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觀後感

2020-12-14 聞雞舞劍

今天周末閒來無聊,打開電腦無意間發現了阿Q正傳這部影片,於是我就認真的觀看起來了,起初自己還吃著零食,帶著幾分嬉笑觀看這部影片,慢慢的隨著劇情的發展,心情也沉重起來,感嘆阿Q的生活悲催,底層勞動人民被壓迫的苦難,最後竟然被判決成死刑,舊社會就是人吃人的世界,顛倒黑白的世界。

人窮莫入眾。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影視中阿Q是一個靠打短工度日的窮苦人,雖然很勤快,但住的地方都是在祠堂,無家無室連姓氏都沒有,每天打工掙的幾文錢有時候連酒錢都付不起,當阿Q聽說趙太爺的兒子中秀才以後,去賀喜的時候說自己姓趙,被打了一頓,還被地保訛詐了200文錢。人在窮的時候是很難得到別人認可的,何況地位也是屬於比較低下的窮苦大眾,何必為了和酒館裡其他人的玩笑去趙太爺家找不自在呢?趙太爺屬於封建社會的剝削者,怎麼能允許阿Q和自己姓一樣的趙呢,所以阿Q被趙太爺打是很正常的,不過阿Q最後死刑牌子上寫的確實姓趙,真是可悲啊。

窮的時候要獨善其身。當未莊舉行唱戲的時候,阿Q竟然去賭錢了,雖然和他住一起的老人提醒他要早點回來,但是阿Q越玩越上癮,最後錢被搶了不說還被打的鼻青臉腫的。這個時候我覺得阿Q可憐又可氣,身上的錢本來就不多,還是辛辛苦苦一文一文的掙出來的,飯都吃不飽還去賭博,最後輸得精光。也許是當時的舊社會壓迫太嚴重了,窮苦人民的眼界太不開闊了,總想著能不勞而獲。阿Q在離開未莊後去了城裡幹的也是偷雞摸狗的事情,還發了一筆小財,樂呵呵地回到了未莊,雖然是生活所迫,但也不是走的正當途徑獲取,不過我有時候也在想,那個黑暗的社會應該不會有什么正當的道路給走投無路的窮苦人了吧。阿Q還有過一段慘痛的愛情經歷,向吳媽表白最後卻弄得傾家蕩產,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最後得到好處的還是那些封建的剝削者。

精神勝利法。阿Q的精神勝利法我覺得挺適合他的,阿Q代表著窮苦人民,被舊社會壓迫又無從反抗,只能靠著精神勝利法來麻痺自己被壓迫的心情,但又不敢反抗壓迫。看到這個時候其實我想到了我自己,年過三十了,在職場中戰戰兢兢,不敢反抗自己領導強加的一些無理要求,每天做著不屬於或者不應該是自己的事,還要在自己的心理默念,生活是美好的,陰霾總會過去的,我覺得我自己就有阿Q的精神勝利法,後來想想其實精神勝利法也是不錯的,至少不容易使自己抑鬱。

做事要有頭腦和方法。阿Q想獲得未莊上人的認可和尊重,聽說革命黨的革命大家都怕,於是阿Q就說自己要革命,可是阿Q欺負的人除了小尼姑和小D,就是唱幾句戲文,連革命是什麼都沒搞明白,還要去問假洋鬼子。這種典型的沒有頭腦和方法,註定了他的悲劇結局,最後大家摸清了他的底以後,就被剝削者陷害遊街斬首了。現在我們隨著知識的積累,懂得處理難題要先分析問題,然後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最後解決問題。顯然阿Q沒有這樣做。

看完阿Q正傳後,社會的公平公正也是決定了人的命運,舊社會的黑暗讓窮苦人永無出頭之日,就算是再勤勞也不可能富有,因為田地都不是自己的,你的辛勞增加的只是那些地主土豪的財富,他們靠剝削貧苦人民來為自己增加財富,毫無人性。

