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沿途講解】中山碼頭——鹽倉橋廣場

2021-02-06 江蘇旅遊培訓

前言

本條線路雖不是常規旅遊線路,但是對於南京城市發展而言,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自1925年孫中山先生去世後,國民政府便決定修建一條「迎柩大道」(也被稱為「中山大道」、「迎櫬大道」等)以奉迎孫中山遺體。該段為中山大道的起點,就讓我們先沿著中山大道開啟我們的南京城市之旅……

「六朝金粉地,千年金陵城」,歡迎大家來到十朝都會的南京遊覽,我是您此行的導遊員孫逸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行走南京博愛線。

我們剛剛駛離的是南京中山碼頭,它又被稱為下關碼頭,民國時期的首都碼頭,也是當年孫中山先生靈柩上岸之處,後被闢為渡輪碼頭,主要連接了南京浦口碼頭。1928年,國民政府為保障孫中山先生的遺體能夠順利從北京奉安至南京,因此特在南京下關江邊建設碼頭,並將其命名為京浦鐵路首都碼頭。奉安大典結束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碼頭定名為中山碼頭,以紀念民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並沿用至今。

在您左手一側是原南京老下關電廠,它的前身是清末我國的第一家官辦公用發電廠「金陵電燈官廠」,1909年,江南財政局調撥銀庫為「江寧將軍府」和「兩江總督府」提供照明而建設。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在此殺害中國士兵及平民3281人。1949年渡江戰役中,鄧小平便是乘坐電廠的「京電1號」小火輪渡過長江。

雖然電廠在百年之際(2009年)宣布停止運營整體搬遷至棲霞區,但它仍是南京近代史的見證者。

車行過程中,您稍後會看見一座立於馬路正中的——渡江勝利紀念碑。此碑建於1979年4月23日,在南京解放三十周年之際落成。1949年4月23日,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南京,為進軍華南、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並加速了全國的解放。大軍佔領南京後,遠在中南海的毛主席在高興之餘作下——《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此碑造型呈雙帆船形,碑座為紫絳色船體,正中懸掛一枚直徑2.5米,重約400公斤的銅質渡江紀念章。紀念碑正前方為鄧小平手書的「渡江勝利紀念碑」,背面為毛主席的手機,內容便是《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前方我們即將「挹江門」,是當年渡江戰役勝利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南京市的一條重要通道。而說起此門的建造年代其實沒有辦法與明城牆同日而語。該城門其實並不是原來明城牆中的十三個城門之一。1921年為便於市民能夠從中山碼頭與下關火車站快速進城,於是將明城牆在此處鑿開一門。由於城門的主持修造者為當時的江蘇省民政長韓國鈞,他是泰州海陵人,因而此門又被稱為「海陵門」。1928年,為奉安大典修建「中山大道」特將其開闢為三門,並由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戴季陶題「挹江門」。1937年12月,日軍攻佔南京市炸毀了挹江門城樓,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重建此門並將其改名為「凱旋門」,今日我們看到的「挹江門」三字是由鄧小平所題。

前方我們車輛所行使的是中山北路,它是原中山大道的一部分。下面由我為您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條中山大道……中山大道是南京地區最早建設的柏油馬路之一,同時它也是民國時期全國最為寬闊的一條柏油馬路。

而說到這規模就不得不說一嘴孫先生的奉安大典。1924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鐵獅子胡同住所內(另一說為北京協和醫院)去世後,葬式籌備委員會根據孫先生的遺願歸葬中山陵。在中山陵選址結束後,為迎接孫先生的遺體。1928年,在國民政府在統一全國後不久,當即決定為孫先生建設一條迎櫬大道專用做孫中山先生奉安之用。


中山路本名迎陵大道、迎柩大道,全長13公裡,1930年為南京城市建設,將中山大道拆分為四段,即:中山碼頭至鼓樓為中山北路,鼓樓至新街口為中山路,新街口至中山門為中山東路,中山門至中山陵為陵園路。

各位遊客朋友們,就讓我們帶著一顆博愛之心一起走進這座「博愛之城」。

推薦線路:

