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保山:百年土鍋子一菜成席,全是故鄉的味道!

2020-12-25 保山資訊

昨日回老家,看到地裡因陽光和養分充足而長勢極好的青菜和蠶豆,突然想起,不知不覺已臨近清明,又到了保山騰衝人吃土鍋子的季節。

一瞬間就特別想吃一頓湯鮮味美的土鍋子,心想,何不趁周末做上一鍋,邀親朋好友小聚?

雖說土鍋子的製作十分繁雜,耗時耗力,需「十八般廚藝」輪番上場,部分食材甚至頭幾天就要開始準備,但這對於一個吃貨來說,這些都不是事。說幹就幹,回到家,開始著手準備。

湯是土鍋子的靈魂,可用豬排骨或筒子骨小火慢熬才能醇厚清香不油膩,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將新鮮排骨放入砂鍋中架在煤爐上慢慢熬著湯。

馬上提著菜籃,到地裡挖來新鮮的芋頭,摘了飽滿的蠶豆和葉片肥厚的青菜,回到家,洗撿乾淨切好備用。

片泡皮,泡皮是用新鮮豬皮刮洗乾淨後煮熟曬乾,用菜籽油炸得泡掀掀的,再用冷水浸泡,然後片成薄片。

煮黃筍,用來自緬甸的黃竹筍乾泡發放在鍋中煮數小時後,挑選嫩黃筍切成片。

炸酥肉,豬後腿肉切片放入土雞蛋、麵粉、草果面、鹽、蜂蜜水等拌勻,放入油鍋中炸成金黃色。

最為麻煩的應該就是做蛋卷,跑到雞窩和老母雞「借來」幾個土雞蛋,用筷子不停攪打將蛋清蛋黃完全融合直到起泡沫,再把蛋液放到平底鍋裡烤成金黃的蛋卷皮。這還真是個技術活啊!蛋皮薄了會破,厚了又包不住肉,要拿捏得剛剛好才行,還好本人已經過多次的「操練」,還不至於被這個難倒。

蛋皮做好,接下來就是包蛋卷了。把上好的豬脊肉剁成肉末,加上鹽、草果面等調料,均勻攤在蛋皮上薄薄一層,再從外向內輕輕捲起裹緊,上鍋蒸熟,蛋卷總算完成了。

不得不說,做土鍋子完全是一個統籌安排的過程,趁這個空隙,趕緊把芋頭、黃筍、青菜等用豬油炒好備用,一切準備就緒,湯也就熬好了,鍋子到了最重要的工序——上鍋子。用的鍋必須是騰衝本地陶土燒制的土鍋,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鎖住食材的原汁原味和營養,這也是騰衝土鍋子的一大特色,而且土鍋子必須是經過多次使用的,因為使用次數越多、年代越久的鍋子,煮出的鍋子菜愈加味道醇正鮮美。

說到這裡還是科普一下騰衝土鍋子吧!這是一種遍體黝黑,看起來很樸拙的炊具。正圓形的鍋正中間是高於鍋面約三分之一的煙管,煙管口為飯碗粗,內可燒炭火煮食鍋中菜餚,因此被形象的喻為騰衝著名景區「火山熱海」。

據說騰衝土鍋子還挺有來頭的,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相傳,元朝未年朝中派一位大臣到騰衝守關,來到這裡後,發現因為營地的距離太遠,加上天氣寒冷,每天送給將士的餐食都變冷了。為了讓守邊的將士吃上一口熱湯熱飯,這位大臣讓當地的陶匠燒制了一種土鍋,然後將食物成品送到關上,這樣將士們就可以邊煮邊吃,既熱乎又方便。漸漸地,這種烹煮食物的方法從軍營流傳到民間,就成了現在的騰衝土鍋子。

三百多年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沿玉璧古驛道來到騰衝縣滿金邑,看到那裡有許多人家在做土鍋子。他記述道:「有廬舍當坡塍間,曰土鍋村,村皆燒土為鍋者。」 如今,燒制土鍋子的技藝依然流傳。

上鍋子其實就是把準備好的食材一層一層放入鍋中,最底層放的是煮好的青菜、芋頭、紅蘿蔔,再依次放入黃筍、酥肉、泡皮,最後加上切成稜形的蛋卷和碧綠的蠶豆米點綴。這樣上出來的鍋子,黃黃綠綠的甚是好看,讓人看起來就非常有食慾。

澆上湯,微火慢煮兩三個小時,等底菜的本味漸漸融入湯汁,空氣裡都是醇香氣息的時候,鍋子就可以食用了。

一碗好的蘸水,能為土鍋子增色不少,等待煮鍋子的時間裡也別閒著,用自己家釀的醋(亦可用樹番茄)調製一大碗酸爽可口的蘸水,再做上一個乾菜和一個涼菜搭配,堪稱完美,現在只需要靜靜的等待土鍋子上桌了。

對於講究和重感情的騰衝人來說,吃土鍋子的意義並不僅僅是一飽口福,它更是騰衝人過年、清明、立冬等時節必不可少的一種儀式,是騰衝人的一種感情寄託。在我看來,親手做上一鍋土鍋子,和家人朋友圍坐一起熱氣騰騰的吃著,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此刻,你會覺得土鍋子的另一美稱「大團圓」尤為貼切。

