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餘秋雨喜馬拉雅開文化必修課:不再寫書,講好這門課

2020-12-17 澎湃新聞
餘秋雨。  視覺中國 圖

去年年底,文化史家、作家餘秋雨的新書《泥步修行》出版,當時他說這是他的封筆之作,以後不會再寫了。但封筆之後的餘秋雨依然很忙碌,最近他在喜馬拉雅APP上推出了一檔「中國文化必修課」的節目,計劃用近一年時間為廣大網友普及中國文化史。借節目推出的機會,澎湃新聞對餘秋雨進行了專訪,與他聊了聊他對於這檔節目的構想、他封筆後的工作和生活。

我想講的是能和世界形成比較的中國文化史

澎湃新聞

:你這次在喜馬拉雅上的課程叫「中國文化日課」,是以什麼樣的結構和脈絡來講?

餘秋雨:

這個脈絡比較大,因為中國文化的題目比較大。第一單元肯定要講什麼是文化,然後才能搞清楚中國文化是怎麼回事。

第二個單元就是中國文化的世界身份,這個也很重要。理由是我十幾年來老在世界各地講中國文化,外國人關注的是值得他們注意的中國文化,那也就是中國文化的世界身份了,不能老在講一些文化細節,就是那些過去不知道現在不知道將來也沒興趣的,這都不是我們關注的。所以我講中國文化的世界身份,其實是講一個簡單的中國文化史。但我有要求,我講的是值得世界關心也有可能和世界形成對比的中國文化史。

第三個就是牽涉到我對中國文化本性的理解,我始終很同意榮格講的那句話,一切文化最終都沉澱為人格,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是一個國家人的集體人格。所以什麼叫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就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這部分我會講得深一點,中國文化的人格結構就是君子之道為主體,這是儒家,再加上佛家的人格是覺者,道家是真人。這三種人格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人格結構,但毫無疑問,君子人格是核心。我經常講說有一些跨國婚姻最後離婚,這個文化差異歸根到底是人格結構的差異,而不是你背得出幾句唐詩,我背不出幾首宋詞(的差異)。

第四個要講的是中國文脈。現在大家也在講中國文化,但是脈在何處,不清楚。就像一個人一樣,只有不斷地瘦身,才能讓筋骨出來,成為一個健美的人。文化也是一樣,現在我們好像有一個趨勢就是只要有營養就往裡邊吃,吃得很胖,那就不健康了,所以我就覺得要找到它精瘦精瘦的脈絡。

中國文脈講完之後還要講一下中國美學,中國美學跟歐洲美學很不一樣,按照我的說法是從虛擬美學到實體美學。德國美學嚴格來講是虛擬美學,討論什麼是美,什麼是美的理念。但中國不一樣,只講實體美學,書法怎麼回事,崑曲怎麼回事。中國美學你如果要用歐洲的標準來說就不對了,所以黑格爾一點都看不懂中國的審美文化。

在講完之後了結性地會講一點中國文化的缺憾,和世界其他文化比,缺憾是什麼。所以一共就是中國文化的世界身份、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以及中國文化的缺陷這麼幾部分。我希望非常繁忙的年輕人可以聽一些比較簡明的話語來了解中國文化。否則的話,這麼龐大的一個文化體,那太多太多了,多少年都搞不完的。講課的時間是在一年之內,每天講,一年之內完成。一年之內能把這些講完也是很大的輸出過程。但我有個好處,我親身走遍了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全部重要的古蹟,文化學者裡面我是唯一的。

另一個呢,我寫了20多本書,我相信一年之內我能講好這門課。但是我也不希望它成為爆紅的課,因為大家在那麼繁忙的情況下,在那麼追求歡樂的時代,也不太願意聽一些比較嚴肅的課。我也希望是百花齊放中的其中一朵,愛聽的人來聽聽,不願意的也無所謂。

書寫得夠多了,不再寫不是開玩笑

澎湃新聞:

你講中國文脈是按照時間脈絡來講嗎?

餘秋雨:

我是講宏觀的。文脈就是從甲骨文、詩經開始,一直到近現代。講到文脈,現在講的人有個特點,就是非常喜歡講那些瑣碎的細部,但這其實是很容易的,你查點資料就可以。但難的是在一個細部中有一個宏觀的概括,現在的人要的就是這個宏觀的概括,否則的話怎麼辦呢?我家鄉是餘姚,光餘姚的文化就可以講四五年,沒完沒了,這當然也是文化,但對當代年輕人來說,缺少一個宏觀視野。而且對於年輕人來說,生命有限,賠不起啊。

澎湃新聞:

所以現在很多人通過唐詩宋詞去了解中國文化,這種進路是不是太細部了?

