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作家對於人性陰暗的刻畫總是入木三分?
人生,你願意糊塗並快樂,還是痛苦卻清醒?
今天,有書君就來和大家講講芥川龍之介經典作品《羅生門》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日本平安時期,當時的京都可以說是是各種天災人禍,什麼地震、龍捲風、大火、饑荒,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罪惡也開始恣意生長。
這天,一個剛剛被解僱的僕人跑到羅生門下躲雨。此時的羅生門早就沒有了之前的富麗堂皇,而是成為了約定俗成的停屍間。
僕人開始思考自己的生計是成為強盜,養活自己,還是餓死在垃圾堆旁,被人像拖死狗一樣拖到羅生門的門樓上。
不過,僕人很快就打消了這個想法,因為他是好人呀,他不允許自己做出這樣惡毒的事情。早羅生門樓上,他看到一個白髮老婆子竟然在一根一根地拔下女屍的頭髮。
僕人的正義感爆棚,決定抓住這個變態老婆子,質問她為什麼要對死去的人做這樣的事情。
對方竟給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理由,就是這個死屍生前不是什麼好人,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咱們就不用講什麼道德倫常,拔人家頭髮這件小事自然也就值得原諒了。
一時間,僕人竟然從她身上得出了一個可怕的理論:「原來對惡人行惡,可以找到這樣情有可原的理由,那我又為什麼非要餓死都不做搶劫的事情呢?自己實在是太愚蠢了」
於是,僕人一抬腳把老太婆踹了個四腳朝天,搶走了對方身上唯一值點錢的衣服,剛剛還滿腔正義誓不為盜的僕人轉身就斬獲了自己強盜生涯的第一桶金,消失在黑夜裡。
原來,只要找到善惡間的轉折點,成為一個強盜是這麼容易的事情。這就是作者芥川龍之介眼中人性的「惡」。
除了《羅生門》這個故事,芥川龍之介還寫了很多揭露人性的短篇故事,像什麼《竹林中》《地獄變》等,每一篇都會帶給人們靈魂拷問般的震撼,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就不妨找來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