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

2020-12-18 流年繁華似水

《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

我國古代有對山嶽崇拜的觀念,如《尚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意思是大禹治好水患之後,劃分九州,同時定下各大山和河流的尊卑,以按照不同的等級來祭祀它們,這明確反映了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山嶽之中,以五嶽最為尊貴,按三公的規格來祭祀,而較小的名山則按照「子」和「男」的禮數,待遇稍低。如《孔叢子》中子張問:《尚書》中的「奠高山」是什麼意思?孔子回答說,「奠高山」是規定五嶽名山的等級,這樣祭祀的時候就可以按等級來進行了。子張又問:各山是什麼等級?孔子答道:五嶽相當於三公爵位,小名山相當於子、男的爵位。

為什麼要尊崇山嶽?《孔叢子》中孔子解釋說,因為山很高,巍峨聳立。子張問:高有什麼好處呢?孔子回答道:山高,草木可以在這裡茁壯生長,鳥獸可以在這裡繁衍後代,財用可以從這裡得到,四方之民都能來這裡伐木以用;它能興風雲聚雨水,以滋潤大地,孕育萬物,使百姓生活得到富足。《管子·形勢解》中也說:「山者,物之高者也。」所以「有動封山者,罪死而不赦」(《管子·地數篇》)。山嶽以其雄偉壯觀的氣勢,孕育江河、滋潤萬物的神力,贏得了人們的崇拜。

《山海經》中的「山經」以山為綱,將全國山脈分為五大區域,稱為「五藏」,然後將每區所有的山分成若干系列,再記敘每一個山系的動物、植物、礦產、風俗等。這種以山脈為綱,記敘天下地理形勢的做法,正反映了古人的山嶽崇拜觀念。

《山海經》中的山嶽崇拜與天神有密切關係。首先,所有的山都有一個神來主宰,這些天神都是一些奇禽異獸,要對它們進行祭祀。實際上,這些山神的形象正是氏族部落圖騰神的形象。最初,每一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發展到後來,區域內的幾個氏族部落乃融合形成一個帶有共性的圖騰神而對它的祭祀,正反映了當時氏族部落的圖騰崇拜。由此可見,凡是山都有神,都能得到人們的崇拜,充分說明當時的山嶽崇拜和天神已經密不可分。

《山海經》記載了每一座山的神,如《西山經》中的「槐江之山」,是天帝種植花草的「玄圃」,有個叫「英招」的神主管它,這個神的樣子是馬身而人面,長著老虎的花紋和飛鳥的翅膀。再向西南,有個「崑崙之丘」的山,這是天帝在大地上的都邑,有個叫「陸吾」的神管理它,這個神的樣子是老虎的身體,九條尾巴,人的面孔,老虎的爪子。《中山經》中更多,比如「和山」是由吉神「泰逢」主管,這個神人形而虎尾,出入有光。

《南山經》中有三個山系:第一山系共包括十座山,長二千九百五十裡,它們的神都是鳥身而龍首的樣子,祭祀的禮節是把一隻動物與一塊璋埋下,向神獻上祭祀用的稱米和塊璧,用白菅作為蓆子。第二個山系共十七座山,七千二百裡,它們的神都是龍身而鳥首的樣子,祭祀時,把一隻動物和一塊璧一起埋下,獻上稌米。第三山系共十四座山,六千五百三十裡,其神都是龍身而人面的樣子,祭祀時用一隻白色的狗祈福,獻上稌米。

其次,神的居住地也是山,這也說明山嶽和天神的關係密不可分。如《西山經》:「又西北三百五十裡,日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西王母這個神,蓬頭亂髮,戴著玉石,長得像人,但有野獸的特徵,主管災害、瘟疫等。《西山經》中的恆山,有四個神居住在這裡,山有四面,每個神居住在一面,總號「有窮」之神。

另外,山還是諸神上達天庭或出入的道路。如《大荒西經》中說:太陽最終落入的地方有風沮玉門山、龍山、吳姬天門山、鏖鏊巨之山、常陽之山、大荒之山。《大荒東經》說大言山、合虛山、明星山、鞠陵於天山、猗天蘇門山、壑明俊疾山等六座大山,日月從這些地方出來。而《大荒西經》中的方山更神氣,日月從這裡出來,最終又從這裡落下。這些都反映了古人對山與天神的崇拜。

