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中,楊凝式的「韭花帖」好在哪裡呢?

2020-12-25 皮和正

楊凝式是五代書法家,官至少保太師,人稱「楊太師」。

楊凝式學唐代歐陽詢、顏真卿而有自家面目,是影響宋代「尚意」書風的先驅,《韭花帖》是非常突出是一個作品。

章法看《韭花帖》。豎有搖擺,橫有參差錯落而上下平穩。

如果說,唐代書法都比較注重法度,努力於標準化的美,那麼,楊凝式的《韭花帖》更注重個性與自我心境的書法,而且又非常含蓄。

為什麼《韭花帖》這個字數不多作品影響這麼大。

這自然就是題主提出的問題,「楊凝式的《韭花帖》好在哪裡」?我們首先看看也是書法家的宋代黃庭堅,是如何讚美這個書法作品的。

章法看《韭花帖》,舒朗蕭散,如野草春雨。」

他在一首七絕句中說:

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

誰知洛陽楊瘋子,下筆便到烏絲欄。

黃庭堅對楊凝式的讚美可謂極高矣。從哪裡看得出來。

我們看,黃庭堅是意思是說,唐代以來都學《蘭亭序》,都學得有些膩了,個個看起來已經沒有什麼新意,可是洛陽人「揚風子」,給人眼前一亮,他仿佛就是王羲之在世。

最後一句「下筆便到烏絲欄」有些不好解釋,關鍵是「烏絲欄」在詩中上什麼意思,我們應該有一個思維轉換。

「烏絲欄」本來就是一種用箋紙上的格子,與書法好沒有關係。一般來說,寫非常重要的信或者抄錄詩歌,才用有「烏絲欄」的用箋。

我認為,黃庭堅這裡的意思,應該說看楊凝式的書法手跡,就像看到王羲之的書法手跡一樣。

這是讚美楊凝式有王羲之的那種自在精神。書中有我,這是一個新的變化,而且是一個真我,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下面我們從幾個選字的分析看看《韭花帖》有多美。

最後在看看這個「一」字的寫法,行筆四次頓筆,減緩了書寫速度,與舒適的心境非常協調。

我們對這些字,已經做了示意,再用文字描寫多有些多餘。

《韭花帖》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傑作,被評為「天下第五行書」,僅次於米芾和蘇軾足見其書法地位之高。

我們完全可以說,假如楊凝式沒有《韭花帖》,他在中國書法史上,有沒有地位都不好說,這就更加值得我們思考《韭花帖》為什麼好了。

楊凝式也善於草書,但是,他的草書遠遠沒有行書《韭花帖》知名。

我們用一句話來說《韭花帖》的好,那就是自然,瀟灑,就這麼簡單,藝術的最高境界也就這麼簡單。

《韭花帖》的全文如下:

晝寢乍興, 輖飢正甚 忽蒙簡翰 猥賜盤飧 當一葉報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 實謂珍羞 充腹之餘 銘肌載切 謹修狀陳謝 伏惟鑑察 謹狀 七月十一日 狀

