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舌尖2》講述象山漁民和臺灣親人相逢的故事

2020-12-24 中國文明網

 

  5月16日晚,《舌尖上的中國2》第五集《相逢》播出,象山老漁民張士忠的故事佔了整整8分鐘的篇幅。前日,記者前往石浦延昌,聽張士忠老人講述幕後的故事。

  曾把導演當「騙子」

  「我這兩天電話不斷,都是打電話來要採訪我爸的。」到達石浦後,張士忠的大兒子張匡京把記者帶到了父親的家中。也許是接受過多次採訪,張士忠和妻子李玉女面對鏡頭毫不怯場,向記者一一道來當時的情景。

  去年6月的一天,張士忠的家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自稱是中央電視臺的導演,想請他說說與臺灣親人之間的故事。面對這個會說象山話的年輕人,張士忠心裡直納悶:說是中央電視臺,但是只有他一個人,不會是騙子吧。於是他將此事告訴了大兒子。其間,這位導演上樓敲過好幾次的門,一番解釋過後,張士忠和兒子漸漸放下心防,當攝製組的大隊人馬湧入並不寬敞的家中時,張士忠徹底相信了。

  據悉,攝製組拍攝的過程足有半個多月。有時候早上6點就開始拍攝了,悶熱的廚房裡,妻子李玉女像平時一樣切菜燒菜,有時候為了鏡頭,還要反覆燒幾遍。張士忠則在漁山採淡菜,然後燒制、曬乾。拍完在石浦的鏡頭後,張士忠和李玉女將淡菜、紫菜、海蜒乾等物品打包,準備前往臺灣看望親人。

  張士忠說,攝製組一路跟著他們到寧波機場,到達臺灣後,他們先在臺北外甥女家住了一晚,隨後又到高雄、臺東,五六天的時間裡,都是由臺灣大愛電視臺的人負責拍攝。

  父母哥姐都去了臺灣

  今年76歲的張士忠,回憶起和親人分別的一幕,至今感慨萬千。1949年,中國大陸基本得到解放,但浙江沿海的一些島嶼還處於國民黨軍隊的控制之下。1955年,國名黨軍隊撤退時,帶走了整個漁山村的村民。「我的父親母親,3個哥哥,2個姐姐,都被帶走了。」而張士忠因為去了石浦外婆家,僥倖留了下來。像他這樣留下的同村人,大概只有十幾個。

  1974年,張士忠收到了臺灣的二哥寄來的信。由於當時大陸和臺灣不能直接通信,一直以來,都是通過一些德國、日本等地的華僑轉交的。1988年,張士忠的哥哥嫂嫂回到石浦,闊別33年的親人第一次相見。

  而在1994年,張士忠一個人前往臺灣探親,在有著「小石浦」之稱的臺東富崗新村,住了50天。

  如今,張士忠在臺灣的直系親人僅剩一位哥哥。這些年往來的書信,每一次相逢相聚的照片,他都一一保存著,不時拿出來細細觀看。

  有緣就能相逢

  拍攝《相逢》的是象山籍導演陳碩。記者了解到,此前陳碩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最初到象山想拍的是石浦小吃食餅筒,已經聯繫好了拍攝人員,不料中途出現了變故。原本選定的是鶴浦鎮上的一戶人家,不想開拍的前一天那戶人家的爺爺突然中風,為了不打擾對方,只好放棄了這個方案,改由第一集《腳步》的導演李勇在台州拍攝食餅筒。

  「相逢必須是有時間沉澱的。」在層出不窮的意外之後,陳碩強迫自己重新回到「相逢」的命題。巧合的是,在一次回鄉途中,他聽象山當地的宣傳幹事講了一個關於石浦鎮和臺灣小石浦的故事。當陳碩找到張士忠聽完故事後,被其吸引,便決定拍攝。在《相逢》中,手拉手的兩位老人就是張士忠和他的一位姐夫。

