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北京夏奧會,將奧林匹克的文化底蘊鍥入中國,又將中華文明從奧運舞臺上展現給世界。2022年,「雙奧之城」北京將再次為奧林匹克精神寫下新的註腳。作為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誌性活動,北京冬奧集文化、經濟、政治、外交功能於一體,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引導前沿科技、促進文體旅融合,構建健康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冬奧會已正式進入「北京時間」。為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籌辦工作系列重要講話、重要論述精神,為冬奧會籌辦和冬奧文化傳播營造良好氛圍,12月3日,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新發展格局與北京冬奧」峰會在人民日報社成功過舉行。
在本屆峰會上,與會嘉賓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下的北京冬奧」進行了深入研討。人民文旅智庫摘選了部分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 夏文斌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疫情防控相疊加的新背景下,北京冬奧既面臨著新的機遇、大好時機和大好形勢,同時也面臨新的不確定因素。對此,我們應該:
一是要繼續堅定信心,進一步把握冬奧會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意義。舉辦一場高水平的北京冬奧會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舉措。當今世界,逆全球化的思潮正在影響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舉辦冬奧會,我們將繼續釋放「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信號。
二是舉辦一場高水平的冬奧會為應對疫情提供了巨大精神能量。這次疫情表明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命運緊密相連,世界是不可分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冬奧來分享我們抗疫的經驗,有利於提振抗疫的信心,進一步推進全球範圍內的復工復產復市。
三是舉辦高水平的冬奧會是進一步確立北京的功能地位、推進北京科學治理的一次重大契機。在冬奧會當中,北京將進一步展現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這四大中心功能,促進四大中心進一步確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說要把「北京市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的舉辦籌辦」作為今後一個時期北京市的兩項重要任務,因此,我們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規劃建設,精彩、非凡、卓越地籌辦好北京冬奧會。
這次冬奧會對於確立北京的四大中心功能,推動北京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契機。要做到未雨綢繆,充分認識到疫情防控背景下北京冬奧會可能出現的風險,並及時防範。
對於下一步如何成功舉辦冬奧會,一是主動應對、最大限度降低北京冬奧會延期的風險。要加強合作、共建防控體系、堅持多邊主義、堅持開放包容、堅持互利合作、堅持與時俱進。二是分享防控經驗。這是我們與其他國家一道共克時艱的體現。三是積極支持東京奧運會的舉辦,借鑑其成功經驗。四是加強底線思維、探索合作的可能。
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 孫明
如果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新坐標的話,2022年北京冬奧會則是向世界展示新時期中國的新契機。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我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更需要抓住冬奧的機遇,育新機、開先局。
一是面對世界我們需要奧林匹克的心態,更加開放、包容、自信、平和。數據顯示,從1978年一直到現在,國際社會關注中國有四個時間節點:1978、2001、2008、2017年。2022年是新數據的高峰期。近年來,中國國家形象整體上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今年疫情形勢衝擊下,國家形象越來越複雜多元。冬奧盛會下我們需要回答好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中國觀,世界如何看我們、我們怎麼看回去;二是如何與世界相處,處理好中國和世界的關係。放在歷史坐標當中看更有意義,藉助過去可以理解現在、理解現在可以眺望未來,相比2008年,現在面臨的形勢和方位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世界互動的機會越來越多,我們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需要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胸懷與世界接觸。同時也要有自信心和平常心看待各種不同的聲音,不被噪音所擾。
二是面對世界,從奧林匹克宗旨的角度來看,要樹立共同參與、互學互建的理念。奧運會對國與國間的競合關係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鑑意義。奧運會本身是將公平競爭、團結合作和體育友誼緊密相連的競合,面對國際競合也要秉持這樣的奧林匹克宗旨,以團結、和平、進步作為目標推進中外和平合作,實踐證明中國與其他國家可以通過解決彼此關切發展競合關係。當前中國和世界的合作空間和需求非常大,我們要向世界表明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也需要中國。
三是面對挑戰要彰顯奧林匹克精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當前全球面臨很多共同的挑戰和問題,要在過程中秉持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解決問題,為世界難題貢獻中國智慧。
文化和旅遊部政策法規司二級巡視員 周久財
一是辦好北京冬奧會我們信心十足。冬奧會是全球的,是世界的。在過去一百年中,世界上有熱戰也有冷戰,有矛盾也有衝突,但奧運會一直延續下來。這是人類的一個共有平臺,是人類共有的一項成果,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人類共有成果的延續。北京是「雙奧」之城,有舉辦夏季奧運會的經驗,這能進一步增強辦好冬奧會的能力、自信。儘管目前還有疫情威脅,但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辦好北京冬奧會是毋庸置疑的。
二是北京冬奧會有新的使命。冬奧會首先是體育競技賽場,但又是全球交流的一種場合。特別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的交流溝通是解決變局當中各種衝突矛盾的重要基礎。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北京冬奧會有了新的使命,怎樣在這樣的平臺上,讓大家進行更好的交流、更深的溝通?這對大家形成共識、凝聚共識,共同應對大變局是非常有益的。
