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書的時候,讀到了什麼?

2020-12-09 湘湘帶你看社會

12年前,河南安陽

內黃縣李石村的李翠利

把自家超市一角改成「圖書館」

取名「微光書苑」

在這裡,孩子們能免費借書看書

李翠利說

「把種子種在孩子心裡

人就不會走偏」

李翠利相信讀書的力量

相信自己亮起的這一束微光

能照亮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然後帶給他們改變

哪怕這種改變,只是一點點

我們時常看到有人在問

讀書真的有用嗎?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

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閱讀是平凡生活的快樂來源

喜愛讀書、熱衷求知的人

無論在哪裡

都會擁有富足的精神世界

獲得內心的愉悅

李小戰

是陝西西安的一名環衛工

每每掃完街以後

他就愛坐在電動車上看書做筆記

不管外界多吵多鬧

他都能讀進去

「因為讀書是件快樂的事」

李小戰的父親

曾在軍官學校當過老師

受父親的影響

他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

李小戰被迫輟學,輾轉各地打工

當過建築工人,當過酒店物業人員

即便在最艱難的日子

他都沒有放棄過讀書

就像明代文學家宋濂所說的

「以中有足樂者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閱讀是生活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對於一些人來說

閱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且重要

內心最放不下的

是那段與閱讀有關的日子

最為珍貴的

是從書中習得的一個個道理

今年6月

在廣東東莞打工17年的

湖北農民工吳桂春無奈之下計劃返鄉

臨行前

他寫下對東莞圖書館的眷戀

「我來東莞十七年

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

書能明理

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

「想起這些年的生活

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

吳桂春的這張留言刷屏網絡

隨後,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下

吳桂春通過了一家物業公司的面試

得以留在東莞,並重新辦理了讀者證

吳桂春說:

「我的第一職業是打工

第二職業就是看書」

閱讀是對抗挫折的強大力量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

能夠不離不棄

隨時給人以平和內心和堅定力量的

除了書籍,還是書籍

今年2月

湖北一名男子感染了新冠肺炎

在隔離期間

他仍沒有忘記閱讀和思考

在方艙醫院的病床之上

他手捧書卷,心無旁騖地看書

被網友稱為方艙「讀書哥」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裡

不少人的內心都有過一些不安

方艙「讀書哥」用行動表明

閱讀使人在面對困難時更從容不迫

疫情之下,這不輟的書香

給我們的內心

注入了一股平靜的力量

「我讀過很多書

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

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當我還是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

