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碼頭紀事

2021-02-20 Sourceman

 長江浩蕩,沿南京城外自西南向東北奔流而過。左岸浦口,系京滬鐵路前身津浦鐵路的終點站,右岸下關,為南京航運中心。江上渡船往來,連通兩地,每日早班輪渡的汽笛響起,便從江心潛洲驚醒一群魚鷹,伴著晨曦和鳥鳴,船行向下關,乘客從遙遠處即可望見一座山字形建築矗立江邊,樓身磚紅與乳白色相間,正中的塔樓高懸著時鐘,下方白色屋頂上四個金色大字提醒著往來江上的旅客——這就是有著百餘年歷史的中山碼頭。

 南京下關江面建設碼頭的歷史已久,據考證此地自東晉以來便有軍用碼頭等設施,數百年來更不乏擺渡船隻穿梭繁忙。但真正現代化的輪渡運輸則始於1910年,當時的滿清政府浦口市場局由民間籌資開設了連接下關與浦口的「關浦線」,這種國家牽頭運用民間資本的模式在當時仍屬令人振奮的創新,之前人們普遍熟悉的晚清基礎設施建設往往來自於向外國借貸,外商獨資或洋務派官僚資本。自此,長江南京段的交通更加便利,旅客乘火車至浦口站,只需步行百米即可乘輪渡過江,再乘南岸下關站的列車,則可直達上海。1918年,北上求學的朱自清正是和父親一起從下關碼頭坐輪渡前往浦口火車站,父親在送別時替他買了幾個橘子,也給他留下了掛念多年的背影。

 1929年5月28日,當時的首都碼頭迎來了一位不尋常的客人,當他乘「威勝」號軍艦渡過長江時,江上中外船隻紛紛降半旗鳴笛,在下關上岸後,時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率南京政要全程護送,孔祥熙為其引路,一行直達國民黨中央黨部。這位不尋常的客人,是於1925年在北京逝世的民國國父孫中山,依照遺願,他將被安葬於南京紫金山,接班人蔣介石為導師所安排的葬禮史稱奉安大典,靈柩途經多處路橋由此更名:中山路、中山橋、中山門、逸仙橋。而孫中山靈柩在長江南岸停靠的第一站,也從此定名為中山碼頭。

人們將歷史比作河流,因她日夜不停,蜿蜒向前,常有激流險灘,卻不曾掉頭折返。每一座江邊的碼頭都像歷史的守望者,閱盡千帆歷歷在目,而沒有哪一個碼頭像中山碼頭一樣,自身就是中國近代史的見證:在她建成通航不到三十年間,親身經歷了資本的覺醒、莊嚴的國葬,和中華民族最深的苦難。

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已遭日軍五路合圍,城南中華門失守,淪陷已成定局。城中軍民只剩城北下關一線生機,然而滾滾長江橫亙眼前,沒有橋梁,極少船隻,自從淞滬會戰以來,中山碼頭只見船舶滿載難民北上,不見片板南來,如今空立江邊,只恨不能化身長橋,力挽波濤,渡人於燃眉。

剛近黃昏,幾名軍官乘著小車匆忙趕到中山碼頭,他們是南京守備軍的軍、師一級指揮官,在作戰會議上接到衛戍司令唐生智傳達蔣介石「相機撤退」命令,並補充「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的口頭命令後,一散會便直撲碼頭,登上事先準備的船隻逃命。這些軍、師長沒有按照原定突圍撤退計劃行動,也沒有將命令傳達給下屬部隊,直接導致南京城唯一退路挹江門被北上潰軍人潮擠滿,先是負責守備督戰的36師與退下來的友軍交火,接下來是踩踏,許多未死於日軍炮火的將士反而在此殞命於同胞腳下。最終,未能渡江撤退的部隊在碼頭一帶被趕上的日軍先頭部隊全殲,南京保衛戰至此告負,中華民國首都陷落。