文:紫玉

圖:鍾保浩 蔣勇

相關焦點

  • 【保山美食】騰衝鍋子,家的味道
    「腳手」,是純正的家的味道;從騰衝人吃鍋子的傳統來看,清明、立冬兩祭承載的是對先人思念,過年、親友相聚圍著熱騰騰的鍋子,世間所有煩擾都不用去想,那一刻,只享受家的溫暖;而且吃鍋子不限人數、地點,三五個人可以圍一鍋,人多了,添幾雙筷子幾個碗即可,上山祭拜、家裡小聚、餐館請客都覺得大方得體,拿得出手。
  • 這個冬天,你應該嘗一嘗騰衝特有的火鍋——土鍋子
    在這個冬天,就和大家說一說騰衝式火鍋——土鍋子。土鍋子的由來戍邊大將發明的騰衝土火鍋。在極邊第一城「騰衝」,風味與造型都很獨特的土鍋子,是騰衝的一道名菜。騰衝土鍋子,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為了讓守邊的將士吃上一口熱湯熱飯,這位將領讓當地的陶匠燒制了一種土鍋,然後將食物成品送到關上。這樣將士們就可以邊煮邊吃,既熱乎又方便。漸漸地,這種烹煮食物的方法從軍營流傳到民間,就成了現在的騰衝土鍋子。土鍋子的「土鍋」舌尖上的火山熱海。
  • 東來順:百年傳承 一菜成席
    要說涮羊肉哪家不羶不腥味道鮮美,那一定是東來順了。這上百年的金字招牌,保存在舌尖上的美味,是一代又一代的廚師們用匠人精神流傳下來的。關於東來順的故事,要從1903年,丁德山在王府井東安市場擺粥攤開始:  一百多年前,丁德山白手起家創辦了「東來順」。「東來順」歷經風風雨雨,從一個粥攤發展成為京城知名清真飯莊。1955年「東來順」實現了公私合營,品牌得以生存發展。
  • 保山味道 ▏保山45道味,道道惹人醉
    姚關火腿香味獨特、色澤美觀、風格別具,食用時可煎、炒、煮、燉都可,香味濃鬱、引人入勝。是饋贈親友和來客進餐的佳品。暢銷於全省內外和緬甸,深受歡迎。  我沒看錯吧?究竟是稀豆粉,還是米線,小編你確定這是一個菜,而不是兩個菜?  是的,吃貨,你絕對沒有看錯,這就是一個菜——稀豆粉米線。  做法簡單,但味道絕對是一絕!!!
  • 舌尖上的故鄉-浸菜的味道,有浸菜能多吃幾碗飯
    春節招待客人時,常常有客人說,給我來一盤浸菜,為什麼呢?因為浸菜讓人要多吃幾碗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農村學生,都有這樣這樣的經歷,上初中後都要到學校寄宿,他們除了帶米以外,還要自己帶菜,以備一星期食用。帶的什麼菜呢?就是浸菜。
  • 土鍋子:騰衝田園拼就的美味圖畫
    把上好的豬脊肉剁成肉末,加上鹽、草果面等調料,均勻攤在蛋皮上薄薄一層,再從外向內輕輕捲起裹緊,上鍋蒸熟,蛋卷總算完成了。 不得不說,做土鍋子完全是一個統籌安排的過程,趁這個空隙,趕緊把芋頭、黃筍、青菜等用豬油炒好備用,一切準備就緒,湯也就熬好了,鍋子到了最重要的工序——上鍋子。
  • 喜歡騰衝土鍋子——一種海納百川的飲食文化
    土鍋子,騰衝名菜,火鍋變種,兩者類似卻有不小差異。以前,土鍋子多在春秋兩季掃墓祭祖時在野外食用,現在不受時間季節地點限制,成為日常宴客用餐。每逢節慶和貴客來訪,土鍋子便是宴席上的一道招牌菜,吃鍋子菜成了騰衝人家的傳統。
  • 在稻田裡製作騰衝土鍋子:圍爐相聚,拾起記憶中的溫暖
    在雲南極邊第一城「騰衝」,清明時節祭祖,人們總會準備鍋子菜,用這味蕾上的眷戀,緬懷過去、珍惜當下。清明假期,瑪御谷溫泉小鎮邀請小鎮居民一起在稻田舞臺製作土鍋子,寄託思念,拾起記憶裡親情的溫暖。土鍋子逐漸升騰的熱氣映襯著人們對親人的思念,也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情態度。作為一種當地火鍋,騰衝土鍋子使用城郊滿邑村或者碗窯村燒制的土陶鍋,講究慢火慢煮,因而菜品鮮甜醇和。
  • 【保山美食】騰衝美食推薦(第一集)
    土鍋子  騰衝的名菜之一,使用當地土法燒制的土陶火鍋,講究慢火熬煮,湯底為土雞和鮮排骨熬成的高湯,底菜豐富,以青菜為主,配以芋頭、山藥、白蘿蔔、胡蘿蔔、油炸臭豆腐、黃筍、黃條、酥肉、泡皮、蛋卷等十幾種原料,在鍋子裡一層層均勻鋪開,最上層點綴一圈蛋卷。
  • 雲南保山特色小吃「下村豆粉」,清香爽滑,你吃過嗎?
    「保山的豆粉筋骨又好又糯劃的又細,辣子、大蒜、花椒、漂油佐料樣樣齊,那股味道老遠聞著口水就滴,吃飽了回家打個嗝、喘口氣還透出滿口的香氣。」這是一首流傳在保山,誇讚當地名特小吃豆粉的民謠。從這首民謠中,你可以充分感受到保山人對本地出產的豆粉情有獨鍾。其實,一說起保山的豆粉,不僅本地人非常偏愛,外地人來到保山後品嘗到這個特色小吃後也是讚不絕口。
  • 雲南保山26種美食雄霸天下!