餘秋雨:

這麼做有兩個缺陷,一個是唐詩那麼多,等級要劃分。很多年前,我在北大講中國文化史的課,講到唐詩的時候,我讓學生們來投票,你喜歡哪幾個唐代詩人。唐代詩人如果在天有靈,他們也會想知道,千年之後,這塊土地上的年輕人會不會還喜歡他們。然後學生們評出前四,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這前四名是全世界公認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集中讀一些最優秀的詩,範圍可以小一點,但我們要找世界上最值得讀的唐詩。這一點是現在很多人都不注意的,好像背得越多越好,這樣我覺得太累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好壞高低不分,你不要以為唐代的詩都是好詩,幾萬首詩,總有領頭的,也有差的。

第二,以前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時候,還沒有世界坐標。為什麼要有世界坐標?因為這是人類的命運共同體,有一些故事我們小範圍聽聽可以,但是在大範圍裡有沒有可能引起別人興趣?這是個大問題。所以這需要世界眼光。

為什麼莎士比亞、巴赫、貝多芬、莫扎特這些人被全世界接受?從某種程度上,他們不僅僅是一個民族的文化了,你不太講莫扎特是哪個國家的了,莫扎特就是莫扎特。我們中國的文化一定要選擇最佳的,用世界的眼光來普及,所以要優中選優,這樣才對得起這麼匆忙的時代,第二個我們已經是世界公民了,我們一定要以宏觀的眼光。所以按照這兩個標準,我們如果一下子就掉到唐詩的泥潭裡的話,可能太匆忙了。

澎湃新聞:

你剛才講到特別強調世界坐標,指的就是中西比較的視野嗎?

餘秋雨:

是的,這是需要用功的,比較苦,需要很多條件。比如我的知識結構是從西方哲學和美學開始的,我的第一本著作是「文革」的時候我在外文書庫裡編出來的叫《世界戲劇學》,在戲劇學這個領域,現在還是全國唯一的權威教材,那時我才二十多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術資源,我了解世界的學術文化精神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我可以來對比哪些地方中國好,哪些是西方不夠好。

第二個資源是我的實地考察。二十世紀最後幾年,我走遍了很多恐怖主義橫行的地方,這些地區就是他們的古文化的所在。親自到達很難,因為你不能坐飛機,你要一步一步走才能考察。在對西方文化的系統研究和實地考察這兩點上,我有這個自信,是其他同行所不具備的。

澎湃新聞

:去年年底的新書《泥步修行》發布的時候,你說這是最後一本了,是開玩笑還是真的?

餘秋雨:

我不開玩笑,就不寫了。我寫得夠多了,現在北京的人民大學出版社要出餘秋雨作品集,那就是一個小書架了。我還跟出版社商量,做這個書,要不要送個手推車。我那些書放在紙盒子裡,送給朋友,他要搬下去,但搬不下去,太重了。我的意思就是,我的書已經寫得夠多了,一個人不能寫那麼多書。

澎湃新聞

:為什麼不能寫那麼多書?

餘秋雨:

整天寫,整天寫,太累了,我每本書都要有自己的感受,要考察,我現在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力量去做考察了,這是第一。第二呢,現在讀者閱讀的方向改變了。他們更喜歡的是聽。我也算與時俱進,來做這個音頻節目。我不能指望我每本書都讓大家來朗讀,這個做不到的,但是我可以在做這個節目的時候,朗讀我以前寫到過的一些片段。讀一段東西,有個好處,就是除了口語之外,還有書面文章也可以被朗讀的。所以我以後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希望把我寫過的書讀一讀。

澎湃新聞:

那你會希望聽眾聽了音頻節目後回去找你的書來讀嗎?

餘秋雨:

這當然也有可能,但是比例不會太大,時代的節奏太忙了。我太了解時代的變化了,有這個決心,要放下電腦手機,去拿本書出來慢慢看,這個機會是不多的,只能偶爾為之。

平時夫妻兩個愛做家務,愛做飯

澎湃新聞:

那你現在不寫書了,平時主要做什麼呢?忙嗎?