唐生智本人亦於當晚放棄曾立誓要與之共存亡的南京城,乘小火輪前往北岸浦口。如果他曾回首南岸,能看到紫金山火光沖天,炮火映照之下,已有戰士和市民在寒冷的江水中抱著門板、水盆拼死泅渡,長江寬一公裡有餘的河道上夾雜著哭喊、叫罵,又漸漸變為死寂。此時城內尚有放棄抵抗的軍民四十餘萬人,在被轟炸的廢墟裡,在新挖的防空洞中,在外國人設置的國際安全區內,人們相互告慰,抱團取暖,小聲耳語著日軍是否已經進城,哪裡有安全的藏身處,接下來該如何謀生?有人不願,有人不能離開這座中華民國的首都,沒有人能想到,他們都將在此殞命,無處可逃。

那年冬天,僅在中山碼頭便發生了兩起有組織的大規模屠殺,死難者共一萬有餘,他們是從附近華僑招待所、大方巷等地被搜捕出的疑似藏身於民眾的中國軍人,而日軍判別軍人與平民的標準是手上有無老繭,是否為青壯年男性。

在這一萬多被反綁雙手,跪在自己挖出的屍坑前等待腦後一聲槍響的國人當中,大部分曾藏身「國際安全區」,那是由德國人約翰拉貝發起設置的非戰爭區域,日軍曾口頭保證不對其發起進攻。南京大屠殺因其慘烈程度超出正常人的想像,使得一切看上去像是一群失序癲狂,違背人倫道德的魔鬼肆虐人間——人們願意相信,施暴者日軍本身也進入了不可控制的狀態。然而中山碼頭的萬人坑,以及所有南京城內的鐵證揭露了一個悲哀的事實,魔鬼有魔鬼的原則,日軍闖入國際安全區抓人,卻不在安全區內放一槍一彈,沒有一名外國人的安全受到威脅。南京30餘萬死難者從剛降生的嬰兒到九旬老嫗,有且只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中國人。

江水奔湧,帶走了1937年的血與淚,中山碼頭還在那裡,她在日據時期被霸做海軍碼頭,強加「安宅棧橋」的恥辱之名。不僅僅是中山碼頭,整個南京,茫茫華夏大地都在苦難中求索,在抗爭中期待,國土何時光復?民族何時振興?

1949年春末,歷史的回答從中山碼頭上岸。那是4月23日凌晨,解放軍35軍先頭部隊自浦口乘船南渡過江,而此時守備南京的國軍已望風而逃。直至戰鬥結束,35軍的戰士們都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沒有人想到戰事進展如此順利,以至於記者來不及抓拍佔領總統府的影像,只好事後找到任務部隊擺拍了那張載入史冊的照片。時任三野副司令員粟裕在回憶錄中寫到「鎮江正面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五兩軍,於二十三日晨佔領鎮江和浦口、浦鎮,當晚佔領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而此時能夠表達中華兒女之心境的,怕只有那首為這場勝利而作的七律: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中山碼頭就在戰爭的一筆帶過,和歷史的一字千鈞中迎來了新生:解放後,毛澤東主席曾乘海軍長江艦在此上岸視察南京;1958年,經多年建設發展,長江火車輪渡運力達到每日100渡,仍不能完全滿足蓬勃增長的工業運輸需求;1968年,在中山碼頭以北三公裡的江上,第一座完全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雙層鐵路、公路兩用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這也是長江南京段的第一座大橋。從此中山碼頭不再是兩岸最主要的交通紐帶,隨著揚子江隧道、長江隧道通車,浦口火車站(南京北站)停運,碼頭也日漸冷清下來。

今天,花兩塊錢從中山碼頭上船,迎著江風和夕照,體驗市民騎摩託車、電瓶車坐輪渡往返浦口上班的本土生活成了文藝青年的熱門旅行方案,除了單程十分鐘的擺渡,中山碼頭還運營著多條旅遊線路,包括江上漁宴、包船夜遊長江等,加之新築的復古主樓,儼然成為長江風景帶的點睛之筆。

