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溼氣重是臨床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那麼為啥脾虛基本伴隨著溼氣重呢?
咱們先來了解下脾的主要功能即可了解其中緣由。脾主運化,而這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運化水谷精微,二是運化水溼。
如果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好,脾虛了,那麼就會出現營養不能得到很好的吸收,機體缺乏能量,出現少氣懶言,面色無華、疲乏無力等症狀。
另一方面由於脾的運化水溼的功能減退,就會出現水溼停聚的表現,溼氣停留在體中,會出現舌苔淡胖伴有齒痕、肢體浮腫、頭暈不適等症狀。
脾虛溼氣重用什麼泡水喝比較好?
1、陳皮茶
陳皮作為中藥,具有理氣和中,燥溼化痰,利水通便等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的患者,尤其適合夏季飲用。
而且,陳皮可搭配其他中藥材泡水,如烏龍陳皮茶,可寬中理氣、燥溼化痰;陳皮搭配黨參、白朮一類的藥物可健脾;山楂陳皮茶,可燥溼、化痰、理氣;陳皮茯苓茶,有健脾利溼等功效。
不過,中藥泡水代茶飲需在醫生的建議下根據自身體質合理搭配,選擇合適的劑量。「是藥三分毒」,不建議大家隨意飲用。
2、紅茶
紅茶富含茶鹼、茶多酚、鈣、磷、鎂、鉀等多種礦物質和機體所需要的維生素,以及各種胺基酸。
適當喝點紅茶,有助於提神醒腦、消炎殺菌。因為紅茶屬於比較溫和的茶,對脾胃刺激小,還具有養胃護胃的作用,尤其適合胃寒體質的人群。
3、紅豆薏米茶
紅豆性質偏溫,含有多種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及鐵元素,紅豆搭配薏米,有清熱除溼,利水消腫,健脾和胃,補氣養血等功效。
紅豆薏米茶,對於平常脾虛溼重、容易有腹瀉,伴有輕微水腫的朋友比較適合大,但不太適合內熱比較重,大便黏膩的人群。
紅豆薏米可以一起泡茶也可以熬粥喝,不過因其本身偏寒涼,不太適合秋冬季節飲用,孕婦、女性月經期、脾胃虛寒的人也最好不要食用。
4、桂花茶
桂花茶性溫,具有溫補陽氣、美容養顏、提神醒腦等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緩解脾胃虛弱,適合脾胃虛寒以及脾胃功能弱的患者飲用。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桂花茶汁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和鈣離子、鐵離子,適當飲用,可以幫助腸道蠕動,補充身體所需營養。
當然,如果脾虛溼氣重的情況比較嚴重,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健脾益氣的藥物來進行調理,比如健脾益氣的基礎方——四君子湯,即用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來泡水喝。
另外,黃芪、人參、山藥等都是健脾的中藥,而茯苓、澤瀉、豬苓等可去溼氣,也能搭配著泡水喝或煮水喝。
除了喝茶,脾虛溼氣重還可以怎樣調理?
脾虛溼氣重跟患者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所以平日首先需要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
脾虛溼氣重的典型症狀:消化不良、脘腹脹滿、脅肋隱痛、鼠便不利、大便不成形、排便不爽等。
首先,飲食上多吃健脾祛溼的食物,比如山藥、薏米、芡實、赤小豆、茯苓等,飲食要清淡,三餐定時定量,少吃辛辣、寒涼、刺激、油膩的食物。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早睡早起,規律作息不熬夜,不要住在潮溼的環境中,積極運動,排出身體多餘的溼氣。
其次,如果通過飲食及生活方式調整,脾虛溼氣重的情況沒有改善,必要時可以吃一些健脾祛溼的中成藥物,如歸脾丸、健脾丸、參苓白朮散或者右歸丸、木香順氣丸、參苓白朮散等進行治療,具體用藥以面診醫生指導為準。或者結合艾灸、針灸來調理。
小結:脾為後天之本,養好脾胃很重要。對於脾虛溼氣重的情況,需要從改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入手,做到避風寒、勿勞累、愉悅心情、飲食有節、起居有常等,同時可以配合飲用一些具有健脾去溼作用的茶飲,必要的時候服用健脾祛溼的中成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