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到,吃粽子。儘管全國各地端午節慶祝方式各式各樣,「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有的地方舞龍舟,有的地方喝黃酒,但是都不會漏了「吃」這個環節,粽子的口味當然也是各有千秋。現在,我們就一起從南走到北,帶你看看各地粽子流派。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廣東粽子品種較多,鹹肉粽是廣東最常見的粽子,呈三角形,多以脫皮綠豆、肥豬肉為餡,糯米為主料,是用粽葉和水草包紮而成。鹹肉粽的餡料豐富,有鹹蛋黃、香菇、肥豬肉、雞肉、瑤柱等等。
裹蒸粽不僅是肇慶的特產,在省內外也遠近聞名。裹蒸粽是選用幹的荷葉包裹的(即幹蓮葉,要先用水洗淨,再用溫水浸軟,塗上少許油),先鋪上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後放入肥瘦豬肉和半邊鹹蛋黃等;最後,又銷上一層綠豆和一層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結紮,即可放進蒸籠鍋內,隔沸水蒸熟。用蓮葉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後有一股芬香的荷葉味,吃起來特別可口。
廣東另一特色粽子是潮汕的雙烹粽。雙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餡料,一個粽子的餡,一半是鹹,一半是甜。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噴噴,深受潮汕人和海外潮人的喜愛。
廣西桂中地區喜包形態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桂中地區的大枕頭粽一個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區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個粽子的小枕頭粽。桂林以北則喜包形態恰似狗頭的狗頭粽。在粽子包製過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點鹼粉,以煮熟的粽子產生鹼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歡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這種方法包製出來的粽子既有適中的鹼香味,亦有誘人食慾的色彩。
廣西的少數民族逢年過節都包枕頭粽,,而且個頭比其他地方的大,令外地人驚訝不已。有小豬崽般大小,可供一家人食用好幾天。枕頭粽,長大肥碩,兩道捆索,四隻角、形如枕頭。其品種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棗慄粽、豆沙粽等。
閩南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 以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水粽馳名海內外。
燒肉粽的糯米必選上等,豬肉擇五花肉並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蓮子、蝦米及滷肉湯、白糖等。另外,可依據個人喜愛,加蛋黃、筍乾、雞肉、鵪鶉蛋等。吃時蘸蒜泥、薺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種作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
鹼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鹽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軟、滑的特色,冰透後蘸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
閩南粽子主要用「煮」,閩南煮粽子一定要水開後才下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開過,再用旺火查3個小時左右即可。在煮粽過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以後趁熱撈出。
陝西地區最為傳統和流行的是蜂蜜涼粽子。蜂蜜涼粽子與別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全用糯米製成,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裡,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是在涼粽子上淋上蜂蜜而成,是一種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
蜂蜜涼粽子,歷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記述在長安長大的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中記載:「庚家粽子,白瑩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間,它就是當時盛行一時的「燒尾宴」上的一道佳餚。那時叫「賜緋含香粽子」(蜜淋)。後來,長安城裡也逐漸出現了專門經營這種粽子的店鋪,而且製做這種粽子的技藝已相當高超了。
做法是將糯米先製作成粽子,無餡,煮熟後晾涼,待涼透後撒上蜂蜜、桂花醬即可食用。
老北京粽子作為北方粽子的代表有其獨特的特點,首先北京粽子個頭大,吃著過癮。其次北京粽子多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從各個角度看上去賞心悅目。老北京人包粽子,一般包大黃米粽子,黏韌而清香。後來大多以糯米粽子為主了。北京粽子多以紅棗做餡,煮熟之後可以趁熱或是晾涼了沾糖吃,對北京人而言是別具風味的。
北京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製成的白粽子,吃時需沾白糖,並加上一點玫瑰汁木樨滷,味道香氣宜人。另一種為在糯米中包入兩三顆紅棗,稱小棗兒粽子,吃前需冷藏,吃時會有冰涼的快感。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後,只見黃澄澄的黏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曰「黃金裹瑪瑙」。
1.臺灣粽子
又叫「燒肉粽」,也叫「八寶肉粽」,可分為南部粽和北部粽,北部粽用長糯米,炒至半熟,再以炒過的八寶,如五花肉、蝦米、花生、雞肉、乾貝、慄子、香菇、鹹蛋黃等作餡入料,有稱油飯式的臺灣粽。南部粽則用生糯米,包上前列八寶內餡,下水煮熟,粽葉的香味及肉汁滲入米中,味道好吃,像似浙江湖州粽的水煮法。
2.鹼粽
在臺灣河洛語叫「粿粽」,用鹼液和糯米拌勻,經過水煮晶瑩剔透,變成吹彈可破又美又Q的鹼粽,煮熟後放在冰箱冷藏又稱「冰粽」。吃的時候沾蜂蜜或細砂糖、紅糖,亦可淋糖漿在鹼棕上面直接吃。
3.粄粽
即客家粿粽,是屬客家人特殊作法,將圓糯米加上在來米,泡軟磨成米漿,再擠壓出水分,揉搓成有韌性的米糰,一部分煮熟後再與生米糰混合揉軟,再加上蘿蔔乾、豆腐乾、肉末、五花肉、蝦米等配料做成了餡,揑成圓形或小巧精緻形狀,蒸四○分鐘即可。其製作功力就是在餡中含油,吃起來有點油有點鹹又有點香。樣子奇特,討人歡喜,風味絕佳。
4.素粽
又稱菜粽,是針對現今較多的素食或佛教人口而作,以竹筍、五香豆乾、香菇、蘿蔔乾、花生仁、花生粉等作餡,先用油爆香,再加醬油、胡椒粉等,煮到熟爛,沾醬油膏吃,美味至極。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越南的粽子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陰曆端午節吃粽子。鹹粽,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半隻鹹蛋包成;鹼粽,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紮緊口袋蒸熟。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朝鮮的粽子
朝鮮的粽子被稱為「車輪餅」。人們把鮮嫩的艾葉煮後搗碎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吃時味道可口。
墨西哥的粽子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他們把粽子稱為「達瑪爾」。主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別有風味。有「粽子節」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土豆、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聲明:文章來源新華網
回復【實習】,查看Chegg全球實習生招聘信息
回復【學長】,查看近期『學長姐說』欄目文章
回復【排名】,查看最新大學排名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