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完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表示:這是個病句,家長無力反駁

2020-12-09 貓眼國學

因為古詩都是採用最為精煉的文字敘事抒情,所以放開來看的話,即使是同一首詩,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尤其是在孩子們的眼中,在解讀古詩時更是為其賦予了別樣的趣味,畢竟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和我們看到的真的很不一樣。比如在讀到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時,很多小朋友都會紛紛抗議,不是大雪天嗎?為什麼還會出現大雁呢?有時候孩子們的這些問題常常讓大人也回答不上來。

有位家長在網上向網友請教了一個叫人啼笑皆非的問題,原來他的孩子正在上二年級,在學習杜甫的《絕句》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孩子認為詩中「兩個黃鸝鳴翠鳥」是一個病句,因為他認為「個」不能用來形容鳥,應該用「只」。孩子的話似乎很有道理,叫家長也啞口無言,想要反駁卻無能為力,於是只好向網友求助,那麼究竟誰對誰錯呢?

如果從現代漢語的角度來看的話,孩子的話無疑是正確的,因為現在一般都是用「只」來形容鳥的個數,如果用「個」的話反而還會被老師糾錯。那麼大詩人杜甫為什麼卻偏偏用了「個」呢?難道唐代沒有「只」這個字嗎?但是杜甫自己也曾寫過「此曲只應天上有」,所以這個原因是站不住腳的。

其實如果大家仔細翻讀《唐詩三百首》的話,會發現「」只「這個字在唐代很少用來做量詞,它的意思也常常當作「僅僅」和「只是」來解讀。另外,唐詩極其講究平仄對仗,如果用」只「的話,從平仄上來看效果明顯沒有」個「來得完美,杜甫是一個很講究工整的人,所以自然會選擇更為合適的」個「字。

而且大家細讀這首詩的話,會發現」個「字更接地氣,結合他當時寫這首詩的環境來看的話,可以看出他當時的心情還算愉悅。當時的他已經入蜀,並且安頓了下來,所以在寫下這首詩時也是抱著一種輕快的心情,整首詩的詩風也顯得格外明快。「個」字相比「只」字更加口語化,與這種輕鬆的風格也更為貼近。

所以從以上幾點原因來看,不管出於什麼角度,「個」字用在這首詩中都是很有道理的,非但不是病句,而且還十分高明。只不過緣於時代的不同,孩子們對這種寫作手法不理解也情有可原,只要在講解時把整首詩的意境融入進去,再結合詩的上下句,就能夠找到詩人這麼寫的妙處。

不過時過境遷,現在如果用「個「來形容鳥的話,無疑是不妥的。不過如果孩子想要學著寫詩或者進行文學創作時,可以考慮這種修辭。不僅為整個作品增添了意境,還顯示出別具一格的風格,

