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當代書法「醜書」鼻祖?70年後,黃永玉特意強調「不好」

2020-12-18 老隱隱於宅

李叔同在成為「弘一法師」之前,本濁世佳公子、津門大闊少。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一個文青版的王校長。

他年輕那會,作為一年零花錢都有30萬大洋的頂配富二代,那也是詩酒風流的主。彼時的他,既熱衷於曲賦,也耽於聲色,出入狎邪,詭時玩世,儼然遊戲人間的豪奢浪子,完全是「佻達放蕩」的紈絝子弟面目。他是憂國憂民,但同樣也好精舍好美婢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愛國聲色兩不誤。

弘一法師書法

他自15歲開始,就整日流連於戲院,酬酢在妓院,狂嫖爛賭,無所不為。他所追求的女人,諸如朱慧百、李蘋香等等,都是青樓出身。他那時寫的詩,諸如「披髮佯狂走」、「痴魂銷一捻,願化穿花蝶」、「說相思,刻骨雙紅豆」之類,清一色豔詩,妥妥名士作派。他出家前,將物件分贈友人,其中給至交夏丏尊的那堆捲軸,就多是「逛窯子」時的風流債。

少年李叔同

年輕時的李叔同,太像晚明花花公子張岱了。不僅經歷像、生活態度像,其實連為人也像:此正如夏丏尊感嘆的,「李叔同做人的一個特點,是做一樣,像一樣」。

26歲那年,他突然拋下正妻與兩個娃跑到日本,據說也是因為爭風吃醋:上海讀書回來,發現相好名妓楊翠喜已被段芝貴奪走,憤而東渡。

在日期間,他驚世駭俗地畫裸體,請當地女子春山淑子做模特,很快又糾纏一塊,納為繼室。2011年底,中央美院在整理藏品時,發現一幅晚清半裸女油畫像,經鑑定就是李叔同手筆。這大概是中國畫史上最早的裸女油畫,比起劉海粟他們,著人先鞭10多年,真正行業宗師。當年林語堂感嘆,李叔同是他們那個時代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確非獻諛套話。

可以說,37歲之前,李叔同的私生活是很不檢點的。不僅如此,他早年性格也不大好相處,嚴苛到不近人情。歐陽予倩回憶,在東京時李叔同「異常的孤僻」,「律己很嚴,責備人也很嚴」。他說,有一回他遠道拜訪,只因超出預約時間5分鐘,就被拒之門外,既為之憤怒又感莫名其妙。

歐陽予倩.1889-1962,湖南瀏陽人

他似乎生來就是一團矛盾之人。與一般的膏粱子弟不同的是,他不只是懂得花天酒地,從小在讀書方面也是極其自覺和用功的。他晚年說過,自己雖生在巨富之家,可其母畢竟只是「妾」,作為庶子「也就無法與我同父異母的哥哥相比」,自小就承受極大精神壓力,需要在學業上證明。這一點處境與動因,與稍後的胡適很相仿。

這位金枝玉葉、文化全才,正因資質超卓又奮勉不屑,才得以在篆刻、書法、繪畫、音樂、戲劇、翻譯、詩文等諸多領域建樹甚深,甚至大開先河,導夫前路。他的一生,長於津沽、旅居於滬濱、留學於扶桑、從教於江浙、法施於四海,所謂「半世風流半世為僧」,終由風流才子而青史留名。

我們現在知道,「中堂大人」李鴻章,晚年最愛用的兩方私章——「鴻章私印」與「少荃」,其實都為李叔同所刻。那時的李叔同,不過才15歲的少年啊!這也可見他在書法諸才藝上的才情。

天津糧店街60號李叔同故居

正是如此頑主,居然在1918年39歲那年,正值人生最高光時刻,卻突然跑到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讓世人錯愕不已至今。

出家前送給夏丏尊的捲軸

從此,他猶如蛇蛻新生、仿佛生命脫殼,捐棄故技,斬絕塵緣,只是一衫一缽一帕,潛心專修律宗,巋然一代高僧。他在出家前,有兩房妻子、三個兒子。如今有很多人批評他是「拋妻棄子的渣男」,不免過甚其辭。其實,從現有資料看,他離家前將後事都安排穩妥了,並非不管不顧:李家不缺錢,託付的朋友也盡心盡職,妻兒全部順遂安樂度過了一生。

