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端午:天南地北,各地粽子「流派」

2021-02-08 留學微報


端午到,吃粽子。儘管全國各地端午節慶祝方式各式各樣,「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有的地方舞龍舟,有的地方喝黃酒,但是都不會漏了「吃」這個環節,粽子的口味當然也是各有千秋。現在,我們就一起從南走到北,帶你看看各地粽子流派。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廣東粽子品種較多,鹹肉粽是廣東最常見的粽子,呈三角形,多以脫皮綠豆、肥豬肉為餡,糯米為主料,是用粽葉和水草包紮而成。鹹肉粽的餡料豐富,有鹹蛋黃、香菇、肥豬肉、雞肉、瑤柱等等。


裹蒸粽不僅是肇慶的特產,在省內外也遠近聞名。裹蒸粽是選用幹的荷葉包裹的(即幹蓮葉,要先用水洗淨,再用溫水浸軟,塗上少許油),先鋪上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後放入肥瘦豬肉和半邊鹹蛋黃等;最後,又銷上一層綠豆和一層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結紮,即可放進蒸籠鍋內,隔沸水蒸熟。用蓮葉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後有一股芬香的荷葉味,吃起來特別可口。


廣東另一特色粽子是潮汕的雙烹粽。雙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餡料,一個粽子的餡,一半是鹹,一半是甜。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噴噴,深受潮汕人和海外潮人的喜愛。





廣西桂中地區喜包形態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桂中地區的大枕頭粽一個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區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個粽子的小枕頭粽。桂林以北則喜包形態恰似狗頭的狗頭粽。在粽子包製過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點鹼粉,以煮熟的粽子產生鹼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歡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這種方法包製出來的粽子既有適中的鹼香味,亦有誘人食慾的色彩。


廣西的少數民族逢年過節都包枕頭粽,,而且個頭比其他地方的大,令外地人驚訝不已。有小豬崽般大小,可供一家人食用好幾天。枕頭粽,長大肥碩,兩道捆索,四隻角、形如枕頭。其品種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棗慄粽、豆沙粽等。





閩南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 以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水粽馳名海內外。


燒肉粽的糯米必選上等,豬肉擇五花肉並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蓮子、蝦米及滷肉湯、白糖等。另外,可依據個人喜愛,加蛋黃、筍乾、雞肉、鵪鶉蛋等。吃時蘸蒜泥、薺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種作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


鹼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鹽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軟、滑的特色,冰透後蘸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


閩南粽子主要用「煮」,閩南煮粽子一定要水開後才下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開過,再用旺火查3個小時左右即可。在煮粽過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以後趁熱撈出。





陝西地區最為傳統和流行的是蜂蜜涼粽子。蜂蜜涼粽子與別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全用糯米製成,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裡,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是在涼粽子上淋上蜂蜜而成,是一種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


蜂蜜涼粽子,歷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記述在長安長大的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中記載:「庚家粽子,白瑩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間,它就是當時盛行一時的「燒尾宴」上的一道佳餚。那時叫「賜緋含香粽子」(蜜淋)。後來,長安城裡也逐漸出現了專門經營這種粽子的店鋪,而且製做這種粽子的技藝已相當高超了。


做法是將糯米先製作成粽子,無餡,煮熟後晾涼,待涼透後撒上蜂蜜、桂花醬即可食用。





老北京粽子作為北方粽子的代表有其獨特的特點,首先北京粽子個頭大,吃著過癮。其次北京粽子多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從各個角度看上去賞心悅目。老北京人包粽子,一般包大黃米粽子,黏韌而清香。後來大多以糯米粽子為主了。北京粽子多以紅棗做餡,煮熟之後可以趁熱或是晾涼了沾糖吃,對北京人而言是別具風味的。


北京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製成的白粽子,吃時需沾白糖,並加上一點玫瑰汁木樨滷,味道香氣宜人。另一種為在糯米中包入兩三顆紅棗,稱小棗兒粽子,吃前需冷藏,吃時會有冰涼的快感。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後,只見黃澄澄的黏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曰「黃金裹瑪瑙」。





1.臺灣粽子

又叫「燒肉粽」,也叫「八寶肉粽」,可分為南部粽和北部粽,北部粽用長糯米,炒至半熟,再以炒過的八寶,如五花肉、蝦米、花生、雞肉、乾貝、慄子、香菇、鹹蛋黃等作餡入料,有稱油飯式的臺灣粽。南部粽則用生糯米,包上前列八寶內餡,下水煮熟,粽葉的香味及肉汁滲入米中,味道好吃,像似浙江湖州粽的水煮法。


