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舌尖上的中國2》第五集《相逢》播出,象山老漁民張士忠的故事佔了整整8分鐘的篇幅。前日,記者前往石浦延昌,聽張士忠老人講述幕後的故事。
曾把導演當「騙子」
「我這兩天電話不斷,都是打電話來要採訪我爸的。」到達石浦後,張士忠的大兒子張匡京把記者帶到了父親的家中。也許是接受過多次採訪,張士忠和妻子李玉女面對鏡頭毫不怯場,向記者一一道來當時的情景。
去年6月的一天,張士忠的家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自稱是中央電視臺的導演,想請他說說與臺灣親人之間的故事。面對這個會說象山話的年輕人,張士忠心裡直納悶:說是中央電視臺,但是只有他一個人,不會是騙子吧。於是他將此事告訴了大兒子。其間,這位導演上樓敲過好幾次的門,一番解釋過後,張士忠和兒子漸漸放下心防,當攝製組的大隊人馬湧入並不寬敞的家中時,張士忠徹底相信了。
據悉,攝製組拍攝的過程足有半個多月。有時候早上6點就開始拍攝了,悶熱的廚房裡,妻子李玉女像平時一樣切菜燒菜,有時候為了鏡頭,還要反覆燒幾遍。張士忠則在漁山採淡菜,然後燒制、曬乾。拍完在石浦的鏡頭後,張士忠和李玉女將淡菜、紫菜、海蜒乾等物品打包,準備前往臺灣看望親人。
張士忠說,攝製組一路跟著他們到寧波機場,到達臺灣後,他們先在臺北外甥女家住了一晚,隨後又到高雄、臺東,五六天的時間裡,都是由臺灣大愛電視臺的人負責拍攝。
父母哥姐都去了臺灣
今年76歲的張士忠,回憶起和親人分別的一幕,至今感慨萬千。1949年,中國大陸基本得到解放,但浙江沿海的一些島嶼還處於國民黨軍隊的控制之下。1955年,國名黨軍隊撤退時,帶走了整個漁山村的村民。「我的父親母親,3個哥哥,2個姐姐,都被帶走了。」而張士忠因為去了石浦外婆家,僥倖留了下來。像他這樣留下的同村人,大概只有十幾個。
1974年,張士忠收到了臺灣的二哥寄來的信。由於當時大陸和臺灣不能直接通信,一直以來,都是通過一些德國、日本等地的華僑轉交的。1988年,張士忠的哥哥嫂嫂回到石浦,闊別33年的親人第一次相見。
而在1994年,張士忠一個人前往臺灣探親,在有著「小石浦」之稱的臺東富崗新村,住了50天。
如今,張士忠在臺灣的直系親人僅剩一位哥哥。這些年往來的書信,每一次相逢相聚的照片,他都一一保存著,不時拿出來細細觀看。
有緣就能相逢
拍攝《相逢》的是象山籍導演陳碩。記者了解到,此前陳碩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最初到象山想拍的是石浦小吃食餅筒,已經聯繫好了拍攝人員,不料中途出現了變故。原本選定的是鶴浦鎮上的一戶人家,不想開拍的前一天那戶人家的爺爺突然中風,為了不打擾對方,只好放棄了這個方案,改由第一集《腳步》的導演李勇在台州拍攝食餅筒。
「相逢必須是有時間沉澱的。」在層出不窮的意外之後,陳碩強迫自己重新回到「相逢」的命題。巧合的是,在一次回鄉途中,他聽象山當地的宣傳幹事講了一個關於石浦鎮和臺灣小石浦的故事。當陳碩找到張士忠聽完故事後,被其吸引,便決定拍攝。在《相逢》中,手拉手的兩位老人就是張士忠和他的一位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