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喜愛研究美食的二胎媽媽,喜歡做甜點和小吃,每天不定時的和大家分享好吃的食物,如果你們也喜歡美食,那就點擊關注和泰羊媽媽一起開啟美食之旅吧!
不同的麵粉有不同的特性,用途也不同,低筋粉常用來做蛋糕,中筋粉常用來做包子、餃子,高筋粉常用來做麵包,但是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這些麵粉之間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比如說做麵包的時候如果家裡沒有高筋麵粉了,也可以用中筋麵粉來做。
我今天用中筋麵粉做了酥粒排包,沒想到挺成功的,吃著也還不錯。不過因為中筋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沒有高筋麵粉那麼高,筋度也就沒有那麼強,烤的過程中容易開裂,而且做出來的麵包不如高筋麵粉做出來的蓬鬆有彈性,如果對麵包口感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可以試試用中筋麵粉做麵包。
酥粒排包
【麵團所需食材】中筋麵粉160g,水80g,白砂糖25g,鹽1g,全蛋液20g,黃油15g,酵母粉2g。
【酥粒所需食材】黃油15g,白砂糖10g,中筋麵粉25g。
1、將做酥粒的黃油軟化成膏狀。
2、放入白砂糖和中筋麵粉。
3、用手搓成酥粒,放在一旁備用。
4、把做麵團的食材放在一起(除水和黃油)攪拌均勻,放的時候不要把鹽和酵母放在同一個地方。
5、一邊加水一邊揉成麵團。加水的時候要慢慢加,因為麵粉的吸水性不同,用水量也要根據麵團的狀態靈活調整。
6、把黃油切小塊,放在麵團上,揉至黃油被完全吸收。
7、麵團會稍微有些粘手,是圖片上這樣的狀態,如果大家在揉的時候發現粘手,那是正常的。
8、繼續揉,直到揉出手套膜。揉的時候可以用一隻手抓住麵團的一端,另一隻手將麵團的另一端搓出去再收回來,就像搓衣服那樣。揉手套膜的時候如果粘手,可以撒少許的乾麵粉。
9、把揉好的麵團放到溫暖的環境下發酵至原來的2倍大。
10、對發酵好的麵團進行排氣,然後分成等大的小份,我這裡分了4份,供大家參考下。
11、取其中一份麵團,用擀麵杖擀成牛舌狀,然後從側面捲起來。其他的麵團也是同樣的操作。
12、對卷好的麵團進行二次發酵,用手按一下麵團表面,凹進一個坑又緩慢回彈,就是發酵好了。
13、在表面上撒上酥粒。也可以先刷一層蛋液再撒酥粒。(大家在二發的時候,要把麵團挨近點,這樣就會排在一起了,我這個都是分開的)
14、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上下火170度烘烤30分鐘,時間和溫度僅供參考,大家根據自家的烤箱脾氣進行調節。
15、內部組織沒有高筋麵粉做出來的蓬鬆,不過吃著也還是可以的。如果一下吃不完,放置一段時間後會變硬,口感就不太好了。
普通麵粉除了做包子、餃子,還能做麵包,沒高筋粉時能替代一下。如果想做麵包又沒高筋粉,可以用中筋粉做,如果特別追求口感,就不建議用中筋麵粉做了。
做麵包之所以用高筋粉,是因為高筋粉的蛋白質含量高,形成的筋度強,麵團在發酵的過程中,酵母所產生的氣體會被麵筋所包裹住,形成一個個的「小氣體室」。烘焙開始後,氣體慢慢開始膨脹,當溫度達到一定值後,蛋白質變性澱粉糊化,把這個「小氣體室」固定了下來,從而形成了蓬鬆的組織,麵包也很有彈性,吃著也鬆軟。其他麵粉的筋度沒這麼大,延展性不強,做出的組織也沒這麼蓬鬆。
今天的美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你們用中筋麵粉做過麵包嗎,做的時候有什麼心得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哦,關注泰羊媽媽會看到更多更好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