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春
金溪鎮荊源村人
2019年在新疆庫爾勒市創辦"浙裡食光」
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所有進小店的人見了她都會好奇地問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開一家麥餅店?而且都要自己親手製作,這小店的調調太文藝了。」
在祖國的西北角,新疆庫爾勒,香梨的故鄉,她開了一家麥餅店,店名「浙裡食光」,是「這裡時光」諧音,有浙江山裡美食匯集的意思。
緣於熱愛緣於鄉愁緣於傳播家鄉美食的情懷。一口怡脆、唇齒留香,記憶裡母親親手製作的麥餅的味道天涯海角一生相隨,一團面一把梅乾菜五花肉餡包裹一份濃濃的情,食之,噴香噴香,一份満足,寬解鄉愁。
麥餅,緣起農家柴火灶行走於農時田埂山野間,它的誕生骨子裡就不脫俗,甚至是粗糙的,原材料同是小麥麵粉,也同樣精心製作,卻不同於西點麵包蛋糕類食物能登大雅之堂。舊時,人們常常帶著自家麥餅用作田間勞作或行走山嶺時的正餐,口渴了捧幾口山泉水,餓了啃幾口麥餅。民間有「爬爬山嶺,啃啃麥餅,山水冰冰,蚊蟲叮叮。」之諺語口口相傳。雖是一份農家田間的美食,卻讓每個溫州人戀在舌尖,無論身居何處總時不時地牽扯起內心深處一種隱隱的情愫。舌尖總是如此深情,時不時舔拭美食的記憶。每個遠走他鄉的人,對故鄉的眷戀都是從小一頓一頓飯慢慢累加起來的,像長在胃裡的種子,一挨家鄉食物便不可遏制的生長。
她一直在想,如此美好的食物為何就不能給它正身呢。縉雲燒餅、蘭州拉麵、沙縣小吃……行銷天下,而永嘉麥餅卻一直沒人將它作為一張溫州永嘉的名片去推廣。她是一個極其念舊的人,念江南山水草木及人事,麥餅的味道在心頭一直是縈繞。她更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從購買材料到麥餅出爐,全程親力親為,把關好麥餅的味道,她說她要延續這很香很香的味道,讓遠在他鄉的遊子解饞讓他鄉有緣人留唇齒一抹麥香。讓它作為一份精緻的食物登上大雅之堂,給它一間充滿山水田園氣息的屋子,讓這麥香四溢,在田園風裡與每位有緣的食客舌尖相遇,記住麥餅的這個永恆味道,麥香梅乾菜獨有的彌香如同罌粟,淺嘗一口便欲罷不能。
浙裡食光於2019年11月13日開門迎客,店鋪不大,裝修卻別具匠心,溫馨舒適,樸素簡約自然。好友如是說:「說起麥餅,我們溫州人都能津津樂道一番,說起麥餅店,像草原上的牛羊一樣有數不清,可是能把麥餅說得這麼詩意,把麥餅店開的這麼詩意只有她一人。」一樓低調而質感,淺灰的牆面掛著六幅西北的風景照,都是她自己拍攝的,坐椅原木卡包座,一個書架屏風隔斷通向二樓。僅一間二十平米見方的屋子,中間一張鋪著米色臺布的方桌,藏青色荷花桌旗鋪陳,竹籃裡盛放當季水果,紅棗及溫州鴨舌鴨掌、紅薯乾等茶點。靠裡一張鋪了草蓆的榻榻米,上橫一木質几案,几案上擺著古香古樸的茶具,茶罐荷花圖青花布,左手靠牆一排開放式書架,陳列一些書和乾花,稀罕屋裡幾塊天然奇石,石質雖粗,卻形態各異,凹槽裡隨意栽種多肉,粗曠拙樸智愚,這形態怪異的石頭也是她外出拍照隨手撿來的。
竹簾漏過一縷四季的光,光陰斑駁變幻的歲月,唯一不變的是她一懷深深的鄉愁,故土難離,又奈何遠方的追逐,走西北是此一生願一生緣,一轉身,江南便成一生最深的牽念。念萬千山水念故土人事更念植了根的家鄉美食。「能哭能笑能隨性,敢愛敢恨敢追逐」當年義無反顧去到離家五千公裡之外的大西北,只為圓一個年輕的夢想。如今安家十幾載,江南卻成他鄉,心安處是故鄉,開家小店吧!將駐紮在記憶深處的美食變成現實。家鄉多美食,最憶是麥餅,把賣麥餅當成一件事兒認真地去做,是不辜負一懷鄉愁亦是傳播一種家鄉美食文化。
緣於鄉愁記住鄉愁傳播家鄉的傳統美食,是初衷亦是始終。
麥餅鄉愁
一個麥餅入胃
養心
滿足
那是一種漂泊久了的歸屬
那是一種安心的幸福
陣陣麥香裡
流淌著淡淡的鄉愁
浙裡食光
為遊子舌尖上的念想
邂逅一場久別重逢
鄉愁
就此安放
浙裡食光
更為他鄉有緣人
添唇齒一抹淡香
來源/中國永嘉微信公眾號
編輯/謝霖栩
責編/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