    保山美食以騰衝為代表,在雲南獨樹一幟,具有油而不膩、酸辣有度、香而爽口的特點。最著名的特色菜有大救駕、餌絲餌塊、大薄片等,鍋子也是風味代表。騰衝菜略鹹,口味清淡的朋友可提醒廚師少放鹽。如果對保山美食背後的故事感興趣,不妨看看保山電視臺製作的《舌尖上的保山》,從中你不僅可以了解保山的飲食文化,更能感受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人們的那份淳樸。1.
  • 宴遇保山 | 生活在別處,最難忘的滋味永遠在家鄉.
    生活在滇西小城保山的人們一直懂得自然的饋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亙古不變。家鄉味往往就地取材,最親和、最能體現當地特色,也最令人回味。家鄉味濃縮一地風土人情,成為別致的地方民俗符號,體現著當地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它包含了兒時的記憶,對故鄉的思念,對味道的堅守,對技藝的傳承,還有順應時代的活力。
  • 舌尖上的黃梅味道,舌尖上的鄉愁
    明清時期是朝廷貢品。數百年來,上至川峽,下至淞滬,過往客商無不泊船求購。黃梅野鴨炒酸菜。將野鴨洗淨剁塊,水中燙一下撈起,瀝乾。以上來自黃梅有名的土菜八大碗 黃梅縣唯一的國家級神話作家周濯街在八大碗面前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走遍天下娘好,吃盡百味鹽妙;若問烹飪佳餚,黃梅土菜最奧!
  • 盤點雲南保山那些讓你難忘的美食
    保山市,古稱永昌,為雲南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是雲南省主要的僑鄉。我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保山人,在上大學以前,我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市裡的地轄區,當大人們在談論近鄉情怯時,總是一臉困惑。
  • 雲南保山特色美食「火燒肉」,是保山人念念不忘的家鄉美味!
    保山民間喜歡吃火燒肉。無論是清明掃墓、端午過節,還是家裡待客,人們都要吃火燒肉。逢年過節,殺好豬後,抬到平坦的地方,開始用火燒。用茅草對著豬燒毛。不間歇地持續燒一兩個鐘頭。燒熟後,豬全身是黑漆漆的,然後用水衝洗,直到把整個豬身洗得透黃泛亮。火燒肉,使用最新鮮的豬肉簡單過火灼燒而成,半生半熟、生猛鮮嫩,這種原始而粗獷的食物,正像保山人豪爽而不拘小節的性格一樣。
  • 吃遍保山八大美食,看看哪個才是你的心頭愛?
    雲南保山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 少數民族眾多的城市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道不容錯過的保山美食 一起來看看吧~
  • 滿漢全席的108道菜 ,帶你認識滿漢全席!
    ◇火烤羊肉串  【製作及食用過程】  1.羊後腿肉切成長方片,取十根銀釺,一根穿七塊羊肉。  2.醬油內加調料拌勻  3.把羊肉平排加在微火上烤,隨烤隨將醬油刷在肉上,並撒上椒鹽,3分鐘後,帶內呈醬紅色,用同樣的方法烤背面,兩面刷上麻油即成。  特點:色澤醬紅,肉質鮮嫩,味麻辣而香。
  • 精緻杭幫菜 領略舌尖上的中國味道
    杭州網訊 說起對杭州的印象,除了享譽盛名的西湖勝景,更有舌尖上的美味——杭幫菜,挑動大家的味蕾。東坡肉、西湖醋魚、蟹釀橙、龍井蝦仁、宋嫂魚羹、杭州醬鴨……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中浙菜的主要流派,杭幫菜以清淡、平和的特質虜獲了八方食客。今年5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在北京舉行。5月15日至22日,杭州將同步舉辦「知味杭州」亞洲美食節。
  • 舌尖上的保山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保山(別稱:蘭城)是雲南省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部,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傣泰民族的發祥地、中國著名的僑鄉。保山美食,與保山文化一脈相承。永昌大地豐足富饒的物產資源與哀牢文化、騰越文化、古道文化的相互交融,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保山飲食文化保山人清晨起來的第一口早餐中就有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