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喝茶的基礎原因可能和我一樣,一開始就是單純的想找一個白開水的代替品,既能解渴又能不影響健康,雖然味道更好的其他飲料,對健康的影響比較大。所以,最終我選擇了茶葉來作為白開水的代替品。
既然初始目的就是想喝點有味道的飲料,那麼,我喝茶也就沒那麼「規矩」了。為了豐富茶葉這種飲品的味道,我經常往茶葉裡面加一些「添加品」。以前經常把這些「添加品」拿來和茶葉一起煮著喝。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有別於「一鍋亂燉」的方法。
冬日來臨,天寒地凍,也到了我們傳統的進補時節。這個時候,我泡茶就喜歡往茶葉裡面加一些能進補的東西,比如枸杞、大棗、陳皮一類,既能豐富茶湯的滋味,也能達到冬日進補的功能。
以前我泡茶的時候,如果要添加這一類東西,一般會選擇煮茶的方式。
煮茶有兩個好處
1.更加容易使茶葉和「添加物」滋味融合
因為茶葉和「添加品」類型不同,內涵物質溶出速度不同,如果只是簡單的反在一起衝泡的話,會出現一個問題。相較而言,茶葉不是很耐泡,往往茶葉衝泡大致十幾二十秒就足夠泡出味了。
茶葉如果經過太長時間的燜泡,內容物質會大量溶出,這將導致茶湯太濃,苦澀味太重,難以入口。而且,前幾泡燜泡時間太長,也會導致茶葉內含物質在前面幾泡大量溶出,而後面幾泡即使燜泡再長的時間,也無法溶出更多物質,導致後幾泡茶湯太淡,影響茶葉的耐泡度。
但是,枸杞大棗陳皮這一類「添加物」卻相對來說比較耐泡。十幾二十秒的時間,是難以將這些「添加物」的味道和內部所含有益物質給浸泡出來的。
所以,如果只是簡單地將茶葉和這些「添加物」放在一起泡茶。那麼,燜泡時間短的話,對於茶葉來說倒是合適,但是對於「添加物」來說,前面幾泡可能根本就泡不出味道,等到後面幾泡,「添加物」在多次衝泡中終於順利泡出味道的時候,茶葉經過同樣次數和時間的衝泡,可能已經被泡的沒味道了。
最終導致前幾泡以茶葉味道為主,後幾泡以「添加物」味道為主,也就失去了我們最初的目的,變成了單獨喝茶和單獨喝「添加物」。
通過煮茶的方式,將茶葉和「添加物」放在一起煮。因為煮的方式更加容易使「添加物」加速溶出,所以,最終得到的茶湯,在滋味上是融合比較好的,既有茶味,又有「添加物」的味道。
2.更加容易煮出內涵物質
上面說了,茶葉是比較容易溶出有益物質的。茶葉加工步驟中,就有專門的「揉捻」工序,這道工序的目的之一,就是破壞茶葉內部結構,揉捻出茶葉內部的汁水,使得衝泡的時候更加容易溶出內涵物質。
但是,「添加物」相較而言都比較難以通過簡單的衝泡方式溶出內部有益物質。所以,我們平時喝中藥的時候,都會用煎煮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讓藥材所含有益物質儘量溶出。
這樣一來可以在滋味上讓茶葉和「添加物」達到融合,二來也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添加物」的利用價值,達到更高的有益健康功效。
但是,煮茶的方法,還是有一定的缺點。
煮茶會導致茶湯滋味太過濃鬱,稍不注意,投茶量大了,茶水比沒有計算好,或者煮茶時間長了。就容易導致茶湯太過濃鬱,尤其是對比較喜歡清淡口味的茶友來說,太過濃鬱的茶湯,可不是那麼好喝的。
要降低這個影響,是比較麻煩的。根據茶葉品種的不同,需要注意投茶量、茶水比,甚至茶葉投入水中的時機。是冷水放茶葉?還是溫水放茶葉?還是水開之後放茶葉?茶葉放入之後,繼續煮多長時間?這些都是要注意的,需要通過一次次實驗來積累經驗,十分麻煩。
總之,煮茶也是一門技術活兒,想要把茶葉煮好,也是需要多次實驗,積累一定的經驗才行的。
煮茶新方法
這種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夠規避上面提到的一些傳統煮茶法的弊端。
這個方法其實是分為兩步:
1.煮水
把枸杞、大棗、陳皮這一類「添加物」提前拿出來煮。「添加物」是冷水放入還是水開之後放入都無所謂。用我們平時泡茶燒水的容器就行,將「添加物」放入水中一起煮開就好。
2.泡茶
再用煮好的水衝泡茶葉。
沒錯,就這麼簡單,就按照平時我們衝泡茶葉的方法來就行了。
只改變了一點,平常我們衝泡茶葉都是將水燒開,然後開始衝泡。後面衝泡的步驟沒有改變,只不過前面這個將水燒開的步驟,稍微改變了下。也不複雜,將「添加物」放進水中就行了,其他都沒有改變。
相當於只是將平時衝泡茶葉的白開水,變成了「藥水」。
這樣的方法,可以讓「添加物」的有益成分通過煮的方法融入水中,又避免了將茶葉放入一起煮的時候,會讓茶葉內涵物質過分的溶出,影響口感。
這種方法,沒有改變我們平時衝泡茶葉的習慣,衝泡時間、投茶量等等都按照我們平常的習慣來就行了。同時,又保證了「添加物」內含的有益物質能夠有效的溶出,最終的茶湯,滋味和功效都很好,一舉兩得!
這個新方法,你學會了嗎?
完
獨特的六堡茶,你喝得慣嗎?
煮一壺茶,溫暖整個冬天!
泡茶的時候,那一層層泡沫是啥?
中藥八寶茶!解鎖煮茶新知識!
寫作不易,喜歡的話,請點個讚,加個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