這是一封寫給朋友的感謝信。字裡行間,充滿了感謝的美意。把普普通通的韭花,稱為「珍饈」也只有對朋友充滿感恩之情的楊凝式,才會如此美意延年。

有人說,這是寫出韭花香味的一件書法作品。我覺得,這也是歷史上保鮮最久的韭花香味了。

相關焦點

  • 楊凝式《韭花帖》及不同版本對比
    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寫一手好字,愛上書法 ——黃庭堅 這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讚揚五代時書法家「楊風子」——楊凝式的詩句,楊凝式經典代表作《韭花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被稱天下第五行書。 《韭花帖》楊凝式書,行書,墨跡麻紙本,高26釐米,寬28釐米,共7行,63字。
  • 博物精品:無錫市博物館藏楊凝式《韭花帖》(中)
    五代 楊凝式 韭花帖卷 局部張宴跋文:「大德壬寅(1302年)忠宣後人張宴嘗收。宣和書譜載,楊凝式正書韭花帖,商旅般渡,紹興以厚價購得之,故傳之於江南。可與參政淛(浙)西回,攜來相惠。大德八年(1304年),歲在甲辰三月初十日,集賢學士嘉議大夫兼樞密院判張宴敬書」。後鈐朱文印「張宴私印」。
  • 楊凝式《韭花帖》:蕭散簡遠,疏密有致,直追晉唐氣韻
    其書在宋代與吳生畫為洛中二絕,代表作除《韭花帖》外,有《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熱帖》等。時局動亂,朝代更迭,為求自保,楊凝式甚至要以「瘋病」求得免禍,「(後)晉時,以禮部尚書致仕,閒居伊洛之間,恣其狂逸,多所抗忤。人高其才,莫之責也。」從楊凝式存世的書法作品看,楷書、行書、草書都有,且風格多有變化。這些帖的內容或者是關於健身養生的,或者是寫風花雪月,或者寫神仙道士,沒有一個是莊重嚴肅的,何以會如此呢?
  • 從楊凝式的《韭花帖》看古人是怎麼吃羊肉的
    如果沒有韭花醬,再鮮香的手把羊肉也會失色。1000年多年,有個人吃了這個韭花配羊肉之後,銘肌載切,特別寫了一封信對贈予者表示感謝。這就是被稱作第五大行書的,楊凝式的《韭花帖》。這個帖的墨跡,也就是清內府藏本目前收藏在無錫博物院。《韭花帖》講的是,初秋的某一天,楊凝式午睡醒來,腹中甚飢,恰逢好朋友差人送來一盤好吃的。這好吃的是什麼呢?
  • 楊凝式所寫《韭花帖》,只有63個字,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
    宋初李建中《題楊少師大字院壁》,詩中寫道:「枯杉倒檜霜天老,松煙麝煤陰雨寒。我亦生來有書癖,回入寺一回看。」但他當年所題寫的牆壁早已不復存在,他的其墨跡僅存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圖題跋》《神仙起居帖》《夏熱帖》數種。還有傳世刻本有《雲駛月暈帖》《步虛詞》。
  • 韭菜花與《韭花帖》
    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韭花帖》局部○高銘昱公元759年春,杜甫與老友久別重逢,被熱情款待,從而寫下名篇《贈衛八處士》,詩中感人的家常飯菜,體現出淳樸的友情。一千多年前,陝西華陰人楊凝式午睡醒來,腹中甚飢,恰逢有人饋贈韭菜花一盤,遂以其佐羊肉而食。羊肉至鮮,有了韭菜花的搭配,恰如錦上添花,相得益彰,便覺美味異常。大快朵頤之後,楊欣然提筆,回信表示感謝,信中有「當一葉報秋之際,乃韭花逞味之始」的佳句。其信筆一書,即成經典。這封簡訊,就是中國書法史上有名的《韭花帖》。
  • 筆者想噴王學齡的書法,卻沒找到理由,他的行書有韭花帖的風格
    筆者想噴王學齡的書法,卻沒找到理由,他的行書有韭花帖的風格。對於入職中書協的書法家,筆者並不是刻意的噴子,而是對中書協人員的書法水準有更高的期望值,當這樣的期望值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就容易對中書協主席、中書協副主席、各個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理事等等書法家的書法作品有失望感,正是基於這樣高期望、低滿意的觀感狀態,所以筆者對中書協的諸位書法大家常有「噴」的評論方式。
  • 無錫博物院探秘:溥儀盜出宮的《韭花帖》、墓葬出土的山形筆架
    在院方精選的15件候選藏品中,書畫、文房類文物就有5件,即五代楊凝式韭花帖卷、元代倪瓚苔痕樹影圖軸、明代文徵明蕉石鳴琴圖軸、明代朱元璋手諭卷、元代山形石筆架。其中,倪瓚和文徵明的畫以及朱元璋的手諭,本報此前有過詳細報導。本期「尋訪無錫寶藏」,本報為您解開天下十大行書之一的《韭花帖》和山形筆架的「身世」之謎。
