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珠江投資1/4世紀•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活動...

2020-12-25 每日經濟新聞

一家是將「上善若水」踐行為企業文化內核的中國重要的綜合社會服務商,信奉的是「上善若水」的哲學思想;一家是通過「守拙」的核心理念意圖影響世界的文化內容提供商,崇尚的是「安於愚拙,不學巧偽,不爭名利。」不謀而合的價值體系,讓珠江投資與拙見一拍即合,於2017年11月23日攜手推出了此次「珠江投資1/4世紀·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主題演講活動。

本場主題演講活動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無論是主持人的串場、提問,嘉賓的演講還是嘉賓與學生代表們的互動,「上善若水」的精神內核被一次次以多種角度得到解讀,那種臨水登山的感覺,讓觀眾直呼過癮。

拙見總策劃、出品人田延友先生擔任本次活動的主持人。他在開場白中剖明:無論是珠江投資或是拙見,雙方都希望能以文化盛會形式,匯集前沿思想、激發創造力與影響力,向世界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敬意,通過嘉賓們的多元視角,闡述「上善若水」的精神,與世界、與未來相連結,沉澱出豐富的文化積澱。

水無常形,但它始終朝向一個方向。荀子把水的這個特點概括為「雖萬折而必東」。矢志不渝,是水的智慧,也是水授予人的經驗之談。

【百川歸海,萬折必東】

在活動上,嘉賓袁嶽先生演講《怎麼做一個有未來感的青年》,其核心主旨就是鼓勵青年同學們要像水一樣有著矢志不渝的方向性。

袁嶽博士是零點有數董事長,創業管理服務機構飛馬旅聯合創始人,零點青年公益創業發展中心理事長,曾主持《頭腦風暴》節目。以時間長河來度量,他個人思想的起點,是7歲時的一個初心——那時他就為自己訂下了人生的三個目標:成為世界級的大作家;環遊世界;做一名領袖。

「把所有的資源精力都放到那條線上持續不斷去做,以我們自己有限的能力,我們的精力、時間、我們的財富和我們所有的這些資源,一定會做出一些東西來。」

至於如何有效地把握成功的方向,袁嶽先生建議:整合、跨界、互通、互聯越多,方向感越強;反之,過於單純地做一件事,卻容易失去方向感。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忘初心。

珠江投資也有一個初心:肩擔社會責任,綜合解決社會問題。自1993年成立至今,珠江投資的業務已從住宅覆蓋至商業、產業、教育、醫療、酒店等多個領域,成為重要的中國綜合社會服務商。珠江投資還攜手珠江人壽、珠江投管,以堅穩前行的三駕馬車全方位惠及國計民生。

時代更迭向前,而源起珠江,邁向全國的珠江投資初心未變,方向亦無所改。近25年綜合發展,百川終歸於海,奔湧向前。

【水隨形而方圓】

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美國白宮學者、亞洲協會21世紀青年領袖黃徵宇先生用英文flow(流水)開始了他的演講。flow的另一層定義,是「全神貫注」。

水有什麼形狀?沒有,水的形狀取決於容器的形狀。不要指望世界會為你有絲毫的妥協,你要做的就是像水一樣隨形而化,去適應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這就是水的另一種智慧——隨形而方圓。

那麼如何去適應呢?黃先生以國際化、未來化的視點,給出了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要在真實、複雜、迅速多變的資訊時代生存,更加成功,就是要有一個全方位的系統性的思維。「花時間學那些跟專業沒關係,對於以後專業要做的事情沒有直接用途的事情。通過系統性地學習,整合出系統性的思維,架構出自己整個的世界觀。」

第二個建議是,擁抱非理智的部分。「要了解五湖四海不同人的觀點,更重要的是了解他們的思想和情緒的來源。一個成功的人必須要有了解別人的能力」

第三個建議是,修身。「如今,人類進入歷史上最和平、最安全的時代,死亡率是歷史上最低的,教育普及率是歷史上最高的。但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這麼焦慮?這麼多人迷茫。我們要多花些時間學習哲學、國學,最重要的是每天花點時間想想我是誰,我想成為誰,我人生的價值、意義是什麼?」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水是不可或缺的意象。修身習性,無出其右。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當袁嶽先生、黃徵宇先生和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的馬雨晴,北京大學2017級碩士生尚俊穎共同登上舞臺,對「上善若水」進行思辨時,本次活動迎來了又一精彩時刻。