晚年的他,與侄兒李聖章閒談,只抱歉一件事情,「出家前沒同你三嬸母商量,很對不起她」。日本夫人春山淑子,則在他張羅下,回到了日本。在杭州西湖邊最後一面,李叔同安慰她,「你有技術,不會失業」,掉頭不顧消失在西湖煙波浩渺間。日前,有著名文化人蔡志忠自稱「開悟」,且在少林寺大張旗鼓「出家」,看情形不過就是做戲,李叔同就非這等「票友」。他是動真格的。

圖\春山淑子返日從事醫護工作,1996年以106歲去世.與李叔同所生女春山油子,今年7月去世,享年102歲

依佛門戒律,出家人得告別一切鬘華塗香、所有鼓樂眾伎之事。嚴格地講,僧人是不玩書法的。也因此,從「李叔同」過渡到「弘一法師」後,過去種種才藝,他也準備一概摒棄,從此沒畫過畫、沒彈過琴,甚至也不再作詩。「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索性從「空談」徹底遁入「空門」了。

近期鬧哄哄的「蔡志忠出家」

只是,很詭異很特殊的是,弘一大師唯獨於書法一道,並未徹底忘情放下,自稱「諸藝俱疏,惟書法不火不俗」。

而且,步入佛門後的他,反倒更加用心在書法上,留下遺墨難以盡數。@隠書廬朱老師前幾日就專門講過一件趣事:

他年少時,在老家上虞鄉下,結識一位農家老者。那老人不過一平民,可當年竟見過弘一大師,且自稱從其手中免費得到過書法。這是可信的。那時的弘一大師,隨順世緣,了無迎距,幾乎日日寫字,也必定有求必應,最樂於寫書法送於周邊人乃至民眾,炯然自如以為結緣。

為啥更熱衷書法?這裡頭奧秘倒也昭然若揭:李叔同出家後,是把書法視同佛法,既藉此修身養性,也有意感化三界火宅中的芸芸眾生。佛法不能當人情,但書法可以是。據《弘一法師與書法》一文,他入山前夕,在寫完最後一幅書作《薑母強太夫人墓誌》後,也曾斷筆兩截決意永棄。後經居士範古農提醒,他才恢復對書法的熱愛。只是,從此不再稱「書法」,而以「寫字」名之,目的也只是送人結緣。

左二為李叔同幼子李端

他之於書法,也著實筆耕不息至死不休,並無心插柳地成就書法史上別具一格的「弘一體」。於是,一代高僧,也成民國史上最傳奇的「書法大師」。有名書家就說,「我的書房不掛任何人的字,哪怕是天下第一、二、三行書,也懶得去掛,但我很樂意掛弘一法師的字」。就連最厭惡「士大夫作派」的魯迅,居然都儼然迷弟,在1931年還專門「乞」得弘一法師一幅字,上書「戒定慧」三字,現尚存北京魯迅博物館。

魯迅與李朋友圈高度重疊

可以說,書法對於弘一大師而言,幾可等同於漫漫修行路上中的念珠,方寸尺幅之上,冰炭並置、歡苦雜陳、悲欣交集,藝道合一。他在意書法,可早就不是要「寫好」那般低級,亦或純「技術」那麼無聊。他是要自渡渡人,不是藉此標榜。

送予魯迅字

他說,「人以字傳,是一樁可恥的事」,認為人品貴於書品,書法依人而存。他既無意也不屑於當一名「書法家」。其實,歷史上哪個正經人會以當「書法家」為滿足呢?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弘一法師的書法, 在出家前與出家後,幾乎截然兩種樣態,宛如兩種筆墨格調。「李叔同書法」與「弘一體」,脈脈相續又判若兩人。

「李叔同書法」是專業書家的路子,可「弘一體」似完全空諸依傍,自創一格。大概也因此,社會上一直有非議的聲音存在,認為「弘一體」太缺法度,結構歪扭、墨色單一、筆法不見、章法全無,與「大衣哥」朱之文塗抹的沒啥區別,世人如此追捧,無非「捧臭腳」而已。前些日,有「雲岡杯魏碑書法展」某特等獎作品,讓輿論沸騰不下至今,也許在這些朋友看來,「弘一體」也是諸如此類裝神弄鬼的吧。

