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絕非「伊斯蘭」,教你認識作為和平教的伊斯蘭教

2020-12-25 澎湃新聞
2015年4月1日,沙特麥加,數千穆斯林聚集在大清真寺進行朝聖。 CFP 圖

       我們當今正處於一個多極化和全球化共存的時代,這點不僅表現在國際政治版圖上,而且也同樣表現在全球文明格局上。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明開動其頗具強制性的一元思維的壓路機正試圖把地球碾壓成平的,以期在政治和文明方面一統天下;另一方面,歷史上形成的一些古老文明高地仍然屹立不動,因其天時地利人和而仍然成就一道道靚麗風景。

        兩者之間的張力令我們這個時代充滿各種裂變和挑戰,甚至產生一些始料不及的、擊破人類文明底線的「文明」怪獸,比如甚囂塵上的ISIS——伊斯蘭國。

       在某些方面,現今的ISIS的殘暴和乖戾與當年的法西斯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它不僅以所謂聖戰的名義肆意屠戮婦孺和無辜,而且以伊斯蘭的名義摧毀甚至世人都視為瑰寶的伊斯蘭古寺和文明古蹟;它一方面以教法的名義對未婚同房的青年男女施以野蠻的石刑,另一方面又以傳統的名義奴役穆斯林女性和強姦非穆斯林婦女……凡此等等,罄竹難書。

        儘管有關ISIS的話題充斥大眾媒體和茶館酒肆,但大多不得要領,人云亦云,而且不乏以訛傳訛,甚至有人大錯特錯地誤以為ISIS的所做所為都有《古蘭經》與伊斯蘭教的根據。在此氛圍下,伊斯蘭教因ISIS而躺槍在所難免。

       面對當今紛亂的世界,特別是在蓋達組織和ISIS等恐怖組織的暴恐活動籠罩下的世界,如何加強世界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間的對話來儘量消除無知、誤解、偏見和衝突成為當務之急。筆者認為在消除當下深受ISIS所累的伊斯蘭教的教內外誤解上的工作尤其艱巨。在這方面,儘管要說清ISIS到底是什麼筆者或許力有不逮,但自認尚能嘗試指出ISIS不是什麼,這在正本清源、以正視聽方面同樣重要。

伊斯蘭教是反對暴力的一種和平宗教

       崇尚暴力的伊斯蘭國不是「伊斯蘭」。「伊斯蘭」在阿拉伯語中含有「歸順、服從和順從」之意。作為一種宗教,伊斯蘭代表的是完全歸順和服從安拉,所以伊斯蘭教是「歸順真主」的宗教(2:112 )。「伊斯蘭」與「和平」同源,所以伊斯蘭教又是一種「和平教」(2:208)。因其「傾向和平」(8:61),所以是「真主所喜悅的宗教」(3:19)。

       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對於那些即使不贊成他們的信仰的人們表現出尊重和寬容。先知穆罕默德說過:「真主決不會對對他人沒有仁慈的人仁慈」。伊斯蘭教強調尊重所有的宗教信仰、給以它們宗教自由。《古蘭經》上說,「未曾為你們的宗教而對你們作戰,也未曾把你們從故鄉驅逐出境者,真主並不禁止你們憐憫他們,公平待遇他們。真主確是喜愛公平者的。」(60:8)。宗教自由是在《古蘭經》本身中被規定下來的:「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因為正邪確已分明了。」(2:256)

       有鑑於此,一個至關重要的認識是,伊斯蘭教不是崇尚暴力的宗教,不能把所有穆斯林等同於極端主義者和暴恐狂熱分子。有人認為伊斯蘭教是「軍事宗教」「以劍徵服的宗教」,這種看法無論從歷史上說還是從現實來看都具有極大的片面性。

        當一個槍手以猶太教的名義攻擊一座清真寺時、當昔日天主教的愛爾蘭共和軍在鬧市區放置炸彈時,這些行為都不被用來對整個的一種信仰定性,而且這些行為從未歸結為作惡者的宗教。特別是,當涉及到基督教在歷史上所犯下的某些罪行的時候,人們往往強調,在那些罪行之外基督教還有更重要的《聖經》和正面貢獻。我們認為,對待伊斯蘭教的態度也應該如此。