2.鹼粽

在臺灣河洛語叫「粿粽」,用鹼液和糯米拌勻,經過水煮晶瑩剔透,變成吹彈可破又美又Q的鹼粽,煮熟後放在冰箱冷藏又稱「冰粽」。吃的時候沾蜂蜜或細砂糖、紅糖,亦可淋糖漿在鹼棕上面直接吃。




3.粄粽

即客家粿粽,是屬客家人特殊作法,將圓糯米加上在來米,泡軟磨成米漿,再擠壓出水分,揉搓成有韌性的米糰,一部分煮熟後再與生米糰混合揉軟,再加上蘿蔔乾、豆腐乾、肉末、五花肉、蝦米等配料做成了餡,揑成圓形或小巧精緻形狀,蒸四○分鐘即可。其製作功力就是在餡中含油,吃起來有點油有點鹹又有點香。樣子奇特,討人歡喜,風味絕佳。


4.素粽

又稱菜粽,是針對現今較多的素食或佛教人口而作,以竹筍、五香豆乾、香菇、蘿蔔乾、花生仁、花生粉等作餡,先用油爆香,再加醬油、胡椒粉等,煮到熟爛,沾醬油膏吃,美味至極。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越南的粽子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陰曆端午節吃粽子。鹹粽,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半隻鹹蛋包成;鹼粽,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紮緊口袋蒸熟。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朝鮮的粽子

朝鮮的粽子被稱為「車輪餅」。人們把鮮嫩的艾葉煮後搗碎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吃時味道可口。




墨西哥的粽子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他們把粽子稱為「達瑪爾」。主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別有風味。有「粽子節」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土豆、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聲明:文章來源新華網