相關焦點

  • 《山海經》:山海經神系中身份最高的四位天神,第一名是創世神!
    《山海經》:山海經神系中身份最高的四位天神,第一名是創世神!山海經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人文地理奇書,其中所描述的許多東西在現代被證實依然存在或者曾經存在過的。其中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
  • 上古時期五座最隱秘的天梯,天神從這裡上下人間,後被一人皇斬斷
    二、第二座天梯是位於華山以東的肇山。《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華山青水之東,有山名肇山。華山腳下是青水河,再往東就是著名的肇山了。有一個叫柏高的人,就是從這裡爬上天去的。關於柏高有很多種說法。晉代學者郭璞認為,柏高是一個神仙;任臣說柏高是大禹時代的一個諸侯,在商湯的時候告老還鄉,後來修成了通往天庭的天梯,他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開天闢地一千二百年之後成道的栢成子臯。
  • 為何《山海經》中也有記載
    相比之下由肉體凡胎修煉成神的玉皇大帝就屬於第二級別的神明了,受影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認為玉帝跟王母是夫妻關係,事實上這兩位之間的級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在《山海經·西山經》中這樣記載:「又西北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 《山海經》中的「山」,都有哪些山?
    《山海經》是一部十分神秘的我國古書,它斑駁陸離,氣象萬千,且包容量巨大,有橫跨亞歐之勢,然而又無清晰史實,所以,就有了各式各樣的解讀。「西山經」中說到了華山、陰山、天山、崑崙山等山脈,屢次呈現渭河,黃河也談到了幾次,別的還觸及了涇水(渭河的重要支流,「涇渭分明」一詞即與之有關)和漢水,因而咱們能夠得出這樣的定論——「西山經」寫的是晉陝之間的黃河以西、秦嶺以北的山脈。「西山經」中講到了一座大時山,說此山山南有涔水,注入漢水,山北有清水,流入渭河。
  • 《山海經》中九頭蛇相柳和日本八岐大蛇有什麼關係?
    相柳長什麼樣子呢,《山海經》原文是這麼記載的:「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這個相柳氏啊,長著九個腦袋和都是人的面孔,身子是一條青色的長蛇。相柳原本是水神共工手下的一名臣子,後來水神共工被火神祝融打敗,逃到了崑崙山以北的西北大荒裡去了,身為手下的相柳忠心耿耿,也跟著跑到大荒裡。
  • 山海探幽(38):《山海經》上古人神共住時代的天地交通
    《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鹹、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在大荒之中日、月降落的豐沮玉門山,有十位大巫師在這裡升到天庭或者下到人間(主要是傳達天庭的旨意啦)。《海外西經》也有類似記載:「巫鹹國……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
  • 山海經,山海經中最沒排面的山神,但祭祀也要有儀式感
    魯迅先生很喜歡山海經,在他得作品中多次提及山海經,他有一篇文章就叫《阿長與山海經》。魯迅先生不僅喜歡山海經,對山海經的研究也十分的深入。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寫到:山海經蓋古之巫書。
  • 商王武乙射的神是《山海經》中的哪一位?為什麼他們仇視「天」?
    商王武乙射的神是《山海經》中的哪一位?為什麼他們仇視「天」?在古代文獻中的商王族及其後裔,有一種很特別的儀式——射天。這種風俗禮制,從未在其他王朝或古族中發現。這個奇怪的傳統儀式,與《山海經》有什麼關係呢?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讀《山海經》給人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奇形怪狀的動物很多,每個山上都有山神,二每個山系講完後,必講到祭祀山神的方法。看來,山神很厲害,祭祀很重要。山神的作用應是統管山上的動物,而《山海經》中諸山上不乏奇異怪誕的動物,這些動物還不乏神奇的能力。
  • 《山海經》中的四大異國,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特色,你知道哪個?
    《山海經》中的四大異國,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特色,你知道哪個?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很多文化的結合,形成了中國的文明。在中國有很多的神話傳說,當然每一種神話傳說都有著不同的特點。有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神話作品就是《山海經》,裡面記錄了中國很多神話中的奇聞異事和奇珍異獸,當然裡面也記載了很多奇特的國家。在《山海經》中有一個叫做沃野國的地方,這個國家裡的人每天生活的無憂無慮,他們就像是大家認知中的世外桃源一樣,國家中的所有人都能夠做到和平相處,而且他們心裡想要達成的願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實現。
