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樓臺煙雨中—讀《空谷足音》

2020-12-13 Neil豆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發源於印度的佛教在中國逐漸地調整與借鑑,經歷了從排斥到接納的多次往復,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已經完全融入了中國文化,最終形成了中華文明特色的佛教,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思想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佛教契合、融化、完善、發展過程中,寺廟的作用是完全不能忽略的。作為佛教文化的主要傳播地,中國的寺廟建築在世界上也是最有特色的。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吟唱。在這首享有盛譽的《江南春》中,杜牧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廣闊的畫面為我們描繪了江南春天的豐富多彩。然而,如今「四百八十寺」哪裡可以覓得?

手裡這本孔學堂新出版的《空谷足音》記述了作者多年來尋訪國內外的六十二處寺院。尋訪以半遊記半散文的形式,介紹了尋訪過程和參觀寺廟的感受。文字生動流暢,文中處處有禪意,讀來讓人體會到其中深邃優美的意境,令人生出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

全書分為問情、尋道、明心、見性四個部分,主要描寫寺院建築。雖然沒有四百八十寺,但是作者尋訪的這些寺廟,既有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高大佛寺,也有青磚碧瓦、綠苔滿牆的小廟;既有「大隱隱於市」的著名廟宇,也有掩映於山野不為人知的寺廟;既有大德高僧坐而論道的佛學聖地,也有能當頭棒喝的普通禪師修行的清淨之地。無論有名,還是無名,在作者的筆下,都是令人值得流連欣賞的。

寺廟不僅是佛教的載體,也是文化的載體。最能展現寺廟文化的是容納於其中的人。文字中或者講述尋訪高僧大德在世間的行跡,進而將高深複雜的佛理具象化,使之通俗易懂;或者講述普通信眾(包括作者自己)在人間的疾苦和悲歡離合,將一切諸法都在塵世中鋪陳開來。不過,作者的文字如清泉一般的徐徐呈現,充滿了思舊懷遠、歸隱、深含禪意的詩情。

中國漢傳佛教寺廟均是中式建築風格,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作者的寫作也深刻領悟到了中國寺廟建築的特點,有意將寺廟的內外空間模糊化,將其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之中。書中每一篇都沒有刻意地使用大量篇幅的對寺廟建築的宏麗進行描述,對寺廟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對建築的描寫融入到了對寺廟中的人、情、禪意的描述之中,使建築自然而然地成為寺廟文化的一部分,讓讀者感覺自然隨意。然而,正是這種表達方式,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讓讀者沉下心來,領會書中每個寺廟的文化、特色,換個視角審視佛教文化。