餘秋雨

:我做這個節目,我要花很多時間。做這個我要看以前的書,講稿我要寫出來,否則我隨口講的話,講自己的人生故事,講人世間好玩的事情是可以的,但是你講真實的歷史的話,那你就要靜下來,因為牽涉到一些年代、名詞、判斷,這些都要很準確。

另外還有很多別的事,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帶中國文化史的研究生,我經常到北京去,因為我學生在北京。

還有一個就是寫書法,我的書法現在大家評價挺高,這個承蒙大家抬愛,找我寫書法的地方很多,但我寫書法到現在為止都是純粹免費的,我要麼不寫,寫的話就是贈送。所以寫毛筆字也要花去我很多時間。我在美術館展出過一幅很大的《離騷》,那個寫了幾天幾夜,就是很大的紙攤在房間裡,穿個短褲,赤了膊,寫寫就會寫錯,寫錯就要重寫,所以很花時間,體力太消耗。

我其實挺忙的,所以不能老寫書。現在做這個喜馬拉雅,都是很忙的事情。我還做家務。

澎湃新聞:

你還做家務?

餘秋雨:

那是啊,我跟我太太馬蘭兩個人,我們兩個人從來沒有用過保姆,很開心地每天做家務。做家務不是一種負擔,是快樂,非常能夠增加生活的質感和家人的感情。

澎湃新聞:

所以你平時也做飯?

餘秋雨:

我做得很好啊。之前有個做菜的節目請馬蘭去當嘉賓,節目裡她就說,我的做菜老師是餘秋雨。我們這代人在災難時代都在農村勞動,你不會做飯就很難活得下來,所以我們這代人都會做飯,有的做得好一點,有的差一點,而且都喜歡做飯,喜歡買菜。這是我們這代人由苦難變成歡樂的過程。有一次我有一個同學家裡結婚請客,我提早去了,我嘗了一下就說這幾個菜都要從頭做過,當然不是重新做啦,就是加點味道,那都是我來弄。我的妻子馬蘭要做很多清潔的工作,裝燈泡啊洗刷什麼,她都幹得不亦樂乎。

澎湃新聞:

所以你也很喜歡去逛菜市場嗎?

餘秋雨:

是啊,我到北京去見我的學生,我跟他們說,我們去菜市場買菜去,他們都很驚訝。我那些學生啊,從來沒到過菜場,都是他們太太買的嘛,或者吃食堂,看到我對菜場熟悉到這個程度,他們都很驚訝。說起來你是一個什麼大學者,但其實我做的都是非常具體的活。

澎湃新聞

:最後一個問題,你走過那麼多地方,有哪個地方你是一去再去的?