中山碼頭——南京電廠——渡江勝利紀念碑——挹江門——鹽倉橋廣場

相關焦點

  • 如果你年輕時,來過鹽倉橋
    從中山北路到北祖師庵,是鹽倉橋的長度;從黃土山到多倫路,是鹽倉橋的生活;短短的距離鹽倉橋是交通的大站,早前,南京數得上名號的班次都得從這過:大橋觀光線,16路雙節車,31路、32路有軌電車……老人們走過挹江門總愛恍神,32路都不用「掉辮子」了。
  • 南京地圖上的中山故事
    1929年的6月1日,國民政府為孫中山舉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將盛放孫中山遺體的靈柩安葬到南京紫金山中山陵的墓室裡。奉安大典的線路從中山碼頭出發,經過鹽倉橋、鼓樓、新街口、中山門,最後到達中山陵,全長15公裡。
  • 帶你遊覽南京中山碼頭
    南京中山碼頭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長江南岸,又稱下關碼頭,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保障孫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順利進行,國民政府決定在下關江邊建設碼頭以迎接先生靈柩,並被定名為首都碼頭。奉安大典舉行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靈柩登陸的下關碼頭被定名為中山碼頭並沿用至今。
  • 中山碼頭到浦口碼頭的輪渡
    中山碼頭是一座渡輪碼頭,常年開行駛往對岸浦口碼頭的「寧浦線」輪渡。輪渡連通南京下關區與浦口區,有10分鐘的航程,輪渡的存在使得兩岸的距離得以拉近,不僅可載人過江,連摩託車也可一同過去。沿途可以看到長江大橋,潛州。 外灘全貌。
  • 中山碼頭,歲月留痕
    南京下關,中山北路盡頭。1月14日,小雨淅瀝,天氣陰寒。汽車駛至碼頭前的廣場,一下車,中山碼頭矗立在面前,猝不及防。「山」字形的建築依舊宏偉,只不過牆上「中山碼頭」四個金字,略顯黯淡。
  • 受大霧影響 南京中山碼頭輪渡臨時停航
    12月12日早晨,南京長江突降大霧,江面能見度小於500米,由於能見度較低,早晨南京中山碼頭輪渡往返浦口碼頭方向的輪渡全線停航,這讓早晨出行的市民措手不及。
  • 南京中山碼頭:那年冬天,他見證了魔鬼如何肆虐人間
    來到南京的中山碼頭,首先讓人想到那段沉重的歷史。如今,每年12月13日,已經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中山碼頭紀事
    這位不尋常的客人,是於1925年在北京逝世的民國國父孫中山,依照遺願,他將被安葬於南京紫金山,接班人蔣介石為導師所安排的葬禮史稱奉安大典,靈柩途經多處路橋由此更名:中山路、中山橋、中山門、逸仙橋。而孫中山靈柩在長江南岸停靠的第一站,也從此定名為中山碼頭。
  • 尋訪南京的中山大道—中山北路篇
    中山大道為迎接孫中山先生從北平(今北京)西山碧雲寺南下的靈櫬奉安鐘山而建。初稱迎櫬大道,開工時命名為中山路,亦稱中山大道,以示尊崇之意。中山大道與眾多的相關地名構成南京「中山特色」地名群,彰顯了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與民國首都的歷史文脈,成為民國時期南京城市規劃的軸線,南京現代城市的格局由此奠定。
  • 長江江蘇南京段持續超警戒水位,中山碼頭輪渡停航戰防汛!
    2020年7月13日,江蘇南京,長江南京段持續超警戒水位,中山碼頭輪渡停航,碼頭內搭起了棧道,並設置隔離樁和大量的沙袋,江水已高出外部地面一米多,防汛形勢嚴峻。一面黨旗插在碼頭內,黨員們時刻觀察水情和船隻情況,確保萬無一失。
  • 南京中山碼頭輪渡停航 過江靠公交接駁
    /a/20200713/5fd10322d1f34e3d80d3131810709b48.shtml   根據長江下遊水文網監測數據,南京今天
  • 盤點各地中山路:南京中山大道鬱郁民國風
    1933年,以鼓樓、新街口為節點,中山大道被分為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三段,後又增闢中山南路。  南京民國史研究專家浦效信說,修建中山大道時,為了向孫中山表示敬意,專門將明故宮附近的朝陽門拆除,現址重建改名為中山門。門洞也增加為三個,以象徵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  同時,下關碼頭也被改名為中山碼頭,由碼頭入城的海陵門則易名為挹江門。
