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裡的「個」字改成「岸」怎麼樣

2020-12-25 白馬侃詩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出自於杜甫的《絕句》。整首詩如下: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裡船。

這首詩是杜甫於安史之亂後在得到好朋友嚴武重回成都的消息後,而自己也從梓州返回成都草堂,心情特別高興時寫下的一首即景絕句。詩聖把這一首和其他時間寫的三首絕句編成一組,合成了《絕句四首》。

詩聖的絕句從來都是別具一格的,迥然乎區別於其他的詩家。 一是他的詩歌在語言上比較精煉;二是他的詩在格律上比較嚴謹;三是他的詩歌風格多樣,時而古樸,時而清麗,時而雄渾,時而沉鬱頓挫……而在本詩中詩句呈現出清麗雄渾的風格,氣象清新遼闊。詩人身居草堂堂屋之內,通過門窗之間,欣然遠眺,感受到自然界生機勃勃的早春氣息,和濃厚的歷史滄桑之感。

詩友想把詩的這一絕句的上一聯改為「兩岸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也未始不可。詩友將之改動之後,平仄也符合,但是詩歌的整體意境與韻味被打破了。

首先,原句中的「個」字與下聯中的「行」字,不僅在平仄上相對,在數量上也因為以少對多,從而形成疏密相對的一種對仗布局之美。而一旦換成「岸」字,則在鳥兒的數與量的表達上不夠嚴謹了。一行事物是由一個一個的事物組成的,因此「行」這是表示群體的量詞。一個事物是組成某群體的事物的單位,所以「個」屬於單位量詞。「岸」指的是對河,海,湖,塘等等的邊沿的統稱,與原來對聯中形容鳥兒的量詞不能兼容。你比如說李白在《早發白帝城》裡面有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一過萬重山」,李白還有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是長江兩岸,指代比較明確。

其次,詩友如果把「個」字改為「岸」之後,詩的韻味兒改變了。兩個黃鸝鳴翠柳。這一句是詩人在描寫眼前所見的近景,給人的感覺清新親切。詩人在草堂裡能聽得清清楚楚的,就是兩隻黃鸝在鳴叫,聽覺和視覺都有側重。如果寫成「兩岸黃鸝鳴翠柳」,則所寫的是遠景,著重於聽覺,而在視覺上模糊不清,數量混淆,與下聯「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一行」在數量的指示上相同,兩者都是不具體的數量。

一行白鷺從天上遠遠飛過去,與面前不遠處柳樹上的兩隻黃鸝啼鳴戲鬧,相映成趣兒。這樣上下聯兒在景物的安排穿插上做到了很好的統籌與布局,好像畫家繪畫時對景物層次上的遠近高低,顏色上的濃淡相宜,光線的強弱,留白,都做了恰到好處的安排。

最後補充一下。通過聯繫這首絕句的下聯「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我們可以得知: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的觀察視角是通過在草堂內的門窗向外眺望的視角。因此詩人的視線與視角是有限的,聽覺也是有限的,不太可能聽到並看到兩岸的黃鸝和它們的鳴叫聲,因為空間距離遠。再說了,即使能夠看到,黃鸝這種鳥兒一般都是成雙成對的,最多也就三五隻成一群,不大可能像白鷺那樣幾十隻成一群的水鳥。

詩友很可能受了上文所講的李白詩句的影響,才突發奇想提出這個問題。但終究不宜把杜甫這首《絕句》的第一聯改動,這樣一改就沒那麼生動,欣然有趣兒了,更不能體會出詩人在興奮中對春天的期盼。