       即使以基督教的模式誤譯為「聖戰」的吉哈德,也不是完全訴諸血腥的武力。實際上,伊斯蘭教的吉哈德意為「竭力奮鬥」,本身也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形式是「心的吉哈德」,或者自我的吉哈德,有些類似於中國傳統文化所說的誠心正意。這是獲取正確信條和從自我中去除有關這一信條的所有疑惑和誤解的內在奮鬥,是對信徒所吩咐的命令和禁令。它進一步包括從靈魂中清除低級欲望和獲得高尚的品質。第二種形式是「舌的吉哈德」,這是通過口頭傳講和著書立說之類活動針對邪惡以及錯誤的信念和行動的奮鬥。第三種形式是消耗生命和財產的、「手的吉哈德」或者「劍的吉哈德」,其本質是允許自衛。

       即使在「劍的吉哈德」這個層次,伊斯蘭教也不允許殺戮無辜。

        《古蘭經》上說:「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你們不要過分,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2:190);「如果他們傾向和平,你也應當傾向和平,應當信賴真主。他確是全聰的,確是全知的。」(8:61)。在伊斯蘭教中戰爭是最後的手段,而且受到神聖律法所規定的嚴苛條件的制約。《古蘭經》中允許戰爭的經文表明,戰爭只能作為擊退侵略和剷除暴政的手段;軍事勝利不應導致擴張和控制財富,或者使某個種族凌駕於另一個之上。

伊斯蘭教是反對狹隘民族主義的一種普世宗教

       民族主義的伊斯蘭國不是「伊斯蘭」。伊斯蘭教及其先知穆罕默德教導說,人有彼此和睦相處的道德義務,所有的人無論是褐色人種、黑色人種、紅色人種、白色人種還是黃色人種,都是阿丹(亞當)的子孫,所有的人不論種族、膚色和信條都享有權利。沒有任何人因其膚色、富裕程度而比他人優越。在安拉眼中最榮耀的人是對安拉最克盡義務的人,人只在他所履行義務的程度上享有同等程度的權利。

        伊斯蘭教沒有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成分,《古蘭經》只講人的平等和所有的民族如何在真主眼中是平等的。「眾人啊!我確已從一男一女創造你們,我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們互相認識。在真主看來,你們中最尊貴者,是你們中最敬畏者。真主確是全知的,確是徹知的。」(49:13)

       首先,伊斯蘭民族主義有悖於「伊斯蘭」之名稱。伊斯蘭教從名字的起源說來,不具有任何宗派性和民族性。一般而言,世界上的每一個宗教的教名要麼從其創始人而得名,要麼從其產生的社群和民族而得名。例如,基督教從其先知和創始人耶穌基督而得名;索羅亞斯德教從其創始人索羅亞斯德而得名;猶太教得名於古代猶太人的一個支派猶大支派和猶大國。世界上的其它宗教的情況也大致如此。但伊斯蘭教的情況卻大不相同。這一宗教的命名或得名方面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與某個具體的人物或民族無關。

        「伊斯蘭」一詞並不帶有任何這類個人或者地域特徵,因為它並不屬於任何特別的個人、民族或國家。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一種「普世」宗教,其目標是在人身上發掘和培養「伊斯蘭」品質和態度。「伊斯蘭」在阿拉伯語中含有「歸順、服從和順從」之意。作為一種宗教,伊斯蘭代表的是完全歸順和服從安拉,此即該教得名「伊斯蘭教」的原因。不管是誰,不管屬於哪個種族、社群、國家仰或部族,只要擁有「伊斯蘭」這一品性,就是一個穆斯林。所謂的「民族主義的」穆斯林就像一個「虔信宗教的共產主義者」「資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一樣荒謬。

       其二,有悖於伊斯蘭教的「一元性」。伊斯蘭教為了強化人人平等和敬主愛人思想,設立了 「五功」等基本的功課。比如「朝功」要求穆斯林在一生中,只要沒有任何財政上和身體上的局限,都應到麥加朝覲。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數百萬穆斯林匯聚到麥加參加朝聖活動。這其實是為來自「五湖四海」和「各行各業」的全世界不同背景的穆斯林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相見機會。在朝覲儀式期間,朝覲者們身著白衣、站在一起崇拜那「一」個「真主」。伊斯蘭教不承認任何種族的或者人種的分界。「五功」,特別是麥加朝覲,是所有崇拜和侍奉真主的諸種族和諸民族的人民「一元性」的最完美寫照。如果伊斯蘭教陷入民族主義的泥沼,伊斯蘭教諸國家的穆斯林們就會步入津津樂道自己是土耳其人、敘利亞人、埃及人等等的歧途,而離開自己是穆斯林而自豪的正道。民族主義對伊斯蘭教的「一元性」是具有破壞作用的。

