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夏季,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時期。雖然日本敗局已定,但其瘋狂的抵抗行為,依舊導致了大量盟軍的喪生。為了減少盟軍官兵的傷亡數量,加速戰爭的進程,美國決定向日本投擲原子彈。

事實上,在此次原子彈投擲之前,美國曾給過日本最後的機會。1945年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希望日本能無條件投降。2天後,日本發聲明表示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此時,日本還在為維護自己戰敗後的顏面和所謂的自尊而硬撐著。

美國並未對此再做出回應,而是決定按原定計劃,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按照原定計劃,美軍本打算將轟炸地點定為新都、新潟、廣島、小倉,但出於各方面的考慮,最終才定為廣島,後又加上了長崎。長崎是日本的陸軍支撐,是日本防衛本土的第二總軍司令部所在地,長崎則是日本造船工業的重要基地。

1945年8月6日,在日本毫不知情時,3架B-29美機順利進入廣島上空。此時,很多日本市民非但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反而因好奇仰望美機。他們不知道,這三架美機中,有一架飛機裝著一顆5噸重的原子彈。

沒過多久,這顆裝著炸彈的美機將目標對準了廣島的一座橋,隨後,原子彈從打開的艙門落入空中,俯衝向地面,在距離地面還有600米時,原子彈爆炸了,隨即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白光,其爆炸的聲音震耳欲聾,整個廣島瞬間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城市瞬間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原子彈剛剛爆炸的瞬間,廣島數萬名日本平民就已經死亡,還有另外數萬平民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3天之後,長崎也同樣被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長崎的4萬日本平民當場死亡。可以說,在原子彈爆炸後,其方圓幾公裡的範圍內,幾乎無人可倖免。

要知道,原子彈爆炸時可以迅速釋放出輻射熱,能產生六千攝氏度的高溫,很多在陸地上受不了的人,都想要跳入海中避難,然而如此高溫,海水早已變成沸水,跳下去只會被活活煮熟。
無論是廣島還是長崎,多數死者的屍體都慘不忍睹,很多屍體都殘缺不堪,僥倖存活下來的,也是拖著殘腿向前挪動,用身體支撐著爬行的人非常多。整個城市都瀰漫著屍體燒焦的味道,雙腿還能行走的人們,遠遠望去,則好像「鬼」一樣的姿勢。

原子彈的威力不僅僅停留在當時,儘管有人從這次爆炸中倖存下來,但一段時間後,核輻射的影響來襲,很多人開始脫髮、嘔吐,甚至留下了終身後遺症。在很多年以後,這些倖存者體內的核輻射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