  • 南京中山碼頭到浦口的輪渡 明起正式復航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娜)今天上午,現代快報記者從交通部門獲悉,因前段時間長江水位過高而停運的輪渡——寧浦航線(中山碼頭到浦口)將於今下午 4 點試運行,明天清晨5點正式復航。據了解,寧浦航線日均客流上萬。
  • "前方到站,中山碼頭"
    中山碼頭,是老下關的標誌,也是一個聽了名字就想去的地方。曾經的繁華鼎盛,如今褪去歷史滄桑,變成了一番新的模樣,守護著南京,守護著鼓樓濱江。                              聽聞已久的中山碼頭                                       終於有機會坐一次輪渡      好像穿越回了90年代的老南京中山碼頭,可不止是浦口到下關的一段記憶,它寄託了所有老下關人對親近長江的嚮往。
  • 颱風「利奇馬」來襲 南京中山碼頭大樹連根拔起 輪渡繼續停航
    受今年第九號颱風「利奇馬」 影響,南京輪渡公司燕八線及寧浦線因江面風大,於8月11日  在輪渡停航期間,南京輪渡掛出告示牌「因惡劣天氣暫時停航,敬請諒解」,並維護好正常交通秩序。
  • 南京文化名導大講堂錄音:導遊景點講解能力提升
    在景點介紹中尋找新的疑問並研究和解答,是拓展講解內容,完善講解詞的一個重要的方法。也是高級導遊與初級導遊講解不一樣的好方法,舉例中山陵講解如下:在講解中山陵孝經鼎時,我發現孝經鼎腹部下方,鑄有楷書書寫的「國立中山大學同學敬獻」十個字;我就提出一個疑問:中華民國當時有五大中央級國立中山大學,這裡是指全國所有的國立中山大學,還是指廣州的第一國立中山大學,還是指南京的第四國立中山大學?
  • 跟著李志遊《熱河》,你會更懂南京!
    △熱河路《熱河》是李志《1701》專輯中的一首歌,從這首歌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李志對南京的熱愛,更能看出發展浪潮下南京的變遷。熱河路,紀念碑,火車西站……字句之間都透露出南京獨特的街景人情。點開這首歌,跟著「李志」來認識一下他眼中的南京吧~歌詞片段1熱河路就像八十年代的金壇縣梧桐垃圾灰塵和各式各樣的雜貨店人們總是早早的離開拉上捲簾門在天黑前穿上毛衣點一根煙熱河路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熱河路廣場北,是民國至解放時期下關地區最繁華的商業街。
  • 客船從中山碼頭起航,客官由浦口碼頭出倉!
    NO.1|壹 中山碼頭的建設就是為了迎接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靈柩回寧,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中山碼頭,也是江北地區和主城尤其是江南(老下關)相互聯繫的重要樞紐。臨近南京西站、南京港和南京長江大橋。
  • 南京中山碼頭百歲躉船面臨拆除 幾代輪渡人盼望給它找個「家」
    中國江蘇網2月28日訊 在南京輪渡上百年的歷史中,服役最久的要數一艘躉船「浦龍」號。在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裡,它迎送過孫中山的靈柩,搭載過年輕的毛澤東去北京。這艘傳奇躉船,自2010年退休後便一直靜靜地停在中山碼頭北側的岸邊。最近由於濱江風光帶改造,這艘躉船可能要被拆除。輪渡公司認為它已經成為文物,但又無力負擔修繕費用。
  • 中山碼頭到浦口輪渡正式復航
    中山碼頭到浦口輪渡正式復航   寧浦航線昨天進行了試運行 南京輪渡公司供圖>  快報訊(記者 李娜)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輪渡公司獲悉,因前段時間長江水位過高而停運的輪渡——寧浦航線(中山碼頭到浦口)已於昨天下午4點進行了試運行,今天清晨5點正式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