三是北京冬奧會是面對新發展格局、凝聚共識新的起點。一個大的變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定局,需要不斷溝通、不斷融合才能逐漸形成。北京冬奧會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定能夠起到大國擔當的示範作用,引領大家在今後藉助各種渠道、各種場合,多溝通、多了解,積累共識、求同存異。因為變局不是等來的,一定是共同推動形成的。在未來,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全球各個領域,特別是文化和旅遊部門會迎來發揮作用的一個機會。
外交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 王帆
北京冬奧會的舉辦面臨著有利的契機和良好的時代背景。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東升西降」的勢頭在持續,中國變量成為影響國際格局演變的最重要的、建設性的積極因素,世界政治經濟中心轉向了太平洋,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含義之一。中國外交也迎來了新的時代,中國外交經歷了站起來、富起來的歷史,現在正在走向強起來。我們的外交不僅僅要服務於「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同時也在強化著為人類作出更重大貢獻的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國成功取得抗疫的偉大勝利,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這些都對未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也使我們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這些時代背景,都為北京冬奧的舉辦打下了良好基礎,也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與此同時,未來一年內籌劃北京冬奧會也面臨著一些國際上的負面因素,甚至說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仍在持續,一些國家不作為、不負責的做法給國際疫情防控帶來了困難。非傳統安全將重塑國際格局,整體而言,非傳統安全的威脅非常緊迫,世界各國理應攜手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但是有些國家採取不合作的態度。非傳統安全也會對未來冬奧會的準備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這需要高度重視。
其次,大國關係非常複雜尖銳,充滿不確定性。一些國家採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做法,大搞貿易保護主義等等,都對國際形勢、國際合作態勢造成一定的衝擊。這樣的背景也使我們未來會面臨一些困難。
從我們的角度而言,中國現在面臨這樣複雜多變的形勢,如果過去這些年戰略機遇是靠等待的話,現在戰略機遇就需要主動爭取、謀劃,冬奧會是爭取謀劃戰略機遇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這樣的背景下,要把冬奧會作為最好的主場外交,作為中國公共外交發展、中國公共外交實踐重要的平臺,要充分展現中國繼續對外開放的決心和意志,講好中國故事。奧運會提倡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冬奧會也同樣要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從公共外交的角度要強調共同理念、強調人類合作的一面。過去四十多年,中國人的勤勞智慧使得中國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同時,這個發展的過程也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吸取了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的過程,強調人類除了一些傳統的價值理念以外,也存在更多大家可以達成高度共識的理念,包括綠色、開放、和諧、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我們要讓普通人參與進來,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許勤華
2015年7月國際奧委會投票決定將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交給北京。201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了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四個要求。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四個要求。「綠色辦奧」位居北京冬奧會的四個要求首位。
早在1995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提出要把保護環境作為奧林匹克精神的支柱之一。當前,國際奧委會將環境保護列為其主要任務之一,並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列為影響奧運申辦、舉辦的核心影響指標。在全球氣候、環境問題持續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以及奧運會為代表的體育事業水平快速發展等背景下,綠色體育精神概念日益深化,不僅是包括環境治理意識與行動,而且包含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共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望。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啟示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與自然命運共同體意識得到顯著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多次在國際場合強調中國言出必行,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在2060年碳中和目標引領下,我國將加速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北京冬奧會作為全球矚目的盛會將是弘揚綠色體育精神、弘揚生態文明、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平臺。結合國內外形勢變化和全球環境治理動態,為推進北京冬奧會綠色體育精神的發展,我認為首先應將北京冬奧會打造成碳中和的典範。現在距離2060年只有40年的寶貴時間,面對的碳中和目標壓力很大,迫切需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把中央提出的碳中和遠大目標轉化成具體的行動,將北京冬奧會打造成一場碳中和的體育盛會,落實「綠色辦奧」的要求。
其次,應將北京冬奧會打造成踐行生態文明的典範。生態文明與綠色體育精神在理念上高度契合。我國提出「綠色辦奧」就是踐行生態文明的直接體現。將北京冬奧會打造成踐行生態文明的典範是順應了綠色體育的潮流,符合保護自然的共同心願,也將彰顯我國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意義和全球貢獻。
展望未來,北京冬奧會及其綠色體育精神,將引領一場國內和國際綠色體育浪潮。有必要加強對北京冬奧會綠色體育精神的研究和跟蹤,並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其他的國內外的體育盛會提供了重要經驗和行動指南,這也是我國向全球提供的一種綠色公共產品。
文章來源:人民論壇網