相關焦點

  • 杜甫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為什麼不能改為兩岸黃鸝鳴翠柳?
    前幾天看到這個有趣的問題:杜甫詩「兩個黃鸝鳴翠柳」,「兩個」何不改為「兩岸」?兩岸是無窮數,這麼改怎麼樣?前言首先,我們先忘記這首詩是杜甫的作品,只論詩不論人。兩【岸】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一、黃鸝自古少題主也說了,兩岸是無窮數,可見兩岸多,兩個少。我們先看看」少「的故事。
  •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從小背到大的詩,可以說是朗朗上口,又十分接地氣,當初安史之亂後,杜甫得知故人的消息,跟隨回到成都草堂,面對生氣勃勃的景象時,情不自禁寫下了一組即景小詩。「兩個黃鸝鳴翠柳」,寫出了鳥兒的成雙成對,但一般來說,鳥不是用「只」的嗎?為什麼杜甫用的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而不是「兩隻黃鸝鳴翠柳」呢?
  • 精緻美極,雅俗共賞,千古絕唱——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審美談
    精緻美極,雅俗共賞,千古絕唱——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詩,被人作為杜詩七絕的首選,而「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詩,卻被一些詩評家以不合起承轉合的法則,四句皆對仗「有板滯之嫌」而貶之。儘管杜甫這首詩被人用帶鏽的鐵鐐鎖定,然而「兩個黃鸝鳴翠柳」卻為中國人民所喜聞樂道,廣為傳誦。其原因是語言淺顯,詩中有畫。從審美角度看,杜甫這首七絕,更應當是對少年兒童進行「詩教」和審美教育的最好教材。用杜甫這四句詩來講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對稱與均衡,「黃金分割法」,實在是最好的例證。
  • 杜甫七言絕句鑑賞: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杜甫《絕句》這首千古名詩,歷來說者芸芸,都想從中讀出點什麼內容來。浦起龍認為,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在嚴武的幕中任職,當時嚴武再次鎮蜀,詩中的黃鸝與白鷺,一靜一動,並非閒筆,實有寓意,那時候吐蕃侵擾大唐,蜀中不靖,似乎不能久留了;離開蜀地前往東吳,是杜甫一直想做的事,但安定蜀地則是嚴武的本職,在這一點上,杜甫對嚴武不無責望。詩無達詁,以上的解釋,都無不可。
  • 青島候鳥傳③|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騙了我們千餘年?
    寫黃鸝最著名的詩句,當屬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這首中國娃從小背到大的詩。然而,我們或許被老爺子騙了千餘年。黃鸝性喜高大、闊葉喬木,特別是楊樹、槐樹,記者拍到黃鸝均是在槐樹上(青島市區楊樹很少)。柳樹矮且葉細枝垂,黃鸝若棲於柳樹則無處藏身,於天性不符。莫非黃鸝只一次落在翠柳上,就被詩人看到了?有人說:古人楊柳不分。
  • 也賞析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雲詩文刊115期
    也賞析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文/雲石絕句·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安史之亂平定後,廣德二年(764年)春,成都一把手嚴武復職,舉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相當現在的工業部工業司助理巡視員),杜甫跟著嚴武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首即興小詩。
  •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此聯出自唐代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譯 文兩個黃鸝啼鳴在翠綠柳枝間,一行白鷺飛上了湛藍的青天。窗口遠望見西嶺千年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萬裡赴吳的航船。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人。杜甫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鬱頓挫,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 我不怎麼喜歡「兩個黃鸝鳴翠柳」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詩人,出身士族,與杜牧均為晉代大學者杜預之後,和李白合稱「李杜」,被後人稱為「詩聖」。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被稱為「詩史」。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留存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代表作有《春望》《北徵》《三吏》《三別》等。
  • 「兩個黃鸝鳴翠柳」(絕句二)
    一、初讀知詩意這首詩《絕句(二)》寫於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回到成都草堂,他當時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作者偶然所作,因為自己的內心激情,信手所寫,沒有特意想到名字題字,只用格律「絕句」來作題目。
