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對漳州岱山院遺址所進行的考古挖掘,一方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所立《大山廣巖禪寺碑記》重見天日!此外,位於漳州市北郊蓮花池山南麓的岱山院(古稱大山廣巖禪寺)已有數百年歷史的五株古菩提樹群也再次引起人們的注目!這些樹高10多米,樹幹粗壯,需數人合抱;其中一棵樹莖逾10米,高近30米。
漳州岱山古菩提樹
蕅益大師與岱山。中國佛教淨土宗九祖、明代高僧蕅益大師與漳州的因緣頗深,據《蕅益大師傳》所記「其後歷住溫陵(晉江)、漳州、石城(今江西石城縣)、晟溪、長水(在今河南洛寧縣)、新安(今河南新安縣),廣弘臺教,而歸老於靈峰(在今浙江安吉縣)。」其中四十二歲(崇禎十四年),住漳州,述《金剛破空論》、《蕅益三頌》、《齋經科注》。另據蕅益大師《靈峰宗論》所記,有一年的夏天,蕅益大師來到漳州,正在漳州開元寺結夏安居的衍如禪師得到消息後,立即解夏出來迎接蕅益大師,並陪同蕅益大師一起到「岱山」結夏安居。由此推測,大山廣巖禪寺很可能就是蕅益大師在漳州的常住道場。
菩提樹是聖樹,是覺悟和智慧的象徵。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就是在印度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並嘆曰:奇哉!一切眾生皆俱如來德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在佛教中,釋迦牟尼成佛所在地——菩提迦耶被尊為佛教八大聖地之一;而菩提樹也被尊為聖樹。在印度,無論是印度教、佛教還是耆那教等,菩提樹都被視為「神聖之樹」,印度政府更是對菩提樹實施「國寶級」的保護。
根據《大唐西域記》所載:佛陀成道後,在菩提樹下踱步七日,異花隨跡,放異光明。為報樹恩,目不暫舍,故此瞻望。這時有五百青雀飛來,繞菩薩三匝而去,十分殊勝,人天歡喜。為此,信眾們常常帶著鮮花等物品來供養佛陀。佛陀常常外出說法,信眾有時遇不上世尊,他們很掃興。後來阿難陀把這件事告訴佛陀,佛陀對阿難說:「世間有三種器物應受禮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樹。禮拜菩提樹吧,這和禮拜如來功德一樣大,因為它幫助我圓正佛果。」
漳州岱山菩提古樹群所在地,原是薌城區岱山村地界,是著名古剎「大山院」的遺址。據《漳州府志》記載,大山院始建於北宋崇寧甲申年間(1104年),是朝廷賜建的。後被拍賣為開發商所有。這塊承載、蘊含著漳州佛教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地,曾經引起過前輩們的重視,例如莊宗沛老師就曾呼籲:漳州僅在這裡有古印度菩提樹群,估計有400多年樹齡,保護起來很有意義;還有的人建議,在這裡建成菩提樹公園等。但至今無果,仍是一片荒涼,雜草叢生,前幾年還倒了一棵菩提參天大樹,極其可惜!
菩提樹是聖樹,是覺悟和智慧的象徵,蘊含著佛教深厚的文化;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古菩提樹群,不要說是漳州唯一,就是在全國都少見,它已經不是普通的古樹名木,而是承載有深厚文化的古樹名木——由上所述,漳州古菩提樹群不僅是佛教文化覺悟和智慧的象徵,而且還承載著中國佛教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等佛教大德所培植的傳統優秀文化!
正是:崇聖尋往跡,未忍息祖德!漳州佛教界有義務有責任保護好岱山古菩提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