百年時光流逝如水,碼頭沉默依舊。她無言地經歷了無數的故事,注目江水遠去,又跟隨歷史向前,願她不斷見證更好的時代,迎送幸福的人。

餘生只賣文

相關焦點

  • 中山碼頭,歲月留痕
    南京下關,中山北路盡頭。1月14日,小雨淅瀝,天氣陰寒。汽車駛至碼頭前的廣場,一下車,中山碼頭矗立在面前,猝不及防。「山」字形的建築依舊宏偉,只不過牆上「中山碼頭」四個金字,略顯黯淡。
  • 中山碼頭到浦口碼頭的輪渡
    中山碼頭是一座渡輪碼頭,常年開行駛往對岸浦口碼頭的「寧浦線」輪渡。輪渡連通南京下關區與浦口區,有10分鐘的航程,輪渡的存在使得兩岸的距離得以拉近,不僅可載人過江,連摩託車也可一同過去。沿途可以看到長江大橋,潛州。 外灘全貌。
  • "前方到站,中山碼頭"
    聽聞已久的中山碼頭                                       終於有機會坐一次輪渡      好像穿越回了90年代的老南京中山碼頭,可不止是浦口到下關的一段記憶,它寄託了所有老下關人對親近長江的嚮往。
  • 【南京沿途講解】中山碼頭——鹽倉橋廣場
    該段為中山大道的起點,就讓我們先沿著中山大道開啟我們的南京城市之旅……「六朝金粉地,千年金陵城」,歡迎大家來到十朝都會的南京遊覽,我是您此行的導遊員孫逸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行走南京博愛線。我們剛剛駛離的是南京中山碼頭,它又被稱為下關碼頭,民國時期的首都碼頭,也是當年孫中山先生靈柩上岸之處,後被闢為渡輪碼頭,主要連接了南京浦口碼頭。
  • 帶你遊覽南京中山碼頭
    南京中山碼頭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長江南岸,又稱下關碼頭,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保障孫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順利進行,國民政府決定在下關江邊建設碼頭以迎接先生靈柩,並被定名為首都碼頭。奉安大典舉行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靈柩登陸的下關碼頭被定名為中山碼頭並沿用至今。
  • 客船從中山碼頭起航,客官由浦口碼頭出倉!
    ▲中山北路的盡頭是江邊,中山碼頭就在江邊。 NO.1|壹 中山碼頭的建設就是為了迎接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靈柩回寧,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中山碼頭,也是江北地區和主城尤其是江南(老下關)相互聯繫的重要樞紐。臨近南京西站、南京港和南京長江大橋。
  • 旅遊:中山碼頭——體驗民國風情,縱覽金陵風光
    中山碼頭,又稱下關碼頭,是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長江南岸的一座渡輪碼頭,現常年開行駛往對岸浦口碼頭的「寧浦線」輪渡。中山碼頭附近交通發達,常年開行駛往對岸浦口碼頭的「寧浦線」輪渡。寧浦線(即中山碼頭-浦口碼頭)是最主要的過江通道。
  • 中山碼頭到浦口輪渡正式復航
    中山碼頭到浦口輪渡正式復航   寧浦航線昨天進行了試運行 南京輪渡公司供圖  快報訊(記者 李娜)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輪渡公司獲悉,因前段時間長江水位過高而停運的輪渡——寧浦航線(中山碼頭到浦口
  • 深圳機場碼頭往返中山「水上巴士」正式開通
    中國民用航空網通訊員葉丹 石廣龍訊:在深圳和中山兩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在市交委等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外界期盼已久的深中「水上巴士」今日(18日)正式開通,位於中山港客運碼頭的深圳機場中山港城市候機樓也同步啟用
  • 南京中山碼頭:那年冬天,他見證了魔鬼如何肆虐人間
    在南京上學的時候,我常乘坐學校附近的34路公交車,北上到終點站中山碼頭。從北岸浦口行船至南岸下關,遙遠可見碼頭山字形的主樓矗立江邊,樓身磚紅與乳白相間,正中的塔樓高懸著時鐘。悠哉的江風拂面,似將這座碼頭的百年滄桑與人娓娓道來,常常讓人忘記了時間。
