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 梅全喜
《本草綱目》草部十三卷黃芩善治肺熱咳嗽
[時珍曰]:……予年二十時,因感冒咳嗽既之,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幾廢,六脈洪浮。遍服柴胡、麥門冬、荊瀝諸藥,月餘益劇皆以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勝者,氣出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兩,水二錢,煎一鍾,頓服。次日身熱盡退而疾嗽皆愈,藥中,如鼓應桴,醫中之妙,有如此哉。
黃芩的故事
關於黃芩善治肺熱咳嗽,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有李時珍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在李時珍二十歲的那年,他因感冒引起咳嗽,開始自己並不在意,而且在感冒未好的情況下居然和妻子同房了,導致病情加重,越咳越厲害,還引起陰虛潮熱,盜汗,發燒。並每天吐痰一碗多,常煩燥口渴。既不能吃又不能睡,六脈浮洪,父親李言聞親自給他診治,並對症下藥,先後應用了柴胡、麥冬、荊芥、竹瀝等一些治感冒發燒咳嗽以及陰虛之類中藥,一個多月過去了,病仍不見好轉,且病情還在不斷加重。李言聞十分擔心,他苦苦思索,查閱歷代醫書時忽發現《東垣十書》中記載有清金散,忽然想到金代名醫李東垣在醫治肺熱如火燎、煩燥的病人在夜間特別愛喝水,認為此病是氣分熱之故,就用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而治好了病人。李言聞就按照李東垣的藥方,用上好的黃芩一兩,水二盅,煎至一盅。親自端給李時珍服下。第二天,李時珍體熱全退,咳嗽吐痰也隨之停止而痊癒。從這件親身經歷的事情中,李時珍深有感慨,認為用藥只要抓住了關鍵,就像用鼓槌擊鼓,一敲就響起一樣,對症下藥,藥到病除,醫中之奧妙就是如此。
黃芩得名
黃芩,又名子芩、宿芩、片芩、枯芩、條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後撞去粗皮,曬乾入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芩,《說文》作菳,謂其色黃也…宿芩乃舊根,多中空,外黃內黑,即今所謂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內實,即今所謂條芩。」黃芩是中醫臨床常用藥,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臨床常用於溼溫、暑溫胸悶嘔惡,溼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等症的治療,有較好療效。
據明末出版的《藥品化義》一書記載:黃芩中枯者名枯芩,條細者名條芩,一品宜分兩用。蓋枯芩體輕主浮,專瀉肺胃上焦之火,主治胸中逆氣,隔上熱痰,咳嗽喘急,目赤齒痛,吐衄失血,發斑發黃,痘疹瘡毒,以其大能涼膈也。其條芩體重主降,專瀉大腸下焦之火,主治大便閉結,小便淋濁,小腹急脹,腸紅痢疾,血熱崩中,胎漏下血,挾熱腹痛,譫語狂言,以其能清大腸也。現代中醫臨床上對溼溫發熱,多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溼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於溼熱蘊結所致的黃疸,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與生地、丹皮、側柏葉同用;對熱毒瘡瘍,與銀花、連翹等藥同用等。
黃芩還有安胎作用,常與白朮、竹茹、紫蘇等配合應用治療胎動不安。電視連續劇《女醫明妃傳》中就介紹過電視劇主角明代著名女醫家談允賢治療一名先後經眾多醫師治療仍然流產六次的習慣性流產婦女,談允賢發現這名婦女性情抑鬱、容易發怒,認為是肝氣鬱結鬱火內動,從而導致流產。用紫蘇湯送服黃芩、白朮粉,這名婦女終於順利產下了一名女嬰。
藥理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黃芩有很好的抗菌、抗真菌及抗病毒作用,還有抗炎、抗過敏作用,降壓、降脂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抗血栓形成作用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解熱、鎮靜、解痙、利尿、保肝、利膽、抗氧化等作用。特別是黃芩所含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素,抗菌譜較廣,即使對青黴素等產生耐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黃芩仍能對其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臨床上用黃芩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傳染性肝炎、慢性氣管炎、急性菌痢等,均可獲良效。
民間偏方
1、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
用50%黃芩煎液,1歲以下每天6ml,1歲以上8-10ml,5歲以上酌加,皆分3次服。有較好療效,體溫多在3天內恢復正常,症狀消失多為4 天。2、治療妊娠惡阻
用黃芩杞果湯,由黃芩、枸杞子各50g組成。將上藥置於杯中,沸水衝之,候汁溫時,頻頻飲用。治療200例,有效率為95%。3、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黃芩、訶子等量,用明礬沉澱法提取製成粉劑。每日4次,每次2g。治療100例,平均療程5.3天,治癒率為100%。4、治療鼻衄
用黃芩白茅根湯(由黃芩20-60g、白茅根20-60g、蜂蜜30g組成),每日一劑,水煎二次分服,三劑為一療程。治療火熱鼻衄200例,總有效率達97.5%。5、治療日光性皮炎
黃芩粗粉100g用60%乙醇滲濾、濃縮製得淡黃色針狀結晶,再加甘油適量及乳膏基質混勻,製得黃芩防曬霜,用該防曬霜每日2次,塗抹患處,治療日光性皮炎38例,均取得良好效果。6、治療復發性口瘡
黃芩20g、冰片2g,研為粉,泡於100ml高濃度白酒中,1個月後即可使用。使用時用棉籤蘸藥酒塗於口瘡處,每日3~4次,效果好。7、治療高血壓
用20%黃芩酊劑,每日3次,每次5-10ml內服。治療51例,服藥後血壓下降者佔70%以上。連續服用1-12個月,降壓作用持續,無明顯副作用。8、治療小兒心熱
驚啼黃芩、人參各等份,研為細粉。每服半湯匙,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服。
使用注意
黃芩苦寒伐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歡迎大家底部留言,說說看完中藥故事的啟發。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