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建議:脾虛溼氣重的人,常喝4杯水,健脾又去溼!

2020-12-24 騰訊網

脾虛溼氣重是臨床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那麼為啥脾虛基本伴隨著溼氣重呢?

咱們先來了解下脾的主要功能即可了解其中緣由。脾主運化,而這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運化水谷精微,二是運化水溼。

如果脾胃的運化功能不好,脾虛了,那麼就會出現營養不能得到很好的吸收,機體缺乏能量,出現少氣懶言,面色無華、疲乏無力等症狀。

另一方面由於脾的運化水溼的功能減退,就會出現水溼停聚的表現,溼氣停留在體中,會出現舌苔淡胖伴有齒痕、肢體浮腫、頭暈不適等症狀。

脾虛溼氣重用什麼泡水喝比較好?

1、陳皮茶

陳皮作為中藥,具有理氣和中,燥溼化痰,利水通便等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的患者,尤其適合夏季飲用。

而且,陳皮可搭配其他中藥材泡水,如烏龍陳皮茶,可寬中理氣、燥溼化痰;陳皮搭配黨參、白朮一類的藥物可健脾;山楂陳皮茶,可燥溼、化痰、理氣;陳皮茯苓茶,有健脾利溼等功效。

不過,中藥泡水代茶飲需在醫生的建議下根據自身體質合理搭配,選擇合適的劑量。「是藥三分毒」,不建議大家隨意飲用。

2、紅茶

紅茶富含茶鹼、茶多酚、鈣、磷、鎂、鉀等多種礦物質和機體所需要的維生素,以及各種胺基酸。

適當喝點紅茶,有助於提神醒腦、消炎殺菌。因為紅茶屬於比較溫和的茶,對脾胃刺激小,還具有養胃護胃的作用,尤其適合胃寒體質的人群。

3、紅豆薏米茶

紅豆性質偏溫,含有多種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及鐵元素,紅豆搭配薏米,有清熱除溼,利水消腫,健脾和胃,補氣養血等功效。

紅豆薏米茶,對於平常脾虛溼重、容易有腹瀉,伴有輕微水腫的朋友比較適合大,但不太適合內熱比較重,大便黏膩的人群。

紅豆薏米可以一起泡茶也可以熬粥喝,不過因其本身偏寒涼,不太適合秋冬季節飲用,孕婦、女性月經期、脾胃虛寒的人也最好不要食用。

4、桂花茶

桂花茶性溫,具有溫補陽氣、美容養顏、提神醒腦等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緩解脾胃虛弱,適合脾胃虛寒以及脾胃功能弱的患者飲用。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桂花茶汁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和鈣離子、鐵離子,適當飲用,可以幫助腸道蠕動,補充身體所需營養。

當然,如果脾虛溼氣重的情況比較嚴重,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健脾益氣的藥物來進行調理,比如健脾益氣的基礎方——四君子湯,即用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來泡水喝。

另外,黃芪、人參、山藥等都是健脾的中藥,而茯苓、澤瀉、豬苓等可去溼氣,也能搭配著泡水喝或煮水喝。

除了喝茶,脾虛溼氣重還可以怎樣調理?

脾虛溼氣重跟患者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所以平日首先需要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

脾虛溼氣重的典型症狀:消化不良、脘腹脹滿、脅肋隱痛、鼠便不利、大便不成形、排便不爽等。

首先,飲食上多吃健脾祛溼的食物,比如山藥、薏米、芡實、赤小豆、茯苓等,飲食要清淡,三餐定時定量,少吃辛辣、寒涼、刺激、油膩的食物。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早睡早起,規律作息不熬夜,不要住在潮溼的環境中,積極運動,排出身體多餘的溼氣。

其次,如果通過飲食及生活方式調整,脾虛溼氣重的情況沒有改善,必要時可以吃一些健脾祛溼的中成藥物,如歸脾丸、健脾丸、參苓白朮散或者右歸丸、木香順氣丸、參苓白朮散等進行治療,具體用藥以面診醫生指導為準。或者結合艾灸、針灸來調理。

小結:脾為後天之本,養好脾胃很重要。對於脾虛溼氣重的情況,需要從改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入手,做到避風寒、勿勞累、愉悅心情、飲食有節、起居有常等,同時可以配合飲用一些具有健脾去溼作用的茶飲,必要的時候服用健脾祛溼的中成藥物。

