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之後,生育率持續下降:要不要生二胎,不只是錢的事

2020-12-14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全國出生人口比2018年減少58萬人,這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出生人口連續三年下降。

為維持我國人口的可持續發展,防止出生人口「跌跌不休」,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細花建議「取消生育三孩以上的處罰政策」,之前還有人提議「放開三胎」。但是,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取消了我也不生。因為一個孩子都養不起了,根本不會考慮「二胎」,所以,要不要放開「三胎」,和我有什麼關係?

那麼,生了「二胎」的,都是家裡「有錢」的嗎?那些不願意生「二胎」的,僅僅是因為「沒錢」嗎?答案是否定的,要不要生「二胎」,從來就不是有錢沒錢那麼簡單!

一群寶媽的「討論會」

小區的廣場上,一群寶媽正在「溜娃」,她們一邊和旁邊的寶媽聊著天,時不時抬頭看一眼正在廣場上玩耍的孩子。

「通知說6月8號,幼兒園就開學了,我家的神獸終於要歸籠了。這段時間,我一個人看倆娃,差點要累死了。」一位寶媽(我們稱她為寶媽A)說。

「孩子開學了,你就能輕鬆一點了。今年這個假期實在是太長了。不過,現在終於快要熬出頭了。」另一位寶媽附和著(我們稱她為寶媽B)。

「開學了,我也愁呀。今年受疫情影響,寶爸的工資大幅縮水,大寶一個月的保教費、培訓費就要3000多,這可是一筆大開支。二寶今年下半年也該上幼兒園了,一個月最少也要2000多塊,這筆錢從哪來呀。」寶媽A發愁道。

現在養孩子的成本太高了,一個孩子都快養不起了,你還生兩個,真不知道你咋想的?反正我是堅決不會生二胎的。」寶媽B不鹹不淡的「懟」了一句。

本來是想跟人訴苦,找一點安慰,沒想到反被「懟」,寶媽A有些不好意思,張了幾次嘴,都不知道該說什麼。這時候,旁邊的另一位寶媽(我們稱她為寶媽C)就說了句「生不生二胎,哪裡是有錢沒錢那麼簡單呀。

寶媽B見有人反駁她的意見,正想再懟回去,旁邊帶孩子的寶媽們倒是紛紛加入了討論:

「是呀,是呀,我家二寶就根本不在計劃內。當時想著還在哺乳期內,沒有那麼容易懷孕,所以,偶爾沒做安全措施,也沒在意。等到發現又懷上了的時候,都已經兩個多月了。再怎麼說,那也是一條命啊,怎麼忍心去打掉呢?肯定是要生下來的呀。」又有一位寶媽加入了討論(我們稱她為寶媽D)。

「我家大寶是個女孩,我還沒出月子呢,婆婆就催著生二胎了,說我不能讓她家斷了香火。後來,二寶出生了,是個男孩,公婆臉色才緩和下來,也願意幫忙帶孩子了。現在公公還把他的退休金一個月撥出來3000塊,補貼我們,我倒是覺得比以前一個孩子的時候還輕鬆寬裕些。」又一位寶媽說(我們稱她為寶媽E)。

「我和寶爸都是獨生子女,開始我們也覺得生一個就夠了。大前年的時候,我公公和娘家媽前後只隔了一個星期,都生病住院了,我們兩個既要上班,還要兩邊跑的照顧老人,根本就分身乏術。那時候我們就在想,這要是有個兄弟姐妹幫襯一下,情況就會好很多。所以,我們果斷生了二胎。現在,大寶可寵這個小了7歲的妹妹啦。兄妹倆相親相愛的,我感覺比我們這種孤零零的一個人好多了。」又一位寶媽說(我們稱她為寶媽F)。

「我家大寶是男孩,我覺得養男孩子壓力大,一個就夠了」,又一位寶媽(我們稱她為寶媽G)說,「但是,我家寶爸很喜歡女孩,把侄女看的比自己兒子還親。我想著,有寵別人家孩子的,還不如我自己生一個呢。二胎從知道是個女孩的時候開始,寶爸整個人都變了,包攬了全部家務不說,還提前準備了好多小裙子。現在整個兒子還沒見他怎麼管,倒是把女兒寵上了天,活脫脫的一個女兒奴。現在我倒也覺得,兒女雙全,才是最幸福的。」