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

它們中一部分已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讀書的意義

你找到了嗎

來源:央視新聞

【來源:山東工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我讀:讀書,讓我們不再孤單》
    全書用最簡潔直白的方式帶領我們讀者領略好書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作者、寫作背景、內容分析等角度,多側面呈現一本書的精妙!主講人梁文道品味獨到,是廣為人知的「說書人」,他興趣廣泛、涉獵頗廣,每一本書都經過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後形成了真實而中肯的評論,沉穩客觀地把各種思潮、社會文化熱點與你私享,讓你領略讀書的美好,在獨處時亦不會孤寂,獲得心靈的慰藉。
  • 給那些想讀書,卻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的人
    對於平時不怎麼讀書或是沒有讀書習慣的人,建議:1、選的第一本書,要容易讀,信息量不是很大,確保自己可以看完,比如,想知道怎麼專注的?可以讀讀知乎上 胖子鄧的《專注力管理——讓你的努力更有效》,喜歡心理學的,可以試試看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想讀小說的,建議可以試著有文字價值的書讀起,比如王小波或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自己選,(切記:只選一本,讀完一本再看或是再買下一本)2、第一本書,建議讀的時候,這樣嘗試:第一遍:
  • 小區封閉,我們宅家能幹什麼?讀書,讀書,還是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一本好書匯集了一位精英人士的思想精髓,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高人對話。2021年1月6日我在石家莊宅居,既然不能出去,不妨靜下心來,找一本書讀。讀書就像養花兒,需要你細心澆灌讀書不同於隨便翻開手機網絡小說,享受文字快餐;讀書也不是打開短視頻媒體,快速閱覽短小快的信息。
  • 愛讀書 讀好書 善讀書
    領導幹部要帶頭讀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可以改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命運。我們的國家要進步,我們的民族要進步,就必須大興讀書之風,堅持讀書、讀書、再讀書。
  • 什麼時候開始好好讀書
    人生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好好讀書?每個人都會根據自身情況作出不同的決定,因此這個問題其實不成其為問題。但是不同的人讀書取得的成就不一樣,有人歸結為與開始好好讀書的時間有關,於是便成了問題。  據王定保《唐摭言》卷十記載,段維「年及強仕,殊不知書。」所謂「強仕」,語本《禮記》,乃男子四十歲的代稱。
  • 從一代偉人讀《二十四史》看我們今天該如何讀書
    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與書相伴,在學校看書,打仗的時候看書,當了主席後依然看書。「活到老,學到老」,毛澤東學貫古今,東方的,西方的,古文的,白話文的,地理、哲學、兵法、史學、經濟什麼類目的他都博覽了。比如讀《西廂記》,可以從紅娘身上讀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小人物的大勇氣;如果我是紅娘,我處在她那樣的處境,我會怎麼和老夫人對抗呢?我能講出紅娘那樣的話嗎?僅僅只是一個丫鬟呀,要和高高在上的老夫人對抗,這需要多大勇氣啊!再一想,很多問題只要置換一下,把書中的人物換成了你自己,站在當時的立場,你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很多難處,你會大呼:「原來問題不是這麼簡單!」
  • 讀書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康輝、朱廣權這樣說
    央視網消息: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滿屏的推薦書籍、花樣的直播看書,可是先別急,問問你自己,讀書到底教會了你什麼?02朱廣權讀《楚亡》在央視《讀書》節目中,朱廣權推薦了《楚亡:從項羽到韓信》。他說,作者李開元先生是個偵探。
  • 【話題】世界讀書日談:基督徒為什麼要讀書?如何讀好書?
    為中世紀興盛期的教會帶來極大復興的伯爾納曾說:「屬靈閱讀和禱告是我們徵服地獄、贏得天堂的武器。」保羅也曾在提摩太書中如此說:「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提後4:13)」。保羅在特羅亞留下了一些書和皮卷,他託提摩太來的時候將這些書一併帶來。作為一個有知識、學問、水平的使徒,保羅也時常需要讀書。
  • 正是時候讀《莊子》-- 讀書筆記 BY Eleven
    當我們放下成見標準,從不同的角度看,這世間可能沒有比動物在秋天新長的細軟的絨毛末端更大的東西,巍峨的泰山可能是那麼渺小;沒有比未成年就早逝的少年更長壽的,而那傳說中活到八百歲的彭祖,反而是短命的。一旦說出道是什麼,道本身與道的詮釋就一分為二,成為兩種不同的東西;有了一與二,也就產生三的概念。照這樣推算下去,再精通天文曆法的人,也沒辦法得知最後該推衍到哪裡,更何況是一般人呢!從「無」到「有」再推到「三」已經這麼複雜了,何況要從有推到千變萬化的有呢?說得越多,離道越遠。所以不要再往前推了,到這裡就好。一開始大道還沒有被分成各門各類,而真理也沒有被說定。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這對於致力於終身讀書的人興許並不構成問題,他們終將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對於兒童和青少年而言也算不得什麼問題,他們讀書多半靠別人引導;老年人則可能還有那麼大的好奇心和讀書興趣的怕也不太多,讀書能力,至少是目力和記憶力,到老年也會大不如前了。所以,金克木總結道:「書讀不過來的問題只怕主要是從二十幾歲到五六十歲以知識為職業的人的煩惱。
