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挖掘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暗黑美食。
爆汁大豆蟲、爆漿烤豬眼、「國產地雷」凍梨,還有「人間至味」活珠子……
這裡面有你的菜嗎?
看著大家「津津有味」的樣子,我不禁對更多的暗黑美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說到會吃,中國人對美食的天賦無人能敵,海陸空一網打盡,就沒有不能吃的。
而說到國人中誰最會吃,川渝人民的好吃基因則傲視群雄。
知乎有個帖子問:有什麼關於成都的冷知識?
某網友答道:成都的市花不是芙蓉,是腦花。
何來此話?
只能說,川渝人民對腦花的熱愛,溢於言表,喜形於嘴。
每個來四川旅行的人,都免不了被當地朋友帶去吃火鍋。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川渝朋友,往往會點上一份腦花,以表達最真摯的友誼。
「吃嘛!巴適得板!腦花一點兒都不闊怕!」
「綿綿糯糯,好吃慘咯!」
在川渝,不管男女老少,直的彎的,只要腦花一上桌,倆眼睛就像安了個自動跟蹤攝像頭,腦花在哪兒,人就在哪兒。
各位,又糯又嫩的川渝之光——豬娃兒腦花,你愛吃嗎?
「你為什麼喜歡吃腦花?」
「因為大腦盛放過靈魂,所以最好吃!」
有人能接受螺螄粉、榴槤、臭豆腐,卻無法接受開了瓢兒的豬腦花。
腦花,作為美食界爭議最大的食材之一,真是愛的愛死,怕的怕死。
作為吃腦花大省的川渝人民,從小就浸染在「腦花是精華」的文化之中。
兔腦花要掰開天靈蓋,用手指挑出來;魚腦花要輕輕扒拉出來,一口嗦淨;鴨腦殼要一劈為二,用大拇指摳出來……
深夜的燒烤攤,總能看到長相白嫩的川妹子,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張開櫻桃小嘴,面無表情的,一口吸溜進半個腦花。
還不忘感嘆一句:柔嫩細膩、入口即化、肥而不膩。
每每此時,我總會想到陳小春、舒淇演的那部《office有鬼》。
⚠️ 前方高能!不能看就往下滑。
其實,國人吃腦花的愛好由來已久。清朝的《瘍醫大全》中就提出,豬腦可以治療瘡瘍、生肌長肉。
這麼多種腦花,憑啥豬腦花獨佔C位?
豬腦花最大的賣點就在於:同別的腦花相比,豬腦一取就是一整個,免去剔骨的麻煩,白白嫩嫩、軟軟糯糯,再配上香辣解膩的調味,就算是姑娘,也能兩口消滅一個。
有人說,世界上最寂寞的事不是一個人吃火鍋,而是一群人吃火鍋的時候,只有你一個人默默吃一份腦花。
但在川渝小夥伴心中,一人獨享腦花不要太爽。
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安慰品,在搓完一天的麻將之後,來份腦花補充消耗的腦細胞簡直棒呆。
最關鍵的是,咱老祖宗講究「以形補形」。感謝這麼多年,沒吃成豬腦子。
有人說,豬腦花的血清素能讓人high,但其實最終吸引到他們的還是風味和口感。
在川渝地區,豬腦很少作為一家店的主打菜品,有的店甚至都不會寫在菜單上。
但無論它藏得多深,會吃的老饕也能給它揪出來。
一份好的烤腦花,外形完整,用筷子輕輕碰還能感覺到彈性;入口先是香嫩軟糯,一抿就化,隨即是辣油進入味蕾帶來的刺激,而後油脂的芳香和鮮甜慢慢環繞整個口腔,讓人慾罷不能。
當外地朋友第一次見到腦花時,全身都在拒絕:罷了罷了。
當ta第二次見到腦花時,往往會問:這個真的這麼好吃嗎?
當ta第三次見到腦花時,只會說兩個字:真香。
現在,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愛吃腦花的和即將被腦花徵服的。
隨著腦花一躍成為川渝的流量小生後,目前市面上流行這麼幾種吃法:燒烤、油炸、香滷、火鍋、冒腦花……
油脂與腦花「水乳交融」,再撒上慢慢的海椒麵、花椒麵、芝麻、孜然、蔥花……趁熱來一勺。
「老闆!再來一份!」
隨著川渝火鍋在全國遍地開花,紅鍋燙腦花也成了每個火鍋店小眾卻有著穩定客源的菜品。
當燙熟的腦花在香油碟中「遨遊」一番後,有多少人被這嫩如凝脂的「豆腐」奪去了魂魄?
不少川味小食店都有冒腦花這樣一道菜品,各家的味道不盡相同。
將豬腦花洗淨去膜後,放入秘制的香料高湯中,連腦髓裡都浸滿了風味,宛如一位風韻十足的少婦,讓人慾罷不能。
除了川渝地區,北方的滷味店幾乎見不到滷腦花的存在。
看起來寡淡的滷腦花,用筷子破開卻是雪白的內芯。鮮、香、鹹、糯,全部融在了豬腦的小宇宙中。
除了以上幾種,還有炸腦花、腦花面的熱門吃法,一樣讓人垂涎三尺。
作為人體最神秘的器官,人類對大腦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
即便這只是個豬腦子。
看完這篇文章,
你願意嘗嘗豬娃兒的腦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