       其三,伊斯蘭民族主義有悖於伊斯蘭教的寬容性。伊斯蘭教《古蘭經》明文教導「對於宗教,絕無強迫」(2:256),「真主確是喜愛公平者的」(60:8),而伊斯蘭民族主義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和強迫性,與伊斯蘭教確立的宗教寬容是背道而馳的。不但伊斯蘭教律法要求穆斯林們應該保護少數民族的地位,歷史也提供了許多穆斯林寬容其他信仰的例證:當哈裡發歐麥爾公元634年進入耶路撒冷時,伊斯蘭教準予該城的所有宗教社群享有其崇拜自由。歐麥爾向居民宣布,他們的生命和財產是安全的,而且他們的崇拜之地不會被剝奪。伊斯蘭教法還允許非穆斯林少數民族設立自己的法庭,實施他們自己制定的家族法。伊斯蘭教國家中所有公民的生命和財產被視為神聖的,不論是否穆斯林。

        伊斯蘭教在歷史上之所以能夠從一個民族性的宗教成為盛極一時的倭馬亞王朝、阿巴斯王朝、莫臥兒王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伊斯蘭王朝帝國的精神源泉,爾後又成為一種在世界範圍內不斷發展著的一種宗教的、文化的和政治的力量,及至成為如今發展最快的宗教,無不與這種寬容性有很大的關係。伊斯蘭民族主義離開伊斯蘭教的生命之源,必定從根本上損害伊斯蘭教的利益。

伊斯蘭教是反對壓迫婦女的一種平等宗教

       壓迫婦女的伊斯蘭國不是「伊斯蘭」。在絕大多數人的思想中,典型的穆斯林婦女的形象是頭戴面紗、守在家中,在當代也是不允許駕車的。而事實上,儘管伊斯蘭教賦予男女不同的角色,但是《古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的垂範確立了兩者之間的平等,通過移風易俗為伊斯蘭教中的婦女確立了其他一些明確的地位和權利。

       《古蘭經》對伊斯蘭教誕生之前阿拉伯人虐殺女嬰的陋習進行了嚴厲的譴責:「當他們中的一個人聽說自己的妻子生女兒的時候,他的臉黯然失色,而且滿腹牢騷。他為這個噩耗而不與宗族會面,他多方考慮:究竟是忍辱保留她呢?還是把她活埋在土裡呢?真的,他的判斷真惡劣。」(16:58-59)不僅如此,《古蘭經》還把生女孩與生男孩一樣當作來自真主的禮物和祝福:「天地的國權,歸真主所有。他欲創造什麼,就創造什麼;欲給誰女孩,就給誰女孩;欲給誰男孩,就給誰男孩;或使他們兼生男孩和女孩」。(42:49-50)。

        不僅如此,據《聖訓》先知穆罕默德允諾那些善待和善養女孩的人們將獲得巨大的善功,藉此能夠防範地獄之火。要不是《古蘭經》對虐殺女嬰這種令人髮指的罪行的的譴責和禁止(43:17;81:8-9),對於生男生女都一樣的倡導,在阿拉伯半島這種犯罪行為的終止就不知道拖到什麼時候了。

       《古蘭經》對於男女平等觀念的確立不僅局限在新生女嬰方面,而且體現在有關學習和教育方面。而在《古蘭經》中,婦女具有學習的權利,甚至具有與先知辯論的權利:「真主確已聽取為丈夫而向你辯訴,並向真主訴苦者的陳述了。真主聽著你們倆的辯論;真主確是全聰的,確是全明的。」(58:1)可見,在伊斯蘭教中沒有什麼人具有讓婦女保持沉默的權力。這樣,《古蘭經》確立婦女在追求教育和知識方面與男子是平等的,婦女像男子一樣享有同樣多的表達自由。她的健全意見被予以充分考慮,而且不會僅僅因為某些建議碰巧出於女性而被漠然置之。當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探索知識時,它並未在男女之間做出區別。幾乎是在大約14個世紀之前,穆罕默德就教導說,求知是每一位穆斯林男女的主命功課。