「其實,讓我說吧,養兩個孩子的話,經濟壓力肯定是要大一些的,但那也只是暫時的。」又有一位寶媽(我們稱她為寶媽H)接話道,「不是有句話叫有壓力才有動力嘛,我家老大出生的時候,寶爸根本就沒有一點當爸了的覺悟,整天還是吊兒郎當的。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大寶是個女孩,才不那麼在乎吧。二寶剛出生的時候,家裡真的是捉襟見肘,孩子生病了,還是我從娘家借的錢交的住院費。但可能就是那次借錢的經歷,刺激到寶爸了,他知道自己當爸了,該負起一個父親的責任了,所以工作上開始發奮了,去年初升了職,現在工資比之前翻了一番。雖然現在也不寬裕,但我覺得這只是暫時的,等今年下半年,二寶也上了幼兒園,我也出去找份工作,多少也能補貼一些,日子慢慢的也就好起來了。」

寶媽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著,那位「懟人」的寶媽(寶媽B),這時候也插嘴道「其實,我也想要再生一個的。我家大寶是隨我姓的,因為我是獨生女。因為是個女寶,寶爸倒是無所謂,但公婆意見大的很,明明退休工資不低,身體也都不錯,就是不肯補貼我們一點,也不來幫忙。所以,我根本就不敢生二胎

聽你們這麼一說,我倒是覺得生個二胎,說不準問題還真就解決了。公婆是有能力出錢出力的,只要二胎隨寶爸姓,他們肯定願意幫忙。到時候一大家人齊心協力養兩個孩子,應該也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生「二胎」的7個常見原因

2015年,「全面放開二胎」有了新消息,為了調整我國的人口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放開二胎,這意味著一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全面二孩」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雖然喊著「堅決不生」的人很多,但「願意生」的人也不少。以2017年為例,全國約有883萬對夫妻不僅僅是願意生,而是已經生育了二胎。

2018年2月中旬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是2000年以來歷史第二高值。其中,2017年的二孩數量進一步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162萬人;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這麼多生了二胎的家庭,難道都是因為「家裡有礦」嗎?顯然不是!其實,大部分生了二胎的家庭,比較常見的是下面7個原因:

1、想要拼個兒子

雖然「男孩女孩都一樣」的口號喊了這麼多年,但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還是覺得必須要生個兒子才行,否則就是「斷了香火」,愧對列祖列宗。

其次,很多人堅信「養兒防老」。如果生的是兒子,自己老了可以跟兒子住,將來死了,兒子還可以送終、上墳。而女孩子「嫁出去」之後,就成了「別人家」的人了,一年都回不了幾次娘家。

另外,在農村,沒有兒子的家庭,通常會被其他有兒子的家庭瞧不起,甚至受欺負的(我家只有姐妹倆,早些年老爸老媽沒少被村裡人奚落。甚至我和妹妹上了大學,村裡人還在說「女孩子念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遲早都是要嫁人的」。直到最近幾年,我和妹妹都工作順利,父母比村裡大部分同齡人都「享福」,他們才閉嘴了)。

所以,如果第一胎是個女孩,很多人就會考慮生二胎,希望能夠拼一個兒子。

2、想要兒女雙全

古人云:生兒子好聽,生女兒好命。在農村,誰家生了兒子,說出去比較「有面子」。但是,兒子通常比較「粗枝大葉」,甚至會「娶了媳婦忘了娘」。很多兒子結婚之後,為了避免婆媳矛盾,都不會和父母同住,老人老了反而孤單冷清了。

有句話叫「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女兒就算出嫁了,也還會時常回家看望父母,而且女兒一般比較貼心,家裡有事,女兒往往是最上心的那個。

所以,如果頭胎是兒子,很多人就想第二胎要生個女兒,湊成個「好」字。

3、想給孩子生個伴

現在的年輕父母一輩,基本上是80後、90後,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身邊連個「玩伴」都沒有,尤其是看到別的小夥伴有哥哥姐姐護著,或者身後跟著乖巧可愛的弟弟妹妹,都會特別的羨慕,覺得自己好孤單