  • 驚蟄物侯:兩隻黃鸝鳴翠柳,竹外桃花三兩枝
    驚蟄的物候有三,「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也就是在這半個月裡,桃花開始開花,所謂倉庚就是黃鸝鳥,這個時候開始了它們最自在興奮的春天,而鷹化為鳩,可千萬別理解成老鷹變身,那是指在冬天裡靠捕捉小動物的老鷹,被各種各樣的春天的鳥類所替代。老鷹往北方飛去,南方是百鳥的樂園。在中國的古代二月花是指什麼?許多人並不清楚。
  • 孩子讀完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表示:這是個病句,家長無力反駁
    有位家長在網上向網友請教了一個叫人啼笑皆非的問題,原來他的孩子正在上二年級,在學習杜甫的《絕句》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孩子認為詩中「兩個黃鸝鳴翠鳥」是一個病句,因為他認為「個」不能用來形容鳥,應該用「只」。孩子的話似乎很有道理,叫家長也啞口無言,想要反駁卻無能為力,於是只好向網友求助,那麼究竟誰對誰錯呢?
  • 兩個黃鸝鳴翠柳,小朋友填:我還沒有女朋友!不是段子,網絡惡搞讓...
    來這裡平復下心情做道填空題吧「兩個黃鸝鳴翠柳」,下一句是____________?有個小朋友填了:「我還沒有女朋友」。這看起來像是網上的段子吧?然而,它卻是真的!南京報業旗下的紫金山新聞記者陳曦昨天報導說,南京某小學教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周老師在微信朋友圈貼出自己批改的一份作業。
  • 抖音兩個黃鸝鳴翠柳我還沒有女朋友是什麼歌 名字與完整歌詞分享
    抖音中出現了一首比較魔性的歌,那就是一首改編之後的歌,其中的歌詞是這樣的:兩個黃鸝鳴翠柳,我還沒有女朋友。。。這首歌是什麼歌呢?下面我愛秘籍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單身狗之歌》視頻觀看<<<<點這裡  抖音兩個黃鸝鳴翠柳我還沒有女朋友是什麼歌:《單身狗之歌》  《單身狗之歌》歌詞  兩個黃鸝鳴翠柳  你還沒有女朋友  雌雄雙兔傍地走
  • 兩個黃鸝還是兩隻黃鸝,這首千古絕句您小時候是否總會背錯呢
    開篇先來溫習一下我們小時候都背誦過的一首詩,詩聖杜甫的七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記得筆者在小時候背誦這首詩時,總是「兩個」、「兩隻」傻傻分不清楚。我們知道黃鸝是一種鳥,叫聲悅耳動聽,通常是用「只」字來作為量詞形容的,而杜甫卻開筆寫成了「兩個」,難道他老人家「只」、「個」不分嗎?顯而易見這相較於詩聖的文化底蘊而言,是不可能的。還是說友人相見,分外貪杯,一邊放歌縱酒賞春色,一邊手抖寫成了「兩個」?
  • 最美的「驚蟄」詩詞,桃花始開、黃鸝鳴翠、春回人間!
    驚蟄,是24節氣裡的第3個節氣。從這一天開始,萬物開始復甦,冬眠的蟄蟲結束冬眠,開始活躍在春光裡。至此,大自然開始生機勃勃,一派欣然。驚蟄作為24節氣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國學重要的一部分。在深厚的歲月積澱裡,流傳有無數的諺語、詩詞等等。尤其是古人喜歡逢節必賦詩,那麼驚蟄,又怎會錯過呢?
  • 杜甫對仗最工整的七言絕句,後人無法超越,只能仰望!
    詩聖杜甫作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歌寫得出神入化,無可超越。杜甫在一首詩中寫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正是對他自己寫詩的態度最恰當的概括。杜甫的詩歌,一大特點,就是對仗工整,幾乎無可挑剔。
  • 飛花令,含有黃鸝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黃鸝又名倉庚、黃鳥、黃鶯,它身披彩衣,鳴叫聲悅耳動聽,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人們心目中的吉祥鳥。那麼,含有黃鸝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宋·黃庭堅《次韻張詢齋中晚春》紫燕時翻翼,黃鸝不露身。——唐·杜甫《柳邊》全盛已隨流水去,黃鸝空囀舊春聲。
  • 燕子、黃鸝、杜鵑:古詩詞中的那些鳥兒,究竟有什麼寓意?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在古詩詞中經常能讀到與鳥兒有關的詩句然而,不同的鳥兒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有的鳥兒代表喜悅,有的鳥兒透著悲傷。今天,說一說詩詞裡的那些鳥兒,它們有什麼寓意,寄託了什麼情感呢?黃鸝【含義】黃鸝又名黃鶯、倉庚,羽色鮮黃可愛,鳴聲清亮婉轉,常常出現在歌詠春天的詩裡!一般代表著輕快、喜悅的感情。【例句】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 古詩文學習026:二年級下冊,杜甫《絕句》
    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譯文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歡快地歌唱,一行白鷺飛向高遠的藍天。透過窗戶看見西嶺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江面上停泊著即將駛往東吳的客船。賞析《絕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閒居時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