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杭古厝:既注重保護修繕,又探索活化利用

2020-12-15 福州新聞網

福州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已步入快車道。近年來,福州市在保護修繕古厝的同時,全方位探索古厝的活化利用,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帶來更多的獲得感,上下杭的發展便是鮮活的例子。

葉誠 攝

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打卡地

昨日,在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可以看到,下杭路不少修復的古厝已經入駐了商家,歷史建築與現代商業逐漸融合。遊客漫步在古樸街道上,時而拍照留念,時而了解老建築的人文歷史。

圖片來源:福州廣播電視臺影視頻道

由於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自開街後便吸引了眾多市民和八方遊客,成為大家爭相追捧的打卡地。這裡已經成為別具風情的福州城市名片。

圖片來源:福州廣播電視臺影視頻道

古厝變成公共服務場所

臺江中平路172號黃培松故居,始建於清末至民國時期。這間古厝修復後,如今成了新福州市美術館。新美術館9月底剛剛向公眾開放。目前該館暫時閉館,據工作人員介紹,今天起,新一期關於閩都文化的展覽開始布展,不久後市民又可以在這裡欣賞藝術作品。

石美祥 攝

黃培松故居作為新的市美術館,除了能夠舉辦畫展,還設置了培訓室、影音室、圖書資料室、藝術創作室、學術研究室等公共空間。在這裡,市民可以享受到藝術展覽、講座、培訓、研討、藝術影音欣賞、藝術書刊閱覽、數字藝術體驗等文化服務。

石美祥 攝

近年來,隨著福州古厝保護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古厝保護修復後,變成了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在福州的其他地方,各種古厝合理利用和開發的嘗試也都在逐步推開。

