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研究:千禧年一代最有可能對講道內容進行事實核實

2020-12-25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源:Unsplash

根據巴納集團的一份新報告,與老一輩人相比,千禧年一代的基督徒更有可能在接受講道時進行事實核實。

3月中旬,巴納集團發表了這份名為《美國人是否用數字信仰表達代替了傳統教會表達?》(Do Americans Replace Traditional Church with Digital Faith Expressions?)的報告,對證道時美國基督徒的的行為進行了分析。

儘管有75%的受訪者表示「認真聽」,但17%的人承認自己「存在分心」,1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證道內容進行『事實核實』」。

在稱自己進行事實核實的受訪者之中,千禧年一代的比例最高,因為他們有16%的人承認做過此事。X世代的比例為12%,嬰兒潮一代的比例為7%。

千禧年一代的會友也是最有可能在證道過程中檢查他們的社交媒體、電子郵件或簡訊的人群,因為有17%的人回答他們做過這類事情。這一比例要高於作同樣表示的X世代的10%和嬰兒潮一代的4%。

根據巴納的說法,一個可能因素是,年輕的教會會友要比年紀較大的會友「更依賴電子設備」。

巴納解釋說:「對於更多依賴電子設備的年輕一代而言,在教會中手拿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是再普通不過的了。這算是另一種幫助或減少他們證道參與的可能性。以同樣的方式,對於一個年齡較大的基督徒而言,一本螺旋裝訂的筆記本可能會成為證道時記筆記或只是在邊緣部分隨意塗鴉的工具。而且在事實上,相比年輕一代,嬰兒潮一代在儀式期間做筆記的可能性要小。」

巴納發現,各個世代的人幾乎都會在證道時分散注意力,因為17%的千禧年一代、16%的X世代和17%的嬰兒潮一代都在報告中有這方面的表示。

該報告的數據來自於巴納在2019年12月5日至18日期間對美國1606位成年人進行的在線全國民意調查,由全國代表小組進行,誤差範圍為±2.2%。

3月中旬,巴納集團主席戴維·金納曼(David Kinnama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發現這些數據很有希望,因為它們表明千禧年一代正在使用數字設備「在精神上進行成長」,如收聽講道播客等。

金納曼稱:「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技術改變社會甚至影響到最簡單的日常活動,年輕一代將找到利用這些工具的新方法,包括精神成長、信仰分享和教會參與。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教會領導者可以通過數位化工具、策略和內容進行周到的整合,以進行促進精神發展的努力來作出回應。」

這份報告也是《巴納2020教會狀況》(Barna’s State of the Church 2020 Project)項目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幫助教會更有效地規劃事工工作。

巴納在談到該項目時稱:「《教會狀況》讓你您對教會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擁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並為成長和改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您的人群蓬勃發展,使您的事工蒸蒸日上。」

2016年,預防自殺事工組織「率性而活」(Recklessly Alive)的創始人山姆·伊頓(Sam Eaton)撰寫了一篇後來被病毒式傳播的博客文章,解釋了為什麼他相信千禧年一代的基督徒「超越了教會」。

在他舉出的眾多原因中,他援引的一個範例是「布道」,認為它「不像對待我們父母親和祖父母那樣能影響到我們這代人」。

伊頓當時寫道:「數百萬個牧師播客及YouTube的牧師視頻,我們是觸手可及的。千禧年一代渴望建立關係,在穿越泥濘時想有身旁有人行走。如果沒有人真正關心我們,那麼我們為何不躺在沙發上好好聽場講道呢?」