相關焦點

  • 寧波小夥導演《舌尖上的中國2》第六集《相逢》
    網上的各種傳言也越來越神,比如在本周五播出的第三集《時節》中將有寧波湯圓、杭州小籠包、西湖醋魚……等美食露面。「恐怕大家要失望了,《舌尖2》肯定是沒有寧波湯圓的。」  寧波小夥陳碩,八零後,語速極快,髮型和笑容都很像韓寒,也都是追求完美的天秤座。從四川大學哲學系畢業後飛去法國學電影。回國後在上海做導演,拍紀錄片,或者微電影。現在他身上最耀眼的標籤是:《舌尖2》分集《相逢》的導演。
  • 從臺灣「小石浦村」到象山,整整花了60年,相逢是別離之後的喜悅~
    象山石浦是長三角地區距離臺灣最近的港口,距基隆港(臺灣島北端)約200海裡,歷來是對臺工作的一扇窗口。石浦港設立了臺灣漁輪專用碼頭,為臺灣漁民提供搶修、補給、醫療等多方面服務,得到臺灣漁民的好評,稱讚石浦為」臺胞之家「。
  • 臺灣出技術寧波出資源 吃海鮮會越來越便宜
    【合作】甬臺在漁業合作上有「大動作」將建成亞太最大海洋生物交易集散中心象山跟臺灣交情不一般。從《舌尖上的中國2》中也可見一斑。《相逢》片中,石浦人張士忠去臺灣跟姐夫相逢,他特意把海鮮曬成幹背去送給親朋好友,這是一種來自海峽彼岸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官方說法更願意用「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來形容寧波象山跟臺灣的關係。臺東富岡新村至今保留著純正的石浦風俗。在臺灣,石浦港知名度較高。從地域上來說,石浦港是長三角地區距離臺灣最近的港口。
  • 28年基隆港再相逢——天津市長黃興國與臺灣漁民的一段緣
    28年基隆港再相逢——天津市長黃興國與臺灣漁民的一段緣 2012年07月10日 13:54:00來源:人民網 65歲的老漁民林正發激動地握著黃興國的手,用記憶中的浙江象山話說道。   「老人家還會講象山話啊。」黃興國聽了很是驚訝。作為浙江象山人,1981年至1987年在象山縣擔任領導時,黃興國與基隆漁民接下了深厚的感情。雖然是第一次到基隆,但用他的話來說,到這裡是拜會「老朋友」。   「28年來,我常常想,如果到臺灣,第一站就要到基隆來看望大家。」黃興國說。
  • 【開漁回眸】象山石浦、臺灣富崗 兩岸同胞一脈相承的「如意信俗」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製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也是傳統、價值、政策、信仰和態度的集合。象山石浦、臺灣富崗兩岸同胞一脈相承的古俗——如意信俗,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印證了海峽兩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脈相連的事實。
  • 寧波人的這道美食藏不住了 陳曉卿為拍它在象山待了一禮拜
    帝王蟹、山螃蟹、大閘蟹、青蟹、藍蟹等均有露面,而來自寧波象山花岙島的古法紅膏嗆蟹,則佔據了這一集的不小「篇幅」,除了介紹嗆蟹的醃製過程,這個故事還講述了蟹糊、魚鯗的「寧式」做法。節目中,寧波漁民捕撈梭子蟹場景導演陳曉卿比較偏愛寧波老底子美食《風味人間2》創作團隊一位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拍攝寧波紅膏嗆蟹,拍攝團隊之前在象山花岙島待了差不多一個禮拜。
  • 28年基隆港再相逢 天津市長黃興國與臺灣漁民的一段緣
    港邊的基隆區漁會大樓二層會議室也同樣「熱」情洋溢,數十名當地老船員、船東和漁會代表人士聚集於此,歡迎他們20多年前結識的「老朋友」――天津市市長黃興國。   作為浙江象山人,1981年至1987年在浙江象山縣擔任領導時,黃興國與基隆漁民接下了深厚的感情。
  • 遷往臺東的浙江象山媽祖如意像中秋返鄉認親
    新華網寧波9月14日電(記者 胡一敏)上世紀50年代遷居臺灣臺東縣富岡新村的部分浙江象山石浦鎮漁山村村民,14日護送媽祖「如意娘娘」像回到象山,在石浦鎮東門島媽祖廟內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如意娘娘」省親迎親儀式。
  • 寧波紅膏熗蟹亮相《風味人間2》,主角卻不僅僅是它
    從《舌尖上的中國》裡的慈城年糕、象山淡菜,到《風味人間》中的黴莧菜梗…… 美食紀錄片導演陳曉卿一直沒有掩飾自己對寧波老味道的偏愛。儘管如此,寧波網友仍孜孜不倦地「喊話」陳曉卿,「阿拉寧波名菜紅膏熗蟹什麼時候能露個臉?」