所以,很多家長「推己及人」,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樣孤單,就想著生個二胎,兩個孩子有個伴。兄弟如手足,姐妹情似海,以後有事的話也能有個人可以商量。

4、多子多福

「多子多福」是中國傳統家庭家族倫理的核心組成部分。在農業社會裡,因為生產效率低下,資源相對於人口和生產力十分充沛,多一個孩子(尤其是「兒子」),對一個家庭而言,也就多了一個勞動力,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勞動回報。所以,孩子多的家庭,相對日子都過的比較富足。另外,古代把多子、人丁興旺視為福氣。這種觀念在很多現代人心裡依然存在。

5、孩子之間能相互幫助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說的就是團結的力量。我國古代的時候宗族意識特別強烈,人們認為家族成員越多,家族勢力就會越大。

即便是現在,也有很多家族以宗族為中心,從而形成自己的人際交往。這種宗族情感比地域情感更加濃重,無論是在生意場上,人情世故的處理上都會有所幫助。一般來說,如果你遇到了困難,也只有與你有血親關係的人才肯幫你。

所以,很多家庭都希望多生一個孩子,如果一個孩子遇到了困難,有個親人能夠幫扶一下。

6、分擔養老壓力

現在,第一代獨生子女(80後、90後)都已進入婚育年齡,「421」家庭模式開始呈現出主流傾向。而這種「倒金字塔」的家庭結構,引發的最大問題就是4個老人的養老問題該怎麼解決?

目前,我國的養老制度並不完善,廣大的農村老人養老主要還是靠子女。身處「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間層的獨生子女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對於絕大多數的80後、90後來說,無論自己如何努力,恐怕也給不了父母有品質的晚年生活。

所以,很多家庭會考慮生兩個孩子,這樣等自己老了,養老的問題由兩個孩子分擔,壓力也能小一些。

7、意外懷孕

除了上面提到的6種,育齡夫妻主觀上願意(或者受其他因素影響,默認接受了)生二胎的,還有1種情況,就是夫妻倆主觀上並不打算生二胎,但是,沒有做好安全措施,或者避孕失敗意外懷孕的。

既然已經懷上了,很多人都是不捨得或者不忍心打掉的,最後就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索性就生下來了。

不生「二胎」的3個主要原因

當然,有人選擇了「生」,也有人選擇了「堅決不生」。放開二胎後,原本以為會有一個「補償性」的生育高峰,覺得新生兒數量會升上來。但事實是與2016年相比,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下降了88萬人。2018年全年度新生兒出生率下降15%。也就是說,自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以來,我國新生兒數量不升反降,所謂「補償性生育高峰」並沒有出現。

在二胎政策放開之前,不少家庭為了多生孩子想盡辦法,不惜支付大額的罰款也要生。而現在國家讓生了,大家卻又不願意生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其實,大家缺乏生育意願,不願響應國家二胎政策的號召,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原因:

1、養孩子真的太「費錢」了,經濟壓力大,「不敢」生。

都說「生娃容易養娃難」。很多人都表示,不想生二胎,主要是「經濟問題」。生一個孩子容易,而養一個孩子卻不簡單。孩子順利出生之後,要想將他撫養長大,可不容易。

從小時候的奶粉、紙尿褲等嬰兒用品,到長大之後上學的費用,每一筆都是很大的開銷。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具有中國特色的「應試教育」,以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迫使家長不得不花錢上各種課外培訓。在一個典型的中產家庭,養育一個孩子的平均每年的花費約3萬元,從出生到18歲就需要50多萬元,讓許多想「多生」的夫妻望而卻步。

目前,大部分的家庭都還是"421"的結構,一對夫婦可能要養4個老人和1個孩子,不僅要考慮老人的養老問題,還有日常生活的支出、車貸、房貸等等,經濟能力的不足,削弱了絕大部分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2、養孩子真的太「費神」了,精力跟不上,「不想」生。

