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融入中心城區?如何撬動產業升級?如何提升城市品位?自2017年納入城區片後,石碣主動對接中心城區,今年更從戰略角度出發,形成《石碣鎮總體發展策略、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及生態體系研究成果》,謀定而後動。10月27日,石碣就研究成果召開專家評審會,充分聽取專家意見,擘畫未來發展新藍圖。
「研究成果」評審通過
當天,研究團隊匯報了《石碣鎮總體發展策略、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及生態體系研究》的成果。據悉,該研究成果充分解讀了石碣歷史發展脈絡、現狀,深入研究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格局、東莞周邊城市及石碣周邊鎮街的區域發展態勢,並結合實際,提出「產、城、人、文」四大戰略;對「智谷、江城、文芯」三個重點地區的功能定位、風貌形象、景觀系統等進行規劃;制定了城市生態空間品質提升規劃。
石碣作為東莞的北門戶,如何在區域分工中找到定位?該研究成果也給出了答案: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和東莞「三江六岸 」濱水岸線規劃建設的契機,融入區域格局。一方面推動石碣從工業鎮向產業創新化轉變,另一方面抓住加入東莞城區的契機推動經濟服務化。
在聽取匯報後,專家們進行了充分討論,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評審。專家表示,該研究思路清晰、視野開闊、亮點突出,達到設計任務書要求,符合石碣發展需求,對謀劃石碣未來發展藍圖和指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具有重要價值。
打造10.8公裡東江碧道
記者了解到,根據相關研究成果,在重點片區城市設計上,提出建設「十裡長堤」,即結合袁崇煥故居、陳氏宗祠等歷史文化節點,分段、分主題打造10.8公裡長的東江碧道。
與此同時,選取大王洲碼頭段、劉屋公園段、泛石碣公園段、崇煥文化段等濱江節點較為集中且景觀條件較好的江岸,將其改造為超級綠堤,通過道路下堤、路堤分離等方式,釋放堤面空間,與濱江建築和景觀進行一體化打造,創造聯通江城、環境優美的步行環境和公共活動空間。
全媒體記者 袁健斌/文
石碣供圖
全媒體編輯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