近日爭議的「雲岡杯魏碑書法展」特等獎

甚至,知乎上還有議論說,這種字「與3歲小孩塗鴉差不多」,如同「鬼見愁的鬼畫符」,是沒啥功底的「名人字」,委實開了當代書壇「醜書」之先河云云。連一代"鬼才"黃永玉都說過,他10來歲時,即浪跡天涯,某日在附近寺廟瞎混,巧遇鼎鼎大名的弘一大師,入書房見到人家的字,曾當面批評其字「不好,行筆沒有力」。事過70年,他還不忘反覆斯言,取瑟而歌之意溢於言表。

老頑童黃永玉

說弘一體沒有功底娃娃字,當然是很荒誕、很外行,更是不符事實的貶抑。實際上,在「津門闊少」時期,他就以書法為人矚目,16歲在天津輔仁書院時就博得「李雙行」的美譽。李家不只是豪富之家,也是書香門第,其父李筱樓是1865年的進士。家學淵源,從幼年開始,他就在書法上用過苦功的。如今可見李叔同早年作品,是11歲所書柳公權《玄秘塔碑》扇面、15歲時所寫《八破圖》、16歲贈恩師徐耀廷魏碑體扇面,以及3年後仿蘇軾體所書自作《山茶花》詩等。

圖\「當代畫僧」史國良:弘一大師早期書作,是教科書級的魏碑作品

從這些遺墨看,再參方愛龍《弘一法師年表》可知,李叔同早年學書有兩大特點:一是從學篆起步,從業於「私教」徐耀庭,8歲就開始臨《石鼓文》等;二是與之相連的,也與晚清書壇風潮有干係,他開始就有「重碑輕帖」傾向,直到17歲後追隨津沽名家唐靜巖,才遍學諸體,援帖入碑。夏丏尊回憶錄裡,說見過故友許多習字草本,「各體碑帖他都臨摹」,「寫什麼像什麼」,功底是非常深厚的。

他的臨帖次第,與我們當下多數人「筆從楷入」的刻板認知不同,是直接遵循漢字書體先後源流,「先篆隸後楷行」的,這也是彼時世家子弟練習書法的一個傳統路數。所以,李叔同早期得力於篆刻、碑版最多。他也很勤奮,自稱「居常雞鳴而起,執筆臨池,碑版過眼,便能神似。所窺涉者甚廣,尤致力於《天發神讖》、《張猛龍》及魏齊諸造像,摹寫皆不下百餘通焉」。

譬如,下面這幅寫於1918年前的《臨魏靈藏造像》,特徵就很明顯:出帖入碑,碑底隸面,恢弘剛健,稜角分明,呈清挺瘦硬之態,又有勃勃生氣,不難尋繹出《石鼓文》《嶧山刻石》《張猛龍碑》的痕跡,同時又雜有二王迄至明清帖學筆意的流麗感與書卷氣,透露著股文人之氣、學者之質:

此外,一般書家刻意臨摹的習氣、及功底未達的俗筆,他早期書作也未必沒有,平心而論,無需深諱。只是可明白的是,魏碑體是「弘一體」的母體,乃「弘一體」的法乳所在,嘲笑他沒功底完全信口開河。

而「弘一體」書風的正式確立,還在他看破紅塵出家之後。達到完全的清靜自然、粹美圓融之狀,則在50歲前後。

此時的他,繁華落盡捨棄一切,從公子哥變身雲遊和尚,從風流才子轉為苦行僧人。杖錫所至,隨緣任意,結茅野屋,補衣脫粟,蕭閒枯淡,了非舊觀,所有「資產」不過一傘一帕,完全活成了賈寶玉的現實版。此時的他,案頭再操筆弄墨,更無絲毫名韁利鎖的羈絆,好壞得失早不掛念,水邊樹下稱性揮筆,無非心性流露,或是方便法門罷了。

「弘一體」何以像「嬰兒體」,就是由此心態而來。這種書法,兩大特徵也很明顯:其一,學書與修身不分,刊落鋒穎一味恬靜。他從此只寫佛經與布善道施之語,書法乃成弘揚佛法的工具,技巧內斂,大巧若拙,給人一種既溫煦和暖又不食人間煙火之感。現代以來「和尚字」總多學「弘一體」良有以也;