【責任編輯:徐匆】

來源: 臺江區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既保護修繕又活化利用,讓濟南老建築「活」在當下
    讓老建築真正活起來、用起來,才能在保護中體現它的價值。  近日,濟南市政協「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專題「商量」調研聚焦濟南老建築的保護、活化、傳承,尋訪老建築,開展多次現場商量,並開展集中商量,就如何做好濟南老建築的科學保護、活化利用、文化傳承談感受、提建議、寄希望、話願景,為文化濟南建設凝聚共識,建言獻策。
  • 活化利用古今輝映 福州古厝換新顏
    (閩都風情)活化利用古今輝映 福州古厝換新顏中新社福州9月27日電 題:活化利用古今輝映 福州古厝換新顏作者 鄭江洛 彭莉芳又一個歷史文化古街區——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街了。這是福州推進古厝保護的最新進展。
  • 上下杭古厝沙龍21日在蒼霞舉行
    昨日,由福州日報社、中共臺江區委宣傳部主辦,福州日報、融信海月江潮承辦的「同心守護·締造新生——上下杭古厝沙龍」在蒼霞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以古建築保護為切入點,進行交流對話和討論。古建築的開發和利用是論壇上另一個討論的重點。「古建築修繕保護不僅僅是將它重現,還應該體現它的歷史價值。」福建工程學院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副院長、教授嚴龍華說,蒼霞曾經是福州最大的休閒娛樂中心,因此,修繕後的蒼霞在今後的招商中,要讓業態的品位和建築的氣質相匹配,體現其商業氣息,讓蒼霞繼續成為福州最時尚的新地標。
  • 福清修繕保護古厝古民居
    近日,福清市出臺《古厝、古民居保護工作方案》,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集中摸排發現的78棟古厝以及鄉村中空置的古民居進行修繕保護。  在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中,福清組建專家庫,作為古厝、古民居保護的技術力量,在摸排整治過程中提出技術建議,保證工作有序高效推進。
  • 泉州市同步推進古城古街古村古厝歷史文化保護利用
    今年以來,泉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重要論述,按照省廳迎接世遺大會「一城七線、八大行動」部署,圍繞「古城活化、古街復原、古村提升、古厝保護」,策劃生成歷史文化保護利用項目143個,年度計劃投資15.1億元,已完成投資8.52億元,有效推動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清單化管理
  • 荷蘭: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注重「活化利用」
    原標題:荷蘭: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注重「活化利用」  原標題:注重「活化利用」的荷蘭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荷蘭是「地理小國」,南北距離300公裡,東西跨度不過200公裡,相當於兩個半北京;荷蘭又是一個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印記的「文化大國」,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並探索形成了一個注重「活化利用」的管理理念和保護體系。
  • 福州:摸清家底,讓古厝「活」之有據
    多年來,福州一以貫之地注重古厝的個性修復和活化利用。  「為探索歷史建築可持續發展利用新路徑,福州積極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示範項目建設,一期為35處。」楊勇說,通過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示範項目的推進,有針對性地從利用模式、改造技術、管理機制、公眾參與等角度探索有效的歷史建築活化利用路徑,並總結形成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古厝活化利用盤活固定資產。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二、深入一線發掘,提供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生動樣本  紀錄片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提出的關於保護好古建築、保存城市文脈的前瞻性理念,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開展的一系列保護古厝的開創性實踐:在古厝召開現場辦公會議,當場解決名人故居的保護問題;雷厲風行遷走開元寺內的現代工廠,讓大鐵佛擁有安靜獨立的古剎空間;投入資金搶救即將在開發商手中消失的林則徐出生地,讓林則徐的足跡在家鄉變得完整
  • 泉州市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傳承城市記憶
    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全市上下長期以來堅持「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圍繞「找出來、亮出來、保下來、用起來」,積極開展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傳承泉州城市記憶,還原歷史風貌,既能留住「鄉愁」,也能留住「城愁」。2017年,泉州市被住建部列為全國「城市雙修」試點,隨著泉州「古城雙修」試點工作的推進,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取得的階段性成效。
  • 留住每一座古厝的故事
    3月12日起,福州鼓樓區率先推行「古厝長制」,實行區級古厝長、街鎮古厝長、社區古厝長和責任單位的四級古厝保護管理機制,做到古厝保護有專人負責、有監管措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以今年即將在這舉辦的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為契機,福州市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展開。從摸清家底到活化保護,越來越多古厝正綻放新光彩。
  • 螺洲古鎮寶藏靜待挖掘,市政協關注古厝人文內涵保護工作
    三坊七巷已成城市名片,螺洲古鎮保護如何?這引起了市政協的關注。今年,市政協將「螺洲古厝人文內涵挖掘與保護」確定為專題協商課題。課題組由市政協分管副主席為指導,文化文史和學習委牽頭,市直有關部門、政協委員、智庫成員及專家組成。目前,課題調研報告已形成。昨日,市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關注如何有效挖掘和保護螺洲古厝人文內涵。
  • 福州古厝!
    古厝煥發新生古民居活化利用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成開放……福州歷史文化保護工作進入快車道鄒家驊 攝通過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這裡一批歷史建築得到修繕並打造出一個承載老味道、老記憶同時兼具時尚活力的「泛博物館複合街區」既傳承了城市歷史文脈
  • 福建福州:讓古厝「活」起來
    近年來,福州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全面梳理老城歷史記憶、古城符號和福州元素,突出閩都歷史風貌和文化內涵,統籌推進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3大歷史文化街區修繕保護,實施煙臺山、冶山等歷史文化風貌區、建築群和明城牆遺址、新店古城遺址保護修復工程,2018年又啟動了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
  • 鄧拓祖居完成遷建保護 鄧家驊故居修繕有望月底初步驗收
    福州新聞網11月1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 葉誠/攝)記者昨日獲悉,鄧拓祖居和鄧家驊故居兩座遷建保護修復的古厝已經基本修繕完畢,其中鄧拓祖居已通過驗收,鄧家驊故居修繕施工進入收尾階段,有望在月底完成初步驗收。兩座古厝移交給晉安區管理後,有關部門將努力把古厝活化利用起來。
  • 實行名錄保護 活化項目利用 福州非遺保護規定獲表決通過
    福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27日下午表決通過《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該法規將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後頒布施行。法規明確,我市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制度,並就非遺項目活化利用、搶救保護、培養傳承人等作出規定。
  • 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活動舉辦
    今日下午,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活動將在朱紫坊、上下杭、永泰同安鎮愛荊莊、連江丹陽鎮三落厝和馬尾等5個場地舉辦專題論壇,主題分別是「歷史·文脈」古厝保護與利用、「保護·傳承」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復興、「記憶·鄉愁」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延續·新生」傳統聚落保護與活化、「留存·弘揚
  • 倉山梁厝修繕48棟古厝 打造福州最美村落
    今年上半年,梁厝將有48棟古厝完成修繕,和片區內的小橋流水、田園阡陌,構成福州城區的最美村落。萬塊石板,重見天日4月中旬的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小橋流水旁,柳枝抽出新芽;田裡的油菜花,是金燦燦的一片;在村道旁,如同一串串小燈籠的紅萼苘麻,帶來了春日的喜慶氛圍。
  • 當福州古厝邂逅波斯菊花海 到城區最美村落梁厝打卡去
    到梁厝親近古厝、徜徉花海,成了眾多市民周末出遊的熱門選擇。  花海映古厝秋日勝春朝  白色、粉色、紅色、紫色……五彩繽紛的波斯菊花海在「福州藍」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奪目,清風吹拂過處,波斯菊搖曳生姿,既像是婀娜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又像是調皮的姑娘在竊竊私語,為散落於街區的一處處古厝平添了無窮活力,城區最美村落果然名不虛傳。
  • 2018杭州十佳農村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單位」評選明日開啟
    杭州日報將聯合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在這天推出「2018杭州十佳農村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單位」評選活動。  哪些農村歷史建築保護得最好?  在杭州,除了有西湖、大運河這兩處世界文化遺產以外,還有一筆我們倍感自豪的文化財富,就是那些散落在杭州大地上的眾多鄉土建築。  「今年是杭州市實施農村建築保護的第九個年頭了。」
  • 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傳承福州城市記憶
    2002年5月,《福州古厝》公開出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為該書作序中指出:「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的優良傳統。」記者昨天從福州市名城委了解到,截至2017年,福州市共投入260多億元用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三坊七巷、上下杭、鼓嶺、煙臺山、蒼霞等19個歷史地段相繼啟動歷史建築修繕利用,其中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於2006年啟動保護修繕,堅持以保護規劃為統領,以「鑲牙式」「漸進式、微循環、小規模、不間斷」的步驟加以推進,街區內28處文物和131座歷史建築得到修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