相關焦點

  • 《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時光荏苒,青春不再,有多少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都只能在回憶裡去尋找。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寫出了多少人的感慨啊,既無奈,又不甘。接下來,我們就到這詩句中去尋找心中的答案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這首詩,是由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的"大杜「,在晚唐成就頗高,因而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杜牧的詩以寫景抒情的見長,這首《江南春》可稱得上是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
  • 多少樓臺煙雨中,夢幻的江南,藏著無盡的歷史教訓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這個詩題,揭示了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學主題:多少人愛寫江南,多少人愛寫江南的春天呀!杜牧是唐朝人,再往前,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有一個文人叫丘遲,寫過一封《與陳伯之書》,就是寫信給朋友。
  • 沈蕩,多少樓臺煙雨中
    沈蕩永寧禪寺  攝影 彭前鋒(下同)沈蕩,多少樓臺煙雨中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賞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注釋:啼:叫。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酒帘,高懸在酒店外的標幟。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的總稱。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鑑賞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譯文】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裡鶯啼,誰人聽得?千裡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裡,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裡,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裡,千裡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
  • 清涼寨多少樓臺煙雨中,不畏浮雲遮望眼
    此時四月天,明媚溢彩的晴天當然讓人賞心悅目,但在煙雨中看景也能難得一樂,更是風情萬種,多少樓臺煙雨中。目睹這煙雨,宛如是行人的淚,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依舊在奔跑。就象這風景,朗日賞光固然很開心,但天氣卻沒有永遠的晴天,在風雨中兼程,也何嘗不是人生中一種難得的體驗嗎?
  • 懷舊、煙雨、古寺、空境、禪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輕裘緩帶,寬袍大袖的魏晉名士向我們款款走來,竹林七賢正暢談老莊之道,會稽山陰之蘭亭有多少名士正在流觴曲水,吟詩作賦。我最喜歡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古寺,青燈,煙雨,朦朧,這些詩歌中蘊含的流風遺韻,可謂是讓我的懷舊之情到達頂峰。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到底何意?古代文人們有爭議
    猶記得筆者首次聽到「情深深雨濛濛,多少樓臺煙雨中,記得當初你儂我儂,車如流水馬如龍……」的那種驚豔,當時還在想寫這歌詞的人太牛了,這裡面的一些歌詞比我當時知道的為數不多的古詩詞還經典,這也太有才了吧。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詩中透露出深深的隱憂
    前言有人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跟當時的當權者又有多大的關係?這兩句是晚唐詩人杜牧《江南春》裡的詩句,作者在描繪江南美麗春色的同時,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故事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真樓臺還是假樓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兩句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指眼前景,煙雨之中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不少寺廟裡的樓臺。
  • 南朝四百八十詩,多少樓臺煙雨中,嘉興南湖湖心煙雨樓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煙雨樓的名字從這裡來的。嘉興的煙雨樓建於五代末期,最初是在南湖湖邊。越王第四個兒子,中吳節度使,把廣陵縣王田原料臺鑄在深湖邊,遺留冰鶴。這是一個玩耍和觀看的地方,後來被摧毀了。明代嘉靖時期,嘉興知府趙灜大興興修河道水利,挖出的土堆積在湖中央,久而久之,成為一個小島。第二年,人們仿照以前的舊樣子,在島上建了一個新的亭子。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2月18日 汀毅讀詩《江南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譯文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鑑賞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裡鶯啼,誰人聽得?千裡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裡,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裡,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裡,千裡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極其有名的一首七言絕句,寫盡了江南春色的迷人,明媚時的春光,煙雨時的蒙蒙,令人心旌搖蕩。村莊傍著水,城郭依著山,酒旗迎風招展,秀麗的景致中,處處顯出春日的勃勃生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四百八十」並非確指,而是形容數量之多。南朝時皇帝和官僚大都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五百餘所。詩人說,你看吶,昔日這裡到處都是香菸繚繞的深邃的寺廟,而今那無數的亭臺樓閣卻都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 品讀《江南春》,煙雨中的樓臺寺院未必有佛,佛在心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煙雨朦朧中,青山隱隱,綠水迢迢,山間有城,水邊有村,最醒目的便是高聳的酒旗在風中飄揚。不僅如此,詩人還展開了想像,千裡江南,不知道還有多少的亭臺樓閣和眼前的水村山郭一樣,沉浸在細雨中,那邊又會有怎樣的風景,詩人看不到,我們也讀不到,但我們可以和詩人一起遐想,想像那曾經的寺院在細雨中的景色。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這句詩,到底諷刺了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的江南和白居易的江南,是不一樣的。你看白居易,他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一句重點在「憶」,是他舊曾諳的江南美景,而杜牧的江南更具體,有鶯啼、有山水、有寺廟、有樓臺。
  • 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是諷刺佞佛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此詩的前兩句是描寫千裡錦繡江南一片鶯鳴宛轉、桃紅柳綠、水環山繞、春風駘蕩、酒旗招展的繁麗景象,後兩句是描繪煙雨迷濛之中的南朝遺留下來的佛寺群落。《江南春》本來是寫景的詩,因為加了「南朝」二字就增添了悠遠、滄桑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概數,言佛寺之眾多,「多少樓臺」更是懷古之唱嘆語氣,激起了讀者對歷史的感慨與遐思。歷來有研究者認為此詩是借古抒懷、諷刺佞佛之作。
  • 「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的《江南春》是寫景還是另有深意?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杜牧的《江南春》,大家耳熟能詳,那麼它僅僅是寫景,還是另有深意?我認為,這首詩既是寫景詩,也另有深意。總的來說,詩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借景抒懷。「千裡」是作者在想像,運用誇張的手法,突出江南春色之深之廣……其二有靜有動,綠葉紅花、水村山郭為靜景,高聲啼唱的黃鶯、風中飄動的酒旗為動景。動靜結合,風景優美生動。江南的美景如詩如畫,前兩句描寫,也正是為後面抒情做鋪墊,從而重點突出下面兩句。
  • 聆聽| 江南春好花意濃,多少樓臺煙雨中
    輕撥起幾縷雨做的花,溫潤了我這顆水做的心,素日裡的繁華盡數褪去,雨洗的江南春由內而外透著一股清新,置身於一簾疏雨中,靜看花開,十分愜意。聽過「最美是江南」的感慨,不禁細細打量起這江南的一草一木,一樣的素雅,一樣的婉約,尤其是這飄滿天地的雨,別有一番詩意。
  • 菩提精舍:多少樓臺煙雨中
    · 點擊圖片進入全景導覽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歷來有云:晴西湖不若雨西湖。何時見到雨西湖的概率最大?恐怕就是梅雨季節。作為東南佛國的杭州,最能演繹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朦朧與空靈。在淅淅瀝瀝的梅雨中,漫步在杭州風景第一街——北山路,最能感受那一步繁華,一步靜謐,如同體驗遊走在城市邊緣的地如夢似幻。因為下雨,遊人不似晴天那般的熙熙攘攘,而過往的車輛也不再排起長龍,如湖中的小舟一樣輕輕掠過,唯有偶爾濺起「譁譁」的小水花提醒你依然身處現代。
  • 畫意攝影,怎麼還原「鶯啼綠映紅」和「樓臺煙雨中」意境?6個思路
    "鶯啼綠映紅"和「樓臺煙雨中」來著是詩人杜牧所寫的山水詩《江南》,這是一首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如下;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千裡鶯啼綠映紅」,遼闊的江南,春天是一幅鶯啼燕舞,綠樹映紅花的畫面。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詩將江南的美景盡收眼底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詩人來到江南,到處是鶯歌燕舞,花紅柳綠,一派春天繁華的景象,並且這景象綿延數千裡,讓詩人流連忘返,應接不暇。忽然小雨下起,樓臺掩映在雨中,忽隱忽現,寺廟出沒在雨裡,朦朧迷離。這樣的畫面和色調,使得這幅「江南春」景圖變得豐富多彩。南朝是一個佛教盛行的朝代,但是正是杜牧的小詩讓南朝的寺廟聞名於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