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甌北街道塘頭東大街的老師母麥餅(塘頭總店)裡,老闆娘呂小平每天忙碌得運營著自己的麥餅店,她一邊接電話,一邊確認訂單,制餅的手卻沒有停過。小店外還有很多各地來的食客,就為了看著麥餅從一身白皙變成金裝亮相,再吃一口香氣四溢的老師母麥餅。
「一開始只是做給家人吃,鄰居們很新奇,也來嘗嘗,便一發不可收拾」。22年時間,不起眼的小店,大家走過路過,一試成主顧,客人紛至沓來。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47歲的呂小平是碧蓮大岙人,一直生活在甌北,年輕時候做過急診掛號。「沒編制,工資不高,生活有壓力,跟丈夫商量自己開店做老闆。」1998年,她借債2萬元,在塘頭開起了麥餅店,簡單裝修、買設備、請員工,資金如流水。餅一個個賣出去,錢一份份收回來,看得呂小平心裡踏實起來了,「麥餅也是一條不錯的路」。
聊起了品牌的發展歷程,敏於行而訥於言的呂小平打開了話匣子。2003年,她為自己店裡的麥餅註冊了「老師母麥餅」的圖文商標,關於這個取名,也是有一番講究。在永嘉人的印象裡,老師母的形象就是勤勞賢惠的婦女形象。而麥餅製作者大多是女性的尊重,叫「老師母」也是對麥餅師傅的尊重。另外,圖形商標則是母親端著麥餅的肖像,使人感覺格外親切。「容易記,,又符合產品特色。所以起了這個名字。」呂小平說。
「做就做最好的。」在呂小平眼裡,製作燒餅不僅要考慮麥餅的成色,還要兼顧冷卻後的口感,更要把握麥餅的營養價值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她有著獨特的麥餅視角,不僅專注於麥餅傳統技藝的研究和傳承,而且潛心於傳統制餅工具的改革和創新。傳統的麥餅製作,都是用鍋灶來烤制,速度非常慢,且容易烤焦。後來又流行用麥餅爐、蜂窩煤爐,顧客反映吃碳烤的麥餅也容易上火。經過幾次嘗試,「老師母麥餅」引進了電餅鐺,避免使用明火。
為實現標準化的製作,有利於品牌拓展,呂小平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摸索,改進原料配方,研製出標準化的麥餅配料。短短幾年間,華麗變身為四面八方來客一飽口福的「香餑餑」。「從設備的更新換代,到工藝流程的不斷進步。每次變動,很快就成了大家爭相模仿的『大路貨』,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教會徒弟,餓不死師傅」
在呂小平身上,彰顯了文化與工藝相融相合的現代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經過20餘年的發展,「老師母麥餅」品牌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她不僅將塘頭總店的面積擴充了3倍,還在浦西開出了自營店。「老師母麥餅」還永嘉走到溫州,從溫州走向縉雲、金華、杭州等地,進而走向北京等地,目前在全國各地開設了19家加盟店。
現在在塘頭總店,二姐、侄子都在店裡忙活,還需要4、5個工人。小餅、麥餅夾、薄餅,除了傳統麥餅,「老師母」還創新推出了新品小吃,其中以小餅最受歡迎,銷量佔到6成左右。
「別看現在小餅這麼暢銷,當初可是調試了整整一年時間才被市場所認可。」呂小平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縉雲燒餅的燒餅桶,而是從廚房用品中選設備,最終選擇了烤箱。接下來便是口味調整,沒有相關溫度、時間數據,就只能慢慢試,不知浪費了多少材料。
但隨著永嘉麥餅聲名鵲起,不僅錢好賺了,不少人的看法也變了,麥餅老師成了一項體面的職業,越來越多人願意學習這一技藝。2007年開始,老師母便開始舉辦麥餅培訓班,從制餡、調製面坯、成型到實際動手操作,均進行詳細地講解。呂小平直言,「有很多學員都說通過學習受益匪淺,還有的學員說要再到我這裡深造一番」。傾囊相授之後,老師母還會幫助「問診」選址問題,幫助學員將麥餅店開到了麗水、金華、縉雲等全省各地。「就在上個月,松陽的司阿姨還在詢問自己店鋪擴張的問題。」
對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問題,呂小平是這樣考慮的。永嘉麥餅目前的市場主要在永嘉,然後輻射鹿城、龍灣。「只有整個市場的蛋糕做大了,才能分到更多。」另外,她對於競爭擁有相當大的自行,「有比較,才能互相學習,更進一步。」
根植於「基因」的網絡銷售
現今時代,食物淘汰的速度就如時裝換樣,更新非常的快,但是,老師母麥餅卻一直是長留在人們的嘴邊。那不是老師母具有多麼潮流化的元素,也不是它的宣傳有多麼到位,而是老師母不斷創新、精研打造出來的。
在積累了良好的市場口碑後,老師母應客戶要求開始接受私人訂製麥餅:30元的純五花肉餅、40幾寸的「麥式」月餅、宴會上代替蛋糕的糕點、素食主義者的齋點……來店定製麥餅的人便越來越多,更有顧客提著材料要求店裡幫忙加工。
除了定製,老師母麥餅還「搭」順風車到了全市各地的麵店,或是成了溫州會展中心動漫節山的快餐,或是各大酒店的道自助餐菜品。在各大平臺上,客戶可以更加便捷地訂購到老師母麥餅,餓了嗎、美團、淘寶等電商交易火爆的同時,微商代購也在悄然興起。另外,通過電話訂購,快遞發貨的訂單也不在少數。而且目前有不少商家向「老師母麥餅」遞出合作的橄欖枝,而呂小平本人也在考慮下一步的品牌營銷戰略。
「很多外地的加盟店,為了迎合市場,將永嘉麥餅改的面目全非,再加上品質上難以把關,我們一直在考慮與之脫鉤,重新布局。」呂小平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以區域核心店為基地,以雲上銷售擴張步步為贏,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區域只有一家核心店,支撐O2O模式,把家鄉的美味通過品牌包裝的形式發揚光大。
其實,老師母一直擁有網絡基因,早在2008年就開啟了淘寶生涯,沒有專門的人才經營,當時只作為麥餅展示的窗口。隨著侄子小金的加盟,老師母的淘寶店和拼多多店正在構架當中,本月底將恢復運營。
來源/中國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