在中國養育孩子,除了需要承擔高昂的直接經濟成本還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我們小時候的「散養」不同,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會「精養」。0-1歲孩子的健康基本知識、1-2歲孩子的智力啟蒙、2-3歲孩子大動作的引導、3-4歲孩子習慣的奠基、4-5歲孩子繪本的選擇、5-6歲孩子升學的提前準備... ...在這方面,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真的不是我們的父母輩們養孩子的時候可比的。

另外,現在養孩子,還面臨越來嚴重的看護困難。相對於其他國家,中國的託兒機構普遍稀缺。所以,如果夫妻雙方在小孩兩三歲前都必須參與工作,通常擺在他們面前的選項只有兩個:

一是由家中老人來幫助看護。可是年事已高的老人們,現在已經越來越不願意或者說沒精力來幫著帶孩子,尤其是「二孩」,更難獲得來自祖輩的幫手。

二是長時間僱傭保姆。可近幾年,月嫂工資薪資猛漲,與香港的菲傭薪資相差無幾,很多年輕人一個月的工資都請不起一個保姆。

這一系列的問題,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家庭認為養孩子太累了,養一個都耗去了大半條命,哪裡還會再生一個。

3、女性的生育價值被低估,生育意願低,「不肯」生。

生兒育女,是上天賦予女性的天職,它對人類的生息繁衍、持續發展意義重大。但是,多年來,千萬、上億女性在生育這件事上創造的價值、付出的代價一直是被無視的。

尤其是在中國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女性的生育價值被嚴重低估,一個中國女性如果要生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生育成本,這還不僅僅是撫養孩子的經濟支出和自己的精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犧牲掉自己的職場機會、甚至一部分的自我,卻得不到絲毫的認可,導致女性的生育意願降低,不肯生孩子。

首先,女性的職場隱形歧視嚴重。中國的整個職場環境本身就不容女性多生孩子,從應聘到晉升,生育都是女性職場發展的絆腳石。尤其二胎放開之後,很多公司(哪怕是體制內企業)更不敢輕易要女員工。

其次,女性生孩子影響職業發展。作為一個接受過良好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女性,如果把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精力投入在個人職業發展上,職業階梯的攀升一定是火箭式發展。但是,一個孩子的出生就意味著媽媽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來陪伴孩子,甚至她們還可能會因為生育而丟掉了原本屬於她的"職場地位"。

最後,女性在生育方面的付出,得不到認可。受傳統觀念影響,很多家庭還是認為生孩子、養孩子是女性的責任,家人和丈夫都不肯幫忙,只有女性自己單獨承擔。一個人帶孩子,真的是心力交瘁,從早到晚,誰也指望不上。但是,只要孩子有點磕磕碰碰,小傷小病的,或者哪方面不那麼盡如人意了,哪個人又都能跳出來指責:不就是帶個孩子嘛,還做不好,你到底能幹點啥?

這樣,生孩子、帶孩子,實際是被劃分到無報酬且無地位的「私領域」工作——比不上「賺錢養家」來得重要。於是,女性付出的生理代價、時間、精力、情感勞動、孩子對母親自我的吞噬、職場歧視、專業發展機會、社會地位……一直被視而不見,仿佛空氣和水一樣理所當然。

因此,對很多女性來說,生孩子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中國女性承擔了數代的「廉價母職」,如今只是默默地「罷工」、乃至「辭職」了。