其二,「弘一體」再沒有一筆逞才使氣。他逐漸跳出北魏桎梏,反借晉書由碑化帖,肉漸減、體漸長、氣漸收、力漸凝,給人一種平淡中和「復歸於嬰兒」之狀,既是「書法」又超越「書法」。這種書風,真是很難評價。更為重要的是,近代大書家中,連林散之都有跡可循,惟「弘一體」不可學也無法學。

中年以後的弘一法師,不再刻意追循所謂的書寫技法,「寫字」純粹在「寫心」,回到了藝術初衷。1923年,他寫給堵申甫先生的信中說,「拙書爾來意在晉書,無復六朝習氣」,是夫子自道蛻變本相。到了後來,他更將此前所寫一概貶為「俗書」,「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顯存改弦更張之意。

什麼是「弘一體」,從佛學術語來說,實堪稱「離相體」,所存是「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的深意。中國書史上,還有一位大書家朱耷,也由「貴公子」剃度,也不棄書藝,可藝術風格與弘一迥然不同。一個平和如水,一個奇怪誇張,大概也可理解為被迫出家的八大山人,終究還牽腸掛肚看不破吧!「八大體」也許比「弘一體」高明,但不如後者純粹。「弘一體」洗盡巧氣、濁氣、怒氣、霸氣,渾若天成人書俱老,道似無情卻有情,真正高古慈悲的佛家氣象。凡書法家,總要有悲鳴之心,要有愛、同情與憐憫心。

我是很偏愛「弘一體」的,趙樸初題字的那本《弘一法師手書嘉言集》,是時時勤拂拭。有人笑他書作幼稚,直如小孩塗鴉,實是領會不到中國書法藏納在橫斜筆墨之中,那種玄微精邃的書道境界吧。

我的住所背後,是一座古剎,雍容千載,古風悠悠。寺門邊,香爐旁,石桌前,佇立一塊石碑,是依據弘一大師當年墨寶摩刻的。

圖\1942年10月圓寂於泉州現模範巷92號溫陵養老院,得舍利子1800餘顆、舍利塊500多塊

夏日時,每回晚飯後散步,總要進去看看,對著滿池龜魚,面碑小坐。這塊碑書,據說也是大師晚年所寫,但與平日所見那種藏鋒斂神、火氣消盡的典型「弘一體」,書風不太相同。氣勢磅礴,骨象錚錚,有晚秋的成熟豐稔,又有深冬的冷峭高潔,似有百折不回之決絕,又兼放火燒山之狠辣,更透著潺潺汩汩的一往深情,屢屢讓我出神。

李叔同現兩個嫡孫女也成了佛教徒

看久了,似乎冥然中也能略懂一代書家兼高僧的弘一大師的某刻心境:古人說「太上忘情」,其實並不是將所有的「情」都忘了,練就「枯木禪」甚至是「活死人」。非常之人,必有深情之處,這種「看破」委實是忘卻那些枝節橫生的無謂,注心在更質樸、更深遠、更遼闊、更博大,或許也是更無名目的「情」與「愛」上吧。他因此不是「書」家,也由此超越書「家」。

每當此際,也總覺得,當年弘一大師圓寂前, 固欣然於己身之悲與喜,可我等迷途眾生終究不斷重複他的驚與慟。我們欣賞他的書法,卻還是沒法洞悉他的悲願。所謂「悲欣交集」,第一個字畢竟還是「悲」,走前仍然是大願無涯悲心無盡。

而百年俯仰中,連他最後寄望的群體,諸如龍某寺高僧們,最終都在喧囂中紛紛塌臺,益證哲人的嘆息永遠有效,而人類的處境恆常可悲吧!