以上翻譯自《基督郵報》英文版

相關焦點

  • 巴納調查:不同年齡段信眾對「基督教用語」態度的轉變
    圖源:Unsplash/Gift Habeshaw 巴納集團的一項新調查表明:年長的基督徒可能對基督中「贏得靈魂」一詞感到順耳,但年輕一代基督徒對此卻感到不自在
  • 民調:相比前幾輩人,美國千禧年一代福音派每周參與敬拜的次數較多
    「Dunham+Company」公司的創始人裡克·杜漢(Rick Dunham)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人們通常認為,千禧年一代脫離了信仰。但這項研究表明,相比其他幾代人,那些被認為是福音派的千禧年一代會更多地參與信仰。」
  • 美國千禧一代 當立不立?
    原標題:美國千禧一代 當立不立?(上接A16版)多罪加身不愛國不愛資本主義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千禧一代認為美國是世上最偉大的國家。與之相比,48%的X一代(出生於20世紀60到80年代的美國人)、50%的嬰兒潮一代(出生於1946-1964年間的美國人)和64%的沉默一代(出生於20世紀20到40年代的美國人)持類似觀點。此外,自認為「愛國」的千禧一代只有70%,而其他年齡段的這一比例為80%~90%。政治無感的千禧一代自然也不太關注新聞。
  • 千禧一代引領的美國消費「遷徙」
    千禧一代,負擔沉重的一代化著帶濃重的修容的妝,30歲的傑西卡穿著 「千禧粉」,一手拿著獨角獸吐司,另一隻手牽著她的法國鬥牛犬,走在舊金山的街頭。 和她一樣,千禧一代身上貼滿了各式各樣的標籤。他們看起來瀟灑、叛逆和充滿個性。可傑西卡和她的夥伴們從來不覺得生活過得瀟灑容易。
  • 所有年齡段的人都以同樣的方式定義美國夢,但千禧一代更進一步
    根據西方銀行 2018年的千禧年研究,大多數千禧一代,X 世代和嬰兒潮一代都認為美國夢仍然可以實現。所有三代人都以同樣的方式定義美國夢:擁有一個家,沒有債務,退休舒適。然而,千禧一代強調X世代和嬰兒潮一代對於實現美國夢最不重要的一件事:追求激情。的美國夢是活的很好。
  • 「嬰兒潮一代」和「千禧一代」的貧富差距有多大?
    根據經濟學家格雷 ·金伯勒的報告,千禧一代的平均年齡在四年內將達到35歲,但是這一代人目前僅佔有美國財富的3% ,據我們的姊妹刊《市場觀察》報導。 當嬰兒潮一代在1990年達到平均年齡35歲時,他們擁有美國21% 的財富。 這意味著千禧一代將不得不在未來四年內將他們的份額增加七倍,達到嬰兒潮一代的35歲。 然而,千禧一代持有的大量學生債務對他們的財務狀況是一個巨大的拖累。基於美聯儲數據的金伯勒圖表說明了貧富差距。
  • HotelTonight:千禧一代更在乎酒店客房的朋友圈曬圖
    酒店預訂App HotelTonight的數據顯示,在選擇酒店房間時,千禧一代(19歲-35歲,又稱「Y一代」)不會為了省錢而選擇便宜的房間,而是更喜歡可以拍攝漂亮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房間
  • 全球奢侈品也瞄準他們,中國「千禧一代」到底多有錢?
    中國日報網8月21日電(曹靜) 路透社近日報導,從普拉達(Prada)到路易威登(LVMH),全球奢侈品品牌再次向中國投資,此次的目標是中國的「千禧一代」*。對於奢侈品在中國的總銷售額,這代人貢獻了30%。世界領先的投資銀行高盛曾表示,中國千禧一代是「如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群」。
  • 千禧一代的博物館
    他們像運動員在比賽開場前一樣把手放在一起,米歇爾說:「數到三,大家一起喊『博物館』。」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米歇爾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帶領他們參觀了坐落在曼哈頓的大都會博物館浩瀚的藏品。他們在美國被殖民時期的肖像畫前自拍,在埃及館看了有4000年歷史的葡萄乾;他們熱烈討論一隻被玻璃泡泡包裹的鹿標本的優點,還像幼兒園小孩一樣坐在地板上聽米歇爾講一支普魯士手杖背後的有趣故事。
  • 報告解讀I 東南亞千禧一代與Z世代的文化觀將如何影響品牌的未來?
    千禧一代(出生於1983-2000年之間)將佔據全球適齡職場人口的40%。 近期,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聯合CultureCo-Op和YouGov兩家調研機構,共同發布了首份《東南亞千禧一代與Z世代文化觀報告》,並在報告中,重點揭示了五大核心趨勢發現,及這些趨勢對品牌未來發展的影響。 Volanews對此份報告進行了獨家解讀,報告英文版全文的獲取方式詳見文末說明與指引。
  • 新的行程規劃App或將改變千禧一代出行習慣
