摸黑出發,再探奎屯大峽谷,勤奮的人總能撞見自然界的美景
    實在是不甘心就這麼離開新疆,所以和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在離開前辛苦一下,半夜就出發去奎屯大峽谷西側,去那一片每次都匆忙來匆忙走的拍攝地。這個地方幾次來的時候,都是非常緊張,大部分時間是下午到,然後天未黑就離開。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到處跑跑。也是啊,一個喜歡攝影的人,怎麼能夠容忍自己在如此美麗的風景之地沒有機會靜下心來拍攝呢?所以這次無論如何也要拍個痛快!即使自己可能拍不到什麼好片!
  • 為何農民會半夜起床,摸黑將菜拉到集市上去賣,就不能等天亮嗎?
    為何農民會半夜起床,摸黑將菜拉到集市上去賣,就不能等天亮嗎?而種植了蔬菜就需要去賣,不過很多農民賣菜卻有點讓人看不懂了,因為他們都是半夜起床,然後摸黑將菜拉到集市上去賣的。不少城裡人就在想,為何不能等到天亮,反而半夜跑去賣菜呢。
  • 古代皇帝早朝前吃的早飯豐盛,而大臣吃的早飯,也讓人望塵莫及
    古代皇帝早朝前吃的早飯豐盛,而大臣吃的早飯,也讓人望塵莫及古代時候的早朝時間和現在公務員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差不多,雖然說是差不多,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差別的,古代上班的時間要比現在早一點點,一般在現在所說的五到七點的時間上班
  • 在古代當一個好皇帝其實很辛苦!
    所以皇帝很不容易,早上四點起床,七點上早朝接見軍機大臣。九點吃早餐。下午兩點吃午餐,一天就這兩頓,正餐就這兩頓,晚上有點心。他一天的生活是很緊張的,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制度非常嚴格,他每天幹什麼都是有據可查的。因為每一個皇帝都有實錄,他說的話都要由專門有人負責記錄下來。而且如果皇上覺得自己這句話說的不合適了。
  • 「朝乾夕惕」和「夕陽朝乾」各是什麼意思,為何年羹堯因此喪命?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初一,據史書記載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現象,於是大臣們紛紛上表稱賀,反正不管是不是真的祥瑞,一定要認為是真的,一定要藉此機會拍拍雍正帝的馬屁,聯絡聯絡君臣之間的感情。遠在西北的年羹堯也隨著大流上了一份奏摺,本來這也屬於正常操作。但是年羹堯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將「朝乾夕惕」錯寫為「夕陽朝乾」。
  • 白象為什麼是古代泰國國王懲罰大臣的「工具」呢
    白象為什麼是古代泰國國王懲罰大臣的「工具」呢?白顏色的大象非常稀有,也就是白色的亞洲象,只有盛產大象的東南亞國家,偶爾會有誕生白色的大象,在信仰佛教的泰國,佛祖的坐騎就是白象,所以泰國把白象視為瑞獸,神獸,象徵著和平吉祥,也只有國王才可以騎白象的。
  • 北海也有人因此喪命!
    1克河豚毒素能使500人喪命!!沒想到模樣可愛的河豚,居然身懷劇毒!┃內容來源:南國早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綜合編輯:上林圈(轉載請註明出處)┃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聯繫QQ:191946987留言功能開通啦!