袁嶽先生將「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哲學思想轉換了一個角度,他提醒在場的聽眾們,真正的不爭是無畏。

當馬雨晴同學代表年輕人說出他們在面臨抉擇時的困惑時,黃徵宇先生借用了珠江投資的企業理念給出答案:匯聚力量,創新價值。

尚俊穎同學在分享自己做公益的內心感受時,又將「上善若水」的哲學思想引入到一個新的思考維度。

「……我發現這個社會還有那麼多我們不了解的人群和社會問題,還有那麼多我們不曾設想過的公益人和多彩的人生、豐富的可能性。現在公益對我們而言可能是對面的一個LOGO,未來我們老的時候都需要有社會組織或者公益組織幫助我們,那時的公益可能會變成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不可或缺的水或空氣。正是我的初心和我想的未來指引了我現在做的事情。」

一個高尚的人或者一家偉大的企業不會把它創造的價值完全用成本和收益進行核算,更多考慮的,是身處社會的襟懷與擔當。

在珠江投資發展的歷程中,「上善若水」,既是以持恆之心綜合發展,參與到城市的生長之中;也是以厚德載物,潤物無聲,與相關公益組織通力合作,持續地在扶貧救助、抗震救災、助學捐款、助醫捐款、文化事業捐款方面施予愛心。與萬物不爭,以善行天下。

一場大型主題演講活動要想取得成功,主持人的功力與策划水平同樣重要。作為拙見總策劃,田延友先生睿智、幽默的主持功夫是整個活動流程行雲流水般順暢的重要保證。在這個舞臺上,沒有例行公事的領導致辭,沒有熱血沸騰的心靈雞湯,沒有煽情的感動一刻。12月30日,「珠江投資1/4世紀·上善若水-大趨勢」水立方跨年演講,這場文化聯姻即將迎來絢麗的綻放。