  • 中山將建新客運碼頭,去香港無需1小時!
    昨天,中山召開了2018年全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面有不少猛料哦其中就包括中山港新客運碼頭中山港新客運碼頭項目於去年9月開工建設。新客運碼頭建成後,將更加便利旅客出行。●從碼頭乘船至深圳機場,僅需約28分鐘;●碼頭距離香港機場約23海裡,行程約50分鐘;●碼頭距離澳門機場約29海裡,行程約55分鐘。
  • 受大霧影響 南京中山碼頭輪渡臨時停航
    12月12日早晨,南京長江突降大霧,江面能見度小於500米,由於能見度較低,早晨南京中山碼頭輪渡往返浦口碼頭方向的輪渡全線停航,這讓早晨出行的市民措手不及。
  • 這次不僅中山碼頭 今晚起南京全市輪渡暫停航行
    &nbsp&nbsp&nbsp&nbsp分享到:更多&nbsp&nbsp&nbsp&nbsp上一篇: 下一篇:&nbsp&nbsp&nbsp&nbsp交匯點訊「中山碼頭往浦口的輪渡停航了
  • 民國時期的「小香港」如今的模樣 | 中山碼頭的前世今生.
    中山碼頭,沿著在如今的二馬路中段,一直走到大馬路,有一條街,叫「碼頭街」。碼頭街的街頭,就是昔日的中山碼頭,這個碼頭也是「小香港」這個名字的來源。而如同今日的中山碼頭一般的物是人非,汕尾這座城市,也漸漸的被世人遺忘。中山碼頭,如今已經不在了。只留下這一條名叫做碼頭街的巷子,還向世人證明著他的存在。
  • 中山濱海地標+客運碼頭TOD,翠亨又一重大利好曝光!
    毫無疑問,此次港口TOD模式的啟動,將為翠亨新區帶來更豐富的產業人口及旅遊人群,也為中山城市升級發展提供新的動能。客運港碼頭作為珠江西岸的「城市會客廳」,潛力不容小覷。團隊預測客運港片區建成後,在港口TOD發展模式的驅動下,客運港、軌交樞紐、深中通道等交通要素共同作用,將為翠亨新區帶來更豐富的產業人口及旅遊人群,為中山的城市升級發展提供新的動能。高力國際的執行董事陳厚橋表示,作為中山一直以來面向世界的窗口門戶,中山客運港可以說是中山連接世界的橋梁。
  • 滄桑民國範兒變身時尚亮麗風 修繕後的中山碼頭引發「修舊」爭議
    昨天,西祠上一個疑問帖讓諸多市民將注意力放在出新後的中山碼頭上。改建過的中山碼頭變成顏色鮮豔,外觀時尚的「山」字型建築。但這樣的修繕卻在網上引發了一場該如何「修舊」的口水戰。  中山碼頭小歷史  中山碼頭於1928年8月8日竣工,碼頭的修建是為了迎接中山先生的靈柩,竣工之時被定名為津浦鐵路首都碼頭。
  • 中山客運碼頭將遷至馬鞍島 中山港至香港僅需70分鐘
    據悉,中山客運碼頭未來將遷馬鞍島,中山港至香港僅需70分鐘。  馬鞍島可建深水碼頭  近年來,中山港口實現了快速發展,但周邊大港環視、港口密集,港口業也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由於中山港區缺乏深水泊位,橫門水道只能維持1000噸級船舶全年通航,3000噸級船需候潮通航,航道和泊位等級低,限制了船舶大型化的發展,以致中山市自2007年以來港口貨櫃吞吐量幾乎停滯。中山港謀求更大發展空間受到極大的限制。  而橫門口外的馬鞍島是中山市唯一具備建設深水碼頭泊位條件的港區。
  • 長江江蘇南京段持續超警戒水位,中山碼頭輪渡停航戰防汛!
    2020年7月13日,江蘇南京,長江南京段持續超警戒水位,中山碼頭輪渡停航,碼頭內搭起了棧道,並設置隔離樁和大量的沙袋,江水已高出外部地面一米多,防汛形勢嚴峻。一面黨旗插在碼頭內,黨員們時刻觀察水情和船隻情況,確保萬無一失。
  • 南京中山碼頭到浦口的輪渡 明起正式復航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娜)今天上午,現代快報記者從交通部門獲悉,因前段時間長江水位過高而停運的輪渡——寧浦航線(中山碼頭到浦口)將於今下午 4 點試運行,明天清晨5點正式復航。據了解,寧浦航線日均客流上萬。
  • 南京中山碼頭輪渡停航 過江靠公交接駁
    /a/20200713/5fd10322d1f34e3d80d3131810709b48.shtml   根據長江下遊水文網監測數據,南京今天(7月13號)中午12點長江水位達10.36米,包括中山碼頭在內的南京所有客運碼頭已全部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