相關焦點

  • 脾虛比腎虛還可怕?脾虛溼重、陽弱,堅持3事,健脾祛溼,補陽氣
    人的一生,從小到大就是陽氣慢慢衰減的過程,陽氣消散,生命也就終結了,人活一口氣就是這個意思!那麼脾虛為什麼會上陽氣?首先我們看看,脾是什麼?從中醫角度講,脾虛是由於身體內臟器失調,虛弱,運化水出現障礙,而水溼散布於體內多出,就會進入到惡性循環。
  • 溼氣重喝什麼茶好?推薦這三種茶,可以一試
    中醫中常說「溼氣」一詞,身體中有溼氣,就會給人體的精神以及身體增加負擔,也會影響到內臟器官的正常運化。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精神健康就會受到不好的影響。而溼氣來自於很多的方面,有氣候因素、食物因素以及生活習慣等。對於溼氣重的人,可以喝什麼茶來進行調理?
  • 溼氣重的人,有這3個危害,醫生建議:經常吃3物,或不讓溼氣再來
    體內產生溼,體內的溼主要是由脾虛所致,脾主運化,運化失調會在人體內形成溼。當脾功能出現問題,我們體內的液體無法排出來,就很容易蓄積在我們體內,造成溼氣過重。二、脾虛溼氣重,經常吃它,袪溼有效果,若愛吃,溼氣不再來1、大棗大棗多吃不僅可以補充氣血,幫助美容養顏,還有排溼的作用,可以加快身體的血液循環,有利於將多餘的溼氣排出體外,平時在喝水時,加上紅棗,搭配一起泡水飲用,健脾祛溼,非常適合溼氣重的人。
  • 長期喝冰水有什麼危害,喝冰水會導致溼氣重嗎,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
    夏天來了,天氣越來越熱,很多人就喜歡通過喝冰水來緩解。那麼,經常喝冰水有什麼害處呢?經常喝冰水會溼氣重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容易引發心絞痛; 導致浮腫肥胖:常喝冷飲,容易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使人形體浮腫肥胖。
  • 「健脾王」被發現,山藥靠邊站,若常吃,消口臭、補脾、祛溼寒
    很多人平時有熬夜、吹空調、喝冷飲、暴飲暴食、油膩食物和甜食等習慣,這些壞習慣會造成脾虛。在中醫的角度認為,脾虛會導致運化失調,造成食物營養吸收差,還會加重體內溼氣,當體內水溼運化無力,溼氣就會變得越來越重,從而引發各種各樣的疾病。一、溼氣重,脾虛會對身體造成哪些異常?
  • 你脾虛了嗎?中醫大夫教你如何調理
    脾虛會引起氣血虧虛、脾虛生溼、氣滯等嚴重的後果,很多朋友可能存在脾虛,可是竟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症狀就是屬於脾虛,那麼脾虛的症狀有哪些呢?脾虛並不可怕,有了脾虛我們還是可以慢慢調理的,又該怎麼調理?1.食欲不振、口苦無味、便秘or大便稀溏2.肌肉酸痛、體虛乏力、愛出汗、肥胖or消瘦3.氣血不足、月經不調、白帶過多or過少4.睡眠質量差、愛流口水5.體內溼氣重、易水腫、舌頭兩邊齒印明顯
  • 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 溼氣重吃它有祛溼功效
    溼氣是中醫的一種說法,中醫認為,溼氣每個人都有,一旦溼氣過多,就會發生病症,溼氣的來源是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那麼請問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溼氣重吃什麼食物好?溼氣重怎麼辦?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建議去有專業牌照的老師傅那拔罐。3、吃藥溼氣重的人如果通過其他的飲食五無法得到緩解的話,建議吃藥來調理,但如用藥最好到當地找中醫辨證用藥。
  • 溼氣重的人,為什麼中醫都強調得先調理脾胃?
    生活中,會常常聽到人們說「十人九溼」,可見溼氣是很常見。比如妙姐最近,常常感覺肢體睏倦,整個人總是感覺很疲乏。去看了中醫,中醫說是脾虛有溼。「就是說我胃不好嗎?」「並不是,中醫講的脾胃是兩回事......」醫生巴拉巴拉解釋了一大堆,妙姐聽得雲裡霧裡。「其實,溼氣的出現,也與身體虛證有關,尤其是脾虛,更應該引起關注的。經過研究發現,脾虛的人,更容易出現溼氣。」為什麼會這樣呢?中醫眼中的脾胃有什麼區別?
  • 溼氣重的人,把五種食材煮一煮,健脾胃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
    俗話說:十人九溼。春季溼氣重,尤其是南方,近日更是陰雨綿綿,大家又開始關注祛溼的話題了。如果您也有溼氣重的困擾,不妨花5分鐘學習一道祛溼名方。溼氣重的人,把五種食材煮一煮,健脾胃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
  • 體內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 體內溼氣重的的危害
    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溼證,除溼氣,祛溼健脾,是冬天女人和中老年人最搶手的論題。2、關節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3、消化效果溼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