餘秋雨

:新疆的南疆,我去了很多次。很多大思想家像湯恩比就說過,如果讓我再活一輩子,我一定到塔裡木河邊上過日子,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我以前也寫過,到了新疆的天山、崑崙山才知道,黃山、廬山都只是盆景。你們應該多去去,氣勢如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思維導圖:餘秋雨《中國文化課》
    上次讀餘秋雨的著作,還是近十年前的《千年一嘆》。而這本書,是根據餘秋雨在喜馬拉雅開設的中國文化素養大課《中國文化必修課》整理的。相較於音頻聽課的方式,我還是更願意閱讀,因此入手了一部。餘秋雨是親身穿越過遍布世界的人類重要文化遺址的學者,這場「文化苦旅」給了他丈量中國文化更宏觀的視角和更深入的思考。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用腳步讀完了一部中外文明史」。書中,他在「史跡·悠悠文脈」部分開篇對四大文明古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嘗試著回答了一個問題:「中國進入文明門檻的時間並非能排在世界第一或第二,為什麼能成為唯一未中斷文明?」
  • 餘秋雨:中國文化是奔流不息的大江,不是江邊的枯藤老樹昏鴉
    9月25日下午,上海書城7樓,餘秋雨面前沒有人山人海的讀者。面對攝像機鏡頭,他開始了一堂給學生們的雲上「第一課」。 「我很重視這堂課,期待了很多天。不過,這堂課先不講書,來講一個對青少年來說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文化體量如此之大,大家的學業如此之忙,怎麼用有限的時間把握如此龐大的文化體量?學生們擔憂的,老師和家長們更擔憂。
  • 喜馬拉雅陪你宅家抗疫,《三體》廣播劇、德雲社封箱慶典音頻等會員...
    為了讓大家安心宅家,過一個不無聊的春節,1月28日,喜馬拉雅宣布特別舉措:春節期間,喜馬拉雅App會員與喜馬拉雅兒童版App會員全部免費!      據了解,此次免費領取喜馬拉雅App會員的用戶,即可0元暢聽超11400張會員專享好書好課專輯,其中包括《三體》廣播劇、《慶餘年》《將夜》《鬥破蒼穹》等10000多本精品有聲小說,《郭德綱超清經典相聲集
  • 最低58元可獲喜馬拉雅VIP會員與肯德基WOW會員季卡
    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武曉莉)日前,喜馬拉雅VIP會員宣布與肯德基WOW會員達成合作,兩個品牌的用戶僅需一份會員價格,即可同時享有喜馬拉雅VIP會員季卡與肯德基WOW會員大神卡季卡的所有權益。  據悉,喜馬拉雅已先後與多個視頻和電商平臺實現會員權益共享。
  • 悅讀|文化人餘秋雨|餘啟紅專欄
    說餘秋雨是文化人,應該沒有多少人會反對。他寫了很多篇被稱為文化大散文的文章,出版了很多關於文化研究的書籍,他不僅在國內做了許多文化方面的演講、發表了許多文章,還多次到聯合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和機構發表演說。他曾在北京大學講學,專門講中國文化。
  • 宅在家不無聊:喜馬拉雅有聲書免費聽啦!
    宅在家,幹啥好?湖北人來聽有聲書!黃鶴樓與喜馬拉雅聯手推出「會員免費領,宅在家裡聽好書」,13000+VIP熱門小說有聲書、2500位大咖的口碑好課、1000本嚴選精講好書收錄,即日起就可免費領取喜馬拉雅一個月VIP會員去聆聽這些聲音(僅限湖北地區手機號)。
  • 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上線喜馬拉雅
    本季『國家寶藏』將與九座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攜手作出回答。」《國家寶藏(第三季)》的「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說。 近日,《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在喜馬拉雅上線。《國家寶藏(第三季)》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於2020年12月6日起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其音頻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授權喜馬拉雅獨家播出。
  • 精神食糧與物質食糧都不可辜負:喜馬拉雅VIP會員牽手肯德基WOW會員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黃永進)6月22日,記者獲悉,喜馬拉雅VIP會員宣布與肯德基WOW會員達成合作,兩個品牌的用戶僅需58元即可同時享有喜馬拉雅VIP會員季卡與肯德基WOW會員大神卡季卡的所有權益。目前,喜馬拉雅VIP會員擁有13項權益,包括免費暢聽19000多個專輯,其中含明星大咖節目、優質有聲書、精選好課、喜馬拉雅官方自製「喜馬講書」全球嚴選好書解讀等多種特權,《三體精品廣播劇(全六季)》《餘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郭論》《米小圈三國演義》《平凡的世界》《劉敏濤·古今女子圖鑑》等會員專輯目前在喜馬拉雅廣受用戶歡迎。
  • 餘秋雨的73歲:不是重出江湖,而是從遠方歸來