相關焦點

  • 來一部經典看電影《阿q正傳》
    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阿Q正傳作者魯迅下面說說咱們的主人公阿Q,他很卑怯,他喜與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了。
  • 1921年到1981年,阿Q在小說與電影中的不同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於1921年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而與之比較的是1981年大陸版電影《阿Q正傳》,在分析差異時我們便不得不考慮小說與電影這兩種藝術形式的差異,還有兩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以及社會主流思想的不同。
  • 《阿Q正傳》:阿Q最大的悲劇,在於他的無知
    原創:王子涓涓《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篇中篇小說,收入《吶喊》中的《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以連載的形式發表於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報副刊》。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為社會為背景,故事發生在農村未莊,主要描寫了阿Q這樣個典型人小人物形象。
  • 《阿Q正傳》:我們是否也活成了阿Q的樣子
    《阿Q正傳》:我們是否也活成了阿Q的樣子《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所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相信對於這部小說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內容大家也都耳熟能詳,在這裡筆者不再過多贅述。這部小說塑造了一個極為成功的典型農民形象:阿Q。
  • 魯迅《阿Q正傳》中的阿Q到底叫什麼名字?
    魯迅《愛情正傳》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個窮酸落魄的底層人民。他在趙莊本來就不被任何人看得起,被好多人都欺負。電影劇照中的阿Q那麼為什麼一個底層人民的故事要用正傳這樣的字眼來寫呢,魯迅說正傳是為了讓大家覺得這是一件應該值得關注的正事,要給人正式的感覺,便用了正傳這樣的字眼。
  • 《阿飛正傳》:觀後感
    《阿飛正傳》本身,影片中六位主演的演技經過王家衛打磨已經基本成熟。旭仔是一個無所事事,頹廢,令人琢磨不透的阿飛,然而他「撩人」的能力卻十分強。和蘇麗珍初次相遇,面對戒備心頗強的蘇麗珍,他說:「你今晚發夢會夢到我」,臉上的微笑勢在必得。果然,蘇麗珍夢到了他。
  • 《阿Q正傳》中阿q形象及其創作特色。
    《阿Q正傳》創作特色:(1)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魯迅嫻熟的運用典型化的創作方法,採用了融現實與歷史於一爐的手段,「雜取種種人」,創造典型形象,勾勒出沉默的國民的靈魂,從而使典型具有極大的藝術概括力量。(2)小說採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現手法。
  • 俄譯本《阿Q正傳》的誕生:王希禮翻譯魯迅名著
    曹答道:「你最好先看看魯迅的《阿Q正傳》。」  王說:「魯迅是誰?《阿Q正傳》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曹答道:「現在你還沒看書不好多談,待你看了書後咱們再詳談。」從龍亭回來,曹靖華把手邊的一本《吶喊》送給王希禮,對他說:「這裡面有《阿Q正傳》。」王希禮同時又回贈了一本俄文短篇小說集《十三隻菸斗》。
  • 《阿Q正傳》電影海報,手繪風格惟妙惟肖,讓人愛不釋手
    上海電影製片廠曾於1981年將魯迅的名著《阿Q正傳》搬上了銀幕,由陳白塵改編、岑範導演、嚴順開主演。丁先生被選中創作《阿Q正傳》海報並非偶然,他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創作過《阿Q正傳》的插圖,其後他創作的《魯迅小說插圖》也是經典。198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阿Q正傳》海報《阿Q正傳》的電影海報沒有體現故事情節,全部以影片人物臉譜為主,人物表情充分體現了人物個性。
  • 電影《阿Q正傳》演員現狀:阿Q精神永存,但嚴順開永遠離開了我們