相關焦點

  • 杜甫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為什麼不能改為兩岸黃鸝鳴翠柳?
    前幾天看到這個有趣的問題:杜甫詩「兩個黃鸝鳴翠柳」,「兩個」何不改為「兩岸」?兩岸是無窮數,這麼改怎麼樣?前言首先,我們先忘記這首詩是杜甫的作品,只論詩不論人。兩【岸】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一、黃鸝自古少題主也說了,兩岸是無窮數,可見兩岸多,兩個少。我們先看看」少「的故事。
  •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從小背到大的詩,可以說是朗朗上口,又十分接地氣,當初安史之亂後,杜甫得知故人的消息,跟隨回到成都草堂,面對生氣勃勃的景象時,情不自禁寫下了一組即景小詩。「兩個黃鸝鳴翠柳」,寫出了鳥兒的成雙成對,但一般來說,鳥不是用「只」的嗎?為什麼杜甫用的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而不是「兩隻黃鸝鳴翠柳」呢?
  • 把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裡的「個」字改成「岸」怎麼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出自於杜甫的《絕句》。整首詩如下:《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詩友想把詩的這一絕句的上一聯改為「兩岸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也未始不可。詩友將之改動之後,平仄也符合,但是詩歌的整體意境與韻味被打破了。首先,原句中的「個」字與下聯中的「行」字,不僅在平仄上相對,在數量上也因為以少對多,從而形成疏密相對的一種對仗布局之美。而一旦換成「岸」字,則在鳥兒的數與量的表達上不夠嚴謹了。
  • 精緻美極,雅俗共賞,千古絕唱——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審美談
    精緻美極,雅俗共賞,千古絕唱——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詩,被人作為杜詩七絕的首選,而「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詩,卻被一些詩評家以不合起承轉合的法則,四句皆對仗「有板滯之嫌」而貶之。儘管杜甫這首詩被人用帶鏽的鐵鐐鎖定,然而「兩個黃鸝鳴翠柳」卻為中國人民所喜聞樂道,廣為傳誦。其原因是語言淺顯,詩中有畫。從審美角度看,杜甫這首七絕,更應當是對少年兒童進行「詩教」和審美教育的最好教材。用杜甫這四句詩來講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對稱與均衡,「黃金分割法」,實在是最好的例證。
  • 青島候鳥傳③|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騙了我們千餘年?
    寫黃鸝最著名的詩句,當屬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這首中國娃從小背到大的詩。然而,我們或許被老爺子騙了千餘年。黃鸝性喜高大、闊葉喬木,特別是楊樹、槐樹,記者拍到黃鸝均是在槐樹上(青島市區楊樹很少)。柳樹矮且葉細枝垂,黃鸝若棲於柳樹則無處藏身,於天性不符。莫非黃鸝只一次落在翠柳上,就被詩人看到了?有人說:古人楊柳不分。
  • 杜甫七言絕句鑑賞: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杜甫《絕句》這首千古名詩,歷來說者芸芸,都想從中讀出點什麼內容來。浦起龍認為,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在嚴武的幕中任職,當時嚴武再次鎮蜀,詩中的黃鸝與白鷺,一靜一動,並非閒筆,實有寓意,那時候吐蕃侵擾大唐,蜀中不靖,似乎不能久留了;離開蜀地前往東吳,是杜甫一直想做的事,但安定蜀地則是嚴武的本職,在這一點上,杜甫對嚴武不無責望。詩無達詁,以上的解釋,都無不可。
  • 也賞析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雲詩文刊115期
    也賞析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文/雲石絕句·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安史之亂平定後,廣德二年(764年)春,成都一把手嚴武復職,舉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相當現在的工業部工業司助理巡視員),杜甫跟著嚴武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首即興小詩。
  •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譯 文兩個黃鸝啼鳴在翠綠柳枝間,一行白鷺飛上了湛藍的青天。窗口遠望見西嶺千年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萬裡赴吳的航船。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人。杜甫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鬱頓挫,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 兩個黃鸝鳴翠柳,小朋友填:我還沒有女朋友!不是段子,網絡惡搞讓...