       此外,伊斯蘭教和《古蘭經》承認婦女在人類繁衍方面是男性完全和平等的夥伴。在人類繁衍方面男女的平等夥伴關係方面,《古蘭經》說:「眾人啊!我確已從一男一女創造你們,我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們互相認識。」(49:13;參見4:1)男性是父親,女性是母親,兩者對生命而言都是本質上不可或缺的。婦女在人類繁衍方面角色的重要性一點也不比男性差。憑藉這一合夥關係,婦女在一切方面都享有平等的份額;她有平等權利的資格;她承擔平等的責任,在婦女身上有著在她的夥伴男性身上的所有品質。至於生男生女、即便沒有生育,都是真主的旨意(42:49-50)。

       除了承認婦女作為對人類的延續而言必不可少的獨立的人的地位之外,《古蘭經》還賦予婦女分享遺產的權利:「男子得享受父母和至親所遺財產的一部分,女子也得享受父母和至親所遺財產的一部分,無論他們所遺財產的多寡,各人應得法定的部分。」(4:7)在伊斯蘭教之前,婦女非但沒有分享遺產的權利,反而她本身被作為男子可以繼承的財產。

        伊斯蘭教把這樣一種可以轉移的財產改造成財產的繼承人,承認在婦女身上的與生俱來的人的品性。無論她是一個妻子還是母親、姐妹還是女兒,她都獲得過世的親戚的一份遺產,份額的多少則根據與死者關係的遠近和繼承人的多寡而定。這份遺產是她的,沒有什麼人可以取走,也沒有什麼人可以剝奪她的繼承權。即使死者通過立遺囑來剝奪她的繼承權而使其他繼承人或者其他事業受惠,法律也不允許他這樣做。任何財產的所有者只具有對其財產的三分之一用遺囑加以處置的權力,所以他不可能侵害他的繼承人的權利,不論繼承人是男性還是女性。

       再者,婦女在承擔個人的和共同責任以及在為其功德獲得回賜方面與男性是平等的。《古蘭經》承認女性具有獨立的人格,擁有人的品性,值得精神啟示。她的人性既不劣於也不源自男子的人性。兩者是彼此的成員。真主說:「我絕不使你們中任何一個行善者徒勞無酬,無論他是男的,還是女的――男女是相生的」。(3:195; 參見 9:71;33:35-36;66:19-21)如果她犯下任何罪過,她的懲罰既不會比在同樣的案件中的男子的懲罰重一點,也不會輕一點。如果她被錯待或者傷害,她會獲得男子在同樣情況下所獲得的同樣多的相應補償。(2:178;4:45, 92-93)

       在婦女問題上,以《古蘭經》為指導的伊斯蘭教不是以可以統計的形式表述了這些權利之後便萬事大吉了。它還採取一切手段來保障它們和把它們作為伊斯蘭教信仰的一個組成部分來付諸實踐。它從不寬容那些傾向於對婦女抱有偏見的人或者對男女加以區別對待的人。《古蘭經》對那些一度相信婦女劣於男子的人們進行了反覆譴責(16:57-59, 62; 42:47-59; 43:15-19; 53:21-23),以確保婦女的地位得到確立和尊重。

伊斯蘭教是一種追求「二世吉慶」的宗教

       伊斯蘭教不僅為穆斯林確立了「五功」和「六信」,而且特別強調宗教功修和信仰的實踐,要求穆斯林的信仰要得到行動的補足。

        正像真主與穆斯林溝通一樣,穆斯林也需要通過承擔使人們更加接近真主的的某些精神的和社會的義務對真主加以回應。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一天向著坐落於麥加的克爾白禮拜五次,即「五番拜」。通過「五番拜」培養穆斯林的內在力量,激發穆斯林與創造主的更加密切的親近感。在每年的萊麥丹月穆斯林們必須齋戒,在白天避免飲食和房事等等。在伊斯蘭教中齋戒被視作一個人內心宗教靈性增長的一個本質要素。它也使穆斯林對窮人的困境更有體認,而且有助於穆斯林培養控制自己的欲望的自制力,以期禁絕所有導致道德腐敗的行為。