  • 「讀」書~10位文學大師的讀書秘籍
    梁啓超:讀課外書為必修課。如何讀書?在梁啓超看來,讀書有精讀,泛讀之分。「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梁啓超注重記筆記,好記性的人不見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較的倒是記性不甚好。 魯迅:讀書有六法。大文豪魯迅非常講究讀書方法。魯迅在博覽群籍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
  • 如何將讀到的書學以致用,三個步驟教你寫出最強讀書筆記
    你有沒有過和我一樣的煩惱:讀了很多的書,卻沒有真正記住什麼東西,只是走馬觀花的讀了一遍,到頭來卻沒一點收穫。後來在一位朋友的建議下,我開始做讀書筆記,才慢慢地將在書中學到的知識為我所用。楊絳在寫《錢鍾書如何做讀書筆記》的時候也說過,「錢鍾書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 有人一年讀了上百本書,他們到底掌握了什麼讀書秘籍?
    讀書是一項技術,只有通過量變才能引發質變。那麼在信息獲取十分便捷的網際網路時代,你還會讀書嗎?或者,你有讀書的打算嗎?你都會讀什麼樣的書呢?你讀書的設備又是什麼?為什麼選擇這個設備讀書呢?你一般在什麼環境下讀書?此外,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你可能要說:不就讀個書麼,哪來這麼多問題!
  •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你上次讀書是什麼時候?在福州這個角落藏有個...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是為了提醒我們無論生活多麼忙碌都要記得閱讀你喜歡讀書嗎?你上次看書是什麼時候?「品讀經典」主題活動「品讀經典」主題活動現場。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省圖書館、省圖書館學會承辦的「讀吧!福建」「品讀經典、暢想美好生活」閱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省圖外遷服務場地舉行「讀吧!福建」2019世界讀書日閱讀推廣主題啟動活動。
  • 「明明想讀書,但就是讀不進去」 你的讀書習慣和人格有啥關係?
    讀不完星人:總是沒辦法讀完一整本書;經常是讀了幾章或一半不到,注意力就開始轉移。從此,這本書就被遺忘在角落裡。下一次再想讀點什麼時,不管記不記得上次的書沒讀完,還是不由自主翻開了一本新書。閱讀懷舊黨:喜歡一本書就反覆讀好多遍,每次都能看出不一樣的細節;即使過去很多年,也願意重溫曾經喜愛的經典。
  • 趕上了外企的好時候,應對方式就是「讀書」| 房子和我們的生活
    那時候我們叫做「電信工程總隊」,改革以後就變成電信工程公司。那個時候,叫什麼呢?電信、鐵路還有電力,這三個行業就是鐵飯碗了。那個時候有個說法,「鐵老大」,鐵路是最厲害的,能進鐵路那就是非常好的工作了,福利待遇很好,都是國家管。第二就是電力局,再來就是電信,電信就是裝電話,那個時候私人電話很少。
  • 我們如何讀經典——從《荷馬之旅:讀書與遠行》談起
    卡爾維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為什麼要讀經典》,被人們熟讀並被反覆引用。其實為什麼要讀經典,並不需要名人來說明,它就應該是一件不證自明的事情。我相信許多作家對此也深信不疑,並且經常會捧著一本本經典在閱讀。但有些人讀了經典後似乎進步也不大,這就引出另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讀經典?
  • 不讀書的人,到底輸掉了什麼?
    也許讀書不能立馬幫你解決眼下的難題,但它會一點一滴地滋養你、改變你,讓你不斷地汲取養料,最終獲得衝破困難阻礙的力量。這是一個撥雲見日的過程,讓你明白活著的意義,讓你懂得取捨,想要什麼,不要什麼。 如果此時的你也有些迷茫,那就多讀書吧。
  • 讀書對人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爸爸回答道:「假如你讀了書,你去買房子的時候就知道什麼叫城市發展戰略、城市規劃、區位、地段、交通優勢、國家品牌計劃、高端物業服務、智能家裝、容積率、綠化率、進深、採光、通風、朝向、車位配比、升值空間……如果你沒有讀書,你就會說:我去,啥房子賣這麼貴?」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途徑,不僅是為了考上好學校,對人的品德情操、修養和文化等大有裨益。
  • 讀屏本是「零食」 讀書才是「正餐」
    打個比方說,讀屏原本是日常生活的「零食」,讀書才是日常生活的「正餐」。面對移動網際網路滲透至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今天,藉助新媒介發達便利的技術東風,「忙時讀屏、閒時讀書」原本是人們日常閱讀行為的應有常態,因為這關係到人的兩種思維——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訓練與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