    從學者到旅行者2000年左右,有個段子在文人圈子裡流傳甚廣:據說在一次「掃黃行動」中,警方從某女子的手袋裡查出了三件物品:口紅、保險套和《文化苦旅》。類似的攻訐餘秋雨聽到過不止一次,但也從側面證明了他的書賣得有多好。
  • 喜馬拉雅VIP會員與肯德基WOW會員達成合作:聽優質好書,享吮指美味
    此前,喜馬拉雅已先後與優酷、騰訊視頻、美團、京東、財新、芒果TV、愛奇藝等品牌實現會員權益共享。喜馬拉雅VIP會員與肯德基WOW會員達成合作後,將攜手為年輕用戶打通線上線下體驗,拓展生活方式領域消費的廣度,豐富雙方會員權益的使用場景,切實提升雙方會員產品含金量。圖:喜馬拉雅VIP會員專輯。
  • 「遊泳課」應成為學校的「必修課」
    <pic>  開學第二周,四川涼山州越西縣西城中學初三16班的同學們開啟了這學期的遊泳課。西城中學早在2015年就建起了遊泳訓練基地,並開設了遊泳課。目前已建成約6000平方米的室內外遊泳場地,每周開設兩節連堂的遊泳課,致力於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遊泳教育。
  • 餘秋雨:一切追求都已經追求過了,一切目標都已經失去了
    在接觸過他的人眼裡,餘秋雨確實呈現了某種分裂,才華和弱點同樣醒目,前者把他帶到了最好的地方,後者把他扔進了最糟的境遇。他沉寂了很久。書還是一本一本在出,去年出版了《泥歩修行》後,他說要封筆了,「我寫的書已經書架上都放不下了,我再寫就不對了。」他最新的動靜是在喜馬拉雅FM上開了一門中國文化課,講中國文化的世界身份。
  • 喜馬拉雅攜手騰訊視頻推出「聯合會員計劃」
    從去年年底的「京愛計劃」,到今年年中阿里的「88VIP會員」,再到本次騰訊視頻與喜馬拉雅的合作,可以看到一個趨勢,隨著用戶付費意識的形成,會員制度作為優化用戶體驗、刺激持續消費已經不再是首要吸引力,著重多維權益共享的「超級會員」成為各平臺的發力點。而由第一視頻平臺騰訊視頻和第一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的聯合會員,可謂是內容消費領域的第一個「超級會員」。
  • 餘秋雨作序推薦,一個老人的真實故事,臨終前的14個主題人生課
    文/玉箏三個月前,偶然讀到一本書,這是我慕名已久的一本書,著名學者餘秋雨教授作序推薦,這本書就是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 著《相約星期二》。在這十四堂課中,老教授希望把自己多年來思考的一些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他們的討論涵蓋: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金錢、愛的永恆、婚姻、我們的文化、原諒、完美的一天、道別,十四個人生課題。
  • 知識付費浪潮下,喜馬拉雅是如何做增長的?
    (2)付費內容大師課、精品小課、直播微課、喜馬講書、有聲書(付費版)。從內容品類上,也覆蓋了書籍、兒童、娛樂、知識、生活、藝術等領域:頭部內容如馬東的「職場 B 計劃」、蔡康永的「情商課」、餘秋雨的「中國文化必修課」等自帶流量,可以自然地把講師的粉絲轉化為平臺的用戶,粉絲也是很多知識付費平臺冷啟動的首批獲取用戶。
  • 這類大學生,要多一門必修課了
    這類大學生,要多一門必修課了 2020-12-11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萬字長文 | 全面拆解喜馬拉雅的用戶增長策略
    、餘秋雨的「中國文化必修課」等自帶流量,可以自然地把講師的粉絲轉化為平臺的用戶。 從產品上講,喜馬拉雅對於非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主播、講師,還是相當友好的。錄音工具只需一部手機一副耳機,以前是專業設備才能做的事,現在可以通過喜馬拉雅的工具傻瓜式實現,圓了很多人的主播夢。當然,這與直播平臺崛起,用戶被教育、技術更成熟也有關係。
  • 餘秋雨:黃帝是一個文化坐標
    主持人撒貝寧透露,「參加第三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是餘秋雨2009年第一次回內地。」  大河網3月28日報導 連續做了3年黃帝文化國際論壇的主席,著名文化學者、作家餘秋雨在今天的演講中表達著對黃帝的深深敬仰,他認為「黃帝幫我們跨入了文明的門檻,應把黃帝作為一個文化坐標」。在演講結束時,他還向主席臺上的黃帝巨幅畫像深鞠一躬,並稱今後將「永遠仰望著河南」。
  • 喜馬拉雅新智能音箱發布 免費暢聽會員內容成關注
    這使得小雅Nano看起來更為軟萌和精巧,而且拿在手裡僅一個蘋果的重量,便於移動攜帶。尤其是採用USB接口,這就使得其使用場景轉化更為簡單,比如在客廳中可以聽《吳曉波頻道》、《曉說2018》;帶到書房可以放《郭論》、《國家寶藏》、《餘秋雨 中國文化必修課》;而晚上睡覺前又可以拿到臥室,睡前聆聽《長安十二時辰》、《回到明朝當王爺》、《大江大河》等內容進入夢鄉。再看內容方面。
  • 這門高考輔導課,為啥近10位北大教授輪著講
    最近,一門面向中傳文史哲初試的考前「點睛課」,竟然動用了北大近10位教授來親自講授!這樣的「神操作」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 錯失中傳,你將錯失一批超牛專業 虧大發了! 1月2日,中傳藝考初試即將舉行。作為中傳藝考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今年起,文史哲考試將是該校藝考初試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