相關焦點

  • 肯尼斯·雷克思羅斯與老子的「上善若水」
    可以說雷克思羅斯理解了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的含義,懂得「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道理。他提倡水的居下、柔弱、謙遜的品德。  老子喜歡把「道」比作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在老子看來,水最顯著的特點是滋養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總是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 上善若水的哲學含義
    上善若水這個成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我們通俗解釋為:最高境界的人的言行品性和水一樣。那麼,水,又是什麼品行呢?《道德經》說水,其實是將道比作了水,水的某些特徵和「道」勉強有一些相似性,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道」上面去的。我們若是站在「水」的這個層次來看待「上善若水」,自然會被拘限許多視野,若是站在水所代表的本質事物——道,由這個高度層次來看到這個詞語,那就是另一番更廣闊的景色了。
  • 一直聽說的「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成語「上善若水」歪解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追求的也是「上善若水」,但不是「上善若水」的實際內涵和境界,給人的感覺是巧妙地使用了這個詞只它的字面意義,也就是把這個字面意思重新理解,就是有些事要想得到好處,若是與水關聯,和水沾上那就最好了,也就是如果什麼事情若是和「水」沾上,那就更好,可以獲得名利,不信就請看。
  • 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在網上玩也要上善若水嗎?
    有人問大宋:上善若水,這四個字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意思?在網際網路上要不要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是老子的話,是智者的話,是聖人的話。上善若水,當你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你可以理解為:最高的善,就是自己的母親,她像水一樣,溫柔、和順,大度、美好,永遠溫暖你、照顧你、關愛你。當你是一個渴望愛情的青年時,你可以理解為:最愛我的人,就像水一樣,溫柔、體貼,永遠順從我的心意。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上善若水」,就是出自《老子》中的一個成語,整句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而「上善若水」中的「水」,則是比喻那些與世無爭的聖人,這句話其實意思很淺顯,卻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上善若水蘇警院
    這便是蘇警物理意義上的「水」,同樣它也代表著蘇警最美最有詩意的地方之一。作為公安院校學生,筆尖與紙的觸碰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它不僅僅是一個動作,當墨汁通過移動的筆觸在紙上形成一個又一個字和圖案之時,墨汁便從筆管的世界中解放了出來,變成了能夠表達我們心意的靈動精靈,而墨汁也會因此而成為冬日蘇警中最有靈氣的「水」。
  • 「上善若水」什麼意思?其實非常簡單,只是我們想複雜了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上善若水」什麼意思?其實非常簡單,只是我們想複雜了。不知道各位網友對於上善若水是怎麼解讀的呢?有人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善良的行為向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出,這一個形容充滿正能量人的一個成語,雖說這樣理解很符合我們的觀念,但是卻錯誤的理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
  • 上善若水;水有九德,孕育萬物而不爭
    今天我們來講,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上一講是天長地久,這一講老子緊隨其後的說,上善若水,因為有了至高無上的善,有了孕育和滋養萬物的水,所以才天長地久,否則那有我們,這些臭皮囊的前世今生。上善若水想要搞明白第八章的含義,我們首先要清楚,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善和水,那大家就開始笑了,不就是善和水嗎!還要聽你在這裡,人五人六的信口雌黃,哈哈,到底什麼是善?
  • 一直聽說「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以人為善,心中有善念,途中便有天使,從善如流,福報綿長! 周遭的人世,世情冷暖,宛如流水的人生,願你我都能隨緣隨心隨性而活。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要如水般一樣的善良、包容,蘊含做人的大智慧,處事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若水:「上」是最的意思。「上善」是最善的意思。
  • 上善若水,懷善且行善
    上善若水,懷善且行善。動物世界中長尾鳥見到樹蛇後會躲得遠遠的示警,足見它它心懷善心,然而令人感動的是動物世界中難得的善舉,多多鳥發現樹蛇後會整日盤旋上空,守護同類,這小小善舉在人類世界中,怕是讓不少人都望塵莫及。古有《道德經》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話出《易經》中,顧名思義厚德載物是用來比喻當一個人的德行積累到無限大之後,他就可以容納萬事萬物。
  • 老子其實沒說過「上善若水」
    囉嗦了半天,其實我就想告訴大家「上善若水」的「若」,在帛書甲本中是「治」,與「似」同音,是借字,所以甲本是「上善似水」。帛書乙本是「上善如水」;北大漢簡也同樣是「上善如水」,而盡人皆知的通行本是「上善若水」。究竟是哪一個對呢,其實在這裡已經沒有必要咬文嚼字了,「似」、「如」和「若」三個字 在這裡意思完全一樣,既然大家已經習慣了「上善若水」,就這麼讀也無妨。
  • 《道德經》:「上善若水」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繼續聊點《道德經》,聊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又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在《道德經》裡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一句話,就是這句「上善若水」。悟「道」的人的品性跟水很相近,為什麼?老子就接著解釋:水滋養眾生,而又安靜的處在大家都很討厭的低洼的地方,這種品性就接近「道」。老子所說的「道」一點都不玄妙,可以總結為四個字:「利他無我」。
  •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溫溪:「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8章,意思是說:最好的、最上乘的「善」就像是水一樣。很多人把「上善若水」當成是自己的座右銘,可自己真的能做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嗎?
  • 上善若水: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決不淹沒你的優長
    1、做個安靜的人挺好,不喜歡爭搶,信奉是我的跑不掉,不是我的搶不來。一群人喧鬧我負責微笑,不太大喜也不太大悲,世間僅此一次,所以從從容容隨遇而安,不被別人打亂節奏。進能傾聽他人想法,退能思考自己生活。欣賞他人,你很好我也不賴,你有大世界,我有小生活。此地甚好,從容而行。早安,朋友!
  • 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
    我從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經歷中悟出:上善若水,靜待花開,是最美的教育情懷。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有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強調了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巨大作用。
  • 上善若水是誰說的?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善是美好的意思,上善就是最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