       與之相關,伊斯蘭教十分鼓勵通過幫助窮人來承擔社會責任。穆斯林們把財富視作來自真主的信託財產,是要按照真主的方式來分配的。因而他們被要求通過把自己的收入的一部分花在窮人身上來淨化他們的財富,這個按規定所要捐出的份額稱為天課。完納天課被視為最有功德的行為之一,特別是有助於實現創造一個公正的和平等的社會的伊斯蘭願景。

       伊斯蘭教在人神關係上沒有「原罪」說,認為阿丹(亞當)和好娃(夏娃)偷吃禁果之罪得到神(安拉)的赦免,因此人是生而純潔和無罪的。 「然後,阿丹奉到從主降示的幾件誡命,主就饒恕了他。」(2:37)當人們恣意使用安拉賦予他們的自由意志的時候,才導致罪惡的行為。而且因為個人的行為導致罪惡,所以沒有哪個人是為他人的罪負責的,或者能夠為他人的罪負責任的;真誠的懺悔足以得到真主赦免其罪。

        與基督教主張必須通過耶穌基督來重新確立與神(安拉)的連接紐帶所不同的是,在伊斯蘭教中關鍵的問題是服從和順從一個偉大的、實踐性的信仰體系。一個穆斯林不但必須接受信條,而且必須象所要求的那樣服從和順從有關伊斯蘭教中的崇拜和非崇拜行為的準則,因為真正的拯救之源是連同信仰一起的實踐,是不論與崇拜、行為還是與律法和規章制度相關的真誠的信仰實踐。

       伊斯蘭教明確認定,生命權和財產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互相廝殺中的兇手和被殺者必將進火獄,自殺是一種大罪。以伊斯蘭教本身的視角來看,蓋達組織、伊斯蘭國和國內暴恐組織等所實施的侵犯各族無辜群眾的生命和財產的殘忍行為是真正的伊斯蘭教所不容的,也是真正的穆斯林所不齒的。

        穆斯林只有實踐伊斯蘭教所確立的敬主愛人的個人美德,止惡揚善的社會規範,才能在今世過吉慶的生活,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穆斯林,而且因為今生今世的吉慶生活在真主最後審判的時候才能得以進入天園而享受來世的吉慶,否則將會被真主判入永罰的火獄。

