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總是第一時間從人們腦海中浮現,這次,我去了大西北的一個城市,獨特的歷史和地形,不僅造就了她真正的「一線城市」面貌,還能看到整整一條街的百年老字號,完全顛覆了我的印象。
要說離一線城市最遠的地方,那一定是大西北了,而大西北的革命老區,更是環境惡劣、老少邊窮的代名詞。這次,我來大西北旅行的第一站就是紅色革命根據地——延安。我跟隨一個團隊,坐車從西安前往延安,一路上,我想像的陝北黃土高坡並沒有大面積出現,相反,公路兩側,綠樹成蔭,就是有一些平地,也被苞米等莊稼覆蓋,很少看到裸露的黃色皮膚,引得一車人時不時拍幾張照片。
4個小時後,我們一行人順利進入延安,第一感覺就是街道狹窄,大部分道路一個方向只有兩車道,走了半個小時左右,當我們還在問什麼時候到延安市中心時,司機師傅告訴我們,我們現在就在市中心主幹道上。這又一次超出了我的想像,還有哪個城市有這麼長的城市主幹道?我們一直沿著一條河道行進,總想著前方應該會突然出現一片開闊地,沒想到這已經就是延安腹地了。第二天,我們去了寶塔山,我才明白,延安市真是一座「一線城市」,而且是最長的那種。
第二天,當我們登上寶塔山,專業講解員向我們介紹了延安的地貌特點,延安城區是被寶塔山、鳳凰山、清涼山三山環抱,延河、南河兩河環繞,城市設施主要在兩河沿岸的川道和溝道上修建,呈『Y』字形分布,是典型的山區帶狀城市。這座中國城市具有最長的體量,長20公裡,寬僅300米左右。
站在寶塔山頂俯視河道,你會發現,延安就是一條線, 很像陝北特色小吃「一根面」,從頭到尾,一碗麵就是一根。延安市也像一團面,被大自然拉長拉細,撂在這三座山中間,延河、南河兩條河就是煮麵的湯,人類和大自然就這麼和諧共處了。「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在山頂視野開闊,延安市景盡收眼底,正合寶塔山門上的四個字「俯視紅塵」。
見識了延安這座真正的「一線城市」後,我們來到了延安革命紀念館,這裡有一條獨具特色的街道,吸引了我的注意。紀念館裡,50米長的「延安新市場一條街」,是為表現延安經濟建設成就而專門設計的大型場景。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飛機開始轟炸延安。為方便群眾生活、促進邊區經濟發展,1939年2月,邊區政府在延安西山腳下修建了新市場,成為當時延安的商業、貿易和金融中心。
這裡再現了80餘年前的「延安新市場」, 新市場原大門石柱上面刻有毛澤東題詞的對聯:「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堅持進步,邊區是抗日的根據地;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反對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國自主權」。抗戰前,延安市只有店鋪123家,1943年已發展到473家。市場內設有郵局、糧店、邊區銀行、民眾劇社等服務行業,成為延安時期繁華的商貿一條街,後來人戲稱之為延安時期的「王府井」。
新市場裡鐵匠鋪那個炭火紅紅火火,人物動作活靈活現;照相館裡的女戰士梳理得整整齊齊,微笑著看向前方,眼神透出對新生活的憧憬。新市場裡還有延安名號「光華商店」、「德勝玉綢布店」,都是原汁原味的百年老字號,而且只要一按電鈕,叫賣聲、說書聲此起彼伏,十足的現代穿越感,可以全方位體驗近百年前,老百姓日常生活裡的那些柴米油鹽醬醋茶,有了這些煙火氣,整個延安革命紀念館一下活了起來。
僅僅一天,延安市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傳統的黃土高原變綠了,現代化的科技元素也引進了,延安市在保留了革命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向旅遊型城市發展了,沒有來過的朋友們,不妨來一次「一線城市」的百年老店探秘之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