  • 象山石浦又迎富岡如意娘娘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 (記者  陳愛紅 通訊員  陳光曙 文/攝)  半個多世紀前,象山石浦漁山島的一批漁民遷往了臺灣臺東縣富岡新村,漁民們在那裡仍說家鄉話,沿用家鄉習俗,富岡新村因此有「小石浦村」之稱。昨天,象山民間舉行了石浦富岡如意媽祖省親迎親十周年活動,迎接遠道而來的40多位「小石浦村」的親人。
  • 關注 四年後亮相的寧波象山海洋館會成為浙江的「迪士尼」嗎?
    4年後,在浙江寧波象山大目灣新城,一個佔地520畝的海洋生物館將正式向遊客開放。由臺灣南仁湖集團投資的海洋生物館,同時也是臺灣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的運營方,這家世界頂級的海洋生物館,曾被網友票選為臺灣十大必去旅遊景點之一。屆時,上海有迪士尼樂園,浙江有象山海洋生物館。
  • 臺灣美食「遊」進寧波象山石浦港
    臺灣美食「遊」進寧波象山石浦港 2014年08月04日 11:24:04  來源:《寧波日報》
  • 28年基隆港再相逢
    28年基隆港再相逢 2012年07月10日 13:27:00來源:人民網 黃興國珍藏的當年的照片      攝影:人民網記者 鄭娜   老漁民們翻閱當年的照片,心中感慨萬千。
  • 浙江象山漁文化巡展 臺灣「如意娘娘」回鄉「省親」
    臺灣富岡新村村民護送海神媽祖的妹妹「如意娘娘」回到原籍石浦鎮「省親」現場。 何蔣勇 攝   中新網寧波9月14日電(記者 何蔣勇 見習記者 李佳贇)鑼鼓聲起,魚燈尾隨而出,形成魚貫狀舞姿。而佩戴青紅藍三色臉譜,手持虎牌、三叉戟、手銬等古代刑具,由臺灣臺東富岡新村帶來的「官將首」表演,則蘊含著臺灣漁家祭祀的押煞保駕的寓意,也拉開了媽祖如意省親迎親儀式。   據悉,媽祖被譽為海上保護神,但在象山東南漁山洋中有一座海島,名叫漁山島,當地漁民虔誠供奉的是他們自己的海神——如意娘娘。
  • 石斑魚再續浙臺新情緣 象山養殖基地讓臺灣美味遠傳
    【摘要】入駐石斑魚養殖基地的20名臺灣漁民,在半年內每人盈利將近20多萬元。接下來,象山還計劃引進臺灣石斑魚養殖專業人員300戶,積極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的石斑魚養殖基地。   浙江在線杭州11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董潔 編輯/馬麗紅)上世紀80年代,象山石浦港就是臺灣漁民在大陸避風、補給的首選港,距基隆港200海裡,是大陸首批對臺小額貿易五個開放試點口岸之一。  如今,象山和臺灣的關係已不局限於一個「落腳點」,而是有更多臺灣人選擇來象山就業、安家。
  • 寧波象山建浙江省首家臺灣商品購物城(圖)
    寧波象山石浦是全國首批5個對臺小額貿易試行更開放管理措施的試點口岸之一。這幾天,記者來到石浦實地走訪,發現對臺小額貿易生意紅火,已經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而象山也正在想方設法完善配套環境和政策,發揮對臺小額貿易的優勢,推動古鎮石浦新一輪發展。
  • 《舌尖2》介紹臺灣美食 牛肉麵受陸客歡迎
    提到臺灣美食,不能不提臺灣牛肉麵,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紅遍華人世界,第2季中介紹了兩家臺灣知名牛肉麵館,其中一家麵館的員工稱,一些大陸遊客指定「要《舌尖》那家牛肉麵」。  據報導,入選《舌尖2》的兩家臺灣牛肉麵館分別是臺北市永康街的老張牛肉麵、宜蘭的老眷村牛肉麵。老張牛肉麵的員工26日表示,雖然臺灣目前受「臺北地鐵殺人事件」影響,人潮少了許多,但陸客絡繹不絕,且讚不絕口。
  • 石斑魚再續浙臺新情緣 浙江象山養殖基地讓臺灣美味遠傳
    上世紀80年代,象山石浦港就是臺灣漁民在大陸避風、補給的首選港,距基隆港200海裡,是大陸首批對臺小額貿易五個開放試點口岸之一
  • 臺灣媽祖「妹妹」來到大陸認「姐姐」
    昨晚7時許,在燈火通明的象山石浦港,兩艘分別供奉著來自臺灣和大陸媽祖像的漁輪,引導著身披彩旗的媽祖巡安船隊緩緩而行。船上漁燈齊射,漁鼓擂鳴,岸邊馬燈起舞,管弦鳴奏,彼此遙相呼應,漁民們紛紛焚香跪拜,場上氣氛肅穆感人。
  • 「與鮮相逢」——尋味象山海鮮面
    穿越綿長的海岸線,走過背山靠海的古鎮老街,你見過山海環抱的象山,可曾食過山珍海胥融於一碗的象山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