        總之,走上伊斯蘭教通往天園的二世吉慶之路的秘訣是和平、寬容和平等,與伊斯蘭教的這些價值背道而馳的伊斯蘭國作為伊斯蘭教的一種癌變與天園是無緣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探秘:從伊斯蘭教不同的教派,透視「伊斯蘭國」興起之路
    探秘:從伊斯蘭教不同的教派,透視「伊斯蘭國」興起之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大恐怖組織是「伊斯蘭國」,簡稱「ISIS」。對世界上這些恐怖組織,很多人不太理解。特別是2001年,美國針對恐怖勢力蓋達組織發起的阿富汗戰爭,那麼這個「伊斯蘭國」與「蓋達組織」 是何關係,伊斯蘭國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今天讓我們看看這一勢力來龍去脈。
  • 印尼,伊斯蘭激進派的崛起
    印尼特色伊斯蘭教底色從13世紀蘇門答臘島西部出現星星點點的穆斯林聚落起,伊斯蘭教就在今天印尼境內的主要島嶼逐漸傳播。這一波傳教深刻改變了東南亞的宗教結構伊斯蘭教成功在一個傳統印度影響強烈的地區造就了規模巨大的穆斯林群體▼
  • 馬來西亞「伊斯蘭國」與民族國家:爭論、影響與趨勢
    1979年,伊朗通過革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而當前伊拉克與大敘利亞伊斯蘭國組織也在中東地區崛起,兩者建立的「伊斯蘭國」都對伊斯蘭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除了革命和暴力恐怖主義手段外,伊斯蘭黨(1953年創立,馬來語Parti Islam Se-Malaysia,縮寫為PAS)正以和平的方式在馬來西亞推動著「伊斯蘭國」*的建立。
  • 印尼,伊斯蘭激進派的崛起|地球知識局
    印尼其實是西太平洋+北印度洋人口第三大國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超級大國▼除了人口,宗教則是這個被低估的國家最值得注意的一點。伊斯蘭教在印尼傳播甚廣,目前近九成國民為穆斯林。但印尼在法律上並不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國家,因為建國後不同立場的政治強人努力維持著一個世俗化的印尼。
  • 蔡英文盼臺灣穆斯林把臺灣與伊斯蘭國家連接起來
    據臺媒10月2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日表示,臺灣打造穆斯林友善環境,她期待臺灣的穆斯林秉持伊斯蘭和平精神,透過共通文化和宗教,把臺灣和伊斯蘭連結起來,促進臺灣和伊斯蘭國家的互助互惠。 蔡英文今天早上接見「臺灣回教朝覲團「,蔡英文致詞時首先以阿拉伯語「祝你平安」向訪賓表達問候與祝福之意,蔡英文並恭喜大家完成伊斯蘭教中最為神聖崇高的朝覲功課。
  • 「伊斯蘭世界」概念真的正確嗎?|伊斯蘭|世界史|概念|羽田正|...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羽田正說,他對「伊斯蘭世界」這個概念產生懷疑,「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多起由伊斯蘭教徒製造的恐怖事件,以及此後日本和世界媒體鋪天蓋地的反伊斯蘭教、反穆斯林的報導」的時候。
  • 敘利亞戰爭打了8年,目前已經接近尾聲,伊斯蘭國勢力去哪了?
    敘利亞戰爭時,伊斯蘭國勢力受挫後,一些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已經從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向中亞乃至東南亞地區滲透,並在有關地區發展勢力,特別是阿富汗地區,伊斯蘭國勢力已經在阿富汗地區佔領一些地區,並把阿富汗作為根據地」。可見敘利亞戰爭中的伊斯蘭國勢力,已經到了阿富汗。因為從敘利亞形勢來看,伊斯蘭國勢力想贏根本沒有希望,為保存實力,他們不得不選向外滲透。
  • 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關於這座伊斯蘭建築,你知曉多少?
    新的伊斯蘭統治者需要與其權力和財富相稱的住宅。最後,新的信仰需要紀念性的建築,來紀念偉大的統治者、聖人或歷史事件。最終,伊斯蘭建築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形式和類型,以及成為伊斯蘭象徵的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裝飾。要論保存至今、歷史最久遠的重要伊斯蘭建築,當屬位於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耶路撒冷是僅次於麥加和麥地那的最神聖的伊斯蘭聖地。
  • 「伊斯蘭國」頻受重創,地區和平還有多遠?
    「伊斯蘭國」頻受重創,地區和平穩定還有多遠?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肖楊 左莉  「伊斯蘭國」連遭重創,反恐行動頗有成效  敘利亞政府軍於3月27日收復臺德穆爾,成為政府軍繼續東進的重要轉折,為下一步收復代爾祖爾省作好鋪墊。
  • 一文帶你看懂阿拉伯、伊斯蘭、穆斯林的區別
    伊斯蘭伊斯蘭教、伊斯蘭國家、伊斯蘭教徒,核心詞是伊斯蘭。按邏輯順序,伊斯蘭教在前,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為伊斯蘭教徒即穆斯林,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或者伊斯蘭教徒佔國民比重較大的國家為伊斯蘭國家。補充一句,有一些非洲國家穆斯林不佔人口多數,但由於與伊斯蘭教國家關係友好,穆斯林在其國內政~治經濟方面佔主流地位,並積極申請參加了伊斯蘭合作組織,也稱為伊斯蘭國家。在國名中明確伊斯蘭共和國的國家有6個:巴基斯坦於1956年3月23日頒布憲法,國號「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茅利塔尼亞於1958年11月28日建國號為「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 誰禁止伊斯蘭歌唱?披著伊斯蘭外衣的列寧主義