  • 有人因此喪命
    還有市民撿回家做飯 認為吃了白果可以大補 這種操作真的可以嗎?過量食用或可喪命。為此,應儘量少食,如果對有些成分特別敏感者最好不吃。 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兒童食用白果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導致中毒,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如果食用的白果是自家炒制或用微波爐烘烤,極有可能只有七八分熟。生白果的毒性比熟白果的毒性更強。
  • 木耳泡久千萬別吃 有人因此差點喪命
    消息稱,浙江50多歲的陳先生用泡發三天的黑木耳炒蛋,吃完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差點喪命,在ICU搶救了一個星期,才終於脫離生命危險。因此,幹木耳食用前加以浸泡,不僅提升口感,還會更安全。網傳吃了泡發後的木耳食物中毒的案例,絕大部分原因是木耳泡發久了,空氣中或者食材、器具上的黴菌就越容易生長繁殖,從而產生有毒素,導致食物中毒。
  • 古代上朝大臣很早就會起床,那他們是怎麼吃早飯的呢?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皇上跟朝中許多大臣都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他們也是需要每天都按時上下班的,跟現在的上班下班差不多一樣而在古代上朝的時候,很多大臣為了提前趕到,很早就會起床,那他們是怎麼吃早飯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下之前古代的那些大臣是怎麼吃早飯的呢?之前古代大臣上朝在5點-6點之前,但是這些大臣每天都需要在凌晨2-3點來準備,為什麼起這麼早呢?原因就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等級制度比較嚴格,像如那種官階很低的大臣是不允許在皇城居住的,除了有皇上的特殊照顧才能在城裡住。
  • 古代普通話沒普及,那皇帝和大臣們是如何溝通的?我們來一探究竟
    眾所周知,古代的時候是沒有普通話這一個說法的,但是古代的時候卻有著一種通用的語言,叫做官話,當時的人們主要是用官話進行溝通和對話,以便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尤其是清朝入宮入京以後,他們選擇滿語作為清朝的標準語言,但是由於清朝時入關的是遊牧民族,他們的語言鮮有人知,所以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理解滿語或者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溝通與交流,因此當時北方的口音和發音語言就基本形成了全國通用的統一語言。
  • 古代皇帝請客吃飯有什麼講究?大臣們吃什麼?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為了搞好相互之間的關係,都會請客吃飯;古代皇帝也不例外,雖然貴為九五至尊,但為了表明和下屬好好相處,也會經常請客吃飯。那麼古代皇帝請客究竟都吃些什麼呢?根據史料記載,古代宴席主要以肉食為主;在室外準備兩個大的銅火爐,爐子上放兩口大鐵鍋,然後一口鍋內準備肉食;肉食又以羊肉為主(古代吃牛是犯法的哈!)預備羊210隻。為太和殿210桌王公大臣提供。
  • 古代如何懲治「上班」遲到?好恐怖!
    不過,你可曾想過在交通、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官員們在上班時怎樣打卡?遲到會受到怎樣懲罰?我們經常能在影視作品中聽到「上朝點個卯」,「點卯」兩個字裡透露出一個信息,上朝議事的時間基本在卯時,相當於現在的清晨五點至七點之間。
  • 在古代,有大臣的姓氏姓鬼!而鬼臾區被認為是鬼姓的祖先
    一提到鬼,很多人腦海中會呈現各種恐怖駭人的畫面,然而,很多不知道,鬼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姓氏,而且多是身份顯赫之人。據記載,鬼姓最早出現的時間非常古老要追溯到黃帝時期,當時有個大臣叫鬼臾區,他輔佐黃帝發明了五行之術,因此鬼臾區被認為是鬼姓的祖先。
  • 世界第一「死亡」過山車,每年無數人因此喪命,卻都是自願的
    導語:世界第一「死亡」過山車,每年無數人因此喪命,卻都是自願的。 但是世界上卻存在一種「死亡過山車」,每年無數人因此喪命,卻都是自願的,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這是什麼過山車呢,為什麼這麼可怕?
  • 古代農村有多辛苦,看這個就知道了
    農民是非常辛苦的,古詩裡有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大家以為這是形容農民辛苦種田之後,獲得豐收的喜悅的,其實這首詩後面還有兩句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由此可見古代農民人生之悲慘,辛苦努力,勞作一生仍免不了餓死的命運!下面小剛哥就來和大家說說,古代農民為什麼這麼辛苦!
  • 古代語言不通的大臣,怎麼和皇帝交流?三種方法看你猜對了沒!
    那麼在古代沒有普通話的日子裡,人們交流的就比較困難了。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方言居多的情況下,大臣們要怎麼和皇帝進行交流呢?1.雅音其實在古代的時候是有「普通話」的,但是那時候不叫不普通話,叫做「雅音」,在先秦時期,各國的諸侯貴族們就要學習這種專門供貴族之間交流的語言,這種「雅音」已經沒有了完整的對照表,所以誰都不知道先人們到底說了些什麼。
  • 最有爭議的皇帝朱厚照是被誰摸黑的
    明史是張廷玉寫的,是清朝摸黑了朱厚照。朱厚照在位時,離清朝也有100多年。清朝沒必要這樣抹黑朱厚照。那就是明朝,明朝又是誰要抹黑朱厚照呢?那就是他的堂弟朱厚熜,朱厚照死後沒有兒子,又沒直接立祠。而把這個勸利交給了大臣們。這就給那些想繼承皇位的人,有了做皇帝的機會。有做皇帝機會的,又不是朱厚熜一個人。他還有一個叔叔朱祐檳,論血緣比朱厚熜更近一些。
  • 古代大臣被皇帝賜死,為何還要謝恩?明知必死卻感到幸運?
    可是電視劇中的古代,有些呢是真正發生的,而有一些卻並不是真實的。在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看到在古時候的大臣在被皇帝賜死的時候,他們都會說「謝主隆恩」, 為什麼他們都知道要死了還要領旨謝恩?明知必死卻感到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