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東地區發掘具有2700多年歷史阿崗絨墓地 挖掘出13座墓葬

2021-01-20 中國西藏網

「2016年年底,西藏藏東地區發掘一處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青石石板墓地——阿崗絨墓地,共挖掘出13座墓葬。」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夏格旺堆21日在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2016年度業務工作公眾分享報告會上表示,該發現對研究西藏喪葬文化習俗具有重要作用,為了解當時無文字記錄的人類發展狀況提供了可靠研究依據。

阿崗絨墓地位於西藏藏東地區,地處海拔近2900米的林芝市波密縣傾多鎮。夏格旺堆說,此次考古共挖掘出以「二次撿骨葬」(古老葬法)為主,屈肢葬為輔的13座墓葬,其中11座是較為典型的青石石板墓,2座石塊砌邊墓。

夏格旺堆解釋,按照當時的習俗,待逝者肉身全部腐爛後,撿出屍骨進行第二次埋葬為「二次撿骨葬」。調查發現,目前在傾多鎮境內仍流行「二次撿骨葬」,這為了解2700多年前的該種古老葬法提供了珍貴的民族志材料。

考古人員通過實地勘察了解到,13座墓葬暴露面積700多平方米,單個墓葬面積約長80釐米、寬50釐米。據墓葬人骨測驗數據顯示,墓葬歷史久遠,距今從2700多年到1800年不等,其中年代最久的墓葬約在公元前750年到前405年之間。

其中兩座墓葬內清理出了兩具較完整人骨骨架,9座墓葬有少量入葬人骨。出土物有陶器、石器、金屬器,其中8件較完整陶器、1件穿孔磨石、3件青銅箭鏃以及零散的鐵渣等。

據夏格旺堆介紹,2016年下半年,在波密縣傾多鎮巴妥卡村至玉薩村路段,修路施工方發現多處墓葬。西藏自治區文物局、文物保護研究所立即派考古人員前往此施工路段,開展阿崗絨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他表示,阿崗絨墓地人骨測出的年代數據也為波密縣區域乃至藏東地區石棺墓研究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持。