相關焦點

  • 說沈鵬「醜書鼻祖」,是書法外行?範曾:讀書太少,確實是他短板
    一些書法評論文章,早就尊稱他是「當代草書大師」。在圈內,對於沈鵬的人品,向來沒啥異辭,啟功就稱他是「老實人」。的確,沈鵬並不負眾望,輝映先達,引領後進,以藝學、德操為海內宗近30年。可問題的麻煩在於,民間大眾對於沈鵬並不買帳。太多網友認為,沈鵬書法很一般,甚至無數人把他的字歸類到醜書。
  • 弘一大師書法,開當代醜書先河?嘲諷他功底,是沒見他17歲前的字
    弘一大師的書法, 在出家前與出家後,猶如他的人生以此為界限,完全兩種樣態一樣,也幾乎是兩種筆墨格調。也因此,一直有不理解的聲音存在,認為他的書法缺乏法度,歪歪扭扭、東倒西歪,與「大衣哥」朱之文寫的沒啥區別。
  • 這才叫真正的醜書,你不知道什麼叫醜書!一片天成
    遍歷比利時、義大利、瑞士等國,1927年回國,歷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專校長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終生從事藝術創作與藝術教育,培養了一大批畫家。秉林散之先生之說:待三百年後再作定論。我們姑且拋開徐悲鴻先生把西洋畫方法引入中國畫中的成敗得失不論,僅就其書法藝術作一討論。
  • 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價值四百萬元,這是什麼原因
    李叔同是非常有名的書法大家,諸書皆成,以楷書為本,行書草書都有造詣。李叔同的一幅書法作品《放下》拍出四百多萬元的價值,這在書法藝術品裡是非常難得的高價。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李叔同的書法作品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價值呢?
  • 書法教授石開把醜書融入篆書,真的悟出了書法高境界?
    書法家石開什麼是書法的高境界,或者說什麼樣的書法才是好書法,這個問題從古到今根本沒有一個界定,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現實中有一位書法家就認為,他把醜書融入篆書後,悟出了書法的高境界。這位書法家可謂大名鼎鼎,叫石開。筆者想,自從結緣書法,石開一定是懷著強烈的書法夢想去勇攀書法藝術高峰。沒錯,通過很多年的努力打拼,如今,石開已成為書壇名將,曾任福建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中國書法進修學院教授等,身份地位都堪稱光鮮。
  • 醜書?代表中國書法?還最高水準?你自己看!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的獲獎作品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是不是醜書?現在網民對中書協的要求越來越低了,只要不是醜書就行!究竟有多少水平?能不能代表中國書法?夠不夠中國書法的最高水平?因為網民很快發現,這次三年一屆的賽事,號稱代表中國書法最高水準的評選,結果只有區區1148人參加,分享20個獎項和50個入展名額,獲獎比例高達1.742%,獎展比例高達6.098%,成為2017年中國書法大賽獲獎比例最高的評選。網民驚呼原以為中書協只是醜書標配,沒想到連醜書也後繼乏人,成為一大笑話。
  • 顏真卿50歲的書法,達到了「神仙之境」,卻被外行當成「醜書」
    在當代書壇,曾經有過無數次關於「醜書」與「俊書」的爭論,一直到現在,這種爭論也不絕於耳。產生這種爭論的原因是很多沒有書法經歷的人,以自己的審美眼光,來評定一定書法作品的好壞,認為看起來「好看」的字就一定是好書法,看起來「醜」的字,就一定不是好字!
  • 朱之文書法被稱「醜書」,一幅字開價20萬,專家稱是擾亂書法市場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書法大家被世人廣為流傳,王羲之便是其中之一。」千百年來,王羲之的書法被一代代地流傳下來,直至如今的課堂上也還在被老師口耳相傳。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得以流傳千年的一個重要載體,但是到了如今,它不僅是一個載體,他還代表了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一門優秀的書法,我們不僅能看出書寫的人的功底,還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
  • 「醜書」盛行:到底是誰將譁眾取寵的把戲,推上書法藝術的神壇
    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亦不離乎楷正——宋 蔡襄《論書》「醜書」這個詞,即使不是書法圈的人,肯定也聽說過。「醜書」不是指的某一種特定的字體,而是看起來很醜的書法作品。在講究秀美而有法度的唐楷中,顏真卿的字真的「太醜了」,他的楷書太嚴謹公正,而行書《祭侄文稿》筆畫又太強烈,一點都不符合主流審美,這是「醜書」!
  • 從曾翔「吼書」看行為藝術對書法審美的影響