    電影《阿Q正傳》演員現狀:阿Q精神永存,但嚴順開永遠離開了我們阿Q精神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也是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裡的一個人物。《阿Q正傳》也被拍成了電影廣為人知,由嚴順開主演的阿Q深入人心,啼笑皆非。該影片主要揭示了在舊社會的壓迫下思想深受璀殘的場景。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們如今過得怎麼樣呢?
  • 《阿Q正傳》的「精神勝利法」
    強行讓自己在床上膩歪了一個多小時,實在是躺不住了想做點什麼,想到之前一直有個電影叫《阿甘正傳》來著還沒看,就拿起電腦誤搜了《阿Q正傳》也沒注意就一股腦的看了起來。
  • 《阿Q正傳》:阿Q扔出去的那塊石頭,包含了哪些心理隱秘?
    《阿Q正傳》發表於1921年,至今將近百年。問世以來,阿Q這個人物一直活躍在讀者腦海之中,成了我國文學畫廊中最為經典的形象之一。《阿Q正傳》之所以能成為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正是由於魯迅在這篇作品中包含了對中國國民劣根性的深刻揭示和批判。
  • 眾所周知《阿Q正傳》不僅是魯迅最優秀的小說
    眾所周知《阿Q正傳》不僅是魯迅最優秀的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上最傑出的小說,所謂「曠代文章數阿Q」。小說集中塑造了一個充滿精神勝利的阿Q形象,這一形象不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時期落後農民的共同特徵,而且概括了當時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揭示了國民的劣根性。
  • 表演藝術家嚴順開去世 曾主演電影《阿Q正傳》
    表演藝術家嚴順開去世 曾主演電影《阿Q正傳》 嚴順開在電影《阿Q正傳》中飾演阿Q1963年,嚴順開畢業後分配到上海滑稽劇團任演員。
  • 《阿Q正傳》:阿Q的精神勝利法,何嘗不是當時國民的鏡子
    《阿Q正傳》選自魯迅先生小說集《吶喊》中最長的一篇,阿Q這一角色也是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中塑造的一個不朽的文學經典 初看《阿Q正傳》的時候內心沒有那麼多的感慨,現在重新翻讀從小說的開篇到結束,一種濃重的壓抑始終在胸中瀰漫。阿Q這一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人,悲慘的一生令人同情,但悲慘背後那個社會狀況卻令人深思。
  • 好書推薦|阿Q正傳
    今天給各位推薦一本魯迅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就算沒有看過這本書的,想必也聽說過阿Q的大名,那是魯迅先生筆下和另一位「孔乙己」一樣出名的人物。喜歡玩梗的知道孔乙己有很多名言名句,名場面。「偷書、茴香豆、排出四個大錢」等等,那麼說起阿Q除了滑稽大家又知道他多少呢,人物和我們能有怎樣的交集呢?
  • 《阿Q正傳》讀後感及其賞析
    在看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之前,我就比較好奇,阿Q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近兩天把他讀完,突然有種莫名的震撼和發人深省。魯迅先去一開始為何從姓氏,名字,籍貫都無從考究開始以大篇文字來敘述這個人物?
  • 張慧峰|阿Q正傳之魯鎮見聞
    文|張慧峰 編輯|燕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 阿Q近來很不爽,自己獨創的「精神勝利法」,被那個叫魯迅的人給寫進了《阿Q正傳》,這倒沒什麼,自己不也是出名了嗎?關鍵是王胡、小D輩們也學會了「精神勝利法」,而且據王胡、小D們說,《阿Q正傳》中自己被殺頭了,難怪自己和王胡一見面,王胡扭頭就跑,大喊什麼「鬼來了」之類的話,而且,那個魯迅太有名氣了,這篇《阿Q正傳》竟成了世界名著,這事情傳得沸沸揚揚,大概「地球人都知道」了。阿Q確乎沒死,這一點阿Q自己是知道的,而且,最近阿Q去了一趟魯鎮。
  • 再讀《阿Q正傳》,小說中的人物吳媽與小時候感覺很是不同
    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自誕生後影響深遠,小說中人物眾多,個性鮮明,讓人難忘。本文談的是書中的女傭吳媽。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電影製片廠曾根據小說《阿Q正傳》拍攝過一部同名影片,上映後讓更多的國人熟悉了魯迅先生的這部小說,同時也加深了閱讀過這篇小說的國人對小說的更深刻理解。
  • 由電影《阿甘正傳》,想到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
    美國底層民眾對於《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頗有阿Q式精神勝利法陶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