    然而Qixxit的項目經理弗裡德裡克·奧樂霍恩認為:若能夠簡便地被利用,則此類交通方式便有能力幫助出行人員更高效地移動。這涉及到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但Qixxit等新生App也日益獲得了關注。這讓人們更有可能搜索此類App,並試著去使用。儘管從19世紀開始就已有了自行車租賃的業務存在,但若沒有在線預訂工具的幫助,要在偏遠的城鎮租賃到自行車也是不現實的。
  • 英文精讀|「我想記錄並分享我的奇妙旅程」:中國千禧一代在TikTok...
    關鍵詞:TikTok;旅遊體驗;旅遊視頻;中國千禧一代;社交媒體引言在中國,千禧一代對在短視頻平臺TikTok(或在中國眾所周知的抖音)上觀看、製作和共享旅遊視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具體而言,該研究試圖回答三個研究問題:(1)為什麼中國千禧一代在TikTok上觀看、製作和分享旅遊視頻?(2)中國千禧一代的旅遊經歷如何通過接觸媒介旅遊視頻而改變?(3)社交媒體和作為旅遊體驗中特定媒介的TikTok旅遊視頻的作用是什麼?
  • 澳洲酒店市場如火如荼,千禧一代成為主要目標
    」千禧一代人均酒店住宿支出最高最新的報告顯示,相X一代和嬰兒潮一代,千禧一代願意花更多的錢用於酒店住宿。因此,對於希望增加投資回報率的酒店所有者和經營者可以在千禧一代身上多下功夫。這份由商業地產服務商世邦魏理仕(CBRE)發布的報告指出,2014年至2018年期間,千禧一代(年齡介於24至39歲區間)人均每年在酒店住宿上花費了234澳元。相比之下,X一代(年齡介於40至54歲區間)每年人均住宿支出為231澳元,嬰兒潮一代(年齡介於55至73歲區間)人均每年花在酒店住宿上的錢僅為165澳元。
  • 面對千禧一代 酒店服務業如何創新突圍?
    11月6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2019年卓越服務論壇」上,與會者從各自的經歷出發,分享了傳統酒店在吸引千禧一代的過程中作出的戰略調整,他們指出,「社交、社群、人設、打卡」成為千禧一代的名片,這群年輕的消費者更注重服務的個性化體驗,而非執著於豪華硬體或奢侈品牌。
  • 西班牙千禧一代實際生活不如父輩,更多人轉向非傳統工作
    在全球範圍內,千禧一代( 1982 - 2000 出生)正首當其衝地承受著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臨時合同制的低薪工作、不斷上漲的房價,以及支撐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在西班牙,年輕人尤其感到經濟拮据。與 X 一代(出生於 1966 - 1980 年之間)在 30 - 34 歲期間相比,千禧一代現在的實際可支配收入要低 30 %。
  • 如何給千禧一代打造爆款零食?新人類飲食偏好新趨勢
    中國千禧一代出生於經濟高速增長時期,而日本 60、70 後同樣出生於日本經濟騰飛階段。因此相對於之前時代的人,他們的消費觀念發生轉變,購物時價格因素的影響下降,更加重視品質、功能等其他因素。從人口增速、出生率、人口結構、可支配收入四個維度對比,我們認為日本 60、70後的成長環境最接近中國千禧一代,因此其也最有可能跟千禧一代一樣成為消費習慣發生轉變的一代。3.
  • 「出國成癮」的澳洲千禧一代夢想破碎了,他們的下一步選擇是?
    無論是願望還是需要,對許多千禧一代來說,「澳大利亞夢」不再是大房子和寬敞的後院,而是能夠在澳洲以外的任何地方旅行、生活和工作。現在,這個夢想也破碎了。出國成癮的年輕人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的幾十年裡,澳洲經歷了緩慢但顯著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澳洲人喜歡去海外旅行。
  • 酒店愛上「千禧一代」,那些個性十足的年輕人買帳嗎?
    作為追求獨立個性的千禧一代,面對酒店投來的「愛意」,是否願意「報之以瓊瑤」?通常認為,千禧一代更注重生活品質、追求個性化,從小對於社交、社群都保持著高頻次的熟悉度和參與感。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80後、90後的人群已經成為消費主體,佔到了酒店顧客總量的三分之一。不過,對酒店品牌而言,「千禧一代」的概念更為廣泛,不能只用年齡作為標籤,更多是年輕的心態。
  • 日本千禧一代掀起二手商品交易熱潮?「日本閒魚」受追捧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的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國內數字轉售市場規模達4835億日元(45.9億美元),同比增長58%。轉售的衣服和首飾可以進行徹底清潔,但二手化妝品的清潔和衛生情況似乎還存有疑問。 日本的美容市場非常成熟,大量的藥妝店以及資生堂、SK-II等高端品牌共同組成豐富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