回復【實習】,查看Chegg全球實習生招聘信息

回復【學長】,查看近期『學長姐說』欄目文章

回復【排名】,查看最新大學排名相關信息


相關焦點

  • 端午吃粽子十大流派
  • 舌尖上的粽香 全國各地粽子大盤點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 舌尖上的粽子,怎麼吃最健康——附各類粽子熱量表
    中/國/傳/統/民/俗/節/日端午佳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各地的端午節雖風俗不同,但粽子卻是大家共有的吃食,「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隨著生活水平提升,粽子花樣繁多。粽子的內裡也早已不止是小米或大米,開始增加糯米,且其中還加了棗、糖、松子、慄子、胡桃、薑桂、水果之類食材,甚至還出現了楊梅粽、蜜餞粽、星冰粽。
  • 端午節 | 舌尖上的端午
    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絲纏成小粽子,裡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還是我的寄名乾爹,他每年端午節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硃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闢邪麼?喝雄黃酒。
  • 舌尖上的粽香,南北粽子大論戰
    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所以粽子的種類也比較多。不知道您是吃鹹粽子還是中意甜粽子呢?下面小李子就帶您一起看看「舌尖上的粽香」,來一回南北粽子大論戰。湖南汨羅傳說是粽子發源地,汩羅粽子歷來以品種多、製作精巧而著稱於世。國際龍舟節期間共推出傳統和新開發的粽子數十種,並採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裝和罐頭包裝,無菌衛生,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 粽子飄香又端午
    粽子飄香又端午作者:池陽隱士
  • 濃情端午節從南到北粽子的十大流派裡,有你們家鄉的味道嗎?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祝全體師生說到端午節肯定離不開粽子
  • 開元粽子禮盒火爆預定中,快來品嘗舌尖上的粽香!
    開元粽子禮盒火爆預定中,快來品嘗舌尖上的粽香!送上佳節濃濃祝福端午粽飄香 開元有心意粽子禮盒精心製作1開元香粽甜蜜香軟的甜口粽,豆沙、蜜棗、八寶、桂花、紅豆、烏米6種食材製作而成
  • 舌尖上的粽香 盤點中國南北12種特色粽子
    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有龍舟比賽!今天小編帶你們,來盤點好吃的端午粽子!好吃的停不下來!♥♡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互相送粽子以紀念這一天。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所以粽子的種類也比較多。
  • 端午將至,粽子飄香,手把手教你5步粽子做法,鹹香軟糯,很解饞
    眼看端午佳節將至,粽子馬上又進入了我們的視野。超市裡也開始擺上各種口味,不同長相、大小不一的粽子。有這樣一款粽子,始於明代,被稱作東方快餐,曾登上《舌尖上的中國》,它就是嘉興粽子。漢唐以來,嘉興發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區,被譽為「天下糧倉」。唐·李翰在《嘉興屯田政紀績》中云:「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直至清朝末期,嘉興一帶城鄉,每逢過年、過清明節、過端午節,幾乎是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
  • 今日端午丨BNUer宅家包粽子大賞
    ##期末宅家就應該包粽子#宅家的端午節小編和BNUer一起雲包粽子啦冷熱知識和粽子我·全·都·要!SUMMER#為什麼叫端午節?端午節習俗主要包括佩艾採藥、避瘟保健,裹粽競渡、祭神與憑弔屈原,鬥草送扇、歸省探親等活動,具體在南北方又略有不同。吃粽子粽子古稱「角黍」,最初用作祭祀,晉代被正式定為端午食物。明清兩代,相傳凡參加科考的秀才,赴考場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細長像毛筆的粽子,稱「筆粽」,取其諧音「必中」。
  • 端午節只有粽子? 你可以參考盤石人民食堂的菜單
    街旁賣香包的老人、超市裡五花八門的粽子禮盒、各類短途遊目的地推薦……五月初五的端午節要到了。這不,盤石人民食堂的大廚們專門為盤石的小夥伴準備了端午食譜,除了吃粽子想不出其他菜單的小夥伴可以參考一下。
  • 端午時節話粽子
    眾所周知,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有民間傳說稱,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粽子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的傳統食品。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製作粽子的食材和技藝不同,味道也各具特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特色食物——粽子吧!包粽子。
  • 頤和果園-端午吃粽子的由來及寓意 什麼粽子最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傳統民俗之一,在我國各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口味和喜好,同時也是各地特色之一,端午將至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做粽子嗎?
  • 端午廣西粽子大比拼!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
    《粽子》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將箬葉萱絲韜。炊餘脹滿峻嶒角,剝出凝成纖細膏。土俗清明供祀祖,詩家端午吊離騷。年年令節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勞。奠定「端午節」在小夥伴心目中至高地位的,除了它自帶「小長假」的愜意光環,另一方面就是它貢獻了裹挾著「天地精華」的粽子!甜粽、鹹粽、肉粽、豆沙粽、慄子粽、灰水粽……你最喜歡吃哪種?端午節前,隨樂鍋尋蹤廣西「舌尖上的粽香」。
  • 每年端午能賣出80萬個粽子,嘉興最好吃的肉粽竟然藏在高速服務區
    在浙江,如果想要吃到正宗的嘉興粽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上一趟高速,然後隨便停靠一個嘉興服務區。每年端午時候,服務區可以賣出80萬個粽子!有很多人驅車前往服務區,只為帶走一袋粽子!你一定不知道,嘉興粽子第一家是蘭溪人開的吧,第二三家是嘉興人開的,後來合併了,就叫嘉興粽子!那些古老的粽子攤不屬於城市與鄉鎮,它們只會出沒於高速路服務區,見證下一個陰晴圓缺的夜晚。
  • 端午 | 搞事!鹹甜粽子大戰誰愛誰?
    作為素有「大吃貨帝國」美譽的中國,天南地北口味確實難調,俗話說,南甜北鹹,但唯有粽子和臘八粥是反著來的,當一個南方人在北方買粽子只買到紅豆餡豆沙餡的,他的表情一定是這樣的:端午粽子甜鹹大戰誰愛誰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
  • 這可是《舌尖上的中國》特別推薦的粽子,你們都來嘗嘗,保管好吃!來...
    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古時候在北方稱為「角黍」,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
  • 端午節快到了,今年粽子多少錢一斤?如何在家裡包粽子?
    要不是今年農曆閏四月的話,現在已經過了端午節。但是正是由於今年閏4月,導致粽子已經提前上市,很多老百姓紛紛開始嘗鮮。從目前統計數據反饋的信息來看,今年粽子的價格整體上有所上漲,可能也是因為時間比較早的關係,到後期的話會進一步調整。那麼今年現在粽子多少錢一斤呢?
  • 話端午|端午粽子香
    文|蓮韻端午節了,街頭巷尾到處都飄蕩著粽子的清香。從超市買回來,總是感覺缺少了點什麼,悵然若失。我還是懷念小時候,懷念故鄉,想念姥姥做的粽子香。記得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像過年一樣滿心歡喜地期待。因為又可以吃上香香甜甜的粽子了,在那個白面饅頭和米飯一年難得吃上一回的年代,一顆粽子對於年少的我們來說就是天大的幸福。何止是粽子香啊,那些不可勝數的樂趣一直在記憶裡永存。村東南那個池塘,我們這裡叫灣,沿著灣邊那條曲折的林蔭小路,就是那口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