全面二胎政策放開已經4年多了,有的家庭說「生兩個好」,也有的說「還是生一個好」。到底要不要生「二胎」,這不是一件小事。孩子的出生,也意味著我們要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要對孩子負責任。所以,即使國家鼓勵大家生二胎,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自己手中,在做決定之前必須要三思而後行。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故事、想法,以及對要不要生二胎這件事的看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二孩政策放開,生育率反而連年走低?
    近期,「放開三胎」「全面放開二孩後生育率反降」「老齡化問題嚴重」等有關生育和老齡化的熱烈討論接連不斷。生育率和放開生育之間的關係,老齡化問題能否依靠提高生育率解決成為了生育話題的討論焦點。  梁中堂:有一撥人對中央普遍二孩以後的這些政策有一種誤解。他們認為從單獨二孩到普遍二孩是為應對老齡化的緊急考量。實際上不是這樣,其實是國家意識到計劃生育走入了一個誤區,這些(政策)是對計劃生育政策的放棄。但是有些人,還在過去幾十年國家主導的計劃生育的宣傳思想意識形態中沒有走出來。
  • 二胎政策開放後,生育率為何卻持續走低?
    自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後,國家於2016年1月1日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希望緩解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可惜事與願違,經過統計,2017年出生人口比2016年減少了63萬,新生人口持續下跌。 再這樣下去,是不利於中國長期發展的。想當年計劃生育的時候,都是偷偷摸摸、不惜罰款也要多生幾個孩子,黃宏、宋丹丹小品《超生遊擊隊》就是很好的例子。
  •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_什麼時候可以生二孩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_什麼時候可以生二孩2015-11-05 15:58:39出處:PCbaby作者:月染在年輕的父母中間,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你還生嗎?特別是那些曾經擔心「等不起」的「70後」夫妻,更是喜大普奔。什麼時候可以生二孩呢?全面二孩什麼時候落地呢?  ·什麼時候可以生二孩?
  • 二胎全面開放,出生率卻一年比一年下降,你要二胎了嗎?
    二胎全面放開生育率卻一年比一年低,年輕人為啥不願意生二胎了?人口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中國佔據亞洲乃至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地位。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13億中國人共同生活在廣袤的神州大地上。
  • 全面二孩五年|如何應對低生育率和老齡化難題?
    人口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的人口形勢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全面二孩政策已經不足以應對目前的低生育率和老齡化問題。但關於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效果、對總和生育率(每個婦女的平均生育子女數,這是人口學衡量生育強度的重要指標,以下簡稱「生育率」)現狀的評價、以及對老齡化的應對之策等問題,有些專家也表達了不同看法。
  • 年輕人不願意要孩子,生育率下降的後果讓中國面臨巨大危機
    不過,由於最近幾年中國出生率不斷下降,也導致了網上關於出生率的討論。本來,要不要孩子是夫妻兩人的事,而現在,它已經變成了全民關注的話題。 顯而易見,出生率的下降也意味著未來國內人口數量的下滑。 除此之外,國家統計局還公布了另外一組數據。在一個家庭中,有二孩及以上孩子的比例達到59.5%。二孩佔57%。也就是說,一個家庭中有三孩及以上的比例僅有2.5%。 按這個數據來算,未來一孩出生人口大約為593萬,比例為40.5%。
  • 「全面二孩」效應消失 十大「生不動」原因戳中你了嗎?
    「全面二孩」效應消失,十大「生不動」原因,哪些戳中了你的痛點?  低生育率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多個調查研究報告顯示,低生育率現象在國內已經普遍化、趨勢化,專家指出,提高生育意願必須要有一系列的公共服務制度安排。
  • 二胎之後連著「三胎」?二孩還在猶豫生不生,「三孩政策」又來了?
    2015年國家全面開放二胎政策,一時間關於生不生二胎的討論如火如荼。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開放二胎第一年中國的出生率確實有升高,但隨後幾年卻一直在下降。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是1465萬人,出生率僅有1.048%,創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低。
  •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 河南每年預計多生6萬至7萬人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全面放開二孩後,全國符合再生育條件的夫婦有近一億對,比起「單獨二孩」政策,此政策的社會響應度會大很多。據澎湃新聞,人口學專家、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黃文政表示,「全面二孩」實施後可能在2017年出現生育高峰。他預測,「全面二孩」每年帶來的新增人口在300萬~800萬之間,估計中值為500萬。
  • 單獨二孩政策逐步放開 為何未現預期「嬰兒潮」?
    不敢、不願、糾結 想要「二孩」不容易 記者在遼寧、廣西、陝西、福建等多個省份隨機採訪了多名符合「單獨二孩」政策的青年人,發現多數人對這一政策表示歡迎。但出於現實的考慮,許多人表示不敢生,不願生或很糾結。 ——不敢生。家住瀋陽市的張先生今年32歲,是當地一家IT網站的編輯。