    來這裡平復下心情做道填空題吧「兩個黃鸝鳴翠柳」,下一句是____________?有個小朋友填了:「我還沒有女朋友」。這看起來像是網上的段子吧?然而,它卻是真的!南京報業旗下的紫金山新聞記者陳曦昨天報導說,南京某小學教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周老師在微信朋友圈貼出自己批改的一份作業。
  •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此聯出自唐代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兩個黃鸝鳴翠柳」(絕句二)
    一、初讀知詩意這首詩《絕句(二)》寫於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回到成都草堂,他當時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作者偶然所作,因為自己的內心激情,信手所寫,沒有特意想到名字題字,只用格律「絕句」來作題目。
  • 我不怎麼喜歡「兩個黃鸝鳴翠柳」
    其實喝得並不比李白少,但李白是拿酒當酒喝,杜甫當水喝,所以沒喝成品牌。他非常不善於自我戲劇化。在《江畔獨步尋花》和《絕句漫興》的十六首詩中,酒佔了六首,這個比例,比杜詩一千四百首中接近四百首有酒的總比要高出一點,因為這是他一生最安逸的時候,於是他才很庸俗地表示: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這兩句,廢名說,「很不像杜甫寫的」。那麼像誰寫的呢?白居易。
  • 驚蟄物侯:兩隻黃鸝鳴翠柳,竹外桃花三兩枝
    這是一個怎樣的節氣呢?古代的人有一種敏感的判斷,那就是滾滾的雷聲。春雷滾滾,滾過了田園大地,也炸開了人們心中的凍土,這是正是的春天的來到。這雷聲過處,是春天最滋潤的雨水,一夜之間禾苗抽芽,萬物沐浴生長,像孩子氣吮吸春天的奶汁甘露。在夜晚你甚至可以聽見草木拔節開花的聲音。
  • 抖音兩個黃鸝鳴翠柳我還沒有女朋友是什麼歌 名字與完整歌詞分享
    抖音中出現了一首比較魔性的歌,那就是一首改編之後的歌,其中的歌詞是這樣的:兩個黃鸝鳴翠柳,我還沒有女朋友。。。這首歌是什麼歌呢?下面我愛秘籍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單身狗之歌》視頻觀看<<<<點這裡  抖音兩個黃鸝鳴翠柳我還沒有女朋友是什麼歌:《單身狗之歌》  《單身狗之歌》歌詞  兩個黃鸝鳴翠柳  你還沒有女朋友  雌雄雙兔傍地走
  • 兩個黃鸝還是兩隻黃鸝,這首千古絕句您小時候是否總會背錯呢
    開篇先來溫習一下我們小時候都背誦過的一首詩,詩聖杜甫的七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記得筆者在小時候背誦這首詩時,總是「兩個」、「兩隻」傻傻分不清楚。我們知道黃鸝是一種鳥,叫聲悅耳動聽,通常是用「只」字來作為量詞形容的,而杜甫卻開筆寫成了「兩個」,難道他老人家「只」、「個」不分嗎?顯而易見這相較於詩聖的文化底蘊而言,是不可能的。還是說友人相見,分外貪杯,一邊放歌縱酒賞春色,一邊手抖寫成了「兩個」?
  • 輔導作業,家長玩「舌尖上的古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老師要求每天背詩,小朋友記不住怎麼辦?沒關係,吃完飯你就記住啦。網友「阿兵小哥」向揚子晚報官方微博投稿,自曝了秘籍,居然是根據古詩整出一桌菜,讓孩子吃完飯記住杜甫的這首絕句。
  • 最美的「驚蟄」詩詞,桃花始開、黃鸝鳴翠、春回人間!
    驚蟄,是24節氣裡的第3個節氣。從這一天開始,萬物開始復甦,冬眠的蟄蟲結束冬眠,開始活躍在春光裡。至此,大自然開始生機勃勃,一派欣然。驚蟄作為24節氣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國學重要的一部分。在深厚的歲月積澱裡,流傳有無數的諺語、詩詞等等。尤其是古人喜歡逢節必賦詩,那麼驚蟄,又怎會錯過呢?
  • 魔道祖師:兩隻黃鸝鳴翠柳,江澄還是單身狗
    「兩隻黃鸝鳴翠柳,江澄還是單身狗」,最開始看到這句歌詞的時候阿秋情不自禁的唱了出來,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是和阿秋一樣的呢,江宇直同學的一生也算是大起大落了,原本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因為溫家的破壞變得四分五裂支離破碎,江同學在經歷了失去父母的痛苦之後,又慘遭金丹被化之苦,那個時候他是絕望無助的,只希望羨羨能夠好好的逃出去然後生存下去,然而羨羨這麼重情義的人卻冒著生命危險把江同學救了回來
  • 杜甫對仗最工整的七言絕句,後人無法超越,只能仰望!
    詩聖杜甫作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歌寫得出神入化,無可超越。杜甫在一首詩中寫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正是對他自己寫詩的態度最恰當的概括。杜甫的詩歌,一大特點,就是對仗工整,幾乎無可挑剔。
  • 飛花令,含有黃鸝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黃鸝又名倉庚、黃鳥、黃鶯,它身披彩衣,鳴叫聲悅耳動聽,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人們心目中的吉祥鳥。那麼,含有黃鸝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唐·杜甫《蜀相》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吒如嬌嬰。——宋·歐陽修《啼鳥》黃鸝銜得春愁句,玉管吹成楊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