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福建省已提出鋪設管道為金門供水方案,並確定了兩條備選跨海線路,一條是從晉江圍頭到金門,另一條是從廈門大嶝到金門。
據了解,晉江圍頭供水方案即從晉江的圍頭鋪設11.5公裡的海底管道至大金門島東側,然後向西再鋪17公裡的管道輸水到金門縣域。目前,該方案已完成了規劃、海域環境調查及鑽探、合約草案與協商議案等先期工作;廈門大嶝供水方案即從廈門大嶝島南邊的陽塘鋪設6.7公裡的海底管道至大金門的北山,再經過4公裡管道至金門縣域。早在1996年,廈門就已將供水工程修到了大嶝、小嶝和角嶼,並準備將供水工程鋪向金門。
這兩個方案中,從大嶝引水被認為更優惠,且供水系統也更有保障。
期待渠成水到
在今年舉行的福建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多位省政協特邀臺灣委員就金門供水問題發表看法表示,大陸向金門地區供水是一件樂觀其成的好事,大家應該努力促成。他們認為,向金門供水對於增進兩岸民眾的感情,建立兩岸的合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陸向金門供水是出自兩岸同胞骨肉情義,關心金門民生福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先才說,兩岸通水至今未能實現,並不是技術和資金問題,而是臺當局受制於意識形態問題。「從經濟及技術層面來看,兩岸通水對金門搭上海西快速發展的『高速列車』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陳先才表示,水的問題攸關民生與發展,不容輕忽。當前金門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期,水的供需矛盾不解決,就無法實現金門的開發與發展。臺當局如果一直有太多政治考慮,那就可能錯失良機。
「從大陸引水既是民生議題,也是單純的商業行為!」日前,金門縣政府團隊向臺灣民意機構各黨團發出請求支持金門從大陸引水的說帖。
「自大陸引水是務實面對解決問題。」金門縣相關人士表示,兩岸通水,尚缺「臨門一腳」,期盼臺灣當局能多從民生需求的角度來看待,儘早促成兩岸水資源的互通。
今年1月12日,馬英九巡視金門時已同意從大陸引水。臺灣當局「陸委會」日前也鬆口表示,有關金門供水問題,已組成項目小組對引水方案進行可行性評估,等程序核定後,「陸委會」就會與大陸進行協調。
而金門縣、鄉負責人也踴躍認同,自大陸引水才能根本解決缺水問題,並希望臺灣當局儘快支持執行。臺灣不少民間團體表示,兩岸通水終於有譜,樂見其成,願為兩岸合作搭建橋梁。(記者 吳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