  • 全面放開二胎:明年一季度能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這項決定激起了大部分人心裡的二胎欲望。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什麼時候能失事二胎政策等等之類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下有哪些內容。  1、孩子會有兄弟姐妹嗎?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託幼等公共服務水平。  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注重家庭發展。  當前,我國人口結構呈現明顯的高齡少子特徵,適齡人口生育意願明顯降低,婦女總和生育率明顯低於更替水平。
  • 二胎政策全面放開,生育率卻呈現下降趨勢,這是為什麼?
    據新聞報導,近期已經放開「三胎政策」,可是近年來發現自從開放二胎政策以後,生育率反而並不高,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很多夫妻慣用丁克政策,造成老齡化問題嚴重加大。
  • 二孩政策落地需多長時間 「搶生者」怎麼辦?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友華認為,「單獨二孩是一個很好的實驗,證明了百姓的生育積極性不高。因此,即使實施全面二孩以後,人口的增長也絕不會失控。」人口專家、福建省統計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也認為,放開「二孩」不會造成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數量的劇烈反彈,是因為社會轉型對生育起較大制約影響。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生育率下降是個必然趨勢。
  • 全面二孩背景下人口生育意願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摘 要:超低人口生育率對我國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全面二孩政策作為人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對扭轉人口生育率下降趨勢具有積極意義。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釋放了人口生育意願,但在目前不是影響生育意願的主導因素。
  • 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全面開放三胎能解決人口問題嗎?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議公報指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受此政策影響,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回升到1786萬,是2000年以來出生人口數量最高的年份。但此後的2017年和2018年又出現了連續下降,分別為1723萬和1523萬。這一趨勢延續到了2019年。
  • 二孩政策效應消退,專家卻呼籲開放三孩,年輕人:用花唄養娃嗎?
    為了解決新生斷崖式下降、日趨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我國在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政策,起初生育率在政策刺激效應明顯,但好景不長,從以下數據中可以發現二孩政策效應正明顯消退。二胎政策剛實施時,新生人口達到1786萬,相比2015年提高了131萬,創2000年新高。
  • 專家建議:儘快開放三孩政策!網友沸騰了:你敢生嗎?
    ,2016年逐步放開二孩,如今專家又發聲建議先開放三孩。>自2016年開始,全面放開二孩,到今年已有4年,在鼓勵二孩的情況下,我國的出生人口數不升反降了。自放開二孩政策後,出生人口一直呈下降趨勢。孩子生下來之後,可不再簡單地只是讓他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從挑選好奶粉開始,上好的早教、好的幼兒園。終於上學了,又是一路擇校換房,還有培優、補課、學藝術,哪樣少得了砸銀子?網絡上曾有人計算過,如今養育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少說也要花費一兩百萬。
  • 二胎政策開放兩年了,人口出生率卻下降了!年輕人不願意生了?
    隨著國家人口老年化越來越嚴重,從2016年1月1日起,我國已經全面開放了二胎政策。距離開放二胎政策已經過去了兩年,人口出生率又怎麼樣呢?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的新生兒出生數量比2016年減少63萬人。這就奇怪了,為什麼全面開放二胎政策之後,人口出生率反而下降了呢?
  • 「全面二孩」背景下浙江出生人口仍呈下降趨勢 一線專家答疑
    報告指出,新時代浙江人口發展形勢正加快轉變,面臨出生人口下降、人口流動分化加劇、人口老齡化加速、城鎮化比例持續提高等諸多新形勢和新特徵。在今後一段時期,這些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背景下,報告所提及的「面臨出生人口下降」新形勢引起較大關注。這一新趨勢出現的原因是什麼?浙江近年來是如何應對的?為此,記者採訪了省內相關專家。
  • 【2015二孩政策落地時間預測】_2015全面開放二胎政策
    >【2015二孩政策落地時間預測】_2015全面開放二胎政策2015-11-15 14:32:1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2015年底二胎政策能落地嗎  2010年1月6日,國家人口計生委下發《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思路(徵求意見稿)》,曾提到要穩妥開展實行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家庭可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政策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