(責編: admin)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戈壁灘上的墓葬群——閩寧村西夏墓地發掘
    陶雙耳罐   發掘名稱:閩寧村西夏墓地清理髮掘   發掘地點:寧夏永寧縣西約25公裡處賀蘭山山前衝積扇   發掘時間:2000年—2001年   主持專家:孫昌盛   發掘成果:發掘的8座西夏墓都是階梯式墓道的單室土洞墓,一些特點與西夏陵區墓葬或唐代大型墓葬既有相似之處,也略有區別,在個別地方則更接近於唐墓。
  • 葉家山西周古墓3個月發掘74座墓葬 比曾侯乙墓早500年
    3個月發掘74座墓葬   隨州官方向媒體公布,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今年新發現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曾侯墓葬區。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葉家山墓地第二期考古發掘工作於2013年3月26日正式開始。7月6日,記者在葉家山墓地的考古發掘現場看到,整個工地都被膠布遮蓋著。
  • 新疆小河墓地考古發掘出前所未見泥外殼木棺(圖)
    新華網烏魯木齊1月1日電 (記者 張鴻墀) 從新疆南部的羅布沙漠小河墓地發掘現場傳來消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隊自9月下旬二度進入現場發掘以來,已發現並發掘墓葬109座,出土前所未見的泥外殼木棺。考古隊認為,在小河眾多墓葬中,泥棺規格最高,但棺中所葬,尚待開棺後揭曉。
  • 小河墓地發掘震驚世界
    令世界考古界矚目的羅布泊小河墓地全面發掘獲階段性重要成果。    小河墓地位於羅布泊地區孔雀河下遊河谷南約60公裡的荒漠之中,東距著名的樓蘭故城175公裡。    小河墓地被世界考古學界認為是中亞歷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難解的千古之謎。上世紀初由羅布獵人奧爾德克首次發現。
  • 吐魯番洋海古墓挖掘出510座墓葬有豎琴等珍貴文物
    新疆新聞網烏魯木齊7月2日消息 洋海古墓搶救性發掘取得重大成果。出土了一批在新疆尚屬首次發現的珍貴文物。最早的豎琴、完整葡萄藤、泥制吹風管和刻有各類動物圖案的木筒成為最大的亮點。  洋海墓地位於鄯善縣吐峪溝鄉,墓地的年代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後,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古「濟水」航道深埋大型墓葬群 還原數千年「清明上河圖」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劉文濤已經在胥家村南遺址(墓地)埋頭「刮」了一個月的沙土。這一處位於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黑裡寨鎮胥家村南約500米處、小清河北岸的遺址,截至2020年5月6日,共清理出龍山時期墓葬5座,龍山早期帶二層臺大墓正在清理中,清理唐代墓葬15座,龍山時期灰坑5個,清理面積達1千餘平方米。
  • 河北周家莊墓地與殷墟發現屬同一文化 填補冀中南地區歷史空白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中新網石家莊12月10日電(李曉偉 趙丹媚)近日,河北省文物局組織國內專家對河北欒城周家莊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進行現場檢查與驗收。記者10日從考古現場了解到,該墓地初步斷定為商代後期貴族墓葬,填補了冀中南地區商代後期考古發現空白,並將太行山東麓華北平原的商代後期考古發現串聯起來。
  • 三明將樂巖仔洞遺址發掘出2座房址2座墓葬
    原標題:將樂巖仔洞遺址發掘出2座房址2座墓葬 明溪南山遺址4號洞,右為兩座有疊壓打破關係的墓葬 福建博物院院長吳志躍表示,2014年度,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的田野考古勘探與發掘項目共有14項,發掘面積4780平方米,勘探面積達到13.1萬平方米,完成和正在開展的水下考古項目有7項,新發現和確認6處沉船遺址,並物探掃測近300萬平方米的海域,發現10餘處疑點。此外,還整理了大量資料和標本,出版了8項考古報告。
  • 長春地區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
    「目前發現的動物骨骼包括牛、馬,羊、豬、鹿、獐、狍子、魚骨等,基本都是新石器時代的,下一步通過動物考古的手段,做全面的動物骨骼鑑定,從而分析出新石器時代的動物種群構成。」據考古專家介紹。隨後,記者跟隨考古隊來到位於劉寶山屯西500米的五臺山上。在五臺山遺址第一處地點,現場工作人員正蹲在地上,手拿工具緊張的進行挖掘工作。
  • 北京大興發掘129座古墓葬 出土大量漆器壁畫(圖)
    據了解,此次發掘墓地延續時間之長、年代跨度之大,墓葬數量之多,墓葬形制種類和保存之完好,為近10年來北京地區所罕見。  今天上午,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目前還剩下54座墓葬沒有發掘,計劃到5月底、6月初結束髮掘工作,同時文物保護工作也同步開展。
  • 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
    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消息稱:垣曲北白鵝墓地發掘有重大發現。通過對9座墓葬、17個灰坑與出土的500餘件套各種珍貴文物確定,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時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最重要的收穫是發現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銘文內容豐富,文字清晰,計14篇。
  • 汽車壓塌路面,出現千年古墓,揭示出一個雄霸西藏4000多年的王國
    提起西藏,在我們的印象是遼遠而神秘,而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區則更是神秘。這塊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世界屋脊的屋脊」,常年狂風暴雨,晝夜溫差極大,惡劣的自然環境,幾乎沒什麼人。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那裡是荒無人煙的。其實,西藏的歷史很早就有了。
  • 考古劇透:不靠科技儀器,考古人如何判斷墓葬年代和墓主族屬?
    但這裡依然早在幾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活,而一次普通的考古發掘工作,發掘出一片普通的西周時期墓地,卻讓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了不得的「神奇」,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如今,這裡也是陝西中部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多條溝通陝北與關中的道路從這裡經過。2012年,銅黃(銅川至黃陵)高速公路的修建,翻動了這裡原本平靜的土地,建設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了一處西周墓地。不斷被翻出的破碎陶片和依稀能夠辨認的陶器殘部讓施工者很是好奇。不久,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銅川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入場,對這裡展開了一次搶救性考古發掘。
  • 洛陽伊川徐陽墓地一座陸渾戎貴族墓葬整體搬遷
    3年前,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來到該村,在田野中發現了在史書中早有記載但一直難覓蹤跡的陸渾戎墓地,轟動全國。  經過兩年多的發掘,大量和陸渾戎有關的墓葬、遺物被發現,其中一座貴族墓將被套箱整體搬遷,運送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實驗室做進一步研究。聽聞此消息的村民好奇地跑到現場,最後看一眼這座在他們身邊的神秘大墓。
  • 山東滕州發現136座東周墓葬 部分墓主為東夷古國貴族
    趙曉 攝  記者當天在考古現場看到,墓地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70米,整體面積達7000㎡。上百座墓葬被圍欄、搭棚保護起來,考古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清理和發掘文物。經採訪獲悉,自2017年10月啟動搶救性發掘以來,大韓東周墓地已發現小型墓葬100座,大中型墓葬36座,出土陶器、玉器、骨器、青銅器等800餘件。
  • 四川廣漢發掘出38座漢墓 罕見半裸俑出土
    近日,在歷史上蜀郡與廣漢郡的樞紐地帶,廣漢三水鎮,一座由38座漢墓構成的漢墓群被發掘出來,眾多文物遺蹟重見天日,為我們還原出近2000年前的歷史片段。近年最大規模的漢墓群發掘今年6月,為配合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建設,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下,考古人員對位於廣漢市三水鎮落經村範圍內「落經村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 貴州考古發掘確認5座播州土司墓 總數增至14座
    貴州考古所 攝   中新網貴陽9月15日電 (唐福敬)貴州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15日在此間披露,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該所在遵義市皇墳嘴墓地和趙家壩墓地清理髮掘確認了5座播州土司墓,目前播州土司墓總數增至14座,為中國宋元明考古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料。考古發掘現場。
  • 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墓地2019年度發掘主要收穫
    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2019年度發掘於10月9日始,至2020年1月7日結束。發掘對象是位於遺址東南部的墓地南區,前後發掘面積計532平方米,共發掘新石器時代長方形豎穴土坑墓116座(圖一)。基本完成對墓地南區現存墓葬的完整揭露。隨葬品僅見陶器和玉器兩類。陶器以出土狀態統計380餘件。
  • 葉家山兩座最大古墓將開啟 比曾侯乙墓早500多年
    (記者 倪娜 攝)  昨日下午,記者實地探訪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現場,觀看了央視直播團隊與省考古隊密切配合進行的直播前的預演。  2010年12月28日,隨州開發區淅河鎮蔣家寨村8組葉家山旁土地平整工地意外「帶出」一批商朝末期西周早期的青銅器。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見到了後被稱為隨州葉家山墓地最早發現的15件帶著溼潤泥土的青銅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