  • 西王母缺少仙女範兒,大黑天神挺像印度溼婆
    這樣的例子,在《山海經》中頗為常見。比如,《山海經·中山經》裡記載著復州山裡的跂踵:「其狀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見則其國大疫」;而在《山海經東次二經》裡,則也提到山有類似的怪鳥絜鉤:「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見則其國多疫。
  •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山海經》是一本什麼書?
    《山海經》這本成書於先秦時期的書籍,被後人歸為帶有神話色彩的地理書籍。該書中涵蓋內容廣泛,主要有古代神話,地理,動物,植物,礦物,巫術,宗教,歷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內容。《山海經》據說原本是有圖的,但在魏晉時期這本圖畫書冊《山海圖經》失傳,《山海經》全書共十八卷,講述山經的佔五卷,海經有八卷,大荒經四卷,而海內經僅一卷。
  • 山海經:秦始皇陵被稱東方金字塔,金字塔原型是上古神話中的神山
    山海經:秦始皇陵被稱東方金字塔,其原型是上古神話中的神山《山海經》的神山與古埃及金字塔有相通之處嗎?上文介紹了《山海經》中的山嶽有通天的神奇功能,所以被視為現世之神的帝、巫、首領們死後就通過「陟」以此登天。這些山有的甚至與日月有關,是日月出沒的聖所。如《大荒東經》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虛,日月所出。」「有大阿之山者。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生。」在大汶口文化的山崇拜符號中,太陽與山必然緊密接合在一起。
  • 廣州威妍推天神地獸合體變形玩具(組圖)
    【中外玩具網8月6日訊】年初,南海首部原創動畫作品《神獸金剛Ⅱ之天神地獸》登陸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隨後,由廣州市玩具有限公司研發的相關衍生玩具相繼推出。   據了解,《神獸金剛Ⅱ之天神地獸》是神獸金剛系列第二部,由南海達力構思動漫有限公司創作,是一部中國特色的自創國產動畫。它運用中國傳統神話與經典著作《山海經》中的奇山異獸,展示了中國文化和前史。
  • 上古神話中應龍斬蚩尤、逐旱魃,打敗四大魔神,為何去不了天庭?
    跟《西遊記》不同的是,在上古神話中,龍族的地位很高,實力也非常強。在神話典籍《山海經》中,鐘山的山神燭龍幾乎有造物主般的玄奧法力。《山海經》中記載燭龍身長千裡,體型不輸鯤鵬,而且他還能夠「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 上古神話中,燭龍能夠掌控晝夜更替、四季輪迴,其中晝夜更替的能耐,跟盤古「開目為晝,閉目為夜」很像。燭龍的法力雖然看起來有點強得離譜,但他卻沒有哪怕一項戰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應龍就不同了,應龍是一條實實在在的「戰龍」,他的戰績在上古神話中無出其右。
  • 愚公移山的故事廣為人知,卻沒人知道,它其實與《山海經》有關係
    一直以來,歷代學者都對《山海經》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並且給出過許多種解釋的說法,甚至有學者認為,《山海經》所描述的地理,居然處於非洲地區。誠然,科學確實需要質疑的態度,但是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一些觀點卻是不足取的。
  • 《山海經》中唯一吃過龍肉的人,如果你是這個姓氏,可能是其後代
    一種是有名有姓的神龍,比如說燭龍,應龍,蛟龍,夔龍,他們主要任務是幫助天帝鎮守一方或徵戰沙場;另一些就是一些沒名沒姓,統稱為龍的低級神龍,他們通常作為天神的坐騎或者是裝飾品,比如火神祝融耳邊就掛著兩條小青龍。《山海經》中還記載了「吃龍肉」的一個故事。
  •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山海經》是一本什麼書?作者:郭憲偉
    那麼,《山海經》的價值體現在何處呢?      我認為有以下價值:      一、古代最優美的神話集萃     《山海經》記錄了大量神話傳說,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共工觸山」,「后羿射日」、「刑天幹戚」等等。從這些神話中可以看出上古之人對自然的敬畏和挑戰,以及各部落(國家)的生存狀態。
  • 共工怒撞不周山,傳說中的不周山到底在哪?《山海經》給出了答案
    由於五行相剋,司掌火焰的祝融與司掌水的共工時常關係不睦,有時共工想要降雨,可祝融卻以天火蒸發雨水;有時祝融想要引火,共工又會以洪水撲滅天火。久而久之,兩個人的矛盾堆積越來越多。這一天,衝突終於爆發了。在兩人交戰的過程中,共工處處受制,沒過多久便被打得遍體鱗傷。相柳與浮遊調不來海水,被火龍打得慘敗。
  • 《山海經》中最神異的十大妖獸,你知道幾個?
    值得一提的是,《山海經》也是一本怪書,記載了奇禽異獸3300多種,奇木異草2600多種。在諸多的記載中,有些如今還能看到,有些再也看不到了,只能想像。只是,不知道有些動植物,是滅絕了,還是古人的想像。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山海經》中的最神異的十大妖獸,看看你知道幾個!第一個,九尾狐《山海經》記載:「青丘之山,有怪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