    從曾翔「吼書」看行為藝術對書法審美的影響曾翔從「醜書」到「吼書」,惹得網上爭議一片,叫好的很多,開罵的也不少。單從書法藝術而言,叫好的多指創新求變,所謂「醜書不醜」;開罵的主要責怪其創作形式有違傳統,書體扭七拐八,不成體統。
  • 一位和尚的酒後書法,人稱「天下第一草書」,外行說這是「醜書」
    到唐代,獨特的文化環境和兼收並蓄的大唐特點,使得書法又迎來了一次新的生機,在極大的個性解放當中,草書出現了更為博大的一種發展。唐代的草書已經從「一筆書」的特徵當中擺脫出來,從而走向了塊面的美學意境,其中尤其是以張旭跟懷素為代表。
  • 侯耀華書法欣賞,一字值5萬!網友:寶刀未老,勝過醜書大師!
    我國的書法文化雖然經歷了幾千年,但是發展到今那也是被我們後人很好的傳承了下來,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那也是有很多的書法愛好者,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一位明星書法愛好者!明星書法」,如果只論書法的話估計也不怎麼樣,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只能說你對侯耀華還是不解,當你欣賞了他的書法作品以後,你就會有新的認識。
  • 七旬老漢模仿「瘦金體」走紅,獲贊無數,專家:不是書法!
    不過,隨後卻遭到專家的批評,專家說寫的根本就不是書法。家住河南的張博仁(化名),年近七旬的他,為了打發退休後的生活,在自家小區又謀了一份門衛的差事。用他自己的話說,「當保安,為小區居民服務,發揮一點餘熱罷了。」平時除正常工作外,他還有個很大的愛好,那就是寫字練書法。在歷代諸多書法字體中,他最喜歡宋徽宗的「瘦金體」,一有空就練。
  • 「書·非書:2019國際現代書法藝術節」周六開展
    如是,書,非書。2019年1012上午10點,「書·非書:2019國際現代書法藝術節」(以下簡稱「書·非書」) 將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杭州市南山路218號)啟幕,展覽持續至1024。12下午、晚上至13上午將啟動三場分量極重、大咖雲集的學術研討會。
  • 「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推介首批當代畫家 何家英、黃永玉等榜上有名
    央廣網上海7月16日消息(記者楊靜)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網際網路藝術大會」,開始了「優秀中國藝術大師」的推介活動,首批入列何家英、黃永玉、韓美林等10位中國當代畫家,後續將向公眾推介更多的中國當代畫家。
  • 洛陽紙貴,當代這8名書法家作品很值錢,是貨真價實還是徒有虛名
    吳昌碩書法從1949年之後,被人們公認為是當代,20世紀十大書法家中,除過吳昌碩和康有為去世較早(均為1927年)外,其他八位,如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李叔同,沈伊默等人,都去世較晚當代在世的書法家中,價位比較高的有10人左右,他們雖然比不上于右任,但比起跟于右任同級別的沈伊默,謝無量,李叔同等人,價格已經相當接近。跟舒同,啟功,劉自櫝等公認的書法大家相比,他們的作品價位要遠遠高出這些大家。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
  • 【收藏快報】2021年重點推薦書畫名家——張昕
    陝西省書協/美協會員;《中國藝術大家》藝術顧問/名譽主編/封面封底(人美);《藝術巔峰》名譽顧問(西泠);《精緻經典-中國書畫傳承代表人物》刊錄(中國文聯出版社);《中國藝術大師傳承人物》(中國當代美術出版社)刊錄,並於2020年頒發《最美人民藝術家》證書;《新中國藝術大師選集》刊錄(中國當代美術出版社)。
  • 《風光霽月——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書法傳承展》在天津美術館展出
    為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風光霽月——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書法傳承展》於2020年12月15日在天津美術館四樓8號廳對外展出。
  • 李叔同歌曲背後的故事
    確切地說,《夢見家和母親》傳入日本後,一個叫犬童球溪的日本人給這首歌填寫了新詞《旅愁》,刊載於1907年版的《中等教育唱歌集》,李叔同根據《旅愁》的旋律填寫了《送別》,歌詞也和《旅愁》的意境有關。在曲子上,李叔同接受了犬童球溪的處理——把原曲中每樂句末尾強拍上的切分音刪掉,使旋律顯得乾淨利落,符合中文歌詞的韻味,唱起來朗朗上口。
  • 書法人物 黑鬼
    當代所有從事書法研究、書法實踐者提及臨帖的範本時絕對不會拿醜書為楷模的。翻閱一下書法的發展史和批評史,沒有哪一個朝代哪一個書法大家把「醜書」捧為至寶去宣揚歌頌的,歷數一下古代大家也找不出一位是寫「醜書」傳世的,而當今書壇的悲哀是相當一部分習書者卻是以「醜書」揚名,而且引以為榮的,大有立足書壇的勢頭,實在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