  • 春天一到溼氣重?提醒:常吃這4種食物,補虛益氣,排溼祛毒
    相信很多人聽說過溼氣一詞,該說法來自於中醫,中醫認為溼氣主要是由於飲食習慣導致。溼氣過重者多表現為體型較為肥胖,渾身酸軟無力,甚至還有痰多的表現等,但體內溼氣過重並非無法改變,可通過飲食加以調理。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天然「祛溼王」,可有效幫助排除體內溼毒。第一,紅豆紅豆不僅具有補血的功能,還能夠祛溼。
  • 脾一虛,人廢一半!脾虛溼氣重?教你調理方法,輕鬆補脾趕跑溼氣
    體內的溼氣太重,整個人也會顯得很沉重,會沒有精神,總會覺得乏力,還會引起水腫、身體發胖,種種問題都會讓人有點無法適從。女性若是脾虛溼氣重,會讓女性又怕冷又怕熱,關鍵是月經也會受到影響,會出現經血量過多的情況,對女性來說就是很大的困擾。
  • 溼氣重常喝這一水,每天堅持喝利尿祛溼身體一天比一天輕盈
    如何正確區分溼熱與寒溼,請看這5處1、看舌頭一般體內溼氣重的人往往會表現為舌苔厚膩,舌苔發白等等,這是體內有溼寒的表現,往往是因為脾虛導致的。3、看排便體內溼氣重的人,往往還會出現腹瀉,便秘等狀況。尤其是在梅雨季節,他們往往會出現拉肚子的情況,有時候即使是正常上廁所,也是會出現大便粘在馬桶壁上衝不掉的狀況。就是因為體內溼氣重的人在吃到溼涼的食物之後,會容易導致拉肚子,而且小腹常常感覺是涼涼的。
  • 中醫坦言:脾虛的人,至少有4個毛病!記住2個妙招,脾胃強大起來
    脾為五臟之首,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是代謝身體內水液的重要器官之一,體內吸收進的水液,經過脾的運化,輸送給全身的器官,各個器官吸收之後,再將全身多餘的水液排出體外。所以說,脾相當於全身的核心要素。
  • 紅豆薏米粥健脾祛溼,有「兩點注意,六種加減」,了解一下
    現代人說得多的養生問題,一般以脾虛、溼氣重、上火等幾個方面居多。而且,脾虛和溼氣重兩個問題,經常又是同時出現的。甚至我們很難區分它們到底是誰先出現。無論是脾虛還是溼氣重,都需要健脾祛溼。怎麼健脾祛溼呢?關於健脾祛溼的養生藥食,相信大家都聽得很多。
  • 溼氣重的症狀都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聽過中醫的這麼一句話,「溼氣是百病之源」,這句話或許不全對,但也沒有什麼錯誤,溼氣重很容易讓人患上多種疾病,因此在生活中想要保護好身體的健康,祛溼是很關鍵的,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溼氣重怎樣調理,相信可以幫大家輕鬆祛除體內溼氣。
  • 溼氣重的人怎麼排溼?吃什麼食物調理好?
    溼氣重的人應該怎麼排溼呢?這是困擾我們大多數人的問題。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經濟能力水平的提高,生活也越來越安逸,朋友間同事間應酬中,油膩的食物吃了太多,又缺乏運動,久而久之,我們體內的溼氣也越來越重,慢慢的身體機能都會受到影響,那我們應該怎麼排溼呢,下面跟大家講一講溼氣重的人吃什麼好。
  • 溼氣重與脾虛有什麼關係?身體溼氣重,不妨試試這些方法來調理
    其實人體內之所以溼氣重,並不是由於空氣中的溼氣進入了身體,更多的是因為人體內津液代謝出現了某種問題。由於身體的運化功能下降,多餘的水分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就會停留在人體皮膚、臟器、孔竅和三焦之中。說到身體的運化功能,那我們就必須要說到脾臟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溼氣與脾臟有什麼關係呢?
  •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關於「祛溼」,或許可以這樣做!
    導語: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重的人該如何祛溼呢?有一種養生大法,在我國可以說是深得民心,它的名字叫「祛溼氣」。一、溼氣是什麼?看過中醫的人,應該都經常會聽到中醫說起溼氣這個詞,但是溼氣到底是什麼呢?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溼邪為病,多由於氣候潮溼或脾失健運導致水溼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狀態。
  • 體內溼氣重的人,減肥可能易反彈,做好這2件事,可能祛溼又瘦身
    生活中很多的人覺得自己是易胖體質,就算是不吃飯只喝涼水都會長肉。這有可能和你體內的溼氣有關係。體內溼氣重的人,脾的功能減弱,不利於體內水溼的運化。就算是通過努力達到減肥效果,也會在一段時間後出現反彈。所以對於這種人來說,想要達到減肥的目的,就要先祛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