  • 這位書法家被稱作「楊瘋子」,午睡餓醒吃韭花,創出書法大作
    韭花帖在楊凝式的身上也發生過一件書法史上的奇聞,說是那一日,楊凝式正在午睡,忽然覺得腹中飢餓,輾轉反側之下,竟然被餓醒了。醒來之後,他正好發現了友人送來的一碗韭花,便端起來美美的飽餐了一頓,吃完之後,他深感於韭花的美味,便提筆寫下了一篇63字的感謝信,感謝友人送來了這麼美味的食物。這《韭花帖》全文如下:
  • 《韭花帖》,天下第五行書,被譽為五代十國時期的《蘭亭序》
    《韭花帖》說它規範,並不是說《韭花帖》中規中矩,跟印刷體一樣,而是指《韭花帖》用筆和緩、質樸沉著、結構端穩,與楊凝式其他作品相比,是少見的規規矩矩寫字的精品。後人對《韭花帖》還有「五代蘭亭」的美譽。我們也可以拿《蘭亭序》和《韭花帖》一些字對比看下便知。當然,作為藝術作品,尤其是能被稱為「天下第五行書」的作品,遠不止「規範」這麼一個優點。
  • 乾隆也有走眼的時候,收了一幅贗品《韭花帖》,還編進三希堂法帖
    《三稀堂法帖》石刻展館但是,即使是一位書法發燒友,收藏名家書畫作品無數的乾隆皇帝,也會有走眼的時候,收了一幅《韭花帖》的贗品,還把這幅贗品編進了他的書法收藏作品集《三希堂法帖》裡,結果被專家扒了出來,一致認為乾隆皇帝收了一幅贗品。
  • 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楊凝式的傳奇人生
    三、楊凝式書法風格分析 楊凝式傳世最為著名的三帖為:《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和《夏熱帖》。 《韭花帖》以寬疏、散朗的布白最先奪人眼目。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留有大片的空白,在行書作品中,章法處理上奇特之極。
  • 一幅63個字的書法,與王羲之《蘭亭序》不相上下,被稱為行書範本
    韭花帖寫這幅書法的人是楊凝式,是他在午睡醒來之後感到飢餓,恰好這時候有人送來韭菜花,這讓楊凝式感到心情舒暢,所以他拿起毛筆寫下了這幅手札。也曾有人說,這幅書法只有六十三個字,為什麼被稱為行書的範本,能和《蘭亭序》相媲美呢?有很多書畫專家說過,楊凝式所寫《韭花帖》雖然只有六十三個字,放大十倍欣賞之後,你會發現筆力不凡,布局大氣。
  • 書法的多重性:傾瀉的瀑布奔騰的激流,意態靜穆境界深遠,都是美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有一種書法的美,平和、寂靜,如性情衝淡的人,自處靜默無言,能體味「衝淡」的微妙。「衝和」一品具有虛靈平和、衝淡蘊藉的品格,它意態靜穆,境界深遠,舉之可見,求之已遙,可望而不可即……有著耐人尋味的豐富內涵。於書法楷書、行書、行楷皆有衝和之美的藝術風格,似緩緩流淌的溪水。
  • 俗語說:九月韭,佛開口,表達的什麼意思?吃韭菜有講究,看看吧
    俗語說:九月韭,佛開口,表達的什麼意思?吃韭菜有講究,看看吧「九月韭,佛開口」說的是秋天的韭菜好吃,就算佛也會想吃的,而且佛是不能吃韭菜的,更說明了韭菜的好吃。婆婆家門前有一塊空地,種了一畦韭菜,忽然就覺得門前的韭菜綠得盎然有味兒,用鐮刀輕割一把,那令人饞涎的味便在空氣中泛濫開來。忍不住捧起一把清綠,擇洗乾淨,用刀輕輕地切碎。瞬間廚房裡,便沁滿了韭的味道。與春季韭菜相比,秋天的韭菜可食用的部分更多,韭菜花、韭菜葉、韭菜莖都可以吃。
  • 【大美河南·佐餐之味】第四輯:韭花醬
    今天,小航帶你走近一位95歲的老人,她靠著賣韭花醬,養活了7個孩子,卻從不停歇辛勤的腳步...60秒視覺饕餮盛宴☟ ☟ ☟初秋,是製作韭花醬的最佳時期。待到韭菜花老到滿花都是熟透的種子時,摘下洗淨,配上新鮮辣椒和新鮮花椒等,在石碾上碾來碾去,鮮香微辣的韭菜花醬也就做成了。
  • 董振祥大師美食文化隨筆之二十九: 閩江流蜞炒韭菜花
    但我一直認為韭菜花是做醬的,也就是韭花醬。汪曾祺曾寫過《韭菜花》「北京的韭菜花是醃了後磨碎了的,帶汁。除了是吃涮羊肉必不可少的調料外,就這樣單獨地當鹹菜吃也是可以的。熬一鍋蝦米皮大白菜,佐以一碟韭菜花,或臭豆腐,或滷蝦醬,就著窩頭、貼餅子,在北京的小家戶,就是一頓不錯的飯食。
  • 臺北故宮書法名帖中的"美食"誘惑
    自古文人好佳釀美食,偶以書法為載體寫詩作文吟詠記之。長達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幅幅精美絕倫的關於美食的傳世書法名帖相繼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