    同樣獲得過格萊美最佳世界音樂大獎的Toumani是馬裡南部人,去年六七月美國巡演時,他不斷對媒體說:馬裡需要幫助,世界不能拋棄馬裡,現在到處都在說馬裡被伊斯蘭極端分子控制了,那不是真的,馬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是穆斯林,可我們信仰伊斯蘭的歷史已經一千年,極端分子只是極少數,馬裡歡迎你們去把真實的一面告訴世界,馬裡熱愛和平!
  • 新聞連結: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新華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王雪梅)美軍8日向「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在伊拉克北部的目標發動了兩波空襲。令伊拉克政府和美國頭疼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究竟什麼來路?頭目何許人?幹了什麼?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是由「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發展而來。
  • 伊斯蘭音樂並不等於阿拉伯的美學
    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中亞、南亞,東南亞以及西亞、北非等國家和地區,與基督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教。其歷史可以回溯至公元622年,14個世紀的發展使其文化具有與眾不同的特色。而現階段,有關基督教音樂和佛教音樂的研究都早已展開,並日趨規模化、體系化。而三足鼎立之另一角的伊斯蘭教音樂,卻遲遲沒有得到我國學者的關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和缺失。
  • 伊斯蘭世界國君的稱呼為什麼會從「哈裡發」變為「蘇丹」?
    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用歌詞來講,就是「我站在風口浪尖」,在原始宗教崇拜居統治地位,「敬事許多神靈」的阿拉伯人中,敬奉安拉為神靈,開創了伊斯蘭教。初創的伊斯蘭教勢力幼小,由於使神靈凌駕于氏族部落之上,伊斯蘭教與古萊西人佔主導的麥加格格不入,被排斥驅逐出麥加。
  • 歷史學家認為圖爾戰役是伊斯蘭勢力入侵印度洋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圖爾戰役是伊斯蘭勢力入侵印度洋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伊斯蘭國組織有自己強大的火器部隊和殖民軍隊,阿拉伯人的未來被壓在尾巴下,甚至能掐住滅國屠殺對手,只要大和解,阿拉伯人真有能力憑軍事力量趕走東方的伊斯蘭文明。
  • 吉隆坡遊記之二:不一樣的伊斯蘭——聚恩君242
    不一樣的伊斯蘭,既指與我們的文化、習俗、信仰迥異的伊斯蘭世界,又指輝煌的伊斯蘭文明和被蹂躪的伊斯蘭文明,還指平和、順從的伊斯蘭以及由原教旨主義而起的極端伊斯蘭。如今這個世界,真的讓人看不懂,困惑多多,難題多多,其中「之最」莫過伊斯蘭。何為伊斯蘭(Islam)?伊斯蘭是一種宗教,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也稱回教、清真教,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公元7世紀初創立。
  • 「世界上最危險的人」死了,他是如何設計出「伊斯蘭國」的
    三年前,「伊斯蘭國」在摩蘇爾宣布建國。新華社報導稱,摩蘇爾的收復,將意味著巴格達迪一手建立的極端組織走向覆滅。作為繼本·拉丹之後最為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頭目,巴格達迪被《時代》周刊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人」,他的死亡無疑是全球反恐的一個重大勝利,對大勢已去的「伊斯蘭國」將造成沉重打擊。
  • 「先知之城」麥地那:伊斯蘭教第二聖城,被譽為伊斯蘭文明的軀體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美麗都市」開普敦:三面環海分割印度洋和大西洋,南非立法首都,今天我們把目光從非洲大陸南部的南非開普敦,向東北方向橫跨非洲,並跨過紅海,來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上的沙烏地阿拉伯,來介紹城市系列的第四十篇:「先知之城」麥地那:伊斯蘭教第二聖城,被譽為伊斯蘭文明的軀體
  • 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已經在敘利亞東北部建立有效統治。
    英國媒體近日報導,儘管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以殘忍暴虐著稱於世,但伊斯蘭國卻已經在敘利亞的東北部地區建立了有效的統治秩序,並向居民提供各種基本的公共服務,維持經濟和社會秩序。殘忍和暴虐並不必然意味著混亂,伊斯蘭國對敘利亞東北部的有效管理彰顯著這一組織權力的真正來源。
  • 中國·土耳其伊斯蘭文化展演在伊斯坦堡開幕
    本次展演是「中國·土耳其文化年」的系列活動之一,主題為「和平友誼、團結進步、共創未來」,主要由中國伊斯蘭文化展、中土伊斯蘭教情況交流會、《古蘭經》誦讀表演和文藝演出等四項主要活動構成。  王作安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成為中國10個少數民族多數人信仰的宗教,並融入中華文化,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伊斯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